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寓言大智慧
今年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值得寓言人纪念祝贺。
1986年,我开始寓言写作,写作时间与学会成立几乎同龄,应该说是一种缘分吧。
寓言是穿着彩衣的真理——这是俄国著名作家陀罗雪维支在其名篇《寓言的寓言》中留下的格言,揭示了寓言在人类智慧和真理中的地位。
中国是古老的寓言大国,也是古老的成语大国,许多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以先秦寓言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寓言,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真理之光,泽被时代新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少儿时代,语文课本里偶尔也收进一些古代寓言,如《刻舟求剑》、《自相矛盾》、《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南辕北辙》等,都是我最爱读的课文作品,至今仍然念念不忘。课文收进的外国寓言特少,记得只有一则伊索寓言《农夫与蛇》,我和同学们经常在放学的路上大声背诵这则寓言的最后两句: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可怜恶人,应该受恶报!从寓言中获得许多快乐。
我小学至高中阶段,正值“文革”十年浩劫、人民公社化的穷困年代。至今令我最难忘的三件事是:饥饿、寒冷、缺书读。其中对书的渴望,远甚于解决温饱。无奈那时家里贫寒,无钱买课外书,反复啃烂几门课本后,就无书可读了。偶尔看到别人翻阅《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等图书,我如饥似渴,死皮赖脸蹭上去看,验证了文学大师高尔基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我常到别家帮工,或代其子弟做作业,甚至期考时也让邻桌同学偷看,以此换来图书阅读。全村那几本旧书,不知翻烂了多少遍,仍然不解渴。有一天,不知我哥从哪弄来一本小说《林海雪原》,当时是禁书,不许公开传阅。我哥说,人家要他抓紧看,两天内归还。两兄弟就把小说架在竹箩上,边掰玉米粒边看小说。父亲发现我们脱米太慢,抡起木棒当头猛劈,兄弟俩抱头痛嚎,慌忙跳下木楼逃命,父亲大声吼叫,在我们身后甩出几个木凳,落地散架,差点砸死我们。现在想来,还是莫言最聪明,毕竟是世界级文学大师啊。他在诺奖感言谈到,小时候他也帮过村里有书人家担水、砍柴、放牛换书看,看完本村,又到邻近村子帮工换书,范围不断扩大,基本能满足精神饥渴。我就笨在不会扩展周边村子去阅读,混到今天,自己认为也是个三流作家而已。
1975年,我有幸进县城重点中学——都安高中就读。学校图书馆那时藏书有限,不少中外经典名著仍*成“大毒草”,想看的书借不到。县图书馆每个周日,都开放两箱图书,免费供读者现场阅读。书箱刚抬出来,就像面包一样被抢光了,我能抢到的次数极少。县图书馆对面,是县新华书店门市部,当时不开价售书,书价不贵,但口袋缺钱,只能隔着宣传窗或玻璃柜观看。即使如此,我每次到书店都“格物致知”,着迷似地盯住各类图书的诱人封面,半天不愿离去。
1978-1982年上大学期间,我先后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唐吉可德》、《复活》等一批中外文学经典名著。但那时候,图书馆或新华书店,寓言图书还是相当缺乏,很难满足阅读需求。
1982年毕业参加工作后,正值*开放、全国各行业拨乱反正、恢复发展的时期,出版业也走出了“文革”十年的书荒岁月,图书出版种类日趋增多,逐步走上繁荣。那时工资虽然低,但我每个月都要挤出10元来*各类图书,其中以文学类的寓言图书居多。至今,我书房的八个书架中,寓言书籍占了一个书架,大约有500册,包括中外寓言大系、大观、选本以及中外寓言作家作品的单行本。八个书架中,已经读完的书籍,也是寓言书架,有些寓言作品集甚至读了几遍仍然爱不释手,快乐无穷。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如下书目:
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寓言选》、吴秋林著《寓言文学概论》、凡夫著《黄鼠狼的名声》、金江著《老鼠理论家》、海代泉著《鹦鹉的诀窍》、凝溪等著《猫头鹰的疑问》、许润泉著《浮萍的哲学》、石飞编《中国寓言新作选》、余毅忠著《老猪学吹唢呐》、刘洁彰编《格言与寓言》、顾文著《放烟幕的乌贼》、陈乃祥著《黄鼠狼的法典》、湛卢著《乌鸦开画展》、吕德华著《独木桥上的狐狸和狼》、陈模主编《寓言幽默笑话》、少军著《小点点寓言》、马达选编《中国寓言佳作选》、刘猛著《猎人与狗》、邱国鹰著《狐狸打猎》、邝金鼻著《长颈鹿和*》、何公超著《童话寓言选》等国内作品;外国作品有罗念生等译《伊索寓言》、陈际衡等译《俄罗斯寓言百篇》、何世英译《克雷洛夫寓言诗集》、刘怀东等译《苏联当代寓言童话故事选》、远方译《拉封丹寓言诗选》、王俊仁译《达·芬奇寓言》、高中甫译《莱辛寓言》、吴庆先主编《世界寓言经典》(6卷)、仇春霖主编《外国寓言大系》(3卷)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罗列。我从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寓言图书中,不但获得乐趣,还获得启迪、智慧和力量,获得写作的灵感与冲动。
我的第一篇寓言《地老虎与蚯蚓》,发表在《河池日报》1986年1月21日文艺副刊上,从此坚定了我业余创作以寓言为主的信心。1987年7月,我荣幸加入中国寓研会,在更大平台上认识、了解许多寓言大师、前辈、文友及其作品,在这个全国性的创作队伍里,自己不再感到孤单,创作激情大增。
1986-1996年,我的寓言创作进入了一个多产阶段,不少作品陆续在全国部分报刊上发表。如:《狮王法官》(《南宁晚报》1986年8月27日),《与鸡同笼》(《广西日报》1986年11月4日)、《骆驼结婚》(《贵阳晚报》1987年5月25日)、《鸭子孵蛋》(《春城晚报》1987年7月4日)、《国王召千里马》(《沈阳晚报》1987年8月28日)、《蜻蜓找工作》(《广州日报》1987年9月8日)、《蝙蝠贺喜》(《中国法制报》1987年9月26日)、《小鹌鹑跑步》(《中国妇女报》1987年10月26日)、《小牛的疑问》(上海《童话报》1987年11月22日)、《蟒蛇的旨令》(《创造与人才》1987年第5期)、《猪的抗议》(《北京日报》1988年1月16日)、《喝风比赛》(《广西文学》1988年第4期)、《蚂蚁大力士》(《石家庄晚报》1988年5月3日)、《蚂蝗的回答》(《厦门日报》1988年5月18日)、《鱼鹰的命运》(《泉州文学》1988年11月)、《狐狸收购寓言》(上海《故事大王》1993年第2期)等。不少同事都说,我的寓言在全国开花了。我感到欣慰,但不自满。
1987年6月,我的第一本哲理寓言集《蝙蝠贺喜》在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之后,又陆续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鸡给狐狸拜年》、《三个和尚挖水井》、《天狗的命运》、《狼来了之后》4部寓言故事集。其中,《蝙蝠贺喜》1994年荣获第一届中国寓言文学创作“金骆驼奖”,《天狗的命运》199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寓言文学创作“金骆驼奖”,有数十篇寓言佳作被收入国内外多种寓言选本。1998年12月本人荣获广西“德艺双馨”民间文艺家称号。个人的这些进步,都离不开文艺界、寓研会、出版界各位前辈、同行、朋友的鼓励、指导和大力扶持,在此深表真诚的感谢!
目前,本人的寓言新集《狐狸收购寓言》已完成编辑工作,精选近30年来创作的寓言作品200多篇,今年底将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既是对自己30年创作的一次检阅与总结,同时也是献给中国寓研会三十华诞的一份礼物。
有一些文友问我,你30年来那么执着地读寓言、写寓言,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回答说很简单,一是因为寓言篇幅短小,读写一则寓言所花的时间也短小,符合我业余创作的需要;二是寓言是一种特别充满欢笑快乐的文学样式,读写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笑、无限快乐的过程;三是寓言虽小,却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巨大的智慧,即“小寓言,大智慧”,不容小视。记得1987年,我邀请著名寓言家海代泉先生为我的第一本寓言集《蝙蝠贺喜》写序时,他对我说,“一则优秀的小寓言,它的寓意并不亚于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希望你坚持,不要放弃。”前辈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深爱寓言,不离不弃。
诚然,寓言这一文学样式既古老又年青。说它古老,是因为公元前3000多年,古巴比伦地区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记载中就有寓言,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就算成熟定型的中国先秦寓言,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说它年青,是因为寓言历久弥新,生命力强,在影响着新一代的年轻人。同时,寓言也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年青的一代传承创新,注入新时代的元素和特色。
我认为,寓言的创新是一个宏观概念,至少包括以下“七新”:新内容、新形式、新寓意、新题材、新形象、新语言、新作者。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新的要素,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寓言。
拓展阅读
1、关于智慧的寓言小故事
《善意不会被忘记》
晋文公登上国君的宝座后不久,就下令征伐曹国。晋军的铁蹄即将踏上曹国的土地时,晋文公重耳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任何人不许进入僖负羁的家里,也不许伤害他的族人,违令者斩。”
小小的曹国显然不堪一击,曹共公很快成了阶下囚,皇宫也被洗劫一空,唯独大臣僖负羁家因为晋文公有令在先而得到了保全,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晋文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当年作为公子的重耳因骊姬之乱出走国外,身边只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等几个人跟随。他们先逃到狄人那里,然后奔卫、齐,后又来到曹国,曹国的国君曹共公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他早就听说重耳长得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肋骨一根挨着一根排得很紧密,从外面看是一整块。这激发起了他的偷窥欲,为此他特意做了安排,趁重耳洗澡的时候,躲在屏风后面偷偷观看。自己看看也就罢了,他还觉得不过瘾,又让群臣都来偷看,就像观赏一只奇异的动物。君臣们看过之后,都非常开心。而重耳在得知此事后,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气愤难当。
曹共公想观看重耳的骈肋时,大夫僖负羁就曾劝谏说:“晋公子很贤能,又与您同姓,穷困潦倒之时来投奔,为什么不以礼待之呢?”曹共公不听。僖负羁很郁闷,回家把国君偷看重耳洗澡的事跟夫人说了,夫人郑重地说:“我看晋公子重耳的随从,个个都是将相之材,重耳在他们的辅佐下,日后一定能重返晋国,登上王位。重耳成为晋君之后,也一定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僖负羁也觉得曹共公这样无礼地对待重耳太过分,于是就悄悄给他送去一盒点心,里面还藏着一块玉璧,以示友好。重耳接到这小小的礼物,很感意外,也让他愤怒的心稍稍得到一些安慰。他留下了点心,把玉璧归还了回去。
正是这一盒点心救了僖负羁全家人的命。这一点小小的礼物虽然微不足道,但当它出现在一个人最感寒冷的时刻,它所释放的善意,会像火一样让冰冷的心融化。
《对联救人》
清代的周渔璜,是贵州青岩人,非常有学问,是当时人们公认的才子。
有一年,在春暖花开时节,周渔璜到十佛寺游玩,晚上就住在寺里。睡下不久,他忽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微弱的说话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有人在反反复复诵读一句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渔璜来了兴趣,便起身去问寺里的僧人:“隔壁住的是什么人?”
僧人答道:“是一位姓*书生,前几天来本寺游览时想出了这样一句上联,但却百思不得下联,几天过去了,他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如今已是生命垂危!”
周渔璜问:“难道就没有人能帮助他对出下联吗?”
僧人答道:“这个上联中有四个数字:万、千、百、十,并且这四个数字是10倍递减,要对出下联难度很大,有好多人试过,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能对得出。”
从僧人那里回来后,周渔璜想了很久,也没能想出下联。
第二天,周渔璜带着遗憾的心情乘船离开十佛寺,途中经过一座桥,桥上刻着“八仙桥”三个字,此情此景,让他心中豁然开朗,便吩咐船家快快掉转船头,返回十佛寺。
寺中的黄书生虽已几日卧床不起,却仍在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念叨着那句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渔璜站在门外大声而有韵地应对:“一船二浆四人摇过八仙桥。”
黄书生一听,顿时眼前一亮,精神大振,惊叹道:“妙联!此下联中也有四个数字:一、二、四、八,按二倍递增,妙!真是太妙了!”
黄书生“心病”消除,身体复元后与周渔璜结伴而行,共游美景!
2、大灰狼和小乌龟寓言故事
一天,大灰狼大摇大摆的来到河边,发现河上的桥坏了。
“这可怎么过去才好呢!?”大灰狼想着。
一只乌龟慢悠悠的爬过来,看到大灰狼吓的把头……嗖……的一声缩进自己的壳里。
大灰狼走到乌龟面前用命令的口气说:“喂!你这个胆小的家伙,快到那边的桥上趴下,用自己的身体把桥上的破洞给我补上。”
小乌龟听到大灰狼的话还是一动不动的,大灰狼生气的大声喊:“你这只臭乌龟,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用石头把你的壳砸碎,然后再把你吃掉。”
乌龟听到大灰狼的话吓的直哆嗦,乌龟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就是被这只大灰狼吃掉的。
它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打算替自己的朋友报仇,假装把头伸出来说:“你不要吃我,我听你的话就是了。”
乌龟走到桥上破了的地方,用手抓住桥旁边的绳子,它慢慢趴下,用自己的身体把桥洞堵上。
大灰狼背着手,大步的走了起来,大灰狼想着“等过到桥的那头就把乌龟吃掉。”
当大灰狼走到乌龟的背上时,乌龟松开了抓着绳子的手,和大灰狼一起掉进了深深的河水里,大灰狼因为不会游泳在河水里挣扎了一会,就被淹*。
乌龟天生就是游泳能手,看到大灰狼被河水淹*,高兴的游上了岸边。
大灰狼请求乌龟帮忙,应该是要语气诚恳,可他却威胁乌龟,而且心里不但不感恩,还算计着过桥后要把乌龟吃掉,没想到结局反转了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心想去伤害别人,坏人终究是会有恶报的。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自己能得到快乐,别人也会喜欢和你做朋友。
3、经典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小故事大道理经典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人们赞美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蜡烛听了,自然高兴万分!然而旁边的火柴梗与火柴盒却议论开了。火柴梗不悦地说:“不是我把蜡烛点亮,蜡烛她能发光吗?”火柴盒也有些不服气地说:“我被擦弄得皮开肉绽,难道也可以忽略不计么?”
蜡烛感到惴惴不安了!她流着激动的泪水说:“其实,造就我名声的还应包括火柴梗顶头的那个红亮点和火柴盒边框部位的那层黑皮呀。若是没有他们的参与引燃和甘于牺牲,我又如何去施展自己的本领呢?”
这时,人们才发现在蜡烛“自谦”的背后,赫然躺着一根烧掉了半截的火柴梗与一个已被擦落黑皮的火柴盒!
的确,无视于火柴梗顶头的那个红亮点和火柴盒边框部位的那层黑皮的存在,都将是对蜡烛作出公正评价的一种嘲讽!
据说,有这么一对可怜的夫妇:男的失去了双臂,女的缺失了双脚,生活陷入了僵局。
一天,男的突发奇想,对其妻说:“要是咱们互换手脚,不都双赢了吗?”女的一听,不以为然地反驳道:“亏你想得出来——你把双脚给了我,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我把双臂给了你,又怎能吃饭呢?这是两损之招,要不得!”
男的一听,颇觉在理,便曰:“既然不能两全其美,那干脆就成全我吧——捐出你的双臂,我将会感激你一辈子的!”
女的显然动怒了,回敬道:“竟敢说出这话,你未免也太过自私了。只知道要我成全你,怎么就没有想到捐出你的双脚来成全我呢?”
男的自知理亏,只得自找台阶说:“咱们彼此都不肯牺牲自己成全对方,那就算了。”
不过,奇迹很快出现了。不久,男的居然学会了用双脚洗脸;而女的居然能靠拐杖走路了。
于是乎,男的问女的:“我们为何都没有被命运之锤击倒呢?”
女的回答:“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呀!”
诚然,有些人的生存是需要一根拐杖来做支撑的,而这根拐杖就是在困境中求存图强的一种自信啊!
池塘边,棵棵桑树,枝繁叶茂,碧绿碧绿。离大桑树不远处,有棵小桑树,矮矮的个子,纤细的枝条,嫩绿的叶片,显得很灵巧。
一位采桑姑娘爬上树,摘了不少的桑叶。小桑树见了,焦急地说:“桑树奶奶,你的叶子让人摘走了,多可惜呀!”
老桑树说:“她采桑叶是去喂蚕的,毫不可惜,我是心甘情愿献出的。” 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像蚕这样,一生的生长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叫做完全变态。现在,你该知道什么叫蚕了吗?”
小桑树问:“蚕是什么?”
老桑树说:“蚕的一生是这样的:蚕卵是很小很小的。蚕卵在温暖的地方孵化后,就是蚕宝宝了。蚕宝宝吃桑叶长大。蚕宝宝一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后,就吐蚕丝了。 蚕丝可以织绸缎。蚕宝宝吐丝织茧,就变成了蛹。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像蚕这样,一生的生长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叫做完全变态。现在,你 该知道什么叫蚕了吗?”
小桑树激动地说:“知道了,我不但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知道蚕的一生所得到的仅仅是桑叶而已,而一生所牵挂的却是人的冷暖,这种品德真是难能可贵!”
经典寓言小故事4:用一生去寻找一个答案
不知道你有没听过这个埃及古老的传说――
有个开罗人,一天到晚想发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夜,他梦见从水里冒出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一张嘴,吐出一个金币。并且对开罗人说:
“你想发财吗?有成千上万的金币正等着你呢!”
开罗人急着问:“在哪里,在哪里?我当然想发财,我都想得快发疯了!”
“好!”那吐金币的人说,“想发财,你就得去伊斯法罕,你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金币。”说完就不见了。
开罗人醒过来,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天哪!伊斯法罕远在波斯啊,我到底去不去呢?去,我必须穿越阿拉伯半岛,经波斯湾,再攀上扎格罗斯山,才到得了那山巅之城。我很可能死在半路。”开罗人又想,“但是不去,我这辈子大概就发不了财了。”
去,他不见得一定能发财,谁能相信梦里的事?但是不去,他必定会悔恨。
经过几天内心的挣扎,开罗人决定还是冒险。而且,他决定只身前往。
千山万水我独行。开罗人千里跋涉,历经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风尘仆仆地到达了“山巅之城”――伊斯法罕。
天哪!伊斯法罕不但穷困,而且正闹*,开罗人随身带的一点值钱的东西都被*抢走了。
当地的警卫总算把*赶跑,发现奄奄一息的开罗人,喂他吃东西、喝水,把开罗人救活。
“看样子、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警卫队长说。
“我从开罗来。”
“什么,开罗?你从那么远,那么富有的城市,到我们这鸟不生蛋的伊斯法罕来干什么?”
“因为我梦见神对我启示,到这里来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的金币。”开罗人坦白地说。
警卫队长大笑了起来:“笑死我了,我还常做梦,我在开罗有个房子,后面有七棵无花果树和一个日晷,日晷旁边有个水池,池底藏着好多金币呢!真是胡说八道,快滚回你的开罗吧!别到伊斯法罕来说梦话了!”
开罗人衣衫褴褛,一无所有地回到了开罗。邻居看他的可怜相,都笑他疯了。
但是,回家没几天,他成为开罗最有钱的人。
因为那警卫队长说的七棵无花果树和水池,正在他家的后院。
他在水池底下,挖出成千上万的金币。
开罗人有没有白去伊斯法罕这一遭?
当然没有!虽然金币就在他自己家里,但是他不去伊斯法罕,就不会知道。
我们的一生不也像这样吗?你确实会听见老人说“人生不过如此,一转眼就过了!”如同我小时候听到的:“别太拚命了!好疼啊!”以及我母亲六十岁时对我喊的“不要念了!”
我们的一生好像四季,也仿佛一天。春天与秋天同样是太阳移到赤道的位置;日出与日落同样是太阳位于地平线的地方。
当我们老的时候,体力差了、记忆力差了,我们的动作变得像是幼儿,用的词语愈来愈简单。有一天,我们吃不动了,只能吸流质的食物,确实好像回到了婴儿时期。
问题是,秋天毕竟不是春天,日落毕竟不是日出。
难道就因为我们有一天会死,就因为知道有一天自己会看开一切,我们在少年时就不必努力,我们就干脆留在开罗,不必去伊斯法罕了吗?
没有春发、夏荣,怎么会有秋天的丰收?
没有那一生的奔波、历练,怎么得到生命的启示?
如同没有警卫队长的一番话,开罗人如何知道财富居然就在自家的后院?
不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道不远人,就在身边”。
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要把握这冲力,把握这浪漫,多看多学,以不辜负上天赐给我们的青春。我们要做骆驼,超越与生俱来的惰性,忍着不吃、不眠、不懈怠,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4、寓言故事《小鹦鹉救大火》
有一只小鹦鹉,在飞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片青翠的森林,就飞进森林里玩耍。
森林里的动物,看到美丽的小鹦鹉,都跑来和它打招呼,与它玩耍。比较大的动物不但不欺负它,还对它很热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
小鹦鹉感觉到这个森林的动物非常友善,就开心地住了下来。
住了一阵子,小鹦鹉就开始想念家人,它心想:“这个森林虽然美好,终究不是我的家。”
于是,小鹦鹉向森林中的动物道别,大家都依依不舍。
回到家的小鹦鹉,偶尔飞过森林,还是会停下来拜访从前的老朋友。
有一天,这座森林发生了大火,熊熊的烈火包围了整座森林,鸟兽全部陷在里面,无法逃命。
小鹦鹉在远远的地方看见了,立刻飞到森林里救火,它飞到溪边将自己的羽毛沾湿,再飞到森林上空,把翅膀上的水洒到森林里。
来来*,小鹦鹉飞了几百趟,它的动作引起了天神的注意。
天神问它说:“喂!小鹦鹉,你为什么如此愚笨,这森林大火,焚烧何止千里!难道你想用翅膀里的几滴水把它浇熄吗?”
小鹦鹉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不断地向林中洒水,对天神说:“我也知道非常困难,可是我从前住在这森林的时候,林中的百鸟走兽都非常仁义善良,对待我就像亲兄弟一样,如今它们在受苦,我不忍心坐视。我一定要把大火扑灭,即使拍断翅膀,也不会停止。”
天神听了非常感动,说:“让我来帮你吧。”
于是,天神吹了一口气,化成一阵大雨,火很快就浇熄了。
每一次,当我想到这个寓言,那只小鹦鹉就化成一滴水,使我感到无比的清凉。在我们的人生,偶尔会遇到像森林大火一样巨大、恐怖、无能为力的灾难。
灾难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远离,或者旁观,或者像小鹦鹉一样,“入水濡羽,飞而洒之”,“我心弘旷,精勤不懈,必当灭火。若尽此身,不能灭者,更受来身,誓必灭之”!
台湾不久前有一个恐怖的大地震,威力犹胜过森林大火,看到许多为了救灾而受伤,甚至被乱石打死的救难人员,我就想到那只小鹦鹉。
尽管在真实的人生,不会有天神来帮助我们,但我们不能没有小鹦鹉的立志:
“即使这辈子不能灭掉大火,我立下誓愿下辈子一定要灭掉它!”
寓言:鸡的翅膀
鸡原来有一对能高飞的翅膀,在天地间自由自地翱翔。有一次,鸡不小心被人捉住了。人把鸡带回家,关在一个笼子里,把好吃的东西放在鸡的嘴边。鸡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想:“这下倒舒服了,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地到处奔波寻找,就能吃到食物!”所以,后来当人把鸡放出笼子,鸡不愿意逃走了,一天到晚就守在人们的门前等着食吃。结果天长日久,由于长期不使用翅膀,翅膀逐渐退化了,变得不会高飞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3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