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打开一个平凡的世界励志人物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8-14 09:11:03

柴静打开一个平凡的世界励志人物故事

柴静一面言辞平实,声音清冷;一面好奇心汹涌,感情热烈。她敬畏这个世界,于是想要看见;她想让你也看见,于是她要将它打开。她把做节目和文学联系在一起,她在镜头前开口,她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女声”。

柴静总是说起自己刚做电视节目的时候,蒙了一年多,找不着感觉。心里越着急,采访时就越咄咄逼人,想一招就要了对方的命。后来她做了一期节目,叫《飞跃界限》,干净利落地把采访对象撂倒了,问题个个都漂亮犀利。有同事夸她,说柴静发展出一种“温柔的尖锐”。她正有些自得,《南方周末》上刘洪波的评论就来了:“柴静太冷酷。”

那篇评论带来的刺激很深,像个耳刮子,虽然疼痛,但也有醒脑的作用。她意识到自己的求胜心其实是出于想克服内心的怯懦和自卑,可是太急了,矫枉过正。后来柴静常常把采访比做流水,要让水自然地流淌,才能勾勒出事情的原貌,重心偏颇的提问就像水流中突然多出一块石头,改变了它的流向,一切就都变了。

真正让柴静找到做电视节目的感觉的,是她第一次的现场采访。那是2003年3月,新疆发生了大地震,由于她是前方唯一一个记者,故而被临时委任,要自己做一期《面对面》。从前坐在演播室做采访,柴静会想着数字、概念和100多个问题,可是当她坐着军用飞机到了现场,脚踩在地上,看到一片废墟,所有的那些就全部抛在脑后了。有一位老大妈已经没有了房子,转身抱着柴静,脸贴在她脸上。那一刻,“新闻”在柴静心里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概念和职业,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她正身在其中。

长天大地之间,一无所知的现场是一种解放。那时柴静找到当地的村支书做采访对象,唯一知道的信息就是地震中他家里*5口人。没有任何准备的时间和需要,坐下来就采访,顾不上头发是什么样子,脸上是什么表情,对面的那个人连家都没有了。村支书讲维语,翻译也是当地人,勉强能够交流。柴静用最简单的句子提问,她先看了看四周,问了第一个问题:“你睡在哪儿?”他说:“我睡在地上。”“那你睡得着吗?”“睡不着。想我们家的人,想这个村子的人。”

节目做完,回到北京,平时对柴静挺严厉的人,突然间温和了些。同事评论说:“柴静的节目终于有人情味儿了。”人,是所有环节的中心,也是柴静在那之后牢牢抓住的一点。柴静说自己做节目总想看见人,总想看见表情、触碰到人。当人就在眼前时,坚冰才会消融。

如今,开始做《看见》这档节目之后,柴静的自我反思更加频繁了,每做完一期,她就写一篇博客,用来备忘。她会在节目播出时,坐在沙发上,完整地看一遍,反观自己。有时候,她的朋友陈晓卿喊她去吃夜宵,她坚持要看完自己的节目再去,招来一阵挖苦。柴静喜欢挑错,别人都觉得好的节目,她看了却很伤心,她生怕采访对象受到自己的影响,她会在反观时察觉到自己的语气里是否带有评判和防备的意味,她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世界,稍加干扰就失去了真实,她要做的就只有一个动作:打开。

《看见》给了柴静一次不断回想和进步的机会,她在想自己要做什么,新闻和文学的区别在哪里。老舍的一段话让她受到了启发:新闻是以记录千奇百怪为目的的,而文学恰恰相反,是最寻常的事情。柴静要做的正是文学,她马上找到了现实的参照:药家鑫、李阳、艾滋病人……他们统统都貌似奇特,大家觉得无法理解,是因为没有人进入他们中间,没有了解到更多的事实。

最近,她迷上了《安娜?卡列尼娜》,原因是她看了伯林写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那里边隐隐约约提到了某种她正在经历但未曾明言的东西。在做“药家鑫案”的时候,她感到自己思想中有一个根柱已然在摇晃,这就是何谓客观。

以前,柴静理解的客观是比较僵硬的,就是不动声色,不要沉浸其中。伯林却说了一种相反的解读—客观恰恰是进入到万事万物,当人进入到此侧和彼侧的对立双方时,反而因为对对方理解的深度的一致,他们实现了客观上的平衡。这是一种必然性,无须感喟也无须叹息,这些事情就嵌在这个社会结构中,必然要发生。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他写出了这种必然性,告诉你何事不可避免,何事不可发生,何事无法完成。这才叫“客观”,这是柴静的追求。

柴静经常有狂喜。比如采访的当天,她包里装了一本秦晖的书,在路上看的时候就有狂喜。她说书中有柄解剖世界的利刃将她大脑中的某些成见切除了,逻辑带来的喜悦,给了她另一个角度。

柴静说,自己生活的轨迹都是困惑和疑问。本想要全部解答,可发现这条路永无穷尽,突然间反倒踏实了,这辈子只要一直往前走就是功德圆满。她永远不变的愿望是想让明天知道的比今天更多。她还经常庆幸自己没有20多岁就夭折,否则就失去了这10年了解世界的乐趣。

未知令她着迷,但她不猎奇,而是要从中发现创见和灵魂。她去台北参观故宫博物院,看到王羲之的书法,大家在导游的催促声中都走得很快,人们都在匆忙中赞叹,柴静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偶然间她看到一封信,是王羲之写给他朋友的,大意是家人逝去之后,内心悲楚,然后感叹道,其实我们这么活着,各有悲欢。柴静一下子觉得自己和这个千百年前的人熟悉了起来,像是能接触到这个人的灵魂。她又看苏轼的《寒食帖》,卷中有些字前后重复了,写错了,苏轼就点了4个点在上面,这让柴静觉得惊喜,因为她看到这个符号化的古人也有一个灵魂转动的过程。

在对现实世界不断地探索和求证中,柴静变得越来越坚定。认识世界和做节目是一样的,在迷雾丛生的素材和元素中找到那条精准的线,使事实清晰起来,一切都暴露在天光之下,就像伯林所说:“别拿名词来吓唬我,世界的本来面目很单纯,也很简单。”只是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王羲之和苏轼从我们身边隔开了。

柴静对现实有着一种敬畏和喜爱,她觉得最美的莫过于真实,人们只要看见它,挖掘它,然后再如实地讲出来,便足够精彩。真实远比采访中的言辞和技巧更有力量。

拓展阅读

1、夜晚才是我的

王家新6岁练书法,19岁举办展,43岁当选中国书协最年轻的副**。如今,他竟又拿起描红本,从唐楷写起。儿子问他:“这不是小孩子做的吗?你是大了,是书法家了,为什么还这么写?”他回答:“是你爷爷让我这么写的。”

倘若书写是场修行,王家新显然已经找到了种方法:他每天晚上10点始临摹,从王羲之到苏东坡,常到深夜2点也未有倦意。“就像太极拳样,点也不累。在长时间安后容易进入感觉,突然心有所会,意识到原来这笔该是这样的啊!”

标新立异的时代,王家新对临摹的坚持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他把临摹称为“回炉”,因为这种写字的形式是书法中最基础的节。他临摹的字体也是最基础的楷书,画,法度森严。在他看来,这多少有些不合常理。

父亲是王家新书法上的启蒙老师,也是最爱给他泼冷水的。王家新刚当选书协理那几年,想方设法找自己的风格,鲜少坐下来临摹。即便是临摹,也是写些行草书。父亲对此不太满意,说:“不会写楷书算什么书法家?”次,王家新拿着用小楷抄写的自创诗作给父亲看,老爷子不以为意,批评王家新写得“不在体儿”,并说:“写楷书要让看出你学的.是谁,王羲之还是颜真卿、柳公权,要抓特点。你得临摹字帖,把每字都整明白了,不能提笔时现琢磨。”父亲言如醍醐灌顶,王家新知道自己的字该“回炉”了。

临摹是技法的再造,亦是记忆的回归。9年间,每次描红,王家新都感觉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在父亲的“逼迫”下练习书法。“父亲每天在报纸左边写‘为民服务’等简单的词,写柳体,我要在空白处补满,晚上交卷,很不情愿。”“但是,临摹就是这样,要与字帖经历漫长的‘耳鬓厮磨’,要与纸砚慢慢地纠缠,才能在夜深时灵光现,得以窍,临摹没有所谓的见钟情。如今,我经常会写到某字时,突然领悟父亲当年所讲的道理,真实不虚。”

众里寻他千百度,经典在那些谧的夜晚,历久弥新。王家新有时从晚上10点写到第二天下午2点,连续书写十几小时,好让肌肉记住用笔力度。此外,他还读大量的文史哲古书,从四书五经乃至十三经体系,都细细研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书法毕竟不是技术活,如果你不读书,你的字只能叫字,将来只能当字匠。字能不能更有高度、更有境,就要看有没有在字外下功夫,做到内外兼修。”

最近,王家新的句话在书“出名”——“书法是我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书法本身,还有书法衍生的和心态。

午夜时分,王家新的书房内沉香、墨香、宣纸香,给种穿越之感。

2、寒假读读后感600字

》是作者路遥1988年完成的百万字小说。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分为三部。

我最喜欢其中的第二部。写的是孙少因为家里光景不好,所以孙少的哥哥孙少安,十三岁在家干农活,孙少读书到高中毕业,始当教师,然而他并不满足现在。于是和家里说去黄原工,孙少安这时已经和妻子起“砖厂”,孙少安的父亲提出分家,孙少安无奈同意了,所以家子的重担落到了孙少的肩上,他每月都会给家里寄钱。因为妹妹要考大学,所以孙少安也要给妹妹钱。可她不要,没办法,去找孙少安,让孙少安说是他寄去的。孙少工作很卖力,每天干完活都会伤痕累累的,但他觉得这不苦,以为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后来妹妹考上了大学。

我觉得孙少的精神非常好,他愿意寻找别的出路,而不愿意受命运的摆布,他要走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将来成什么样,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路。就算他选择的路还没有原来的好,也不会退堂鼓。他相信,只要努力就定会有出路。

孙少有着自己的理想,哪怕他的立项并不太好,他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他的理想。他只想让自己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并且他觉得,重要的是工作要有快乐,就算工作不好,只要满足着两条件,就是值得的。

3、寒假读读后感600字

在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生活着那群黄土般朴实的啊。同样演绎着经彩,的双水村也有精彩绝伦的篇章。每当月光洗尽铅华,悬挂在用不退色的深蓝天幕,轻轻泻入千家万户。我总想站在山头眺望那束束黄晕的光从每窗口射出,凝思着那每窗口下是否都聚着,每是否又都上演着样的

“劳动就是幸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孙少,想起他在煤矿工作时干的那些又苦又累的活。想起大风大浪过去后这最朴实的充实自己的方法。或许看到这句话也会想起孙少安,那13岁就辍学中的帮家里中四维持生计的少年。农民的想法是多么的简单,他们不求天不求地。只求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辈子的辛勤劳作,几亩薄田能在血汗的浇灌下长出些养家糊口的粮食。

段历史能给社会烙下深深的烙印,生活又只不过是漫漫长路上无数瞬间的拼合。“情”是那永远不会脱落的粘合剂。是少安和少的手足情深?是少安润叶的两小无猜?是润叶向前的苦苦真情?是少安红梅的情窦初?还是少喝晓霞的生死两的海誓山盟?可那又是为什么,所有的所有的都在现实面前屈服了,所有的爱所有的情都在俗*里脱胶了。把生活摔的七零八碎,片片跌落尘埃。

好在没有永远的幸福,也就没有永恒的痛苦。生活就像双水村的流水样不紧不慢的哗啦啦的流,失落顺水流走了,幸福也随波飘远了。闭上眼,就似乎能看到那度的热闹如春节的枣节。那红火劲竟压过中秋端午。那天里,所有双水村的们似乎忘掉了年的烦恼和忧虑。们在山林间随意吼着两声信天游,粒粒肉厚核小的大枣子,笑着唱着闹着。这时的双水村,似乎连空气都弥漫着甜甜的枣香,还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路撒种,随时花,将这路长径点缀额花香弥漫”直记得冰心的这句话。总觉得它美好又梦幻,就像*箱里的光芒四射钻石,当伸出手指时,触碰的只有片冰凉。切美好的可望却不可及!都祝有情终成眷属,可那历史的烙印就是牢不可催的*柜,是不穿的思想*。少安与润叶,那对双水村里青梅竹马玩大的童真少年,就因为身份的不等生生把思念埋葬;少晓霞这对抱负远大的知识青年,在起谈理想论希望,还有那充实着精神生活的信书籍,和本本精致的参考消息,无不寄托着浓浓深情;茫茫大草原上,金波定还在唱着那首熟悉的曲子“在那遥远的地方,尤为耗姑娘。”天苍苍,野茫茫,哪里有他梦里的姑娘?

茫茫天地,云云众生,,不!

4、寒假读读后感600字

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小区的长凳上,闲着无用手机上网,无意中看到本上学时候就特别喜欢的书——《》(作者:路遥);当我浏览内容的时候,又次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里塑造了两又不位是有责任感、精神强悍和吃苦耐劳的孙少安;位是有铮铮铁骨、巨大勇气和坚强意的孙少。孙少安因苦难而懂得了生活的真实含义,诚实做,老实做。他对自己的生设计,没有“浪漫”、“美妙”这样的幻想,只有“脚踏实地”、“面对现实”这样的务实精神;这是他的生态度,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生态度。

孙少因为知识而阔了眼,因为阔了眼而有了自己的生理想和追求,他敢于付诸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敢于到更广阔与更自由的天地里去闯荡。我们也需要这样认识,多学习知识来阔眼,在工作中创新进取。

5、中外名中外名签名

1、不因幸运而步自封,不因厄运而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2、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3、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种工具。——卢梭

4、*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5、失败是成功之母。高不过脚底板。

6、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样飞逝,过去永远止不动。——席勒

7、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8、寸光阴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9、“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100年也看不见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寸进寸,得进尺进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0、走自己的路,让别说去吧!——但丁

11、要使性格有所发展并非简单之,只有通过艰难和困苦的磨练才能使心灵强化,视野阔,雄心振奋,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凯勒

12、进则安居以行其,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张养浩

13、时间,你不拓它,它就悄悄长出青苔,爬上你生命的庭院,把你生掩埋。

14、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5、有竟成也!——刘秀

16、不会宽容别,是不配受别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17、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18、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9、即使跌倒百次,也要百零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20、外国不需要中国,中国也不需要外国,在这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国家。——马克吐温

21、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时机去发掘拓的。——苏格拉底

22、燕雀安知鸿鹄之。——司马迁

23、有了信心,你就会在你严肃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泰戈尔

24、壮与毅力是业的双翼--歌德大自然既然在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使弱者不亚于强者。--孟德斯鸠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6、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丘吉尔

27、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哈代

28、或许你不能支配自己的工作,但你能够使生活发生转变。(英国作家麦金尼斯 A L)

29、骐骥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30、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颗朱砂痣。——张爱玲

点击查看更多柴静打开一个平凡的世界励志人物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3676.html

热门阅读

  1. 圣诞节英文祝福语2015
  2. 不妨看清自己美文摘抄
  3. 新年同学祝福语
  4. 2015搞笑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5. 开展全国助残日牵手同乐联谊活动总结
  6. 达尔文的故事学到了什么
  7. 有关搞笑版的获奖感言范文
  8. 消防安全红领巾广播稿
  9. 题西林壁教案参考
  10. 经典诗词精选集
  11. 国际物流专业大一自我评价
  12.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13. 学生会部长竞选稿范本
  14. 天天都是环境日的演讲稿范文
  15. 关于写给老师祝福语
  16. 写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17. 情人节甜蜜贺卡祝福语
  18. 《酒后趣事》对口相声剧本
  19. 201年病人康复出院祝福语
  20. 一年级上册《人有两个宝》教案
  21. 太阳雨美文
  22. 浪漫七夕情人节祝福语大全
  23. 实现高中阶段普职教育高位均衡的对策与建议论文
  24. 有关包法利夫人的读后感
  25. 圣诞节优美祝福语
  26. 最新离婚协议书范文
  27. 描写夕阳颜色的句子摘抄
  28. 企业实习情况报告
  29. 小学生元旦短信祝福语
  30. 诗句里的清明节
  31. 班主任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32. 朗朗上口的米线广告词
  33. 解开地沟油回收之困演讲稿
  34. 夜宿泰山诗歌
  35. 关于五四青年节作文:青年节我的感想
  36. 老鼠钻书箱歇后语
  37. 2018中秋节的祝福短信
  38. 幼儿园大班学期总结精选范文
  39. 办公室领导的表态发言稿范文
  40. 2015年双学双严心得体会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23:42:32
本页面最近被 73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海南,TA在页面停留了 9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