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西湖的诗句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白居易《西湖留别》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 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 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西湖岂忆相思苦。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 —— 董嗣杲《齐天乐》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 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钱塘风月西湖柳。 —— 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 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 —— 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 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 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吴文英《风入松·桂》
只有岳王泉*,至今泛作西湖。 —— 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 —— 张翥《摸鱼儿·送春》
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 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 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 薛昂夫《西湖杂咏·春》
拓展阅读
1、描写思乡报国的诗句
1、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3、**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拼将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6、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7、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8、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9、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0、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11、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2、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4、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17、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y寿》
1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
19、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
20、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2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2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5、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2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7、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30、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31、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3、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3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35、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36、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3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8、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3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1、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2、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45、昨夜上皇新授,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46、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4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4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
5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拓展:白居易的《南浦别》赏析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
诗的前面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main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作者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作者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2、描写大雪节气的唯美诗句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大雪节气的唯美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大雪深寒万木僵仇远《元夜叹》
2、大雪北窗歌国风戴表元《岁晚次韵答李在明》
3、大雪复大雨方回《泊赤岸微晓》
4、大雪二十五六日 方回 《留丹阳三日苦寒戏为短歌》
5、一些来大雪花头方岳《木犀》
6、无复拿舟乘大雪刘克庄《怀友》
7、樛枝半压鲁隐九年之大雪刘倓《次韵胡少瀹题梁王山蟠松诗》
8、小雪才过大雪前梅尧臣《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
9、大雪拥蓬户潘阆《雪夜有感》
10、大雪惊飘扬蒲寿宬《白水岩》
11、大雪初晴日半曛邵雍《和商守西楼台雪霁》
12、大雪冻不死释道璨《雪菊》
13、天寒大雪长安道释慧温《五位》
14、大雪申威释绍昙《题秋堂四兰》
15、大雪浃天畿宋祁《冒雪马上作》
16、三冬大雪梁台路 宋祁 《余将北征先送同解》
17、大雪平地尺苏泂《三白》
18、大雪从压屋苏轼《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
19、都城大雪酒价高苏颂《送王秀才出京》
20、大雪飞鹅毛苏辙《次韵景仁两辰除夜》
21、穷冬大雪青琅玕王柏《和立斋番君吟》
22、大雪洒天表文同《范宽雪中孤峰》
23、大雪蔽天方乱下 文同 《提刑司勋示及瞑禽图作诗咏之》
24、大雪满弓刀吴则礼《自太和冲雪归据鞍偶作书赠令权元凯》
25、大雪止复作于石《丁亥冬大雪》
26、大雪平明深一尺曾巩《咏雪》
27、大雪人迹绝张耒《大雪苦寒五更无睡枕上成两篇》
28、大雪将没张嵲《将至临安途中偶成呈表叔陈给事去非》
29、忽见大雪漫空来郑獬《二月雪》
30、大雪留楚关 郑獬 《客舟》
3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3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3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3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35、梅雪争春未肯降,**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3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37、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3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3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0、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4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42、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4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44、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45、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4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7、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8、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4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50、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3、描写白露节气的诗句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南湖晚秋》
唐五代 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魏晋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魏晋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唐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唐 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唐 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
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
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4、写秋色的诗句
一直是喜欢秋的,因秋的美,秋的韵,秋的柔,秋的景,静美,旖旎,阑珊。入眸,入心,也入了时光的画卷。
思念是秋天的底色。飘落的黄叶、迷离的细雨、轻寒的晓风,都是思念的温床。
秋色渐深,思念更深,在最美的秋日里,写最浓的相思。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旅夜思友,李商隐整夜不眠,他聆听着雨打枯荷的清韵之声,聊慰寂寞。而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长相思·其一》
唐·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在长安,有一个孤独幽栖的人,他居处华贵,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寂寞。
卷起窗帘望着明月长叹,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秋天里,最不缺的就是思妇了,她引颈长望,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层叠的山,思念的人却依然未归。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存疑)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一个人时,最怕秋雨,淅沥的雨声,敲击着孤独的人寂寞的心,思念油然而生。
明月照耀,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敲击着寂寞的心,空床独守,何时才能盼回归人。
《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微凉,景物凄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
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弹了许久许久,可少妇依旧没有回房,远方思念的人未归,空房无人等待,越早回去,就会越早感受那凄凉的寂寞,可她又能弹筝到何时呢?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明代: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你曾在夜里深情地思念过一个人吗?有一个女子就是这样。
秋色渐深了,独处的思妇更觉夜长难耐,于是走出帘栊,她独上高楼,倚栏长望,痴想眼前会出现远归的丈夫,但她倚遍了所有的栏杆,都不见丈夫的归影,此时秋风又起,远处灯光忽明忽灭,更叫她心乱神迷。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宋代: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此词写与情人别后的千里相隔,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
秋天的深夜,月映纱厨,雨打梧桐,使人想起远在千里外的丈夫,音信全无,因而怅极愁生,几回无寐。情长笺短,绵绵无尽的相思不是尺幅彩笺所能容纳得下的。
《菩萨蛮·秋闺》
清代:徐灿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寂寞的人,看什么都是不顺的。
秋风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却那般不解人意,只顾一味恼人。即使美丽的水晶枕也徒为虚设。看着它们双倚的样儿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单。
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宋代:杨无咎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
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
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深秋时节,相思更深。
孤寂的女主人无心修饰自己的面庞,甚至对天气变化也不甚觉察,依旧夏装着身,而只有到了“天寒”,身体受不住了,才感觉到。
深秋薄暮,几株修竹在秋风中瑟瑟摇动。单薄、孤寂,这不就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写照吗?
5、描写小雪的诗句诗词
恰逢小雪的时候,总是想起这首诗: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为大家分享了写小雪的诗词,欢迎借鉴!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南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在寂寞无聊中打发“小雪”这空虚的日子,谁知双鬓又多了几许花白,这叫人无奈的逝水年华啊,真让人惆怅不已。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山中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虽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应当像花儿一样,无论身在何处,不管周遭环境如何,都潇洒绽放自己的美丽。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反以往送别诗的缠绵凄婉,以其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唐·清江
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在风中飞落的雪花怎样都看不够,只是更多的可能还在山林之间。只是在心情愁苦的'人心里,每一片雪花都加重了内心的愁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雪白的花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性格也是如此孤傲。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