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与心灵美文
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女人比男人更在乎。女人重视容貌是情有可原的,既然几乎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把女性的美丽作为一种价值进行讴歌,作为一种标准来评判她们,而在实际生活中,容貌的美丑对于她们的婚恋、社交乃至职业方面的遭遇确实会发生相当的影响,那么,她们似乎也就别无选择。年轻人入世还浅,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印象,所以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
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脸皮下面的仍是那个旧人。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容貌的,常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按照他的虚荣的程度,这别人可以是某个意中人、一般异性或广大而笼统的人群。
虚荣是难免的,怎奈人生易老,红颜难久,这是谁也逃脱不掉的规律。好在绝大多数人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克服在相貌方面的虚荣心。事实上,在不同的年龄段,相貌的内容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年龄越小,相貌的美就越具有物质的、生理的性质,因而彼此也越为相似。譬如说,天下的娃娃都一样可爱,那是一种近似小动物的美。少男少女的美洋溢着相同的青春朝气,但其中有些人因为正在形成的优秀个性而显得更具魅力。对于一个成年人的外貌,我们一般不会对其物理性方面例如五官的构造、皮肤的质地给予高度评价,而是更加看重其所显现的精神内涵。
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在漫长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惯常的心灵状态和行为方式总是伴随着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这些表情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便会铭刻在他的脸上。更加难以掩饰的是眼神,一个内心空虚的人*装不出睿智的目光。我们大约都遇见过那样的人,他们的粗俗一望而知。同样,当面对爱因斯坦的肖像时,即使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们从他的宽容、幽默、略带忧伤的神情就能判断他是一位智者。
叔本华也举了一个例子:一群高贵的绅士来到维斯孔蒂公爵的宫廷,维斯孔蒂问年幼的儿子,谁是最有智慧的人,孩子稍作环顾,就去拉着彼特拉克的手,把这位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带到了父亲面前。有趣的是,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都是相貌极其古怪的人,但是,历史并未留下人们认为他们丑陋的记载。
在到达成熟的年龄以后,一个人相貌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显现了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心灵品质的因素。至少就男人而言,这基本上是共识,聪明的女性也是这样来欣赏男人的。那么,女性是否也应该这样来欣赏自己,或者男性是否也应该这样来欣赏女人呢?我认为是的。哪怕是绝色美人也免不了有迟暮的一天,世界上再高明的美容术也不能使美色永驻。因此,女人在中年之后仍然一心要以色媚人,这至少是不明智的。
能够使女人长久保持魅力的也是容貌中的精神特性,一个气质高贵的妇人虽然未必像妙龄美女那样令许多男人神魂颠倒,但却能获得男人和女人的普遍敬慕。无论男人魅力还是女人魅力都决不是纯粹的生理特质,而永远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另一方面呢,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安排,在不同的季节收获不同的果实。
拓展阅读
1、让心灵飞舞与阳光同行哲理美文
一、别让自己的心太累
常听不少人尤其是女人抱怨“哎,真累!”其实不是身体累,都是心累也。心累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只能是靠累者的自我感觉。心是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也是最难侍候的东西。身体累,休息一下可以恢复,心累,短时间内很难消除,人常常会为了使自己的心不累,想很多很多的方法去解决:也许你会选择让自己发泄,也许你会选择把自己封闭,也许你会选择回避……可是,这些都很难使自己的心得到休息,得到调整,得到释放,得到放松。面对这种累,你束手无策、你无可奈何、你无所适从、你无计可施、你坐立不安、你不知所措、你烦躁莫名。
哀莫大于心死,累莫大与心累!缤纷世界,物欲横流;芸芸众生,众相百态。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精神疲惫,心累;喧喧嚣嚣,繁繁杂杂,思维混乱,心累;昏昏沉沉,恍恍惚惚,神智不清,心累。心若累了,人就失去了灵魂,做事就没有了头脑,世间的一切仿佛与自己无关了;心若累了,一切都变成了灰色,痛苦与压抑缠身,生活的热忱便越来越淡了;心若累了,心就痛了,心就碎了,人也就麻木了。
心累,其实质是一种情绪的反映。当情绪处于压抑、低落、悲伤或者情绪过敏时,人是最容易感到心累的。心累到底是为什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一个为自我的个人自由选择而付出的代价,是对个人价值的无限渴望,对虚伪自尊的极端坚持,对物质享乐的无尽欲望,对美好往事的沉迷回忆,对感情挫折的悲痛伤感,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抱怨,对别人的羡慕攀比,对自己的悲观失落,对前途的迷茫失望,对琐事的多愁善感……等等,一言以敝之,都是怨命怨天怨人还怨己,这些杂绪堆积在心里的角落,日积月累,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心就感到很累了。
心累,其实都是自己无形中给自己制造添加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给你的,要摆脱它的折磨和困扰,最终还得要靠自己,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心病要靠“心药”来治,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累的程度也不一,但有着共性之处,要用心调理,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疏导排遣情绪,调节梳理情绪,稳定控制情绪。
心累之人,要学会豁达释放,把囚禁在心牢中的自己解救出来。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能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能够把内心的烦恼告诉别人,心情就会舒达畅快。开放豁达的心态,可换得一颗青春朝气、充满活力的心。忘却不幸,藐视挫折,也是人生的超越和升华。
心累之人,要学会科学定位设计,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要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别给自己定太高的期望值和标准。心本不累,想得多了,才累;特别是想得高的时候,就更累;翻跟斗要给自己找一个能软着陆的地方,爬云梯要给自己找下得来的台阶,合理定位自己,量身定制设计好自己的人生座标。
心累之人,要学会自信欣赏,要肯定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在追求完美的同时,应该容纳自己的不足与毛病。一个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妨学习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也不妨模仿阿Q的自我精神胜利法,从容地把握今天,笑迎美好明天。
心累之人,要学会清除梳理,心灵的房间,不打扫不清除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负重的心,会变得郁闷和压抑。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忧郁惆怅、委靡不振。灰尘清扫干净了,杂乱思绪梳理整齐了,心灵就宽敞明净轻松了。
心累之人,要学会宽容泰然,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心要保持平静泰然,做到身不为名所累,心不为形所役,神不为物所拘,达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毁誉由人;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聚散随风的超然心境。
心累之人,要学会改变模式,改变你的生活模式,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平衡,过多的物欲导致心灵的重负,生活的压力成就人,心灵的压力压*,不要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要接触太多太杂的东西,要把物欲的东西像垃圾一样清理出去,过多的欲求,只会导致偏激的奢望,给自己的心灵添加不应有的压力。
心累之人,要学会追逐快乐,快乐,犹如一个精灵,它能够让人忘掉烦恼和痛苦,让人心悦气爽,让人精神焕发,让人朝气蓬勃。它是无处无时不存在的,你需要精心细心去发现、去追逐、去制造、去感受,让快乐存放在你的心间,浮现在你的眼前,你的心情就会愉悦清爽,心胸就会豁然开朗的。
生命不息,奔腾不止。它是一个永不停顿、不断向前的旅程,你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如今却发现,深刻在心里那些东西,早已化成历史,别让自己的心太累,不要追想留恋太多已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事。对于曾经的驿站,只能剪辑,却不能驻足,对于曾经的过客,只能感激,不能强留;面对充满挑战和繁杂躁动的现实生活,清醒理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淡然,不能奢望,不能欲求,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抚慰自己,别让自己的心太累,找回失去的真我和本我,找到自己的心灵港湾,以崭新的阳光状态,迎接每一天,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二、快乐靠自己追逐
每个人都想渴望享受快乐。她就像一个天使,能让我们忘掉烦恼和痛苦。有不少人,与生俱来就有诸多让他快乐的因素;也有少数人,一生忧愁一生感叹,好像注定与快乐无缘。然而,只要你倾心细心去发现、去追逐、去制造,去感受,你就一定能够得到的。在最快乐人的心目中,所拥有的一切东西并不都是最好的,但他们会充分享受已有的东西。
人生在世,最需要、最渴望的那就是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好的注解。快乐,让人心悦气爽,让人精神焕发,让人朝气蓬勃,让人延年益寿。愁苦郁闷,可是不养人的,没有快乐雨露的滋润,没有快乐阳光的沐浴,人的心灵空间会阴暗潮湿,人的思想就会僵化呆滞,人的精神就会委靡退缩,人的身心就会疲惫不堪,人的生命之树就会凋零干枯。
快乐是公平的',也是公正的。快乐,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快乐,要靠自己去发现,要靠自己去挖掘,要靠自己去创造。收获,是一种快乐,成功,也是一种快乐。收获是需要耕耘的,耕耘也是快乐;成功是需要奋斗的,奋斗也是快乐。快乐,也总是给予勤奋着的人,给予追求着的人,给予成功着的人。
快乐是是需要分享的,它不能独占,但需要分享,分享,是能够得到回报的。当你无私地将你的快乐带给别人的时候,你同时也得到了快乐。你给别人的快乐越多,你自己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其实,对任何人来说,生命中最大的奖励和犒劳,并不是物质和金钱的积累,而是在帮助别人获得快乐之后,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生命意义的本质和涵义,并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分享。你拥有最多的财富,并不等于你拥有最多的快乐。如果你只是一味独占,而不能分享,那你将是孤独和寂寞的,是不会真正快乐的,因为你不能给别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来分享,你就会得到无法言表的快乐,因为你让更多的人因你的快乐而快乐,更多的人也会将他们的快乐与你共享。
快乐是自己制造的,物随心转,境有心造。快乐,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他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意念,你的心情,你的发现,你的感知,你的情趣。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并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当你领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儿等候快乐降临的时候,你就已在追求快乐的路途上,跨出一大步了。快乐,属于你自己的,也由你自己创造的。快乐很容易,快乐虽然看不见,但它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我们每天的事情都有快乐的因素,全由自己来选择。情绪、压力、困扰、惆怅,那可不是源自于外界的人、事、物,而都是由自己制造出来的,有能力为自己制造困扰的人,当然也有能力来消除困扰。相信自己有能力或凡事有可能,是对自己快乐最有效的保证。相信自己就是快乐,就有快乐,也能得到快乐。
快乐是需要学会放弃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懂得放弃,你也能寻获到另一种释然的快乐。人生有时就是如此,你不能背负着你所有想要的东西走完人生的全程。所以,如果想要达成目标,就必须有所舍弃。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已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消散,把你与内心无关的、纷乱的杂念和欲望舍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每个人生命所能背负的重量是一定的,如果你过早地超负荷上路,那之后你必须舍弃一些珍爱的东西来换取其他。生活中的选择,就是如此的不完美,但这也正是生活的真正涵义所在。放弃一些忧思,放弃一些烦恼,放弃一些利益,放弃一些欲望,心灵房间敞亮干净了,思想沉重包袱卸掉了,你便能轻装上阵,轻松的旅程,将伴随着愉快的收获,与你一起度过人生的每一段岁月。
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地追逐快乐,创造快乐,收获快乐,享受快乐;让快乐总是环绕在自己的身边,总是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总是存放在自己的心间;让自己带着快乐学习,带着快乐工作,带着快乐生活;让自己哼着快乐走路,伴着快乐吃饭,枕着快乐入睡……
三、活在当下快乐生活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曾创造过辉煌,也遇到过挫折和困难,可未必是物质上富有,精神上真正快乐的人,但每一个人总有能力让自己轻松一些,快乐一点,那就要学会“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专心做好眼前事,用心珍惜眼前人,随心做喜欢的事,舒心享受生活乐趣。就是在面对天灾人祸或挫折困难时都能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向上,平和坦然,豁达开朗,包容谦和,让心灵获得安顿、滋养和成长,让心情愉悦、惬意和舒畅。
“活在当下”,其真正涵义来自于禅,禅师知道什么是“活在当下”。有人问一个禅师,什么是“活在当下”?禅师回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做“活在当下”。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看似直白而明了,但其寓意却很深刻。活在当下,它是一句佛语,直接解释可能难以深刻理解其涵义。比喻两个人在昨天吵架了,在今天,他们仍然耿耿于怀,怒气相对,剑拔弩张;有的人曾受过感情的打击和创伤,刻骨铭心,忧郁压抑,恍惚迷惘,阴影笼罩;有的人过度钟情依恋一个人,沉浸其中,不能自己,朝思暮想,心神不定——他们这时就没有活在今天,而是活在昨天。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活在过去的,有活在未来的,但能够真正活在当下,却不是很多!人需要快乐得活着,开心得活着,活得阳光,活得自在,不要想得太多,不要背负过重,快乐就行,开心就好,惟其如此,许多困扰自身的诸多烦恼忧愁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活在当下”是佛门修行的要诀之一。我们当体会这其中的神韵,而不只是依文生解。很多人为什么会“不在当下”呢?这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而且往往它并不是因为人是否富有,是否聪明,是否有能力,或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等因素决定的,而主宰它的却是否有“活在当下”的意识、情趣、性格、个性。
现实生活中,在公共汽车上,在大街小巷上,你都可以注意观察一下人的面部表情,看看有几个人像是真正的“活在当下”。许多人在走路或坐车时,都很明显地在想着心事,表情凝重,有人甚至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担心什么;又有些人不一定是在想某一件事,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会让人觉得其存在于另一个遥远的地方,飘飘荡荡似的。有些人总是要找一些事做,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有的人总是浑身是劲似地,不住地摇头摆身,好似排泄着不满;也有的人不能够仅停留在一节车厢,总是在车厢间“旅行”。总而言之,越看越会令人觉得实在很少有人是活在清楚明白的当下,是在享受眼前的自在和风光。
人往往会把自己保护在有重重防卫墙的内心世界里,而不肯走出来面对真实的世界。事实上许多“创造行为”的产生,就是在自己心中创立一个自己想要依存的理想世界,而不愿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有的人老是会把自己弄得“很忙”,连片刻闲暇的时间都没有,或一有空闲就会找人闲聊,打发消磨时间,事实上这都是一种形式的不在当下。换句话说,也就是一种形式的“逃避自我”和“摆脱自我”。人若不能彻底走出自己的心之“牢笼”,谈什么豁达、解脱、舒心、快乐,那总是不着边际的。无论你那个心的世界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安静,牢笼终归是牢笼。生存在心之“牢笼”之中,是自我囚禁的受苦者,是很难体会到风清月白和自在无碍的!
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去作无谓的想象与过分的担心,所以才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去作无谓的计较和内疚,所以无悔。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而不为一切由杂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所缠绕,那是很轻松、很惬意、很快乐的。活在当下,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若没有掌握这其中的神韵,不仅事倍功办,劳心伤神,反而会增加心理负荷,甚至会走向极端。
2、最新看美丽心灵有感作文
学校每周末影院会公映一场电影,去的人自然很多了,有点像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气氛,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去的主要原因。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主人公纳什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也是很英俊又非常有天赋的人。早年就有惊人的数学发现——博奕论,此数学发现现今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正是由于他对数学研究的执着,他却在个人事业的巅峰时期,让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大学时代的他性格内向,一个人住一间宿舍,但是他却在自己的脑海中幻想出一个室友出来,他不但在自己的幻觉中和这位室友一直相处很好,而且这个幻觉一直伴随到他老,都无法抹去这个幻觉。
或许一般人如果患了这种病,早就疯掉了,但是天才就是天才,他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当他发现吃药会让他无法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停下了吃药,但是不吃药自己的脑海中又会出现很多的幻觉,幻想出很多人一直在他的周围,不断要求他继续自己的研究。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他认为他所幻想出来的人是存的。这样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一直也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的折磨。
虽然痛苦一直折磨他,但是他却勇敢走进人群中。他极喜欢大学的校园,他会漫步校园,他会默默在图书馆中,或者是给一群学生讲课。
他并没有放弃什么,坚持自己的研究。他的身旁还有一个一直默默为他承担痛苦的妻子,在她最痛苦的时候并没有离开他,而是和她一起战胜病魔,可以说没有艾丽西亚,就没有纳什的伟大。他在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的一段演讲也是感人至极,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一段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的朴实的话。
3、关于为心灵美容700字作文
街上,时装店、美容院一家紧挨着一家,永远不缺乏主顾。而潇洒的男人、漂亮的女人总是街上最亮丽的风景,牵引着人的视线。
常常有年轻时尚的女孩子从我身边走过,我就会杀风景而不无悲哀的想: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她还能保持今天的光彩吗?最高明的美容师也敌不过岁月无情啊。很自然的我又想到,美容美发师可以借助高明的技巧和推陈出新的美容美发用品弥补人外表先天的美中不足和岁月造成的后天缺憾,使人看上去比原本年轻、漂亮,但也仅此而已,它让你的脸蛋光滑却不能让你的目光深邃,它让你身段苗条却不能让你举止高雅。外表的美容有太多的局限。“腹有诗书气自华”,美容实在应该从心灵开始。
有一个雕像家想为世上最美的男人塑一尊像,他在某大学找到一个英俊又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做模特,他成功了,一夜之间,他的雕像和那个大学生都出了名。十年后,这位雕像大师突发奇想:他要为世上最丑的人塑像。要找最丑的人并非易事,他找到了监狱,当他向监狱里一个面目狰狞的犯人说出来意时,犯人哭了,原来这个犯人竟然是十年前那个最漂亮的人。出名的大学生堕落成了囚犯,也成了最丑的人,改变他容颜的不是时间,而是心灵的变化。
夏洛蒂 勃朗台笔下的简爱矮小、相貌平平,衣着朴素,但她始终是我心中最优雅、迷人的女人,她的善良、睿智、机敏、自尊和坚强所形成的人格魅力,已经掩盖她所有外表上的不足。《巴黎*院》里的又聋又驼的敲钟人,谁在了解他后还会认为他丑呢?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可惜太多的人宁愿花大笔的钱去包装自己,却忽视或根本不屑用一点时间来透视自己的心灵,为心灵打扮打扮,致使心灵蒙尘纳垢,即使自己意识到或受到善意提醒却又讳疾忌医,等心灵生了毒斑,长了恶瘤,已经不可救药,悔之晚矣。
心灵的小疾拖延成大患时,天使也会变成魔鬼。一片荒芜的土地不长野草的办法就是在它上面种上庄稼,一颗向善的心灵不被玷污的办法则是用美德随时为它清洗。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关注自己的内心,用知识填补贫乏,善良取代邪恶,把冷漠麻木赶走换上热情活力,驱除嫉妒虚荣迎来自尊自强,当这些心灵的美容品驻入了你的体内,它必外化为不老的气质、风度,你也许并不美丽,但一定可爱。 为心灵美容吧,这是最经济实惠的美容选择。
风雨依旧,岁月依旧,可人类却从茹毛饮血走到“麦当劳”文化,由“亚里士多德”进化为“爱因斯坦”…… 历史源远流长,赤身*的元谋人早已被穿金戴银的现代人取而代之,原始公有制的“同富贵,共命运”已转之为资本主义下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还是人类自身的倒退!
人是爱美的,一个人的外在美是一尊雕塑,是具有特色的艺术品。有人太在意这短暂的流星般的价值,涂脂抹粉。时光悠悠,岁月不饶人。自古就有“人老珠黄”一说,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虚伪的外表,自然的人又是怎样的一幅面孔?只有心灵美才是永恒的,才是人世间最美的,是现代人应该追求的。
我们不该过于苛刻地指责爱美的人,但我们更要颂扬心灵美的人。自从人类懂得用装饰品来虚化自己,有些人就开始淡漠了心灵的修饰。在霓虹闪烁的闹市街头,有貌若天仙的姑娘对残疾者指点迷津,也有潇洒倜傥的“公子”对残疾主义者玩弄嘲讽。大凡心理正常者都会赞颂前者,但又有几个“英雄主义者”会挺身而出制止后者呢?有,我们不该忽视社会极小部分的正义力量。人民*誓死卫国,普通大学生为求老人而溺水身亡。也许他(她)的贡献是渺小的,但他(她)的人生却是完美的,谁又能说他(她)不是尘世间的最美呢?
人类希望美化自己的家园,人类渴望自己的娇艳,可不该走极端,过于注重容貌美而忽视心灵美--时代永远的主题。灵魂是人高贵的象征,人类的历史总是前进的,就是因为人总有一颗不可低下的头,不向恶势力屈服。当自己的心灵之窗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时,真的很可怕。让我们用自己洞察的双眼时常审视,用一双双充满爱心的手来建设美好的家园,同时来修饰人的外在美。
曾有句熠熠生辉的名言“人不因为美丽而可爱,而因为可爱才美丽。”这句话就是引导你走向正途的路标。
人生来本是善良的,却因逐渐的长大而使得心灵残缺,使得心灵被玷污,从而使它不在发光,也不在展现它好的一面给人类。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时候赤赤裸裸的元谋人,到如今的穿金戴银的现代人;从原始的“同富贵,共命运”,到如今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情景难道不可以说是人类的后退吗?这难道就是人类的进步吗?这难道不可以说是人类的退后吗?这难道就是人类的进步吗?这难道不是人类心灵的残缺吗?
现代的人,除了追求刺激,追求外表,追求时尚,追求时髦,追求浪漫。除了这些,他还会知道什么呢?这些也只能给他带来一时的快乐。在你寻找着这些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正被现代社会的风俗所玷污,你将永远的堕落下去,只有你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心灵的美容所,你才会找回原来的自己。
现在的一些人,总是拿着自己去丈量别人的生活方式,时间久了,将会让别人认为你是贾宝玉的剪影——“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这也会使你在别人的眼里的地位下降,这也是一种心灵残缺的表现。有的人认为“破碎才美丽”,到如今,我认为它也不是那么的正确,应该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这样它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它的内容也就会为人类所知。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用真实的自我去面对生活,这样的快乐才叫真正的快乐。在生活中,面对中伤,萧伯纳告诉我们说:“他们骂了,骂些什么,让他们骂去!”面对失败,海鸣威告诉我们:“人生下来,不是为*败的。”面对侮辱,黛妮丝要我们用头发宣泄悲哀而把眼泪的闸门紧关,这样的生活才充实。
我真心的期望那些忘却了心灵美容的人能够重新找回自我,扪心自问,自己的心灵是否还是清澈的,所以说:美丽的外表是让人欣赏的,而美丽的内心则令人赞赏。寻美,撑一只长篙,向人心更深处慢溯,去寻找美丽的真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2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