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刘忠将军谈湘江之战

发布时间: 2025-07-16 18:15:05

长征故事:刘忠将军谈湘江之战

引导语:大家了解红军长征中的湘江之战?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忠将军是如何谈湘江之战的长征故事的?

11年前的元月,我来到北京国防大学,拜访心仪已久的刘忠将军。望着眼前这位88岁的共和国有功之臣,我不禁想起杨成武将军对他的评价:“他的戎马生涯可以说是我军的一个侧影。”

如果说,在参加长征的闽西子弟兵幸存者中,武平的刘亚楼(红二师政委)、长汀的杨成武(红二师四团政委)以其作为全军的前锋一路斩关夺隘,在军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那么历史同样不会忘记来自“*苏区第一模范区”——上杭才溪的刘忠。刘忠原任红二师五团政委,长征前夕受命担任红一军团侦察科长,率部一直走在前头,是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1934年11月中旬,红二师突破敌人第三道防线后,以100公里急行军奔袭道县。红旗很快就飘上了道县城头。随即,军团首长下令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率五团向湘江前进,占领界首的各个渡口,相机占领全州。刘忠自然责无旁贷地率军团侦察部队走在五团前头,侦察全州、桂林的敌情。

前有湘江阻挡,后面和左右两侧有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情况万分危急,红军能否突破湘江,冲出敌人的重围,绝处逢生,关键在此一仗!*、聂荣臻给红二师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湘江,为部队行进打开通道。

27日,红二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下,出其不意地突破敌人封锁线,未遇困难便渡过了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觉山(脚山铺)间的渡河点。在红二师的开路下,一军团和三军团的精锐部队也都伤亡不大地跨过了湘江。恰在这时,国民*桂系白崇禧从兴安把他的部队向南移动,佯作保卫桂林,实际上是为保存实力,避免与红军作战,因此开放走廊,让红军从兴安前往全州。此时,红军先头部队与*纵队前后相距100公里,白崇禧的及时撤退给红军提供了涉水过江的条件,湘江渡口一度向红军敞开。按理*纵队在两天内就可以过江,而且可能不会有多大损失,可这良机被洋顾问李德错失了,笨重的、不适当的、多余的辎重部队也改变了有利形势。28日,在*的严令下,何键派了4个师猛攻红军的北翼。最令人吃惊的是,白崇禧重又卷进了这场厮杀,他们要夺回渡河点,把红军拦腰斩断,击红军于半渡,消灭于湘江两岸。

红一军团奉令保卫渡口,阻击国民*部队,掩护*纵队和军委纵队及红军大部队全部过江。红二师在全州附近的觉山打响了阻击战。于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恶战在湘东两岸展开!

激战到第二天拂晓,即30日凌晨,红一师渡过了湘江。一小时后,红一军团两个师都进入了阵地。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离开军团指挥所,同红二师政委刘亚楼一起在黄帝岭阵地上指挥战斗。

11月30日和12月1日这两天,被聂荣臻认为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敌机的轮番轰炸,重磅炸弹把红军震得耳鼻出血,敌人在指挥官的督战下,疯了似的潮水般冲来。为了红军的生存,为了*纵队顺利渡过湘江,从军团首长到每一个战士,都投入了最紧急最紧张的作战准备,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开始,敌人猛攻红一师三团阵地,见没得利,转攻红一师和红二师的结合部,终于突进四五里地。红一师三团两个营被迂回其后的敌军包围,红二师也面临被敌包围的险境。刘亚楼和师长陈光命令二师指战员:即使用刺刀也要顶住敌人,守住阵地。

大约正午时分,*纵队终于渡过了湘江,并越过桂黄公路。接报后,红二师和红一师交替掩护,边打边撤。

湘江之战,是红军离开*根据地打得最激烈也是受损失最大的一仗。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多人,减员到不足4万人。

湘江之战,除了上面所说有一个缺口可使红军避免重大损失外,还有一个时机。刘忠将军说:“我红二师攻下湖南道县后,二师参谋长李棠萼奉命率五团立即向湘江前进。我率军团便衣队仍走在五团前头,弄清全州、桂林的敌情。11月20日,我们到达湘江边的界首村,横渡过湘江,到全州附近侦察。21日上午,我派参谋化装进全州探实,城内只有民团,国民*正规军尚未到达。这时,李参谋长率五团已进到界首村停下,但未渡湘江。我面告他速渡湘江,占领全州。他犹豫不决,说须电报军团指挥部,听候命令再行动作。我再次建议机不可失,进全州城后电报军团首长不迟,但他坚持己见,还是先电告军团。在关键时刻,军团首长也要被动地听候红军总部也就是李德的命令。第二天,等‘渡过湘江,进占全州’的命令下达时,良机已失。国民**军前卫已进全州城,并在城外占领了阵地,布置了警戒。我红五团只好抢占脚山铺。事后,我向刘亚楼政委说了此事,他也感痛失良机,说如果占领全州城,通过敌封锁线可能会顺利些,红军肯定不会在湘江之畔流那么多的血,死那么多的人!”

接到军团“渡过湘江、占领全州”的命令后,刘忠暂时放下一肚子“怨气”,率部从全州城郊绕道插到全州以西的才湾、庙头、资源一带,以控制有利地形,钳制敌人,掩护全军渡江。在资源,刘忠的小部队被敌人包围了一天,他沉着指挥,派出化装便衣夺占梧桐要隘口子,连夜通过隘口向西急进,摆脱敌人的围堵,追上了后卫部队。

刘忠将军告诉我,在湘江之战中,闽西子弟兵牺牲壮烈。担任殿后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在此役中几乎全军覆灭,鲜血染红了滔滔湘江,而该师多由闽西子弟兵组成。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湘江之战,解放后我们福建的将军,不知要多出多少!”当年三十四师的指挥员之一韩伟(解放后授衔中将)逝世后,特地叮嘱要将骨灰运送闽西安葬,以陪伴那些早就长眠在地下的闽西部属。

刘忠在长征中带领侦察部队深入敌占区,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乌江、攻取遵义城、四渡赤水河、通过彝民区、夺占晒经关、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通过大草地、突破腊子口等着名战役战斗中,冲破重重难关、种种险情,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受到*首长的表扬,刘伯承称赞他“功不可没”。

如今,刘忠将军已逝,但他的业绩和英名,将与红军长征精神共存。

【知识拓展】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们在中国**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其中有一段红军战士们过雪山的故事使我犹为感动,也令我领悟到了学习上也必须具备这种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作风。

红军战士们一路杀敌,夺取泸定桥之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夹金山。在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忽而下雪,忽而下冰雹,忽而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克服了衣服破的,草鞋烂的,没有棉衣、棉鞋,更没有绒帽、手套等困难,手拉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向巍峨的大雪山进军。由于雪下的很大,积雪也很深,不少红军战士们都陷在了雪堆里,难以逃脱.此时,就有许多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把他们扶起,处处体现了长征路上战友们之间浓厚的兄弟般情义!翻越雪山固然艰辛,但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当战士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到了山顶。举目四眺,只见冰峰环立,云涛汹涌,像到了神话中的琼玉世界。红军跨过了雪山顶,开始下山了,下山反倒比上山难,由于山体很滑,身子总往下倾滑,站也站不稳,可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怀着同一个信念,手拉着手,连成一串,勇敢地向下滑去……

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建立了人我们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毛**在天安门城楼的**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了!历史的红色旅程是**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所以,我们应学习他们的舍己为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拓展阅读

1、寻味地标美·讲述地标

我的家乡苏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风味小吃也有很多,比方说我最喜欢的津津豆腐干。

津津豆腐干是苏州众多有名小吃中的一种,据我了解,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呢:1927年祝姓合资开办“新新牛肉素鸡作”,后改为“津津牛肉素鸡作”,主要生产“津津牛肉干”。因牛肉货源经常间断,祝氏转以生产“卤汁素鸡”为主,作料和包装仿照牛肉干,称“津津卤汁豆腐干”,一时风靡苏州车站、码头,成了苏州人旅游不可不必备的小吃。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入平糖果糕点食品厂,后并入苏州食品厂。而且,它的制作方法已被列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所以,津津豆腐干可以说是既卫生又美味。

记得小时候,津津豆腐干可是我的“掌上明珠”,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有时为了一品它的美味,便缠着妈妈老半天。那时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如了我的愿,可是她始终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对这种豆腐干那么爱不释手。

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我已经大了,可是我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对这种苏州特有的豆腐干情有独钟。

能让它经历几十年的风雨而依然在小吃中赫赫有名的原因,无疑就是两个字:美味!

津津豆腐干是正方形的,皱皱的,呈深红色。而苏州人很讲究,通常拿出一个雪白的盘子,轻轻地把豆腐干倒在上面。这时,一块块色味俱佳的豆腐干伴随着酱红色的卤汁便呈现在了面前。卤汁在白瓷盘的映衬下,微微闪着水的色泽。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

咬上一口,甜甜的,嫩嫩的,随爽口的卤汁便一下充溢了口腔,渐渐划过咽喉,让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它的美味!太过美好的味道竟让我有些不忍再咬第二口。

苏州卤汁豆腐干色香味美, 鲜甜可口,老少皆宜,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赞不绝口。

这就是苏州风味小吃——津津豆腐干,如果你也喜欢,那就赶紧来尝一尝吧!

2、寻味地标美·讲述地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们中国,美食遍及整个神州大地。你看,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而我,却对家乡——苏州那一块小小的梅花糕情有独钟。

“金秋十月桂花香,颜冬腊月梅花香。乡桂花香十里,苏州糕饼香千里。”这里的糕饼说的就是苏州的民间风味小吃——梅花糕。

关于梅花糕,在我们的家乡还流传着一个小呢!相传乾隆皇帝下南时来到苏州,他看见梅花糕形如梅花,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忍不住拿来品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了:这神奇的小糕点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令人回味无穷。乾隆皇帝见其形如梅花,便赐名为“梅花糕”,这个美丽的名字也就流传至今。

喂喂喂!注意一下你的形象嘛!我才讲到这儿,你怎么就已经“垂涎欲滴”,“目瞪口呆”了嘛?

梅花糕不仅外形好看,味道可口,而且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制作梅花糕需要一种特制的模具,内有九个梅花状孔。待炉火烧得通红,先用刷子铜模子孔刷上油,然后师傅稀面浆注进模孔里,一半深就够了;再放入豆沙,果仁,枣泥,果酱,小圆宵,松子仁等各种馅心;接着继续注入面浆;最后撒上些红绿丝,瓜子仁在上面,盖上铁盖烘烤。五、六分钟后,一个个新鲜,可爱的梅花糕就可以出炉了。

趁热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珍珠圆子顺舌尖滑过,在口中来回地流动,有趣得很。接着再来一口,咬得大了些,糕中琥珀色的红豆沙馅流了出来,赶忙用舌尖去舔。爽滑而甜腻额,带着桂花的芳香,飘然至心,心情在这妙不可言的香甜里瞬间明朗起来。

怎么样?动心了吧!那就快快来到我的家乡——苏州,来我们这个人间天堂细细品尝人间美味——梅花糕吧!

3、寻味地标美·讲述地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不仅历史悠久,且小吃鼎鼎有名,有:蟹粉小笼包、哑巴生煎、枣泥麻饼……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非豆腐花莫属了。

豆腐花在苏州人眼里再熟悉不过了,每条小巷子里都有卖。老人们在巷子里摆着摊,不用叫卖就会有很多人来买,想必,豆腐花的魅力有多大。

你见过广玉兰吗?豆腐花就如同一朵朵小巧玲珑的广玉兰,随着手的晃动,广玉兰似的豆腐花像活了一样,在碗中千变万化,如一条出水的蛟龙,再稍稍一晃,凶猛的蛟龙又变成了一簇簇娇艳的牡丹;这就像我们经常玩的万花筒,转一下就变一下。

它看起来就那么舒心,味道就不用说了。我建议大家冬天时吃豆腐花。手里端着一碗香喷喷、热气腾腾的豆腐花,对着它一吹,香味就扑鼻而来;然后再一小块一小块地慢慢品尝,轻轻一咽,滑滑的豆腐花便溜进了肚子里。吃完一碗,肚子里热烘烘的,寒气顿时全无。

豆腐花色、香、味俱全,吃了以后让人回味无穷,不愧是苏州的时令小吃啊!

4、寻味地标美·讲述地标

提及美味,我的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扬州炒饭的样子。它虽是小家碧玉型的美食,但在我的心中却占据了美食排行榜冠的位置。

扬州炒饭,是苏扬州经典的汉族小吃。原流传于当地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隋炀帝**扬州时,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发展成为淮扬州风味有名的主食一。

这天,因爷爷奶奶去乡下,我和爸妈一行三人走进了新华书店对面的小吃店。“扬州炒饭”,站于点餐台前,我一眼便锁定了这心中记挂多时的美味。不大会儿,喷着腾腾热气的扬州炒饭便来到了我的面前。

氤氲的热气中,粒粒饱满的大米此时都裹上了一层金光闪烁的油衣,不像大米,倒像是一盆碎金了。煎鸡蛋本就雍容华贵,此刻更是白里缀着剔透的金。虾仁出落得白里透红,**水灵。颗颗碧色的豌豆点缀其间,似翡翠般亮丽。胡萝卜与火腿光洁柔嫩,为炒饭增色不少。

新出锅的鸡蛋本就是香得浓郁、醉人,此刻有虾仁,火腿等香味锦上添花,阵阵香味扑面而来,充溢着我的鼻腔,让我的吃货细胞蠢蠢欲动。

还等什么?舀一勺送进嘴里,炒饭浓郁的香味儿立刻弥漫在唇齿间。味蕾在香味儿的挑逗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细细品味着:煎鸡蛋柔软而不失薄脆,伴着脆生生的豌豆与胡萝卜,恰到好处地让牙齿与舌尖感到极大的满足。虾仁被我视为金贵,总是单独品味,白嫩的虾肉入口即化,味道清淡素雅,既口中的油腻清洗得一干二净,又让味蕾得到适当的歇息,再度品起炒饭便会更觉香郁美味。

我平时算不上吃货级别,可舌尖一旦触到扬州炒饭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风卷残云,一跃而成饭桶。妈妈总担心满满的一盘炒饭会把我吃撑了,每次都会在我的盘子中画上一条“三八线”。可每当我大快朵颐完毕,又会眼巴巴地望着三八线的另一头,口水汹涌。妈妈最终都会败在我的“馋样”下。而我,自然乐滋滋地再次操起筷子直到满盘炒饭扫荡得颗粒不剩才心满意足地打起了饱嗝。

我最爱的扬州炒饭,它的诱人、可口总让我陶醉其间,回味无穷。

5、寻味地标美·讲述地标

金秋十月里,是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的小区里到处都是桂花的清香::小巧玲珑的桂花像一个个穿着淡黄色的四叶裙摆的公主一样,一团团、一簇簇的躲在高高的枝丫上,这时,你若是从桂花树那里经过,不仔细寻找的话,还会纳闷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是从哪来的呢?

说到桂花,我不得不提到苏州的特色小吃——桂花糕了。没错,这个季节,也正是我这个新苏州吃货的解馋季节,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我的父母都会带我去苏州的各地大快朵颐,而其中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做桂花糕的*———黄天源了。

看到盘子中整齐码放的一块块洁白酥润的桂花糕,就已经令人浮想联翩了,拿起一块,浓郁的桂花香气已经“花香袭人”,细细咀嚼,滑软油润、软糯甘饴,又甜而不腻,清香可口。米香、油香包裹着桂花香,重重美味又层层分明,甜中回味着甘。香糯里伴随着丝丝的凉。再配上一杯老板自酿的酸梅汤,或是西山的碧螺春,简直都可以把“山寺月中寻桂子”的意境融化口中了。满足了肚子里的馋虫以后,我的好奇心又出来了。

由于爸妈和老板是朋友,所以在我的再三央求下,老板才勉强同意我进制作间看一眼。我好奇的把小脑袋**制作间,立刻就被

一阵醉人的桂花香包围了。只见糕点师傅们把收集好的鲜桂花挤去苦水,用糖蜜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经过蒸、炒磨、、拌、擀,形成了一块块又大又圆、热气腾腾的桂花糕,再用一个方形的模具往下用力一压,一块块桂花糕就做成了。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

说到桂花糕,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新都有个叫吉祥的小贩,他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密侵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

桂花糕一经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后来,由当地糖果坊此糕的制作传成下来,并且不断提高质量,使桂花糕成了远近闻名的苏州特产。

我喜欢苏州的时令美食,是因为它不像天津的狗不理和麻花,北京的烤鸭和驴打滚一样,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苏州的美食是季节性的,比如说三四月的青团子,过了清明,就只有在梦里吃了。被老苏州称为“水上人参”的鸡头米,过了中秋,就只有眼巴巴的等待来年吃了。

亲爱的朋友,我想大声告诉你们:我爱苏州,更爱苏州的时令美食!

点击查看更多长征故事:刘忠将军谈湘江之战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29680.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人性的优美句子
  2. 对人生感悟的句子
  3. 再见了我的爱人诗歌
  4. 流光溢彩的枞树哲理故事
  5. 描写春天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6. 2015学习四强心得体会
  7.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
  8. 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
  9. 祝福进新居的好句子
  10. 学生寒假手抄报文字
  11. 呆头呆脑怎么造句
  12. 建军节送给兵哥哥的祝福语
  13. 咏雪相关的诗句
  14. 最搞笑最时尚的愚人节祝福语
  15. 我们的身体代表多少自己诗歌
  16. 《足疗》小品剧本台词
  17. 睡前小故事精选
  18. 99重阳日短信祝福语大全
  19. 关于地球的故事
  20. 思伊归的优美散文
  21. 课文两只鸟蛋的教学设计范文
  22. 冬天来了的优美说说
  23. 《从责任走向优秀》读后感范文
  24. 201关于大学生家教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5. 二年级春天的古诗大全
  26. 最聪明的聪明人美文
  27. 祝考研成功祝福语
  28. 随感日记450字
  29. 201关于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30. 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演讲稿
  31. 豪父童话故事:施佩萨尔特客店
  32. 3女生节祝福语
  33. 表达思乡的诗句还有
  34. 迷人的动画片的教学设计
  35. 描写春节的优美句子
  36.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生读后感
  37. 天行者读后感
  38. 汽车展览会的实习报告范文
  39. 以复兴中华为主题的演讲稿
  40. 《痴鸡》读后感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19:39:26
本页面最近被 12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5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