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的教案设计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其爱国主义教育。
2.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养成,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历史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3.探索新的评价机制,力图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运动”精神。
2.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者和知识创造者:
1.自主学习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合作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知识重点是五四运动的史实,应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和运动的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是对五四运动的价值评判,由此应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1.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
3.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
4.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以中国梦的主题导入,从中国梦的视角看五四运动,问题:结合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思考:自片战争起,为复兴中国梦,中国人都进行了哪些探索?结局怎样?
一、五四探源
五四背景:教师展示两组材料:材料一为当时的国际背景: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苏联的十月**;材料二为三幅图片《北洋军阀混战下人民家园被毁》、《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柱状图》、《新青年》的书影
学生总结:五四背景,设问:结合以下史料,请你谈一谈对五四运动前中国时局(国内和国外,*、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看法。
学法指导:当我们分析历史事件背景时会从哪些角度去看?
1、宏观(大的方面):国际、国内;主观(自身原因)、客观(外在因素)
2、具体:*、经济、阶级、思想文化
二、五四现场
1、老师展示《五四运动》的油画,提问:首先起来*的是?学生是先锋,而且是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喊什么口号?(情境体现:让学生模拟当时的场面,激情地喊出口号,体会当时学生的心情。)
2、过程:采用记者播报的形式,情境体现:如果你是当时的知名记者,你应该如何播报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其中各阶层的人所体现的爱国情感?(小组活动,明确要求,让学生展示五四的过程,教师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
3、展示图片《火烧赵家楼》和《章宗祥伤势证明书》:思考: 你赞同为了正义的目的,使用非正义的手段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理性爱国。
4、展示史料:从农民、*、留学生、华侨的角度分别对五四运动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令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五四运动的重大价值——促进了民族觉醒。
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胜利的表现?(释放学生,罢免三位亲日*的职务,拒签和约)这次拒签的意义重大,不但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也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说初步的原因: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6、展示史料《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在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五四回响
1、两个五四:提出问题:*认为:五四运动俄国**号召下,反帝反*的资产阶级民主**;胡适则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文化运动。
让学生谈谈他的看法和理由。然后引出五四到底有哪些影响。
2、小组合作探究,分别从*角度、思想角度、社会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3、五四精神的弘扬,学生各抒己见。
四、感悟历史(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共同探讨,新时代的我们怎么活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五四?写出总结或反思文章。
要求:题材不限、200字以内;方法点播:回顾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学生展示,教师引导。
拓展阅读
1、五年级科学上册4《运动与设计》教案教科版
1、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2、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3、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流程】
导入语:万事万物都在不停运动着的,只要有运动,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它对于我们有害还是有利呢? 活动一、看一看
观察大屏幕上的4幅图,思考问题 1、 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利? 2、 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害? 在小组中交流,填写活动导学单一 活动二、说一说
老师在生活中拍到了几幅照片,想不想看看,(展示图片)这样设计为什么? 1、鞋底做花纹,汽车轮胎做花纹和挂铁链,为什么? 如何增大有利摩擦力?
2、旱冰鞋安滚轮,为什么? 怎样减少摩擦呢?
3、你能再写一些生活中这样设计的例子吗? ( )( )( )?? 先在小组中讨论,小组长负责填写活动导学单二 ⑴增大摩擦实例
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 结冰的路面上撒上一层煤渣 刀柄刻有花纹 钢丝钳口刻有花纹 汽车运动时加防滑链 ⑵减少摩擦实例:
在室内球赛(如羽毛球比赛)中,工作人员常用干拖把在场地上拖。因为地面上的水作为润滑剂会使摩擦减小。
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是为了减少摩擦。 在体育比赛中体操运动员上单杠之前,先将镁粉在手上抹一下。因为镁粉作为润滑剂可以减
1
小手与杠之间的摩擦。
4、读一读:为了更好地运动,人们在制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摩擦力;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活动三、找一找
圣诞节爸爸送给小华一件礼物,(展示图片)你知道吗为了使骑自行车时轻便、安全,设计师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㈠你能找一找
1、自行车有哪些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2、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3、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少的?
㈡让我们找一找自行车上还有哪些的好设计,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1、手把转动轴。
2、手把上和轮子做有花纹,防止打滑。
3、后轴里安滚珠,使自行车减少了摩擦力,速度加快了。 4、大轮盘带动小齿轮盘,使速度加快。
5、刹车*做在手把上,便于操纵。 ??. 活动四、练一练 A、连线题
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
摩擦力增大了 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 摩擦力减小了 拉链不灵活了,涂点石蜡
足球鞋底部有鞋钉
B、判断题
1、往自行车车轴处滴一些润滑油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 2、自行车运动的快慢只和小车的动力有关,和摩擦力无关。( )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 4、车型的不断更新是为了人们的不同需求。( )
5、在生产生活中有时要增加摩擦力,有时要减少摩擦力。( ) 6、自行车上的每处设计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 作业设计:
阅读92页资料库中的短文—《世界没有了摩擦》。你能选择该短文后面的一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吗?
? 你能在“???”处接着往下写吗?试试吧.
你能够写一篇题为”在没有重力的世界里”的作品吗?
2
2、五四运动的现代诗歌
五四运动作为具有里程碑式纪念意义的思想、文化的变革,对当时中国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关于五四运动的诗歌的内容,**!
一个年青的节日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那铿锵的脚步
踏着壮美的节拍
92年步履匆匆那飞逝的时光
叩问我们的灵魂与梦想
在历史的旋律中
谁能遗忘那段瑰丽的乐章?
1919年的5月4日
是什么使她被如此的铭记?
1919年的5月4日
又是什么使她这般的辉煌?
是92年前三千名爱国学生的满腔热血!
是92年前全中国有志青年的耿耿衷肠!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山岗
五四的赞歌在神州大地回荡
九十二年前的那场**风暴
时时震荡着人们的心房
中国外交失败在巴黎和会上
腾空而起如炽热的火山喷放
那是长久积压在人们心头的愤怒
五四先驱为世人做出了榜样
北洋*卑躬屈膝媚外崇洋
青年学生将反帝爱国的号角吹响
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令国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袁世凯称帝丧心病狂
“二十一条”将满蒙拱手相让
日本帝国主义就这样轻而易举
实现了不平等条约的狂妄
对德和约中把青岛转让
中国外交代表的合理要求弃之一旁
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
青年学生们聚集在天安门前怒火满腔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爱国传单漫天飞扬
道出了不甘受辱的中国人民心底的愿望
苍茫铅灰色长空下
一声青春的呐喊震走了乌云
北大骄子,蓄势待发
向*帝国大山发起进攻
呐喊是挣扎的武器
*是愤怒的宣泄
峥嵘国土,不容侵犯
——五四青年身上流着爱国血液
自由是众生的向往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不留罅隙,惩戒*官僚
——五四青年身上流着民主血液
八十年的压迫推后历史进程
全方面的摧残让民族无力发展
目视前方,心怀鸿鹄
——五四青年身上流着进步血液
迷信像毒液侵蚀人的心灵
盲目像一张毒网遮住人们呼吸新鲜空气的途径
驱逐黑暗,引领方向
——五四青年身上流着科学血液
明媚铅蓝色天空下
一声青春呐喊吹响新民主主义的号角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积压后的喷薄
将会是历史*的铭记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
五四是一座丰碑
屹立在我们心间
中国的青年
接过**先辈的接力棒
勇闯向前
向前向前向前
德智体全面发展
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敢于挑战困难
心里素质好比基石
勇攀高峰树立大志
每一件小事
好像大事上的零件
每一步迈出
都显得那样充满活跃之感
志向不断跃升
大地春意盎然
努力成就自己
为你庆功为你喝彩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
青春的时光会倏忽不在
倏忽不在
倏忽不在
打好底子
做一个成功人士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把对祖国的祝福撒遍人间
撒遍人间
3、音乐活动《大中国》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中国娃的自豪感。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二、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
2、大量的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倾听歌曲,教师随伴奏演唱歌曲。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幼儿根据录音随意是跟唱和表演。
(二)、展开:
1、老师带领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2、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现在让我们仔细的来听一遍。
3、幼儿讲一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4、歌曲中唱了些什么?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
5、中国有哪些地方的景色是很出名的?兄弟姐妹指什么?
6、听这首歌曲时有哪些感受?(雄壮、有力)
7、寻找歌曲中音最高的地方,尝试跟唱歌曲,谈谈有何感受。
(三)、老师小结:
《大中国》这首歌曲唱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好河山,歌颂了我们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这首歌给人们的`感觉是气势雄壮。我们用自豪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人民: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家。
表达与表现。
四、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结伴,协商确定表演的形式。并分组展示。老师给予肯定。
五、活动效果:
通过这节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宏大和气势,萌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并学会了用多中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