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品乐陶陶》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纸品乐陶陶》。
一、教材分析:
《纸品乐陶陶》一课,是利用各种纸质材料,采用纸团、纸绳、纸条,并根据其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从而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从课题到内容趣味性都比较强,富有新意。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延伸美”,来完成手工制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也能为他们今后的手工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我所授的内容为活动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搓纸制画,对纸品手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也对手工制作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四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学习绘画的“过渡期”,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但除了课堂上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法外,其它表现技能却难以跟上,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当积极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纸绳、纸团粘贴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制作出一幅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及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搓纸绳,团纸团,并创作出简单的装饰画。
教学难点:搓纸绳的方法及画面构图的设计。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学情状况,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欣赏法、实际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和引导探究法等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2.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行为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设计:
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美的触摸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一个在购物时遇到疑惑,寻求学生帮助的情境。同时展示教师示范作品,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来摸一摸、说一说,让他们经历看、摸、想、说的过程,对作品的质地——“纸”,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对手工制作的“美”有切身的体验,从而激发兴趣,自然顺利导入新课:纸品乐陶陶。也为整节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媒体介入,作品欣赏——美的欣赏
导入新课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激发热情,运用多媒体,精选一组图片,配以悠扬音乐,学生仔细观察,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纸工制作美的魅力,更受到了没的熏陶,为进一步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原动力”。
(三)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美的发现
欣赏了美的作品后,我引导学生:这么多美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创作一件呀?
由此进入制作材料的准备与制作方法的探究步骤。
在前面感性认识与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小组内讨论:制作材料是什么;纸团和纸绳要怎么样制作?然后请同学们动手尝试搓纸绳、团纸团。并小组讨论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例如:纸团的大小怎样才能基本一致?搓的纸绳怎样才能不易松散?
教师巡回指导并点拨:要使纸团的大小搓绳之前,将纸条裁成一样宽,用力均匀一些。要使搓的纸绳不易松散:用手沾点水搓,向一个方向搓。整根绳搓完,再局部搓……
接下来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音乐,及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要用的素材。这一环节对基本素材的准备,是创作成功的最关键点,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既紧张又活泼,且让学生体验了操作过程的乐趣。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设计了这样一个的问题:制作这样的一件作品是不是只要会揉纸团、搓纸绳就可以呢?这仅仅是一些材料而已,要形成作品啊,还得发挥集体智慧,一步步进行。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制作过程,分几步完成呢?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提醒学生构图要简洁,涂胶要涂均匀,粘贴要牢固。这一环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通过学生的动脑以及学生的思考交流,掌握创作方法。
(四)小组合作,自主创作——美的创造
在以上各环节完成后,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欲望进一步提升,这时候就是让他们自主创作的时候了。在创作过程中,要求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可能构思能力较强,就可以让其自由发挥;有的学生可能动手能力强,就可以安排其具体操作。教师适当的进行指导,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他们在体会创作快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纸品的制作方法。
(五)作品展示,共享成功——美的展示
各组完成作品后,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创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设计中的闪光点,制作中的不足处等等。然后让学生相互的欣赏,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高审美能力,共享成功喜悦。
(六)拓展延伸,回归生活——美的延伸
美术教育,不仅仅在课堂。特别是本节课内容,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欲望强烈,因利势导的延伸至课后,既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让学生运用手工制作的作品去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拓展作业为:课后,自制作品,装扮自己的家。
至此,整堂课任务圆满完成。
六、教学评价:
在这堂美术教学课的设计中,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提供给他们许多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整节课上我始终坚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双向反馈来落实。
总之,本节课我贯穿新课改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接触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延伸美”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掌握手工的基本技法,体会制作的快乐。
拓展阅读
1、《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范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
2、例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一、智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2、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 1 页
1、创设情境
昨天上午,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了两块蛋糕和一袋牛奶共花了8元钱,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找给我,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总结得出:让服务员或者是老师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再找钱,或者是老师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 提问:我还剩多少元?
2、借助计数器理解1006的笔算算理。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提问:个位上0减6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给哪一位?是多少?
现在被减数个位上是几?减去6得几?被减数十位上还剩几?为什么是9?百位上还有吗?为什么?
谁能说一说刚才1006是怎么减的?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退位过程。(先划去十位上的0,再划去百位上的1,在十位上记10,然后再划去十位上的10改为9,划去个位上的0,最后再减。)
4、引入新课。
提问:1006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法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17348,指名板演。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如果将517改成507,计算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2)讨论分析: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3)交流汇报。
得出:要先从百位上退1给十位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然后再减。 (4)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师生评议,结合评议提问: 个位上的9是怎样得来的?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得来的? 百位上为什么要写1?
2、学习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提问:怎样计算500185?出示例3。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第 3 页 对不同于教材的算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结: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得出:相同点是都要运用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不同点是在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的过程中,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时,十位上是0,要先从百位上退是给十位作10,然后再从退下的10中退1给个位,最后再减。
三、自主练习
1、游戏:小蜜蜂采花蜜。完成练习六第1题。
谈话:有5只小蜜蜂,它们被安排到指定的花上去采话蜜。你能根据小蜜蜂手中的算式把它送到指定的位置吗?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结果。
2、应用题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增长了什么新知识?
第 4 页
2、《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范文
辛元
一.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915-627= 652-266=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妈妈比猫头鹰孩子多捉多少只? 205-116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3-116
3、师:先算205-116,会算吗?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生1:我想估算;
生2: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1:我是估算的,205接近200,116接近100,,200-100=100,所以205-116大约是100;
生2:我用竖式算:个位上5-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5-6=9,十位上9-1=8,百位1-1=0,结果是89。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5-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5-6=9,十位上9-1=8,百位1-1=0,结果是89。)
5、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03-116= 请同学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3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 ,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师:现在你们学会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先来看火眼金睛辨对错。 没个竖式找一个同学来回答。
师:下面来练习一下竖式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可以为人类节约不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3、《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范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直观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等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问题。
2018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18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18年比2018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3.集体反馈,回顾计算法则。
4.把条件“2018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改为“2018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让学生列出算式,引出新课。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2.直观操作,掌握算法
(1)说出自己计算中的思维过程。
(2)借助直观,分析错误原因。
①在拔计数器的过程中重点提问:
问题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结果十位是0,该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
问题二:从百位退“1”,十位上的珠子该怎么拔?(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再从十位上拔出1个珠了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就是9个珠子。)
问题三:这时个位上的数是多少?(十位上退1当作10,和个位上的3合成13。)
②对照正确算法,分析错误原因。
③梳理算法。
在计算上,这题和我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④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2.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预设1 照原式再算一遍。
预设2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减数。
预设3 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被减数。 (2)归纳验算方法。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①蜜蜂找家:P44练习九的第4题。
②笔算我最棒:P44练习九的第6题。
③找朋友:P45练习九的第9题。
(2)对比练习
527-18= 517-18= 507-18=
(四)全课小结
2.如何知道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范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及知识迁移类推的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
一、 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741-369= 673-578=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完成,然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2、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这两道题是对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的检查,老师知道大家掌握的很好。在退位减法中,我们关键要知道退位的要点,即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那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将第一题被减数十位上的“4”改为“0”,现在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该怎样退“1”呢?
二、探究新知
列竖式计算:701-369。
(1)我们一起来探究计算过程:个位上1减9不够减,我们要从十位上退1,但是十位是0,怎么办呢?
(2)学生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完成。 (3)汇报交流算法 教师板书。7 0 1 - 3 6 9 _______
3 3 2
2.教学教材第42页例3。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03-185 学生参照上题,独立写出竖式计算过程:
4 0 3 -1 5 8 _______ 2 4 5
3、那大家想一想,如何验算403-158=245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出现一下两种验算方法: (1)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减数:407-245 (2) 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被减数: 158+245 指名两位学生来用这两种方法板演验算过程,其余学生自主验算,集体订正。
4.如果把403-158被减数403个位上的3改成0,请学生试着算一算:400-158= 学生独立完成。 列竖式计算:4 0 0 -1 5 8 2 4 2 教师**,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结果与算法,全班订正。然后让学生试着再写和400-158类似的例子并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小蜜蜂送信:P44练习九的第4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00-437= 602-375= 1000-599= 508-229=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三位数减三位数
列竖式计算:701-369 列竖式计算:403-158 计算过程: 计算过程:
7 0 1 4 0 3 - 3 6 9 - 1 5 8 _______ _______
3 3 2 2 4 5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