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对长孙皇后的评价,后人大多局限于一个“贤”字。其实,长孙皇后能够辅佐李世民,主要靠的是一种智慧。历史上,聪明的美女多的是,但很多女人都是小聪明,玩小聪明虽然能得势一时,但容易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尴尬结局。
长孙皇后的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玄武门”兵变之前,李世民在与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的明争暗斗中一直处于劣势,虽然李世民比李建成有能力,但唐高祖李渊为了维护长子继位的宗法传统,必须站在李建成这边。而当时的后宫形势,对李世民也极为不利,后宫中的万贵妃,因为替亲戚向李世民求官遭拒,一直对李世民怀恨在心,李渊最为宠爱的两个女人尹德妃和张婕妤,也被李建成争取过去,成为他的内应。这三个女人一有机会就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李渊对李世民当然是越看越不顺眼。
看到丈夫如此被动,长孙氏出场了,史书上记载她“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有人说这是李世民特别授意的,因为这一方面可以稳住父亲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探听太子*及朝廷的风向。
即使李世民没有半点暗示,长孙氏也会这样做。她清楚,温柔和低调永远是女人最有效的武器。柏杨先生把后宫比作魔窟,说每一个美女被投到后宫,她自己就会变成蛇蝎,最终难免被另外的蛇蝎咬死。就是在最危险的地方,长孙氏游刃有余,光有温柔没有智慧是寸步难行的。
她对高祖的孝顺是那般自然、周到,多多少少抵消了尹德妃、张婕妤等人诋毁丈夫的不利影响。而“恭顺妃嫔”应该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即使是对尹德妃、张婕妤等丈夫的*,她也笑脸相迎;另一方面也表明她在努力搞好与其他妃嫔的关系。
当然,起初她“尽力弥缝”的目的,只是想改善李世民剑拔弩张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并没有长远到为李世民夺嫡做内应的地步。长孙皇后自小受到诗书礼仪的教化,父子反目、兄弟*的局面,是她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她努力化解危局。
纵使你有再高的智慧,并不是每一场危局都能化解。
利益的冲突,将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置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独木桥上,当她明白所有的和解都是徒劳,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不可避免的时候,并没有迂腐地固守礼法,劝丈夫放弃夺嫡之争,而是该出手时则出手,跨上战马,到玄武门,亲临第一线慰问准备与李建成、李元吉决一死战的将士。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长孙氏沉毅的目光与亲切的问候,在决战之前死一般的沉寂里,如同甘霖,注入将士们焦灼紧张的心。
当时,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作为“玄武门事变”的策划人之一,早早就带人埋伏在玄武门,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也将囚犯放出来,发给他们武器,前来助战了。当东宫和齐王府的兵将与李世民的部下在玄武门激战的时候,丈夫、哥哥、舅舅和自己就那样坚定地绑在一起,面对生死存亡,这样一场战争,就像熊熊燃烧的熔炉,将长孙氏映照得更加美丽灿烂。
不是战争不让女人走开,而是女人不愿从至爱的人身边走开。
李世民胜了,但是却背上了弑兄杀弟的沉重的道德包袱,又是长孙氏,以女人特有的温柔和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化解李世民心中的焦虑、内疚与不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一段时间,长孙皇后肯定充当着“心理*师”的角色,为唐太宗疗伤。
长孙皇后死时年仅36岁,如此匆忙谢世,除了自身的病痛外,还应该加上心理疾病这一条。
一直以来,长孙皇后都活得很累,虽然她始终坚持牝鸡不司晨,妇人不预闻政事,但对于关键事情还是要提意见的。到她哥哥长孙无忌逐渐为丈夫所重用的时候,她的忧惧与日俱增,某种不祥的预感,如大石头一般重重压在她的心上。
长孙皇后生前总是担心外戚干政,因为历史上外戚弄权,最后身败名裂的例子太多了。汉高祖死后,吕后、吕禄专权,汉宣帝时霍山、霍禹专权,要么被就地处决,要么被秋后算账,结局没有不悲惨的。
所以,长孙皇后一直不想让她的家族卷进*漩涡的核心,她甚至对于自己都不放心!
有一次,唐太宗病重,她就在身上带了毒药,一旦唐太宗驾崩,她就马上追随其后服毒*。因为她不想重蹈汉代吕后的覆辙,所以就打算提前了断。这样一个理智、贤惠、隐忍、善良的人,都担心自己会被魔鬼似的权力所诱,做出身不由己的事情来。对于哥哥长孙无忌,她就更没有把握了。
和她一样,长孙无忌也经历了童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而童年的苦难既可以成为一种发奋向上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野心和欲望膨胀的渊源。
而唐太宗重用长孙无忌,不说长孙无忌是皇后哥哥这一条,他也有十分充足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他和长孙无忌是布衣之交,两人一起出生入死,“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立下汗马功劳等。因此,在是否重用长孙无忌这个问题上,夫妻俩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唐太宗原本几次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备住椒房,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执国政。”这是《资治通鉴》上的原话,有人认为当时长孙皇后把话说得很明白,说:“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
依照长孙皇后含蓄的性格,她不可能如此坦率地大谈外戚干政的可怕,万一引起唐太宗的防范和猜忌,长孙无忌的处境可就大大不妙了。她的本意,是让长孙无忌最好能担任一个闲职,有虚名无实权的那种最好,可是唐太宗不干,还是让长孙无忌做了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再三辞官,但不被允许。实际上,长孙无忌的动作,并非完全迫于长孙皇后的“压力”做出的一番表演。早年的他,自知根基尚浅,初涉仕途,谨慎一点,总没有错。
对哥哥身居要职,长孙皇后感到深深不安,她仿佛看见了命运阴险的铡刀,正举在哥哥长孙无忌的头顶,随时准备“喀嚓”一声结束所有的一切。
然而,当事人就是不明白。是啊,很多时候,长孙皇后的大智慧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智慧,是一种曲高和寡的智慧。也许,正如某位哲人所说,真正的智者,都是孤独的。
长孙皇后多次派人力劝长孙无忌辞职,长孙无忌犹疑不决,她就直接派人将他叫到宫中,情真意切地劝他远离权力漩涡。不知道那一刻,兄妹俩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结果是长孙无忌终于理解了妹妹的良苦用心,他以“盈满为戒”,向唐太宗提出辞职,唐太宗无奈之中勉强答应。
长孙皇后去世的前三年,唐太宗册书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坚辞不受,太宗不准,特意写了一篇《威风赋》赐给他,追思建立王业的艰难,抒发了对功臣们的感激之情。
然而,长孙皇后离开人世之后,长孙无忌再也不需要压抑拥抱权力的热情了,他一定认为,某些东西本来是他早就应该得到的。唐太宗统治后期,他在朝中权重无比,势头如日中天。
在促成亲外甥李治继位这件事上,长孙无忌更是夺得头功,高宗李治即位后,立即拜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唐高宗即位初年,实际是长孙无忌在执掌朝政。
公元659年七月,得罪了武则天的长孙无忌,被亲外甥李治流放黔州。三个月后,他被迫*,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全部财产没官。那一刻,不知从权力巅峰跌落深渊的长孙无忌是否记起了多年以前妹妹在耳边的殷殷叮咛?
朱元璋没发迹之前,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学过兽医、贩过酸梅、扛过活,总之,啥苦都吃过。可这世上听说有相马的没听说过相狗的,这事儿,朱元璋还真就干过。
朱元璋在参加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前,因为他吃得多,庙里的其他师兄弟就吃不饱,方丈和知客僧一商量,就把他从庙里赶了出来,打那儿以后,朱元璋就四处流浪。有一段时间,他流落到了东阿县黄河边上的位山一带,给一个绰号叫孙大下巴的财主放马,有吃有住,总算有了安身之处。
有一天,黄河边上的*穿山虎将孙大下巴的一匹大青马盗走了。这匹大青马,可是孙大下巴的心爱之物,是蒙古和伊犁马的混血儿,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据孙大下巴说,是匹宝马良驹。这匹马丢了,孙大下巴就认为是朱元璋与外人勾结,将他毒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老子是可怜你,才收留你赏你一口饭,你小子却不知好歹。”
“东家,您冤枉我!”朱元璋*得遍体鳞伤,脑袋耷拉着不知说啥才好。他给人家放马,马丢了,人家不找他找谁呢?都怪自己,放马的时候脑后没生着三只眼。朱元璋心想,等我找到那个盗马贼,非活劈了他不可。他对孙大下巴说,给他半个月时间,半月内找不到,他给他放一辈子马,不要一分工钱。话儿好说,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说出来了,可人海茫茫,上哪儿找到那个人呢?
朱元璋一着急,脸上生了个独门疔,不久上了一股急火,整个嘴巴开始肿起来,人也起不了炕了。朱元璋嘴肿着张不开,孙大下巴也不让人给他送吃送喝。结果,几天下来,滴水未进。孙大下巴断定他活不了多久,就让伙计在夜间把他扔到了村外的一条沟里喂狼。
没想到,朱元璋命大福大造化大,没死。朱元璋奄奄一息,再加上天寒地冻,被扔到沟里后,很快就失去了知觉。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朱元璋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身上盖着棉被,躺在暖烘烘的炕上。朱元璋知道,自己被人给救了。
这时,一个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的老汉走过来说:”大侄子,你可醒了。来,先把这药喝下去。”老汉侍候朱元璋喝下药,朱元璋这才精神了许多。老汉告诉他,他早上捡粪,发现他冻晕过去了,就把他背到家里来了。朱元璋挣扎着起来跪谢,被老汉拦下了。老汉说:”大侄子,先不要谢我,我发现你不假,可真正救下你的人是程定安程庄主呀!”
老汉说,他正愁无钱为朱元璋看病,程定安路过,二话没说,送给老汉几两银子,让他赶快给朱元璋抓药。老汉正说着,打外边走进一个三十上下穿绸裹缎身材魁梧的汉子。老汉告诉他,这就是恩公程定安。
朱元璋来东阿时,早就闻听程定安的大名,知道他是个仗义疏财,骑快马,舞八卦宣花斧,是个黑白两道都混得开的人。据说,他是唐代开国功臣程咬金的十八代孙,手中的宣花斧无人能敌,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虽然没当瓢把子(*头),但是个比*更厉害的人物,*们都佩服他,只要他一句话,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在东阿一带,唯他独尊。
朱元璋何等精明,他知道,想在东阿立住脚跟,这个人就是罩着自己的大树呀!再说,通过程定安,肯定能从穿山虎那儿讨回大青马,给自己洗去冤屈,于是,朱元璋不顾体虚头晕,给程定安和老汉叩头。程定安听说了朱元璋的遭遇后,对他说:“兄弟,你别着急,我会帮着你找到那个盗马贼的。如果你觉得没地方去,就跟着我走吧!”这可真是雪中送炭,旱苗逢雨,朱元璋感动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就这样,朱元璋和程定安结识了。因为朱元璋会给牲畜看病,所以,程定安便让他给他们家的牲口看病。朱元璋还真不含糊,到程家后,就把几匹马的病看好了。程定安越发赏识会来事儿头脑机灵的朱元璋。朱元璋一看,为自己讨回清白的机会到了,于是就求程定安派人到穿山虎那儿讨回大青马。程定安就下帖子给穿山虎,让他交出大青马,结果,穿山虎不买他的账。大青马没讨回,程定安的三太太却被穿山虎绑了票。
这天,程定安刚过门的三太太想回娘家,因为程定安脱不开身,只得让两个得力的伙计护送她回去。走到半路,三太太就被*给绑了票。程定安的心就像被剜掉了一般,三太太是他最钟爱的女人,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那如今竟被穿山虎绑了票!在东阿乃至整个山东地界,谁不给他程定安一点薄面?偏偏在他派人去穿山虎讨要大青马的时候,穿山虎竟绑了三太太的票,这不是成心和他过不去吗?程定安请求东阿知县派军队征剿,怎奈穿山虎的驻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知县明知面前摆着白花花的银子,却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程定安的脑袋愁成了大疙瘩。他虽是万人敌,可三太太在*手上,他也是隔着灶台上炕,使不上劲。
拓展阅读
1、中国历史故事小学生
汉朝初年,大臣魏无知向刘邦举荐了降臣陳平。因为深信魏无知,刘邦立刻封陳平为护军中尉。然而没过多久,就有人偷偷对刘邦说:“陳平只有花拳绣腿,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无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现在刚刚做了官,就收受别人的贿赂。重用这样的小人,后患无穷!”
刘邦听后非常生气,便来责问魏无知。魏无知回答道:“我举荐的是陳平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品德再好却没有才能的人,能帮您打天下吗?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非要等到既有才能,品德又无可挑剔的人,那么等到选到人才的时候,已经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请皇上对臣所言多加深思,看看是否有道理。”
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又召来陳平。听罢刘邦的质疑,陳平自信地回答:“我离开魏王,是因为他一意孤行;我离开楚王,是因为他疑心太重、任人唯亲;我投奔皇上,是因为听说您是一位任人唯贤的明君,我在您这里可以施展才华。我的确收受了下属的贿赂,但您可以派人去我家里查,我对收受的贿金一两未动,全部用军印贴着封条,封条上写着‘特殊军饷’几个字。我是想用这笔钱作为打仗时的赏金,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刘邦听后大喜,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听信一面之词,错失良臣。他升了陳平的官,还任命他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陳平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帮他夺取天下,自己也官至宰相,成为西汉的谋臣。
遴选人才,不能苛责挑剔,而当用其所长。如果君主具有宽阔*襟和睿智的眼光,他的时代必定满目俊才;相反,那些哀叹自己身边没有贤才的人,多半是因为他没有发现人才的能力。
2、布恩的微笑励志小故事
励志心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时刻记住运用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动对方,这样他就能看出你的诚意,励志小故事:布恩的微笑。微笑可以带来温馨、友谊,可以带来幸福。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协议。布恩很苦恼,回来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经理。经理耐心地听完了布恩的讲述,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不妨再去一次,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时刻记住运用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动对方,这样他就能看出你的诚意。”
布恩试着去做了,他把自己表现得很快乐、很真诚,微笑一直洋溢在他的脸上。结果对方也被布恩*了,他们愉快地签订了协议。
布恩结婚已经18年了,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去上班。忙碌的生活让他顾不上自己心爱的太太,他也很少对妻子微笑。布恩决定试一试,看看微笑会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什么不同。
第二天早上,布恩梳头照镜子时,就对着镜子微笑起来,他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当他坐下来开始吃早餐的时候,他微笑着跟太太打招呼。她惊愕不已,非常兴奋。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布恩感受到的.幸福比过去两年还要多。
现在,布恩上班时,就对大楼门口的电梯管理员微笑;他微笑着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站在交易所时,他对工作人员微笑。布恩很快就发现别人同时也对他微笑。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微笑带给他更多的收入。
布恩现在经常真诚地赞美他人,停止谈论自己的需要和烦恼。他试着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这一切真的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友谊。
3、激励销售员的一个励志营销的小故事
激励销售员的一个营销故事:一单30万美金的生意就这样做成了。
一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去应聘城里“世界最大”的“应有尽有”百货公司的销售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 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子。”老板喜欢他的机灵:“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等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一下。”
一天的光阴对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来说太长了,而且还有些难熬。但是年轻人还是熬到了5点。快下班时,老板问他:“今天做了多少买卖?” “一单,”年轻人回答说。“只有一单?”老板很吃惊地说:“你这么少? 售货员一天基本上可以完成20到30单生意呢。你卖了多少钱? ” “300,000美元,”年轻人回答道。“你怎么卖到那么多钱的?”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的老板问道。
“是这样的,”乡下来的年轻人说,“一个男士进来买东西,我先卖给他一个小号的鱼钩,然后中号的鱼钩,最后大号的.鱼钩。接着,我卖给他小号的鱼线,中号的鱼线,最后是大号的鱼线。我问他上哪儿钓鱼,他说海边。我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长20英尺有两个发动机的纵帆船。然后他说他的大众牌汽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我于是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卖给他一辆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
老板后退两步,几乎难以置信地问道:“一个顾客仅仅来买个鱼钩,你就能卖给他这么多东西?” “不是的,”乡下来的年轻售货员回答道,“他是来给他妻子买卫生棉的。我就告诉他:‘你的周末算是毁了,干吗不去钓鱼呢?’”
故事就是这么简单,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当然,这只是个故事,没有哪个傻瓜会被销售员牵着鼻子走的。但是,你也可以试试这位销售员的方法,就是你不是在卖产品,你是在给客户提供帮助,要巧妙挖掘客户的需求,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有可能成功。当然了,说话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哦!如果你的第一句话,客户就反对,你还要跟客户争论下去吗?
4、做没有鳍的鱼菲利普·克罗松励志名人故事
当年,26岁的菲利普·克罗松在搬动屋顶天线时,触到高压线,两万伏电流瞬间将他的双臂和双腿烧成了“焦炭”。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躺在医院里,菲利普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一个电视节目使他明白了自己究竟该怎么做,那是个纪录片,讲述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女子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事迹。那场面震撼了菲利普,他想:“我也要横渡英吉利海峡。”
没有四肢,却想横渡英吉利海峡,就如同一条没有鳍却想游弋大海的鱼,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可能,然而,菲利普决计要做一条无鳍的鱼。
菲利普聘请教练传授游泳技巧。事实上,在此之前,他是典型的“旱鸭子”,从未下过水。第一次下水,他的身体像石头一样直往下沉,水呛得他差点窒息,幸亏教练在旁保护,把他迅速捞了上来。不过,他很快想到了好办法,让人在自己残存的手臂上安装假肢,在残存的大腿上套上脚蹼,然后,头戴潜水镜和呼吸管,再次下到水里。按照教练的提示,他不停地划动上肢,并且使劲地拍打脚蹼,果然没有沉到水底,只是整个人在原地打转。不管怎样,没有沉没就是成功!经过一周的`练习,他进步神速,可以沿直线游动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已经可以连续游过两个泳池的距离。接下来,他信心满满,开始了“魔鬼式”训练,不仅加强泳技练习,还加强力量练习。借助假肢,他坚持跑步和举重,每周训练时间长达35小时。两年后,他体重大大减轻,泳技突飞猛进,耐力也变得超强,每一次连续游出的距离再也不是两个泳池的距离,而是三公里。他完全像一条可以自由游弋的鱼了。
具有挑战性的一天终于来临。2010年9月18日8时,在英吉利海峡,全副武装的菲利普从英国福克斯通港下水,朝着对岸法国的维桑港奋力游去。他的假肢在碧波间划动,激起朵朵浪花,他的呼吸管像高举着的一只手臂,顶端那一块橘黄色标志,在海浪中特别耀眼。做一条没有鳍的鱼 文/孙建勇 当年,26岁的菲利普·克罗松在搬动屋顶天线时,触到高压线,两万伏电流瞬间将他的双臂和双腿烧成了“焦炭”。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躺在医院里,菲利普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一个电视节目使他明白了自己究竟该怎么做,那是个纪录片,讲述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女子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事迹。他保持着节奏,合理分配着体力,每游进三公里就休息一分钟,然后继续前进。可是三小时后,他感到有点不妙,浑身疼痛,但他对自己说:鱼是不会停的!这时,三只海豚在他身边游动,于是,他很快便有了缓解剧痛的办法,他一边奋力划水,一边欣赏着海豚的泳姿。就这样,经过13小时30分钟,他终于游过了34公里宽的海峡,胜利抵达目的地,比预计整整快了10小时30分钟。那天,菲利普就是一条真正的鱼,把最真实的感动留给了现场所有的人们。
明知无鳍,却偏要坚持做一条鱼,并且最终把这条鱼做得纯粹而完美,这就是奇迹。也许,奇迹的创造并不复杂,而奇迹之所以稀缺,那是因为99.99%的人都认为,没有鳍就不能成为一条鱼。
5、正能量励志小故事欣赏
1.选择和谁交往很重要
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放弃;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选择你密切交往的朋友很重要,给我们带来负能量的人群不要接触,这种人只有认识不必深交!
2.如何规避风险
雄狮远远地看见一条疯狗来了,赶紧躲开了。 小狮子说:“爸爸,你敢于和老虎拼斗,与猎豹争雄,如今却躲避一条疯狗,多丢人啊!” 雄狮说:“孩子,我问你,打败一条疯狗光荣不光荣?” 小狮子摇摇头。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倒霉? 小狮子点点头。既然如此,干吗要去招惹一条疯狗呢?审时度势,智者不会事事争胜。所以别和自己过不去。,某些人无需理会/
3.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一样了。
4.做事情不能努力,只能尽力
一年轻人想向苏格拉底学哲学,苏把他带到河边,突然把他推入河中,年轻人以为开玩笑而没在意,结果苏也跳入水中,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年轻人慌了,本能令他拼尽全力掀开苏格拉底爬上岸。年轻人不解质问苏,苏回答:“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
5.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
从前,一群青蛙组织攀爬比赛。最后,其他青蛙都退出了比赛,只剩下一只,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到达塔顶的胜利者。有只青蛙跳去问成功的法宝,却惊奇地发现,那只胜利者是个聋子,关于不可能爬上去的议论他一句也没听到。
6.永远记住:你是在为自己工作
有个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虽答应,
但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当房子建好,老板说这就是他退休的礼物。没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他既羞愧又后悔。
7.有困难才能有机会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冰感叹着说:“沙漠是冰的*,北极才是冰的天堂。”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时才最珍贵,冰在北 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我们处于苦难绝境,正是显彰最高自我价值的时候,处于太平顺境之时,无论是谁大家都相差不多。
8.人生不应当潦草
大仲马有个朋友向出版社投稿被拒绝。这位朋友就来向大仲马求教。大仲马的建议很简单:请个抄写人把他的稿子誊写一遍,再把题目做些修改。这位朋友听从了大仲马的建议,他的文章被一个拒绝过他的出版商看中了——文章再好,书写得潦草,谁会去拜读呢?道理:再有志向的人,也会被自己潦草的人生所埋没。
9.善举总会伴随着成功
传说某地发现了金矿,很多人闻讯赶去。快到时有条又宽又深的大河挡住了去路,没有桥和船,大家一筹莫展。这时有个人往回走,用路费买了条小船,给大家摆渡。虽然渡资比较贵,但心急挖矿的人都上了他的船。后来他靠着每天络绎不绝的淘金者发了财,而过河的.人大都空手而归。
10.有时候平衡只是一种逃避借口
一位朋友说了这么一段话:“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说他目前不想奋斗了,要修行自己。看着他满脸迷茫,我告诉他,年轻人,不要过早地讲工作与生活平衡,否则只能得到一个低层次平衡,佛也要靠金装!登高声自远!年轻人在一定阶段,必须奋斗!有时候平衡只是一种逃避借口!”
11.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12.见识很重要,定式思维害*
有头驴,拉了一辈子磨,主人怜悯它,就让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吃草。可是驴对广阔的世界视而不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绕着一棵树打转。原来,这头驴拉了一辈子磨,除了转圈已经不知道别的。你的世界,源于你的眼界。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