称赞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的欣赏和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1、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理解课文中称赞的对象以及感受文本中称赞的神奇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端正!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样?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
(个别读——齐读课题)
3、谁能用“称赞”这个词说一句话呢?
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4 课文中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课文。
(1)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2)是呀,小刺猬和小獾都得到了称赞,他们是多么的快乐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通每句话,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大声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小组交流认读生字。(四人一组,组长带读)
检查字词: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子熟了,小刺猬来到树林里摘果子,每个果子上都有一个词语,同学们读对了,小刺猬就能摘到一个果子,让我们一起帮助小刺猬吧!
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解释词语
三、认读感知,品读有关称赞的句子
1、课文中小刺猬是怎么称赞小獾的?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找一找句子。
(1)、出示句子 :a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2)读句子
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吧!
找出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好
照样子说词语:一( )比一( )( )
引读:一个比一个好
(3)问:*小獾做的板凳到底好不好?
*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看到了他认真、能干,也在鼓励他。小刺猬先仔细地瞧了瞧,再真诚地称赞小獾。)
*如果是你看见小獾认真地做着板凳,虽然做得不是很好,你想对小獾说什么呢?
2、小獾受到了小刺猬的称赞,结果怎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找一找。
(1)出示句子:b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2)女生读句子
听了小獾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个别读句子
(3)问:如果小刺猬当初不称赞反而笑话小獾,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4)齐读(师:小刺猬真诚的称赞让小獾有了自信,把板凳做得很好,还学会了做椅子,这称赞的力量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向小刺猬表示感谢吧!)
(5)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有了( ).相信自己只要( )就能( ).结果( )。
(6)读ab两句 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
(7)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信心,最后学会了做椅子,真了不起!
3、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就起到了如此神奇的作用。我们来看看小獾又是怎样称赞的?
出示句子: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1)听了小獾的称赞,你有什么感受?和同桌说说吧!
(2)个别读句子—男女生读
4、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出示句子: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称赞后,他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个别读—齐读
(2)师: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
5、总结:
称赞给了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周围人更多真诚的称赞。
四、书写指导。
写赞扬卡:
学习了课文,我们认识了两位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小朋友,他们还能真诚地称赞对方,我们写张称赞卡送给他们吧!
(仔细观察“采、板”,用上这两个生字或其中的一个写一写称赞小刺猬或小獾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1、写一写:什么时间,谁称赞了我什么,我心里怎么样。
2、找一找有关称赞的格言警句。
拓展阅读
1、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教案《开学第一课(教案)》。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要":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八不":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
四、总结:
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
2、斜面的作用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 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 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 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 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坡度越大,用力越( )
坡度越小,用力越(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四、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3、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优质课
教学任务分析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元素;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4、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文字阅读与图形阅读,构建数学知识,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重点]
[难点]
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1利用电脑投影观察图形,探究得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活动2观察平移、翻折、旋转的两个图形
活动3全等形的练习
活动4观察两个平移的三角形所做的变化(课件演示)及动手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课件演示)
活动7小结,布置作业
观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图形获得全等形的体验。
利用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的实验,得出全等形的概念。
巩固全等性的概念
利用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通过平移
及自己动手作比较得出全等形三角形的概念。
通过图形的变换,形成对应的概念,获得全等形三角形的性质。
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
回顾反思,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活动1
(1)观察下列图案(电脑显示不同的图案及教科书的图案),学生指出这些图案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相同?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吗?
(3)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将一块三角形样板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纸板。观察裁下的纸板的形状、大小是否完全一样,能否完全重合?
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发表见解。
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对有创意的例子给予表扬及鼓励。
教师给出全等形的概念。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并做观察、回答问题。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观察、发现全等形的能力,举出的离子是否是局限于某一范围,是否有新意;
(2)学生是否能够按要求裁下纸板,准确地重合纸板,并认真地进行观察。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的角度去观察图形。
图形全等形、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全等形的体验。
[活动2]
观察下列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是否有所改变?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体会到图形的位置变化了,但经过平移、翻折、旋转依然全等。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活动3]
对全等形知识的练习。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能准确快速的找出答案。
运用全等形的概念
[活动]4
问题
动手操作,将剪得的.两个三角形纸板重合放在图中
△
ABC的位子上,试一试:
如:教科书图13.1、图13.2、
图13.3
观察△ABC在平移、翻折、旋转是否发生了改变?在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用两个三角形纸板实践
教师用课件展示。
学生猜测,发表意见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教师应关注:
(1)
对实践操作的理解。
(2)
是否能体会三角形的位置变化了,但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两个图形依然全等。
学生动手实践、分析,总结出图形变换的本质,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活动]5
问题
课件演示:
(1)
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观察并指出重合的顶点、边和角。
(2)
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3)
观察两个三角形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4)观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
教师课件演示提出问题。
学生实践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给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板书。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的性质并板书。
教师应关注:
(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的理解。
(2)
全等符号的书写。
(3)
在教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学生建立对应的概念。
学生学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表达方式,会使用全等符号。
[活动]6
(1)
课件演示提出问题:
填一填:(如下图)
(2)
练一练:
如图,已知ΔOCA≌ΔOBD,
请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C B
A D
(3)拓广探索:
如下图,矩形ABCD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如果AD=7cm,DM=5cm, ∠DAM=39°,则AN=___cm, NM=___cm, ∠NAB=___.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探究。
观察学生能否快速找出对应的边与角。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提问。
学生再一次对对应边与角的掌握。
教师提问。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并说出解题过程。
教师给出解题答案。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的重点:
(1)
学生能否快速准确的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2)
(3)
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活动参与程度。
学生掌握对应边、对应角的找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较复杂图形进行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能力。
[活动]7
(1)
小结:谈谈本次活动的所获得的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
教科书92页习题1。
学生分组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对知识的梳理、总结的习惯。
(2)
小组合作意识
(3)
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堂的反思。
巩固、提高、反思。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3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