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诗词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柳宗元 唐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
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澶漫万里,宣唐风。*九译,
咸来从。凯旋金奏,象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
【赏析】:
《苞枿》叙李孝恭和李靖征讨僭称皇帝的萧铣之举。全诗可分三层:第一层(1-8句),写萧铣据有天险,“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在荆、巴一带称孤道寡,颇难对付。第二层(9-20句),叙唐高祖调兵遣将,挥师西南,剿灭萧铣的战功。高祖并未御驾亲征,但“圣人作,神武用”,昔日固若金汤的都邑,已不可恃,“浩浩海裔,不威而同”,可知王师神勇。第三层(21-28句),叙*朝大唐的盛大场面,极为壮观。“凯旋金奏,像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极赞唐高祖恩威并施的感化政策,令万众欢呼;九洲归唐之众,对高祖的颂扬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表现手法上,《苞枿》类《兽之穷》,与《奔鲸沛》、《泾水黄》又稍有不同。本篇句式变化多,语意含量大。全诗共106字,28句,三言、四言、五言均有,是为错落。用韵也颇有特色,第一层为an韵,二、三层为ong韵,层次分明,又一错落。故前人评此诗,曰“工峭中稍存古调,以错落胜。”盖指本诗意错落、句错落、韵错落也。
拓展阅读
1、《清平乐》诗词原文及译文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的意思: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
出自李煜《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
⑴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别来春半,指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⑵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⑶砌(qì)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全句意思,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⑷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⑸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⑹遥:远。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⑺恰如:正像。《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⑻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更,越。还生,还是生得很多。还,仍然,还是。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创作背景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陆永品认为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赏析
《清平乐·别来春半》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全词写出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或为作者牵记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的上片,开篇即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郁抑于心的离愁别恨。一个“别”字,是起意,也是点题,单刀直入,紧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种原因,这种开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后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际遇之大变,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罢。“春半”有人释为春已过半,有理,但如释为相别半春,亦有据,两义并取也无不可。接下二句承“触目”来,“砌下落梅如雪乱”突出一个“乱”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立无语却又心乱如麻,也写出了触景伤情景如人意的独特感受,用生动的比喻把愁情说得明白如见。“拂了一身还满”,前有“拂”字,显见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但一个“满”字,却把主人公那种无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画得至真至实。上片的画面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而又动静结合的,直抒胸臆中见委婉含蓄,活泼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他之所以久久地站在花下,是因为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思念具体化。写出作者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思念万分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2、《李太白杂言》的诗词赏析
徐积
噫嘻欷奇哉!自开辟以来、不知凡千万年,
至于开元间,忽生李诗仙。
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
不知何物为形容,何物为心胸,
何物为五脏,何物为喉咙?
开口动舌生云风,当时大醉乘游龙。
开口向天吐玉虹,玉虹不死蟠胸中,
然后吐出光焰万丈凌虚空。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
大泽深山,雪霜冰霰,
晨霞夕霏,万化千变。
雷轰电掣,花葩玉洁,
青天白云,秋江晓月。
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诗!
屈生何悴?宋玉何悲?
贾生何戚?相如何疲?
人生何用自缧绁,当须荦荦不可羁。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对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不是高歌即酣饮。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嗟君逸气何飘飘,枉教谪下青云霄。
大抵人生有用有不用,岂可戚戚反效儿女曹!
采蟠桃于海上,寻紫芝于山腰,
吞汉武之金茎沆瀣,吹弄玉之秦楼凤箫。
注释
(1)“噫嘻”句:此句连用感叹词,表示高度的惊奇。
(2)诗仙:诗人贺知章赞誉李白为“谪仙人”。
(3)五星:旧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为五星。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长庚星而生李白,世称太白(金星)之精。
(4)屈生: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宋玉:屈原弟子。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
(6)贾生:贾谊,汉文帝时政论家、辞赋家,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著名文章。
(7)相如:司马相如。汉武帝时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四川时生活贫困,曾与卓文君至临邛开酒店,他卖酒,而令卓文君当垆。
(8)缧绁:黑色的粗绳,旧时用以系囚犯。
(9)荦荦:卓越不凡。
(10)真英物:杰出的人物。《晋书·桓温传》:“生未期(一年),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
(11)杜甫:与李白同时,小于李白十一岁。杜甫诗集中有赞颂和怀思李白的诗篇近二十首。
(12)乌纱:乌纱帽。宫锦:宫锦袍。李白在江南,穿宫锦袍戴乌纱帽,饮酒行吟。
(13)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4)“采蟠桃”句:相传瑶池畔有蟠桃树,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
(15)紫芝:灵芝草,*类,可食。《乐府诗集》有《采芝操》:“哗哗紫芝,可以疗饥。”
(16)“吞汉武”句:汉武帝太液池中有金人承露盘。沆瀣:夜间的水气。
(17)弄玉:秦穆公女。其夫萧史,擅长吹箫,能吹奏鸾凤之音,后来两人皆乘鸾凤仙去(见《列仙传》)。
《李太白杂言》,为诗人徐积所写,倾*诗人高度的仰慕之情,塑造出李白傲岸、丰满,俊逸、有气骨的英杰形象。全诗可分为五段。
徐积这首《李太白杂言》,在歌颂大诗人李白的诗歌中,是一首绝唱。当李白在世的时候,任华曾写过一首《杂言寄李白》的歌行,对李白倾*高度的仰慕之情,塑造出诗人傲岸、丰满的形象。而徐积这首杂言诗,除了深情地赞美李白以外,更称誉李白为乾坤开辟以来,最神奇、最俊逸、最有气骨的英杰,呼之为“诗仙”,尊之为“真英物”。与任华所作的诗相比,更有特色。全诗可分为五段。
开头从“噫嘻欷奇哉……忽生李诗仙”为第一段。以惊叹的口气领起全诗,赞誉李白的出生,是从天地开辟以来至唐代开元年间(713—741)的奇迹。作者认为这样的奇才,这样的英杰,是五星中的一颗亮星来到了人间。“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这两句承上启下,展开了下面第二段的九句:“不知何物为形容……然后吐出光焰万丈凌虚空。”这段前四句是神奇的四问,诗人感叹说:如此的诗仙,其外形容貌、其心胸、其五脏、其喉咙,究竟是何物所铸成?其形容有如山岳之高峻,心胸有如日月之光明,五脏有如百花的芳馨,喉咙有如珠玉的清声妙韵,显得十分灵异。后五句是两层设想:作者设想诗仙一开口动舌,便生风云,因而可以在大醉的时候骑龙遨游;一开口向天便吐出玉虹,而玉虹必先蟠屈于诗人*中,然后才能吐出万丈凌空的光焰。这段是从诗仙的本质和壮采奇思的源泉来写的,纯从空灵的虚处着笔;而在诗的第三段,则是以实证虚,引用众多的物象为比譬,使虚实相生,以见诗人用笔的不可羁勒,和他对人生不甘自为缧绁的卓异高风。
诗的第三段:“盖自有诗人以来……当须荦荦不可羁。”前十一个短句,赞美自有诗人以来,未曾见过李白这样的诗人以及李白这样的诗作。在李白的诗中,有深山、有大泽、有雪霜冰霰、有早晨的霞彩,有傍晚的云气,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不可端倪,不可尺度。有时如雷轰电掣,有时如玉洁花妍,有时像青空飘浮的白云,有时如秋江澄洁的晓月,吞吐万象,胸罗四海。自有苍生以来,未见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后六句“屈生何悴……荦荦不可羁”,作者认为:有了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诗篇,屈原有什么憔悴?宋玉有什么悲伤?贾谊有什么忧戚?司马相如有什么疾困?他们的作品,都将为之失色;他们的忧虞,只是在人生的遭际当中,把自己自陷于人间世的尘网,而不知从磊落豪逸中自求振拔。他们虽有绝代的才华,但缺乏诗仙李白那种不受尘网牵萦的逸气。
第四段为“乃知公是真英物……醉来还抱清风寝”八句。前四句紧承前文进行小结,指出将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和李白相比,李白是不可一世的真英物,他那清峻的诗人骨骼,仿佛耸峙着的万叠秋山。把李白和当时也以能诗著名的杜甫相比,则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以老骥追霜鹘,是难以追及的。后四句写李白富于豪迈俊逸之气,他在日常生活方面也不同于常人,他戴着乌纱帽,披着宫锦袍,不是高歌,就是酣饮。他对月独酌,举杯邀月,“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醉了之后,就抱着清风酣然就寝,神完气足,啸傲红尘,这就是伟大诗国的诗人。
第五段为最后八句。前四句:“嗟君逸气何飘飘……岂可戚戚反效儿女曹!”感叹诗人以如此的仙才,如此的逸气,在谪下青云之后,虽然几次承明见召,挥翰龙楼,但盛名为权贵所妒,竟不为时所用,离开长安,流落江湖。作者认为诗人虽不用于时,但大名自有千古,正不必像平常儿女那样为诗人悲伤。作者咏叹至此,又以这段后四句作为余文,设想诗仙自有更宽广的世界,他可以遨游八极,驰骋万里,或“采蟠桃于海上”,或“寻紫芝于山腰”,或“饮汉武金盘之玉露”,或“吹秦楼弄玉之凤箫”,则“将茹万世之清芬,视荣华如尘土,与宇宙而长存,御神奇而终古。”那么诗人留给后人的,就不止“惊风雨”、“泣**”、“咳唾成珠玉”的诗篇而已。
全诗从“神奇骏逸”四字着笔,充分地揭示了李白诗歌的词采壮浪,气到笔吞。中间以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和李白相比,用意不在于贬低这些大文人,而在于说明李白除具有惊才绝艳以外,更有其超逸于他人,不受人生拘束的一面。诗人还以当时同享盛名的杜甫与李白相比,但杜甫的诗风和李白不同。“老骥”与“霜鹘”之喻,也显得极为生动形象,不是故作李、杜优劣之论。在历来歌咏李白的诗篇中,徐积的这首杂言诗,是具有独特思致的好诗。
3、祝父亲生日快乐的诗词
父爱深深无语,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是彷徨无依的心灵最温暖的港湾。
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北郭闲思
曹邺(唐)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祝福爸爸生日的话语
1、我的祝福捎来我对你的爱,愿你的生日过得称心如意,当一天过去,你躺下享受安宁,愿幸福弥漫你恬静的金色梦境。
2、真高兴今天是您的生日,老师说我是*赐给您的礼物,但愿这礼物不是太糟糕,祝老爸生日快乐!
3、永远我都会记得,我肩上双手,风起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会记得,伴我成长背影,用您岁月换成我无忧快乐!爸爸,祝父生日快乐!
4、一年一度的生日,没有我身边时候希望也能快快乐乐过每一分每一秒老爸,辛苦了,生日快乐!
5、献上天天都属于你的赤诚和爱心,寄上声声都祝福你的亲情,亲爱的妈妈,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6、洁白的纸上该写些什么?当生日的蜡烛点燃时,我的祝愿,我的思念,早已像童年的我,顽皮地挤了您一杯。
7、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娇阳;宽广如江海!老爸,生日快乐!永远爱您女儿!
8、愿您在这只属于您的日子里能幸福地享受一下轻松,弥补您这一年的辛劳。
9、欢乐就健康如果我祝福能为您带来健康源泉,我愿日夜为您祈祷,生日快乐!
10、心底的祝福是为了你的寿辰,但爱却整年伴随你左右!
11、当我忧伤时,当我沮丧时,我亲爱的父亲总在关注着我。你的建议和鼓励使我渡过难关,爸爸,谢谢你的帮助和理解。愿你的生日特别快乐!
12、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理解自已的父母,我得到了这种幸福,并从未失去过,所以在您的生日,我要对您说声:谢谢!
13、满脸皱纹,双手粗茧,岁月记载着您的辛劳,人们想念着您的善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您福同海阔寿比南山,愿健康与快乐永远伴随着您!
14、您付出您祈盼,只为我们成长谢谢您,爸爸,生日快乐!
15、你是大树,为我们遮蔽风风雨雨;你是太阳,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亲爱的父亲,祝你健康长寿。生日快乐!
16、小时候,您牵着我的小手在夕阳下散步,夕阳下的风是那么无私,那么柔美,清清的,深深的。今日远在天涯的我仍记得那夕阳,那风,请它们带去我深深的祝福。
17、你的生命如舟,在人生的浪尖深谷中起落。生日时,我衷心祝愿你,平安地驶出港湾!
18、爸爸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祝您生日快乐!
19、亲爱的爸爸: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为你祝福,因为我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在惦记你,真诚的祝愿你生日快乐!
20、你的生日让我想起你对我的体贴,还有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只希望你所给予我的幸福,我将同样回报给你。祝福你事事顺心,幸福无边!
4、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译文翻译
白少府带领戍卒将去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
试问关山送兵之事,与在州县劳苦相比怎样?
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青青,使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更为威武。
料想谁可俘虏匈奴强虏,将星高照,此行定能击败匈奴。
注释解释
白少府:名未详。陇(lǒng)右:指唐开元元年(713年)所置之陇右节度使,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东南部及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
践更(jiàn gēng):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此指服役的士卒。陇首: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临洮(táo):郡名,原称洮州。天宝元年更名为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属陇右节度使。
关山事:指从军于关山隘口行役之事。
何如:何及,哪赶得上。州县劳:任州县劳顿之职。
赤羽:赤色旗帜。
树色:指树木的青绿色。青袍:指县尉之服。唐代不同级别的*穿不同服色。
断单于臂:即斩断单于的右臂。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指敌酋。古时地理方位,如面向南,则西为右,东为左。匈奴在北,面南,则西为右,故曰断其右臂。
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的途中,经陇山时所作。高适遇到向临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兵队伍,不禁作下这首诗表达立功边塞的强烈愿望。
首联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作为远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紧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以士卒五更即出发而登陇山,道出军情之急。二句中分别用一“登”字、“指”字,既示征途渺远,又显疾进之态。这位即将与诗人离别的远行者,与诗人分手之后,到天快亮、东方欲晓之时就要赶到陇山,攀援登临其山岗之上,而此行要到的地点则是处在遥远的西北边塞的临洮。这样开头,不但表明友人离别的匆忙,同时也表明行者征人赶路的急迫。日夜兼程,行色匆匆,人马迅急,可见前方军情紧急,形势逼人。把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征人出征的景况与杜甫《兵车行》开头几句诗所展现的情景相比,是非常有意思的。杜诗云:“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而在高适的`这首送别诗中则没有一点这种征人出征,亲朋相送的场景描绘,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豪雄气概。当然杜甫诗里出征的是士兵,而高适诗里远行的却是护送征夫的县尉,前者是被迫服役,后者则是渴望立功边塞而从军行役。这是两诗表现主旨根本不同的所在,从而其思想风格、情感色调也自然迥异。并且在表现手法上两诗也显然有所不同。杜诗是重墨铺染,而高诗则是概括精炼。“残更”、“远别”四字,用词就极为简洁,不但省去了惜别情景的展示,而且舍弃了行军途程中的一切耳闻目见,突出地表现了行人征夫一心一意手奔赴西北边塞以求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一“登”一“指”又动态地表明了赴边的迅急与行者心情的紧迫。细玩其意,“远行”二字中似乎还包含着诗人的惜别之情。总之,诗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以引发读者丰富的审美联想。
颔联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认为从军行役之“关山事”,还不如作“州县”之吏那么劳顿,一为高适有任封丘尉之痛苦经历,故有此言;二亦可见其对军旅生活之向往,表现了诗人心中隐隐的一种得意。行者所要踏上的行程,其自然条件毕竟是险恶的,征程也是艰辛的,所以承接首二句下来诗人又通过一个设问,使一开始就高昂激越的情调旋律得到一个回环,由此以表现诗人对行者此次远征的关切。此次远行是由县尉送兵赴边,更可见当时边塞战事的紧张,补充兵力已刻不容缓。这看似简单明白的一问,却含意丰富,既表现出诗人对行者从军行役路途艰苦的体贴关注与惜别难舍之意,同时又赞颂了行者不畏险难的豪迈情怀。感情真挚,态度诚恳,耐人细读。
颈联状疾进之军容,诗人通过想象所描绘出的行者送兵赴边途中的情景。赴边征人军容严正,刀枪林立,人不离鞍,马不停蹄。姓白的县尉参与其中,从而使这疾行猛赶、奋勇**的行军队伍中忽隐忽现、忽前忽后地闪现着标志着县尉作为使臣所执旌节上的羽饰;而道路两旁的林木,苍苍的树色中也不时有县尉所穿青袍的闪现。诗人侧面着笔,以象征热情之“赤色”相衬,中间“随”字与“引”字锻炼极为生动,既刻画出行者随军奋勇前进,风尘仆仆的劳苦形象,更刻画了行者一往无前的气概,以其随身装束之色彩,传出士卒昂扬奋发之神态,从而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气势豪雄的千里行军图;“树色”碧绿,中间用一“引”字,使穿“青袍”之白少府和碧绿之“树色”妙合无垠,给人以满眼生机,以及白少府义气慷慨之奕奕神采。“随”、“引”二字,使诗歌具流走之势,紧扣行军特点。“赤”、“青”二色,亮丽鲜明,颇具青春气息。可谓达到人境浑一,诗画交融之境界。
尾联不直接表达唐军必胜的信念,而以“谁断单于臂”之反诘顿起,再以“今年太白高”作答,显示唐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这里自然表现出高适此时的一腔豪情。语言响亮有力,用典浑化无迹,此种虚处传神,使诗歌含蕴更为深厚。
全诗的首联写白少府告别亲友带兵轮换到西北边地驻防时登临六盘山头,远离故乡直指河西临洮。颔联写自己作为守边官吏,烦劳地方*为了关山战事辛苦带兵换防,实在是问心有愧,对不住人家。颈联却笔锋一转,语气豪迈:奔赴边关的将士们,军容齐整,红色箭羽紧随其身,在绿色的原野上青色战袍着身,格外耀眼夺目。言外之意是赞许白少府带兵有方,军势威猛。尾联诗人豪气冲天,尽显盛唐军人的气象:谁能砍断匈奴单于的臂膀,今年的太白星高悬,必有敌人进犯边境,杀敌报国,正等待着英武的军人和将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