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8-13 09:09:50

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带上灵魂去旅行》为毕淑敏的散文作品选集之一。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因为热爱旅行,和公司新发展的旅游项目所以选了这本书。带上灵魂去旅行,看到书名时,以为只是让大家在旅行时不要只看风景,也要有一些内心的感触。殊不知,读过才知道,此“灵魂”是旅者的灵魂和当地灵魂们的完美结合与交织。

我觉得本书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专门走访各地的临终关怀医院、华人学校等与特殊人群的交流。后一部分则是一些真正的游记。我用3个月的时间在公司断断续续的看完这本书,现在记忆最深刻的却还是前半部分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些许体验。

所谓临终关怀医院,就是在人临死前对其进行照料的一些公立或私立机构。类似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养老院,或者说也有一些像中国的养老院一样,以老人为盈利工具的机构组织,但这完全是临终关怀医院的反面案例。

不想说中国的养老院有多麽无良和破落了,说说我对临终关怀医院的一些认同吧。他们认为人应该在家里死去,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在最亲最爱的人得陪伴下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是躺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身上插着一堆管子,在化学仪器无法抢救下,在儿女们哭啼或者与医务人员的争吵声中,渐渐地闭上双眼。对此,临终关怀医院的工作人员会在预计老人快要离开人世的前几个星期,将老人送回家中,定期的去为老人检查身体状况,为老人及其亲属做适当的心理辅导,将死亡看做一件圆满而安详的事情,待老人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心态平和的微笑的看着自己最爱的人们安静的闭上双眼,并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旁为老人进行祷告。有人说这不过是心理安慰,也有人说因为他们信仰*,其实生老病死是最自然地自然规律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我们总是为一个生命的呱呱坠地而欣喜不已,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的送一个生命回到他来的地方呢。

在临终关怀医院,也有一些孤寡老人,医院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无儿无女”来照顾他们。于是他们会在临死前做一些小礼物挂在一颗特殊的树的枝丫上,作为对这个世界的寄托。来到医院参观或者做义工的人们可以买走树上的礼物,我想,如果在天堂的老奶奶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被人带走,有人喜欢,肯定也是一件特别安慰的事情吧。

也许关于临终关怀医院作者还写了很多,但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部分,我也不想再去翻书看有没有落下,因为当他日后被放在书架上时,他真正的意义已经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而这部分也是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好像书中后半部分的游记,虽然不像前半部分让我有心灵上的强大震撼,但也让我受益良多。

比如,我现在能记住的。原来地球上有一个北纬66度33分的虚拟纬度,那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比如,我才知道原来母驯鹿也是要长长长的犄角的,因为要抵御寒冷……也许你会说,你才知道呀,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但对我来说,知识的增长,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何为一本好书?如上即是。

不管摆在多高的书架,总有一部分在你心里任谁都无法抹去。

我喜欢读一些作家写的游记,他们的文字优美,观察细致,从作家个人的阅历和品味来叙述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别有一番韵味。刚刚看了毕淑敏写的《带上灵魂去旅行》,想来这本书的书名真好,每次的旅行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带上灵魂去旅行呢?

我是个比较粗枝大叶的人,所以旅行起来也是随遇而安,很少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考证。旅行之前我很少会事先作一番功课,将要去的地方好好研究一番,对感兴趣的景点做一个大致的圈点和了解。我从来不做自由行,因为我是个严重的地理盲,出门就迷路,又不是个细心周到的行者,干脆就跟着旅行团一站一站地走,每到一处就休息一番,然后轻松上路,不用操心吃什么,住哪里,怎么去景点,一切都是上车之后跟着导游走。

毕淑敏旅行所见所闻,有时让人触目惊心,有时让人悲伤不已。我这样的平凡人也完全被它所*。

《啊,原来你是一只老虎》讲述了新移民的中国孩子们在背负着家庭的期望下,弱小的身躯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在国外迷茫困窘的学习和生活,让人读了心生疼痛。这些孩子脆弱的翅膀在金钱和语言的双重枷锁之下,能飞多远呢?

《艾滋之椅》、《让死亡回归家庭》等文字则让人正视死亡,毕淑敏做过医生,她能比其他作家更能理性的直面死亡。

《十一块宝石婴孩的项圈》体现了美国老人的孤苦伶仃。我们通常会认为美国老人独居是极其潇洒的,但毕淑敏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她们浓妆下覆盖的没落。

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当然,书中也有温情、快乐、温暖的篇章,游记散文就是这样,会给我们带来震撼,也会带来惊喜,毕淑敏一路走去,又一路给我们带来这些充满爱和哲理的文字。

《带上灵魂去旅行》是毕淑敏的一本散文书。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学家。这本书讲述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告诉我们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区域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

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

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暇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冰。

旅行使我们谦虚。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的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督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彩色的旗幡。在我们被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珍惜旅途吧。火车上那些不眠的夜晚,凭窗而立,看铁轨旁一盏盏路灯,闪着紫蓝色的光茫,瞬忽而逝,许多记忆幽灵般的复活了。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梦灭许久的往事,忆起许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途是一种溶剂,融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

旅途中,无论到那里都不可忘记——是否带上了自己的灵魂?出发时悄声提醒,包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自己的灵魂。Ta轻到没有一丝重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远胜过那些电子产品。我们欢歌笑语时,ta便安好晴天。我们痛苦悲伤时,ta只能无声承担十倍的痛苦。

灵魂或许不能点亮烛火领着道路,但会无声无息的陪伴。不离不弃,除非断以牵挂。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拓展阅读

1、柔和

由于作者曾经是位医生,所以文章中不免会联系到医学方面,用把酒精浓度调的柔和些才会最有效地例子阐述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确实,试想,以人为本岂不比铁腕*深得民心,互退三尺岂不比尺寸相争更显气度。

那既然柔和这么好,就索性柔和到底,*宽容,这样理解就错了,作者说:柔和是一种品格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所以,柔和是必须的,但也应坚守原则,如果人家打你的左脸,你还恭敬的呈右脸找打,那就不叫柔和了,顶多是个虔诚的-徒。

现代人处在物欲横流之中,希望能收获柔和,以致出现类似病急乱投医的果。作者从反面说明了不柔和的表现,举了一个女孩的例子,在手心写'慢'字,说话前默念10秒,让我们看到了不正常的柔和导致的可笑荒诞。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见过的一个女孩,也是这般假柔和,走路紧盯地面,一步一挪,略显羞涩,却只会让人转移目光。作者说: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模仿和操练,都是沙楼阁。也就是说,外在只是形式,我们应该收获内心的柔和,心境的柔和才是真正的柔和。

接着,作者谈到了天空和海洋,大自然是在不断变化的,谁喜欢狂风骤雨或是骄阳似火?谁喜欢巨浪滔天亦或暗礁密布?我们需要柔和,需要美丽清洁的天空和博大安宁的海洋。

谈到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这让我想到了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声'的雅人,是'月荷锄归'的农夫,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忘却了*的失意,忘记了仕途的不达。如果不是他有柔和,有力量,有自信,能有人心目中理想王国桃花源吗?

认真研的文章,才真正开始略微了解她的风格。周国平在《我的好书观》一文中认为了以会使我产生强烈的冲动,自己也想写点什么,哪怕所写的东西表面与这本书毫无关系。那么我想说,如果了一篇散文能让自己联想到很多,想记录下心中的声音,那它就是经典。的散文大多体现他曾经的医生职业和>心理学方面的成就,从关注病人的眼光独到剖析,与众不同,像《柔和》这样的经典还有《造心》,《布雷迪的猴子》等,都能让我们从里面某些语句中获得不少人生启迪。

2、柔和

与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她年轻时曾在藏北高原当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岭之间,她曾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跋涉在藏北无人区,她曾在寒冰之,铺张雨布席地而眠,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样有家庭、儿子、友爱,小时候也害怕见老师。**作家的美丽光环,她与万千女性一样是一个母亲,一个孝顺的女儿,贤良的妻子。在下午开家长会中,将母亲开家长会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开家长会的路,心中到紧张,虽然老师有夸过儿子,但更多是说她的不足之处,写道:那种时刻,真令人尴尬和难堪。我的自尊心强烈地蜷缩起来,我的头在老师和其它家长的注视中沉重地垂下

虽然老师不再述说她儿子芦淼的失误,但她却会不停追问,生怕漏掉一点。这是天下母亲菜有的复杂心情,明明害怕听到,却又想听到,也希望孩子像一只光滑的苹果。她有一颗平凡的心。

的文字之间流露着一种真情,不管是她写当军医,还是关于婚姻和家庭的独白,每一章节,每一篇,完之都能应到她所想表达的,文中从没有直接表达情的陈述,好像拧一个魔方,跟着思路走,最拼出一个完整的面。的文章没有张晓风那么优美,饱含细腻的情,更多的是简洁和清晰。

一篇好的文章,是优秀作家心性格的一面镜子,字里间映衬出真实的自己,是他们用心最纯洁的琼浆谱写的。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许是因为这两点,铸造出她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观。

3、柔和

过了的这篇小散文,让初初踏讲台的我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一直以来,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能缺少的是威严,但这篇短小的文章,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课程*中我们提出“赏识教育”,教育原理中我们有“期待效应”,所有的这些,不都是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吗?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我相信严厉的批评与耐心的教导虽然暂时能够达到同样的效力,但是在孩子的内心中,在塑造一个情丰富、为正直的人的长期过程中,耐心的、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远比单纯粗暴的喝斥有效的多。

有一首寓言诗说得好:“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摩,才使鹅卵石这般光滑剔透。”优秀的教师,不会因为温柔而失威信;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增添尊严。

所以,亲爱的老师们,当缕缕春晖伴你走向校园时,不要忘了,也许柔和比风暴更有力量。

4、小学梅花作文6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很人的课文,名字叫《梅花》。课文讲的是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学完这一课,我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课文中的外祖父那么思念故乡,甚至连家具陈设也是中国的风格,可见他是多么爱国。他把对祖国浓厚的情,都通过对梅花的`热爱体现出来。因为,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言物。外祖父因为一幅墨梅图大发脾气,其实是不容许神圣的祖国受到玷污;因为不能一同回国,就将寄托自己爱国之情的墨梅图送给“我”让“我”回祖国,更是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地思念之情。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祖国是多么神圣,任何东西都比不祖国在自己心中的价值。

学了这篇文章,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的爱国,往往停留在口头,就是面对国家的象征——国旗时也往往很不严肃。有些同学在升旗仪式根本没有做到严肃认真,敬礼也不好好敬,个别同学只是把一只手在半空中悬着,手指耷拉着,不像在敬礼,倒像在投降;在唱国歌的时候,还有人故意出怪声或者干脆不唱,一点儿也不庄严,有人甚至还冲着面嘻嘻笑——跟课文中的外祖父相比,我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了才会懂得珍惜。就像文中的外祖父,他是多么想回到祖国啊!可是,他只能通过一幅墨梅图寄托这份情

点击查看更多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2672.html

热门阅读

  1. 课文两只小狮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2. 心痛的分手回归单身的说说
  3. 描写过年优美的句子
  4. 2016秋分祝福语语句
  5. 舍友琪琪的散文
  6. 2016精选20条感恩节祝福语
  7. 转播的造句
  8. 浅谈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方法论文
  9. 结婚的温暖祝福语
  10. 高中生在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11. 中国童话故事:长着蓝翅膀的老师
  12. 小贝流浪记 童话故事
  13. 爱惜生命的名言语录
  14. 酷蚁安特儿初中生读后感
  15. 关于桂花香的诗句
  16. 中学语文组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总结
  17. 汉族民间故事《药王孙思邈》
  18. 建筑工程安全员年度工作总结
  19. 李白为怀素作诗
  20. 小骡子身世睡前故事
  21. 高中学生安全协议书
  22. 2016公司五一劳动节祝福语大全
  23. 蕴含真理的个性签名
  24. 形容月亮亮的诗句
  25. 201年鸡年企业年会祝福语
  26. 欧美潮流范儿的空间签名
  27. 201年给父母的元旦祝福语
  28. 《春雨的色彩》公开课教案
  29.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30. 小学生我家的年夜饭作文300字
  31. 歌颂祖国四人朗诵稿范文
  32. 老婆睡前故事大全
  33. 201金工实习心得体会
  34. 关于大学生在银行实习的个人报告
  35. 圣诞的愿望作文
  36. 组织心理学的情境化及多层次理论论文
  37. 框架合同模板
  38. 八一建军节祝福语大全
  39. 以喜字开头的诗句
  4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两首》教学设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03:08:04
本页面最近被 100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4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