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集读后感600字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伍立杨用这句诗赞扬了台湾桂冠诗人余光中。余光中的诗歌,如璀璨的珍珠,晶莹透亮;如山间的清泉,那般纯净;又如动听的音乐,悠远辽阔。他的诗歌中那荡气回肠的文字,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余光中的诗集,都渗透着浓浓的情——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正如《乡愁》中的最后一段: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何等的热爱!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祖国无限的怀念。作者从小在祖国的怀抱中长大,就如一棵小草,在阳光下自由地生长。在1949年的一天,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祖国。此后,他十分想念祖国,祖国就如他的母亲,那般慈爱。可是,大陆和台湾之间隔一湾浅浅的海峡竟如隔难愈的裂伤,两岸的争吵何时才能结束?时光飞逝,1966年的余光中远渡重洋,在异国求学,饱受思乡之苦,两岸的争吵却仍在继续,乡愁袭来,他又怎能感到快乐?而今,暖流已融化了阻隔在海峡两岸之间的残冰,两岸同胞的亲情在台风肆虐之后愈见融洽。归来常伴这后土吧,诗人,归来寻你的童年,觅你青葱岁月的足迹。何不就此常住您望中的故乡?看江南的山水,抚连绵的芳草,沐米南宫笔下的烟雨,听长江以母性鼻音哼唱的摇篮曲,闻故土腊梅的馨香,话久别重逢的感慨……
余光中对祖国由衷地热爱,不但在于祖国对他的恩情,也在于祖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之美。余光中少年时期曾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写出如此优美动听令人陶醉的诗歌。我最喜欢《星之葬》这首诗,读起来优美极了。我似乎身临其境,看见一颗在天空中急逝的流星,带着一丝悲伤,一丝惊诧,一丝宁静;看见唐宫中的少女“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动人场景,流萤飞来,流萤飞去,盛唐文化的奇葩至今芬芳不减。
余光中深爱着故土的同时,还深深怀念着那片土地上他的朋友、亲人,难以忘怀萦绕在亲友间的缕缕温情。故乡,有他儿时的游伴,童年的笑影,这数十年乡思的内容,往往在黄昏、在月夜、在灯下不期而至,像声声呼唤,将诗人的心一直牵系到海峡的这一头。海峡的这一头,有诗人童年时与他一起东望海峡的母亲。行走在异乡的尘埃里,乡愁即便是顿足也顿不去,诗人满心都交叠着母亲与大陆。腊梅香是母亲,后土是母亲,祖国和台湾也正像母子一般,台湾睡在中国海的怀抱中,就像胎儿睡在母亲的羊水里。一面是对母子亲情的追抚,一面表达了对祖国赤子般的热爱。来自祖国同胞的深情厚谊也总是让诗人心生暖意。一次,柯灵先生送给余光中一只精巧的宜兴紫砂壶,他把弄着那用江南沃土制成的茶壶,想到自己的指纹叠上陶匠的指纹,叠上雕者的手印,赠者的掌温,就如同和13亿中华儿女握手,如同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看到了自己的亲朋一般。那一刻,隔一道海峡只如隔几,举壶,便似乎与友人相对谈笑,斟酌两岸,品味今古。
啊,美丽的祖国,您的容颜,您的文化,您的恩情,您的发展,诗人也好,每一个龙族的传人也好,都难以忘怀。对您的依恋与热爱,早已深深镌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热切涌动的血脉之中。醒,也萦怀,梦,也萦怀。在您60华诞即将到来的时刻,我要满怀自豪地说:祖国,我爱您!滋养我抚育我的祖国!您的山河如此多娇,您的文化清芬四溢,您的子民已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您自豪之余,让我再轻轻地轻轻地呼唤您:妈妈,我的可爱的黄肤色的中国。
拓展阅读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初中
书籍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书籍像沙漠里的清泉,给迷路的人带来希望。我爱读书,我曾经被《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为《水许传》中的英雄好汉们喝彩,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深感敬佩,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到愤愤不平,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同学推荐给我让我买的,后来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作家,她非常的了不起。
海伦凯勒曾经是一个非常建康的孩子,这给她的家处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可是她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她突然高烧不退,等高烧退后,可恶的病魔却夺去了她的视力、听力。上天对她是多么的残忍啊!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的人,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用自己生命的全部的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世界各地的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而且又将自己所有经历的痛苦、幸福记录了下来,给人们以激励。
读完这本书,海伦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我会以海伦为榜样,珍惜分分秒秒,使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拥有健康的体魄。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既然我拥有了这么健康的体魄,那我不更要好好学习吗?我从今天开始一定珍惜现在的每一天一天天的努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学好本领,长大为建设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初中
本书的主人公是海伦·凯勒(1880-1968)虽然度过生命的88个春秋,但是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也许,她只是身体上的弱者,但是她的精神*是个强者,她十分勇敢的向命运抗争,还激烈一些残疾人士。海伦是一个聋哑人。但她借着自己的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海伦希望自己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她第一个想看的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她深知老师给予她的一切是多么的重要,正是这位让她铭记一生的老师,让她有了了解世界的能力。海伦爱她的老师,亲人和朋友,想看她们的脸庞。第二天,海伦想看日出的壮观景象,她想看日出太阳的光辉,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观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但是大家都觉的十分平常,因为每一个正常人每天都能看到的。同时在这第二天还想看世界的历史与文化,那些都是她苦苦追求的艺术。第三天,海伦她有太多的东西没有来得及去看,她没有办法去规划准确的目标,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看到周围的一切。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一个生活在聋哑世界里的人的奋斗思想。但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初中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是个书迷,假期里,我有大把的时间泡在书的海洋里,每当我翻开一本好书,就好像在与作者对话,书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暑假当我读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我被作者海伦凯勒深深的震撼了。
海伦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疾病双目失明,两耳失聪。那个时候她还不会说话,只能用手来触碰喉咙微弱的振动和嘴唇的变化,靠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学会了说话,阅读和写作。学习的过程异常艰难,她要付出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才能完成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海伦凯勒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地去超越自己,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合上书本,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回想我在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临近期末考试,因为贪玩没有认认真真的复习和努力,期末考试考的很不理想。我深刻的思考分析了错题原因,新的学期时刻提醒自己要发愤图强,认真听课,刻苦钻研,绝不留任何问题过夜,终于在三年级下学期考出了自己满意的成绩。
在海伦凯勒的身上,我明白了今后要更努力的学习,无论学习的过程有多么艰辛,我都不再害怕,我要学习海伦凯勒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奋斗,一定会超越自己,最终取得成功!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初中
在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海伦·凯勒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
出身19个月就因一场大病而失明、失聪的她既看不见奇妙美丽的世界,也听不到甜美悦耳的歌声。慢慢地,海伦开始变得暴躁任性。直到七岁时,年轻的莎莉文老师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海伦·凯勒的心灵,让她走出了黑暗与寂寞,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于是她克服种种困难,从哈佛大学毕业,为世界慈善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长期的盲人生活,使她倍感眼睛明亮的宝贵。她不能像平常人一样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也不能欣赏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她只能用自己那双娇嫩的手触摸到身边的事物。但她是那样的坚强,像在暴风雪中顽强生长的小草。
海伦·凯勒喜欢用手触摸雕塑去感受它的曲线,她会通过琴键的震动来聆听音乐,她甚至可以感到月光洒在自己的脸上!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可怕和不可想象的事呀。
失明的海伦,能深切地感悟着人生,爱惜着生命,而健康的我们,却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满阳光的世界,又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我们还有什么遗憾呢?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亲切的老师、健全的身体,我们真该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要怕,要乐观对待,我要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在顺境中学会珍惜已有的一切,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