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海神妈祖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湄洲岛。岛上有一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妈祖。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仕宦之家,是晋代福建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其父林愿,是当年宁海镇都巡检官。其母陈氏是当地的望族之后。二人多行善,广积德。
一天晚上,妈祖的母亲陈氏梦见观音大士慈祥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于是陈氏便怀了孕。一天傍晚,陈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陈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周,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妈祖一共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她幼而颖异,不满周岁,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看见诸神的塑像,就合手作欲拜的样子。五岁能背诵观音经。八岁时到一所私塾读书,老师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会贯通。十岁余,她信佛诵经,早晚不懈。十三岁时,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对她说:“你具仙性,应得度人正果。”于是传授给她“玄微秘法”。她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
妈祖十六岁时,与一群小女孩闲游嬉戏,照妆于井中。忽见一个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后有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吓得撒腿跑开,妈祖则大大方方地接受了这个礼物,不一会便灵通变化。此后,她虽身在房子中,却能时常神游四方。谈吉凶祸福,没有一次不应验的。妈祖还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妈祖十六岁这年的秋天,有一天,她的父兄驾舟渡海北上。当时妈祖正在闺房中精心织布,忽然伏在织布机上闭起眼睛,脸色突变。一手抓梭,一手扶抒,两脚紧踏机轴,拼尽全力在挣扎扶持,惟恐失去什么。她的母亲发觉后,十分惊恐,急忙把她叫醒。妈祖于是失手将梭掉在地上。她睁开眼睛,跺着脚,嗉啕大哭,说:“我的父亲得救,哥哥却坠海*!”
她的母亲陈氏听罢,十分惊慌,连忙差人打听消息。不一会儿有人来报,妈祖所言果然属实。当时她的父亲在怒涛中,仓皇失措。几次将翻船,好像暗中有人在帮助他们稳住船舵,与她哥哥的船靠近,无奈她哥哥已是舵摧舟覆了。当时妈祖闭着眼时,脚踏着的是父亲的船,而手抓的是哥哥的船舵。母亲把她叫醒,梭坠地,她哥哥的船舵倾覆了。父亲脱险返航,而她的哥哥则被汹涌的浪涛所吞没。
哥哥溺水后,妈祖陪着母亲、嫂嫂和几个村民一道驾船径往茫茫大海寻找哥哥的尸体去了。当时海水汹涌,他们突然发现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来。妈祖说,不要怕,并告诉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变清,她哥哥的尸体己浮于海面。这时大家才知道是水神护送着她哥哥的尸体来了。终于把她哥哥的尸体运回,湄洲岛的居民无不称赞妈祖的孝顺和慈善的。此后凡是遇到妈祖诞辰的日子,半夜即有大鱼成群,环列于湄屿之前,好像拜舞迎接的样子,黎明才散去。
有一次,金国的将领仆散揆带兵侵犯中原,被宋军围困在八叠滩之中。仆散揆用重金收买了当地的一个地痞无赖作为向导,以金蝉脱壳之计,带领残兵败将,从八叠滩偷偷地逃出了重围。仆散揆死里逃生,但是又没有脸面回到金国,就聚集在山林里,占山为寇。他们**妇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方圆数十里内,老百姓受尽了残害。
军队的探马报到朝廷,宋宁宗当即派出大将军毕再遇,带兵前往剿灭。
大军来到金山脚下。毕再遇将军命令士兵安营扎寨,自己带领几名亲兵,来到山前视察地形。但见金山奇峰峥嵘,林木蓁蓁。山寨建在金山主峰顶上,四周悬崖绝壁,实在是易守难攻。毕将军心想:金山高险,山寨坚固。如果现在就去攻打,必然会造咸惨重的伤亡,但是皇帝的圣命在身,又怎能按兵不动呢?他只好下令向占据在山寨中的盗寇发起全面进攻。可是,宋军一连攻打了几天,不但无法靠近寨墙一步,反而伤亡了不少人马。毕将军十分难过地回到营帐中,想来想去,无计可施。
忽然,从营帐那边传来伤员的叫唤声:“妈祖……保佑……”将军心头突然一亮,立即走到帐外,跪在地上,向着苍天,默默祷告妈祖显灵,帮助自己击败金兵的侵犯。
第二天天刚亮,忽听营帐前面的兵士呼叫,人声鼎沸。将军大吃一惊,以为贼寇偷袭兵营,便披坚执锐,飞马来到帐前。只见一群兵士围观着一面巨镜,指点比划。将军上前观看,见那巨镜大如桌面,亮如日月。他大声喝退士兵,查问大镜的来龙去脉。
有个兵士向他禀报说,凌晨时分,忽听帐外有“嗡嗡”的叫声。大家出去一看,就发现这面巨镜已经平放在地上,不知从何而来。将军也感到惊奇,用手抚摸镜子,见是铜质所造。他命令兵士把巨镜抬起。刚一照脸,忽有一道火光迎面扑来,要不是将军躲闪得快,自己的眉毛和胡子早被烧得精光。他看了看巨镜,又望了望贼寨,计上心来……近午时,毕将军趁寨上贼寇稍有懈怠,即令士兵整装待发。他命大军压后,自己亲带数百强壮兵士,抬着巨镜向金山奔去。
宋军抬着大镜子来到山寨下面时,就被盗寇的喽罗们发现了。他们刚要放箭、点炮,忽然间,只见寨下火光一闪,一条火龙从巨镜中射出。只听得“轰隆”一声,寨门立时燃起了熊熊大火。贼兵见状,惊恐万分。这时,大队宋军乘机冲杀过去,攻上山寨。不到一个时辰,就擒获贼首和贼兵数百人,捕获战马百余匹。宋军大获全胜。
宋宁宗知道妈祖金山助战的神迹后,下旨加封“显卫”之号。
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中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这个凡尘世界,和凡夫俗子为伴。明天是重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大家都以力她要登高远眺,根本不知道她将要羽化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了香,念了经,对众多的兄弟姐妹说:“今天要登山远游,实现自己的心愿,但道路难走而且遥远,大家不得与我同行,”诸姐笑着安慰她说:“要游去游就是了,何须多虑呢!”妈祖于是告别诸姐,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只见湄峰顶上浓云四合,一道白气冲上天空,仿佛听见天空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声,直彻云天,彩虹辉映。妈祖乘风驾云,翱翔于苍天白日之间,俯视人世,若隐若现。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湄洲人远远望去,都引颈注目,无不欷嘘惊叹。
一天,妈祖陪着观音菩萨到神州东南沿海**。她们驾着祥云来到兴化上空。妈祖心里牵挂着家乡,屈指一算,知道家乡有事,正要禀告,观音菩萨却早已知情。她对妈祖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快快回去吧!”
原来,兴化府侍卫官吕德,奉命带兵出海,镇守边关,平定海乱。谁知在赴任途中,不幸得了重病。虽多方请医调治,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重,最后竟是病人膏肓,危在旦夕了。
吕德虽然病得身子不能动,口不能说话,但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他仍然念念不忘海疆战事。他想:自己奉命剿寇,出师未捷,身染重病,三军群龙无首,怎么也不能兀啊……这时,他想到了妈祖,就在心里默默地向她祈求。祷告之后,心里觉得宽松了许多,身上的病痛也好象觉得减轻了不少。他闭上眼睛,慢慢地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中,吕德好象见到一位生得很华贵的姑娘从门外轻飘飘地走进门来。她走到病床前,牵起他的手腕,轻轻地在上面按了按。过了一会儿,又叫侍女进屋。那侍女十分秀气,端着小盘从门外急急进来,说:“神妃娘娘,丸药在此。”神妃?这不是妈祖来啦?吕德此时正好醒来,又惊又喜,睁开眼睛,看见妈祖正静静地站立床前。她正在用双手搓捏着丸药。只见那丸子像水晶,像玛瑙,闪闪发光。神妃让侍女掰开吕德的嘴唇,把丸药轻轻地放人嘴中。不等吕德吞咽,那丸药就自己滑下喉咙。吕德觉得满口香气,久久不散。药吃进不一会儿,就感到胸闷腹胀,肚子里翻来翻去,剧痛难忍。突然,喉咙一热,“哇”地一声吐出两块血团。这一吐,吕德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浑身舒畅。
第二天,吕德已能下床走动,饮食如常。几天后,病体就完全康复了。吕德顾不得休息,便传令官兵,起营开拔,向海疆进发。一战定局,迅速平息了海乱。回到兴化府后,吕德准备向朝廷荐报妈祖的功德。一天夜里,他在梦中见到了妈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妈祖听了,摇着头说:“将军切不可如此。赐药治病之举,乃是观音菩萨指示我做的,你应当敬奉观世音大士啊!”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妈祖常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佑民。于是乡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妈祖。后人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拓展阅读
1、中国神话故事汇集优秀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
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2、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神话故事
古时候,祝家庄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可是怎么办呢?英台灵机一动和丫鬟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鬟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她俩走进厅堂,正在喝茶的父亲居然没有认出他们来,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鬟扮作书童挑着书箱,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她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后面叫哥哥。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梁山伯送了祝英台好远,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提亲。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听了这个消息后,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后,伤心极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觉得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鬟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电闪雷鸣,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后来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3、中国神话故事汇集优秀
在黄帝的着名子孙当中,除颛顼做了北方的天帝并且一度做了*的天帝之外,还有帝喾,也非常着名,他第一个做了下方的人王,奠定了国家的基业。当时的人们都叫他做高辛王。
高辛王当国的时候,有一年,大耳朵的皇后娘娘忽然得了耳痛病,足足痛了三年之久,经多方医治,都没有治愈。后来从耳朵里掏出一条金虫,大约有三寸长。虫一掏出来,耳痛病居然立刻就消失了。
大耳朵皇后觉得奇怪,便把这条虫用瓠篱盛着,又用盘子盖着,并且还亲自拿黑饭来喂它。喂呀喂的,盘子里的虫忽然变做一只龙狗,全身锦绣,五色斑斓,发出金光,从头到尾可以达到一丈二尺长。因为是从盘子和瓠篱里变出来的,因此给它取名为“盘瓠”。
高辛王见了这只非常漂亮的狗,很是喜欢,让它陪伴在左右,几乎寸步不离。
那时忽有房王作乱,高辛王为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忧心忡忡,便向群臣说道:“如果有人能斩房王的头来献,我就把公主嫁给他。”群臣看见房王兵强马壮、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预测着很难取得胜利,都不敢去冒这生命的危险。
话说这天,宫廷里忽然不见了盘瓠,大家都不知道这只狗到底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一连找了好几天,都毫无踪影。高辛王也感到非常奇怪。
人们哪里知道盘瓠离开宫廷之后,直向房王的军营奔去。房王的军营,驻扎在海水的那岸。盘瓠跑到海边,摇身一变,变作一条张牙舞爪、威风十足的龙,浮过奔腾的大海,跳上海岸,再变回原形。
盘瓠直到房王军中,见了房王,不住地摇头摆尾,哄得房王很高兴。
“高辛氏怕快灭亡了吧。”房王向他左右的臣僚说,“连他的狗都跑来投奔我,看来必定是上天之神要助我消灭高辛氏了。”
于是房王大摆宴席,为这条狗的投奔作乐志庆。那天晚上,得意忘形的房王喝得酩酊大醉,睡在中军帐中。盘瓠趁这时机,猛地咬下房王的头,背在背上,奔出军帐。
一支追兵,各人手里拿着明晃晃的武器,在后面紧追不舍。
盘瓠奔到大海边,忽地纵身一跃,又变作一条甲光闪闪、须髯奋张的龙,腾云驾雾,飞过了波涛澎湃的上空。追兵们但见眼前云隔雾阻,却不见盘瓠的踪影,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高辛王那天坐朝,忽然看见爱犬衔了敌人的头跑回宫来,不禁喜出望外,便叫人收去人头,多拿些剁得细细的肉酱来喂它。
出人意料的是,盘瓠只把鼻头向盆边嗅了嗅,呜呜地叫了两三声,便走开了。从此它便闷闷不乐地睡在屋角,不吃东西,也不活动,连他的主人高辛王呼唤它,它也不起来,就这样过了好几天。
高辛王看到自己的爱犬这个样子,心里也很难过,想了一想,便向盘瓠说道:“狗啊,你为什么既不肯吃东西,也不起来呢?莫不是想要娶公主为妻,恨我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吗?并不是我不想履行诺言,实在是因为狗和人是不可以结婚的啊!”
令人震惊的是,盘瓠竟突然口吐人言,说道:“王啊,请不要忧虑,你只要将我罩在金钟里面,七天七夜之后,我就可以变成人了。”
高辛王听了这话,甚觉诧异,果然将盘瓠罩在金钟里面,看它如何变化。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都没有什么动静,到第六天,多情的公主担心它会被饿死,于是悄悄打开金钟一看,盘瓠的身体都已变成了人形,只留一个狗头没有来得及变,可惜金钟*开以后,就再也无法变了。
于是盘瓠从金钟里跳出来,披上大衣,公主则戴了一顶狗头帽,他俩就在皇宫里结了婚。
结婚以后,盘瓠带着妻子,到南山去,住在人迹无法到达的深山的崖洞中。公主**华贵的衣裳,穿上庶民百姓的服装,事事都亲力亲为,毫无怨言。盘瓠则每天出去打猎,以此为生。夫妇俩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几年以后,妻子生下三男一女,于是带着儿女们回去看外祖父、外祖母。
孩子们都还没有姓氏,就请高辛王赐给他们姓。大儿子生下来是用盘子装的,就赐姓为“盘”;二儿子生下来是用篮子装的,就赐姓为“蓝”;只有三儿子想不出应该赐什么姓好,适逢天上有轰轰的雷声响过,于是便赐姓为“雷”。小女儿长大成人,招了个勇敢的兵士做女婿,跟着丈夫姓了“钟”。蓝、雷、盘、钟四姓,互相婚配,后来子孙繁衍,成为国族,大家都奉盘瓠为他们共同的老祖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