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课文《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1.识字、读文、发展语言整合进行
本课的识字量教大,教学中要把识字与阅读以及发展语言进行有机整合,以读促识,在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积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小组中自主识字
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因此,要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中互补,在互助互学中,相互促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发展。
3.体现情感经历的整合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从而使学生积累成功的体验,更加喜欢朗读诗歌。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鸟朝凤》的片段。
2、交流感受。
3、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要是对方读的好的地方,你要向他学,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助他。
3.读全文。
4、四人小组内合作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互相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如果读得好,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表扬他。(小组读文)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圈出本课生字。
2.在组长带领下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联系生活识记。
(课间律动)
蛋:谁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蛋?都是什么样?
取:谁能帮助老师把黑板上的苹果取下来?并用苹果后面的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凉:课文中说:“鸟蛋凉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平时你都感觉什么是凉凉的?
定:课件出示“一定”一词,指名读,你能用“一定”说一句话吗?
捧:请小朋友做一个“批捧”的动作给大家看看,文中的“我”是怎样“捧”的?找出这个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此句,指名读。
连: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对应的拼音,谁来把生字和拼音连一连。
轻:谁知道“轻”字的反义词是什么?
仿佛:课件出示书中的句子: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指名读,“仿佛”这个词可以换成哪个词?
抬:请同学们做一个抬手或抬头的动作。
投:出示课件,理解投向的含义。
向:出示练习题,区分“向”和“像”。
四、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自由读全文。
2、选自己喜欢的小节感悟朗读。
3、表演读。
五、总结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作业
把自己的收获说给你的小朋友或家人听。
拓展阅读
1、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范文汇总
一、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品质。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颂了老师为培养新一代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歌曲为四二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得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三、学情分析: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老师在学生眼中的地位没有我们这一代人那么神圣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今的孩子的情感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对老师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言行得到进一步完善。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通过音乐独特的情感作用,促使其感情不
四、教学重点、难点:
2、歌曲**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课前:歌曲《嘀哩,嘀哩》
师:伴着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一下。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初听:
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想一想,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呢?(播放音乐)
为什么拿老师与米兰作比较呢?
生1:感受到老师的爱。
生2、感受到老师深情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以米兰花来比喻老师,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同学们通过听这首歌曲,感受到老师深情的爱,现在你们想不想再感受、体验一下这种深情的爱呢?
生:想。
师:(再放歌曲音乐)。
师:这首歌曲就听到这里,是啊,老师的爱是深情的爱,是无私的爱,老师为了同学们,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新的一代,那么,在今天的音乐课上你们想不想用歌声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呢?
生:想。
1、聆听范唱。
师:请同学们听一下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朗诵歌词。
师:这首歌曲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那么谁能用这种感情朗诵一下歌词呢?
师:(找三名同学,以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伴奏)
3、学唱曲谱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曲谱。
学生随教师逐句学唱歌谱。
4、全班同学用“mu”音模唱。(三名同学朗诵)
5、随琴填唱歌词。
a.随教师逐句填唱。
b.学生完整地跟伴奏演唱。
6、完整演唱。
7、找一名同学领唱,全班齐唱。
8、歌曲处理。
(四)、深化主题
师:歌曲学完了,同学们唱着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呢?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
生1、唱着这首歌,我想到了夜已经很深了,而老师您却在灯下为我们不知疲倦地批改作业,我感觉老师真的很好。
生2、唱了这首歌,我想到了老师为我们放弃了一个个休假日,为我们批改作业,我觉得老师真辛苦。
生3、老师您就像红烛一样,无私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在这里说:老师您真伟大。
生4、我想说赐于我生命的是父母,可培育我成长的是您敬爱的老师。
生5、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对老师的赞美,老师很感动,这是你们对老师工作鼓励,我代表老师谢谢你们(师鞠躬感谢)。
生:鼓掌。
(五)、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的时候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尊师、爱师。现在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六)教学反思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学唱歌课,这是一首赞美教师、教育小学生从小热爱老师的歌曲,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在歌曲的教学中,我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教学的创设情景入手,引导学生到了夜深人静意境。爱师、敬师及对教师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对教师爱的热流在心中缓缓涌动。 有情才有声,我抓住学生此时良好的情感体验,顺利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学唱歌曲。首先,我弹唱了歌曲,给学生进行范唱,而后我琴声起时,学生自然地随着我的琴声唱起来,学生唱歌的情绪是那么投入。学生学会歌曲后,我对歌曲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艺术处理,为歌曲加了哼鸣,配了朗诵和领唱,歌曲的情感情绪得以进一步升华。 下课铃声响了,但学生学习歌曲的情绪仍很高涨,在学生们的强烈的要求下,我们再一次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歌曲。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提高,学生们也更喜欢上音乐课了。
2、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范文汇总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 多媒体,钢琴,笛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我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经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到底怎样呢?
生:学生小组讨论。
师: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师:在学习这一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谁的听力厉害,能分辨出老师演奏的歌曲片段是怎样的音乐情绪?(教师演奏笛子片段《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牧羊曲》。)
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答案进行抢答.(欢快的,强烈的,抒情,深情的。。。。。)
三、感受音乐情绪,学唱歌曲。
师: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啊?力度怎样的啊?,歌曲可分几段?
生:深情的。柔和的。。。。。
师:点评。
师:好的,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教师按节拍朗读歌词(分组读)
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师: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轻轻跟着哼唱
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
师: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 嗯。“小羊咩,咩。咩,咩。”)
生:兴趣高涨地练起来。
师:在此时,教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师:好,同学们都已经基本上会唱了,那让我们来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好吗?
(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发挥想像: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想呢?她会怎样做呢?
如果你们是小红,你们又会怎样做呢?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出自己的想法,写出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心底体会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情。)
六、最后,播放音乐。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
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四、教学重难点
1、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逐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培养初步的识字能力。
2、认识400个常用字,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
3、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提高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识字竞赛、书写展示、故事会、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7、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
2、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