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读后感
作者刘醒龙,讲述了在一个名叫届岭的偏僻山村,三个民办教师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私地奉献着。
届岭地处偏僻,离最近的小镇也有30里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几乎和外界隔绝。村民几乎都是文盲,为了让孩子们上学受教育,得用各种手段去动员,去强制家长将孩子送来上学。这样才将适龄孩子的入学率从10%多一点提高到60%多。让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这些人多少代的愿望,也是这些民办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那个地区贫穷,贫穷得最好吃的就是油盐饭,即用一点油将剩饭炒一下,然后加点盐水;贫穷得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小说中的几位民办教师的工资是70元,其中35元由地方教育系统支付,另外35元由村里支付。由于工作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所以该由村里支付的那一半儿工资,经常因为村里没钱、或是教育不被村长重视而被长期拖欠。由于上学的孩子因贫困而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书本,学校没钱维修教室等等,为了使教学能够进行下去,他们经常要将自己的钱垫进去。在业余时间还不得不进行些开荒种地等额外工作,以创些收入,维持学校的各种开支和补贴贫困孩子的生活之用。他们在放学后,还要照顾那些离家很远不能天天回家的学生。到了周末,还要步行一、二十里路,护送那些远道的孩子回家。他们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正因为这一点,他们一直在那里着。能让民办教师坚持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偶然会有一两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名额,小说中几位民办教师,十几年来一起工作,同甘苦,共患难,使得他们有了生死之情。每当有了一个转正指标后,他们既想自己转正,有不愿意舍弃自己共患难的同事,最后将名额让给新来的年轻人。
其中记忆深刻的一段是,余校长到城里去听课学习,但是记者王主任却联系了学校让他去当传达,因为那份工资的关系,余校长倒也没有推辞,但是在担任传达室工作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当他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就去教室外面听课、学习,每天早上,在学生们和老师没有来到以前,他就打开一间教室的门,站在讲台前面,进行试讲,讲完一遍,自己接着总结反思,然后再修改,再试讲。他的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王主任和实验学校的校长,也深深的感动了我。
小说中描述的这些民办教师,不仅要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要同形形色色的落后观念和势力进行*。我敬重这些乡村教师,他们或许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或许很贫穷,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富有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看到了那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了他们奋发自强的,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学生们的关爱。尽管他们的教学水平比起新一代人有着很大的差距,更不能和那些有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办教师相比,但正是由于他们的默默辛勤奉献,才使我们国家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没有被应受的义务教育所遗弃。对照他们,我们应该扪心反省,更应该象他们那样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向万站长、明爱芬、徐校长、孙四海、邓有米、张英才、夏雪、骆雨……等等的中国大地的民办教师深深致敬。因为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到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他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他们是二十实际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他们是山区孩子们的精神脊梁。“民办教师”这个词,也许将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他们的精神不能让人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他们用默默奉献、匍匐前行、向上的精神谱写一曲曲人间最美的赞歌。
这是一本相当令人震撼的书,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我看着看着都流下了眼泪,随着故事情节一起喜怒哀乐。看完之后都有一种想当民办教师的冲动。民办教师也许是物质的匮乏者,但*是精神的富足者。在他们身上,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当今社会正逐渐缺失、人们又渐渐淡忘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不屈不饶、奋发自强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让我们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虽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曲折的情节,但朴实的语言更能让我感动。文中通过界岭小学几个民办教师生活遭遇的叙述我们了解、感受、体知当地中国农村成千上万个乡村民办教师生存环境的辛酸苦辣、情绪焦灼和痛苦无奈,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修养,没有更高的精神境界,身上没有所谓的气质修养,听不到华丽的言语,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乡村建设者,是真正农村文化的苦行者,他们是在用心、用情,全身心地做着别人不屑,而自己为之一生的事业。
他们的故事似乎与我们很远,有些听起来甚至让人感到不解,觉得不可思议,但我却又分明感受到他们离我很近,因为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碰撞与共鸣。
在中国的社会阶层中,他们可能是微乎其微的那种,很少有人去关注、正视他们的工作、生活及其生存现状,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羸弱的身躯所蕴含的良心、道德顽强支撑起了中国农村社会不断向前前行。
中国的前途在哪里?或许更多的人认为在城市,在工业化,但大家是否想过,一旦离开农村、离开土地,我们城市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前途又在哪里。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农村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我由衷地敬佩我们的乡村民办老师,他们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奉献的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站在人格高地的人。对照他们,我们应该扪心反省,更应该象他们那样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天行者这部书我早已经读完,原本没打算写读后感的。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忍不住想写点什么。
那天,我去报告厅听一个社会实践报告会。我本抱着轻挑而去,最终却带着沉重而回。一位学姐为我们讲述她在老家当支教的经历。看着脸上泛着“红晕”的孩子们,我们不禁有些心酸。到了最后,学姐问了,那句话至今还让我记忆深刻。
“你们知道吗?老师的工资一个月才300元。”三百元啊,连我两个星期的伙食费都不够。这让我不禁想到《天行者》中的那些民办老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为界岭地区农村孩子授课的重任,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他们人数众多,却又默默无闻。但是你可曾想过他们还拥有一个家?你可曾想过他们如何用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我们不曾想过。我本以为这本书所说的都是中国过去的现状,我本以为这本书只是为了赞扬那些默默无闻的民间英雄。我本以为一切都已改变。可是,我错了。她的家乡不是很偏远,那么,在更偏远地方又会怎样呢?
国家确实有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我也确实看到城里老师待遇提高了,可是,我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偏远地区教师待遇提高的消息。国家也有大学生义务支教的政策,然而,这是长久之计吗?他们也有父母啊。热血可以流淌,青春年华怎可挥霍。一个人一旦成年,他就有了对一个家的责任。
那位学姐问我们有何好办法,我们答道有国家政策呢。她说国家政策不知何时才能推广到她的家乡。是啊,什么时候啊?或许会很久吧。我于是想到基金会,可是却不曾听说有这么一种专门的基金会。这些年来,我们只关注那些贫苦的孩子们了,忽视了那些教孩子的人们了。
我真心的希望能够有有识之士,有能力之士能够建立一个专门为偏远,贫困地区教师谋福利的基金会,如果您真有此愿,请认真管理基金会,不要让它从倒红十字会基金会的覆辙。
拓展阅读
1、读者2021品读《格林童话》读后感
在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格林童话》,它一共有五十一个故事,二百三十四页,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所写,他们的代表作还有《德国英雄传》《德国神话》等。
其中比较有趣的《六好汉走遍天下》,讲了从前有一个兵,他勇敢善战,立下了很多大功,但他退伍时,国王只给他三个银豪子当伙食费,退伍兵满腔怒火地走进森林,随后他分别遇到了大力士、狂风鼻、飞毛腿和寒冷帽,他们有各自的本领。然后他们来到了一座城市,那里的国王说“谁跑赢我国的公主,我就给他荣华富贵。”飞毛腿应战了,并且赢得了比赛。从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它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诚实和善良才是美的体现,外在的美并不是真实的,而内在的美才是最真实的、最实际的,这才是美的体现。在生活中也的确如此:一个人的外表非常漂亮,但他的内心是肮脏的、是丑陋的,明明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造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他却靠别人去帮他完成,这就是不真实的体现。一个人,外表很丑陋,但他的内心是纯洁的、是美丽的。做一件事,不管多艰难,他都愿意靠自己来完成,这就是实际的体现。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一样,不弄虚作假,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格林童话是我们必读的经典故事,它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和优美的词语,我们看了以后又会增长许多知识,还充满了美丽的,幻想,我相信,格林童话将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2、读者2021品读《格林童话》读后感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它带给我的乐趣还在我的脑海中荡漾,我是笑地这么灿烂,这么甜。这本书就是《格林童话》。《格林童话》这本书讲的大多都是公主与王子之间的事情。公主在什么时候和王子相遇的,这本书中都讲述得清清楚楚。这样,读者就能轻而易举地了解到事情的因果,里面的内容丰富而有趣,可以让我们体会这本书的幽默风格。
《格林童话》这本书好看的重点就是带给人们的乐趣非常多,让读者们每一秒都投入在书香之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每一篇童话故事里都隐藏着一个深奥的道理,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和体会。比如《灰姑娘》这一篇童话中讲的一个深奥的道理: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做人不能以强欺弱,不然你会有*的。深奥的真理必有可用之处,这使我懂得了做人的根本:懂得文明分理垃圾;懂得做人要讲诚信;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人就要讲究实实在在,清清白白。这就是我读后的感受和启示。
有一次,在买书皮的时候,意外之中回家才发现自己拿了六张书皮,可只付了四元钱。我原来决定放在家中以后再用,顿时脑海中想起童话中一个个深奥的道理,我最终才鼓起勇气把两个书皮还给了店长。做了这件事后,我有了勇气与信心,《格林童话》这本书真是本好书!
童话中的公主王子都是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才得到了永生的幸福。内容写得十分具体,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把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了。《格林童话》这本书就像母亲一样抚养我成长,为我打好学步基础,一步一步地领导我知识,为明天的我做好阅读书目,体会书香快乐。因为我常常想:只要我有一颗心灵就能容得下一个五项辽阔的大世界,这就是属于我们孩子的大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美好的童话世界。
孩子们的世界少不了书的陪伴。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时,让我成为了好奇心强、爱看书、爱笑的女孩子了。
3、读者2021品读《格林童话》读后感
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这次的“快乐假期,轻松阅读”活动真的让我获益匪浅。那天,妈妈说买一本《格林童话》给弟弟看,另外也顺便让我“交交差”。谁晓得,我一翻那书就爱不释卷了。
在这本书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森林、原野、草地和花木都富于诗的意趣:“太阳、月亮和星星,全都是通人性的,很亲切,能给孩子以美好的礼物。群山间有人们在干活儿,江湖里有美人鱼在那里昏昏欲睡。各种各样的鸟儿、植物、石头全会说话,会表达感情。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金子做的,并且都镶嵌着钻石。”
书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异想天开的事物:月亮可以被一小块一小块地剪下来作为陪葬品(《月亮》);燃烧的火焰可以像人一样睡着了,一睡就是百年(《玫瑰小姐》);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里的水喝干(《六个仆人》)。所有的人物、动物、植物和物件都具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在一种充满人性智慧和奇思妙想的糅合中组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想象世界。
在大家特别熟悉的《小红帽》里,凶残的大灰狼把小红帽和祖母都吞到肚子里以后,安然大睡。这时,猎人出现了,他发现了大灰狼,用剪刀剪开它的肚子,它居然一无觉察,依旧在睡觉!小红帽和祖母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活着出来了,然后小红帽赶快搬来几块大石头,填在狼的肚子里。狼醒了,想逃走,但石头很重压得它倒在地上,很快就*。奇妙的想象使一直紧张的童话有了一个轻松的喜剧性结尾。
书中赞美勇敢、机智的人物。《格林童话》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为主人公,他们大都是平凡的百姓,有士兵、农夫、裁缝,也有牧童和工匠。但是他们并不是俯首帖耳地顺从邪恶力量的奴隶,而是生活的主人。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来反抗邪恶力量,并在经历了一番挫折艰险以后,凭借纯洁善良、坚韧不拔和勤劳智慧而得到神奇力量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爱情、平安和幸福,从而改变了他们黯淡的生活。这些童话往往通过一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形象来展开故事,充满了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题旨,赞美了对暴力和邪恶的反抗,激发对损害者的同情,赞扬聪明和机智。其中最有名的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
读着,读着,我觉得书中的世界是多少美好,以后我也要多阅读,增长知识,感受读书的快乐。感谢《格林童话》!
4、读者2021品读《格林童话》读后感
在我的书橱里,收藏着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格林童话》是我最喜欢的书。
《格林童话》是世界最的童话之一,巫婆、公主和王子是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小巫婆是故事中最坏的了,她们总会用魔法制造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麻烦,不过不用害怕,只要勇敢地面对她们,就能最终战胜他们;公主是女孩子最喜欢的了,因为公主穿着层层叠叠美丽的礼服,而且是那么漂亮可爱;让男孩子们沾沾自喜的是英勇而潇洒的王子,他们神奇地骑着骏马,打败巫婆,救回公主,并和公主一起幸福地生活着。当然也有活泼好动的动物,像《老鼠、小鸟和香肠》、《猫和老鼠做朋友》……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雪公主》了,这个故事写的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被狠毒的后母迫害,被迫躲在大森林里和七个小矮人快乐的生活,可是后妈还是不放过她,幸亏被一个英俊的王子救了,最后她们揭露了后母的坏心,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看《格林童话》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快乐,有时悲伤;快乐的是因为主人公为民除害,获得幸福,悲伤的是坏人或怪物到处害人。
《格林童话》让我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让我也走进了故事的里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