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鉴赏
1.《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鉴赏: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2.《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鉴赏:这首词是陆游奉调入京、即将离开成都时的作品。既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了对成都的无限留恋。上片是想见归途中的情景。水驿江程,芳洲系缆。斜阳夕照,烟树参差。下片推想重返故乡的境况。愁鬓点霜,故交零落,凄凉况味,反觉不如他乡矣。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全词意境幽美,景色如画。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3.《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鉴赏:此词写羁旅行役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望处"二字统摄全篇。一起写雨收云断,暮色苍茫景象,自然逗起宋玉悲秋的联想。面对肃杀摇落的秋景,词人剪取其中最典型的"水风"、"蘋花"、"月露"、"梧叶",而用"轻"、"老"、"冷"、"黄"四字加以形容,便见得秋光满纸。"遣情伤"三字转到怀念故人之思。
4.《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5.《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鉴赏:此词为山谷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民,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拓展阅读
1、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经典集
白色的头发垂到肩膀一尺长,离家35天就是端午节。端午节的日历越来越近了。你对中国古代端午节诗词了解多少?为此,边肖从网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最著名的古诗词经典集锦【上篇】1。端午节,谁最遭罪,屈原淹死,百姓遭殃;端午节,谁有福,粽子喂小鱼肚;端午节,谁追谁赶,龙舟汹涌人人过;端午节,谁的愿望,明天的历史。端午节以祝福、短信问候和节日快乐开始!
2.古诗词的年代,基本上是一个被忽略的年代,美好的文字已经不多了。
3.端午节(唐)端午节在仲夏,时间很清楚,白天很长。梅子已上鼎,传唱。
4.六点使虎符缠臂于午,端午于佳节。
5.几千年过去了,成为一种习俗,天上的端午节。节日期间,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数百艘船只争夺渡船。
6.七律(老舍)端午节风雨交加,村里的孩子还穿着旧衣服;邀爱随身带竹帽,敢爱草堂为泥;
7.官服也是有名的,端午节的时候也是有荣誉的。香丝纺成细葛藤,柔风吹来,白如新雪。——杜甫《午日赠衣》
8.糖水浸泡的小冰球,上面覆盖着透明的玉米、小米和松木。——章雷的《龙舟节》
9.四季繁花似锦,九子争奇斗艳。——李隆基《端午三堂宴,群臣探神言》
10.宜聚一聚。绮宴歌舞。岁赏端午。——张孝祥的《深红色的嘴唇》
11.水饺桃柳,共饮,雕菖蒲,雕个人。——秦观端午
12.楚人贪玩儿戏,姜年年拿金牌。——文天祥《端午》
13.天气潮湿,但发病较轻。下雨休息一下。下雨休息一下。明天是刘桦端午节。——范成大梦之令
14.这些带子用五根线系在一起。——李清照的端午节
15.细裹五色臂丝长。——亦舒的小冲山端午节
16.对艾府风俗不起作用,祈祷蒲的酒话能上水平。——尹的《正午的日子》
17.艾比香蒲到处都很忙。他有一个女儿,庆祝太阳的终结。——亦舒的小冲山端午节
18.国亡于今日,世间只剩离**。——章雷的“端午节”
19.宫装也很有名,端午节的时候也很荣幸。——杜甫《午日赠衣》
20.每年端午节都刮风下雨,这似乎是屈原和陈的委屈。——赵凡《端午三首》
22.下午一个人关上门。——李志毅《南乡子端午》
23.寻云之后,市场化为乌有。——苏轼端午游寺禅语
24.裁缝云烟成了御衣,向端午鞠躬。——杜甫《送别,送清津过端午》
25.四季灵动,九子争新。李隆基《端午三堂宴群臣探神言》
26.粽子和桃柳,满座的人一起喝酒,把菖蒲雕刻成个人。——秦观失调的名字“端午”
27.每年端午节都刮风下雨,这似乎是屈原和陈的委屈。我想谈论谁?我想和南方和北方谈谈。赵凡《端午三首》(下)
28.清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苏轼浣溪沙端午
29.但是谁会推荐屈原庙过端午节呢?——楚朝阳《五丝》
30.这些带子用五根线系在一起。——宋丽清照的《端午》名不副实
31.官服也是有名的,端午节的时候也是有荣誉的。香丝纺成细葛藤,柔风吹来,白如新雪。——唐《午日赠衣》
32.裁缝的云烟变成了皇家的衣服,向端午节鞠躬。——杜甫的告别之旅
33.但是谁在吹嘘端午节的时候推荐了屈原庙?
34.这些带子用五根线系在一起。——李清照的《端午》名不副实
35.每年端午节都刮风下雨,这似乎是屈原和陈的委屈。我想谈论谁?我想和南方和北方谈谈。——赵凡《端午三首歌》二
36.好日子是五天,祝你们在一起一千年。——权德舆《正午礼室有彩结衣》
37.端午节在仲夏,时晴日长。——来源:李隆基端午节
38.谈把诗扔给他,他在那里把自己淹死在米洛河里,他今天又在运河里快活了。——来源:赵凡端午三首歌
39.中午关门。——来源:李志毅《南乡子端午》
40.细裹五色臂丝长。——来源:亦舒小中山端午节
端午节最著名的古典诗词集【第三部】41。轻汗微透,蓝芳沐浴在明代端午。——来源:苏轼浣溪沙端午
42.风雨终晒,汨罗无处挂魂。——来源:北琼的端午节
4.空惆怅,谁再吊元祥。——来源:亦舒小中山端午节
44.对艾府风俗不起作用,祈祷蒲的酒话能上水平。——来源:尹的《正午的一天》
45.谁有女儿,庆端阳。——来源:亦舒小中山端午节
46.你还没说完就在找云,夜烟落在集市上。——来源:苏轼端午游庙禅语
4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字斜挂环。——来源:苏轼浣溪沙端午
48.仙宫长命,端午极私。——来源:豆叔给“正午”的礼物
49.艾比香蒲到处都很忙。——来源:亦舒小中山端午节
50.精细缠绕五*臂长。-舒?小中山的端午节
51.风雨终晒,汨罗无处挂魂。——北琼的端午节
52.香蒲到处都很忙。-舒?小中山的端午节
53.小丸子*包着糖,里面有透明的玉米、小米、松子。——章雷的《龙舟节》
54.端午节始于明朝,第一个盛宴是奶油。——褚广西《大?长韵当安一微”
5.空惆怅,谁再吊元祥。-舒?小中山的端午节
56.饭包盒饭?端午一醉方休。——陆游春晚感叹
57.谁有女儿,庆端阳。-舒?小中山的端午节
58.*线轻绕红玉臂,小字斜挂环上。——苏轼《浣溪沙端午》
59.彩线轻绕红玉臂,小字斜挂环上。——苏轼【浣溪沙端午】
60.风雨终晒,汨罗无处挂魂。——贝琼【已经端午节了】
2、高三作文: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高考
作文是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训练,主要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而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就是大量练习写作作文。新东方在线高*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中作文范文,同学们可参考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考试时拿到高分。本篇文章内容为《高三作文: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
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有一种美丽叫美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
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看到了你的乐观与自信,你,从远古走来,带着满身才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你,贵为御用文人,集万千皇宠于一身: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皇帝调羹。但朝廷上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使你心惊;小人的谄媚诬陷,趋炎附势使你恶心。于是乎你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你“仰天大笑出门去”,你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开始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意生活。李太白,你从御用文人到一代诗仙,完成了华丽的转变。
吟诵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看到了你身上背负着的家国仇恨。你本可以像其他小孩一样无所顾忌地快乐玩耍,拥有一个梦幻般的童年。但怎奈你生在帝王之家,这注定了你没有朋友;你书画诗词造诣颇深,舞文弄墨是你的长项,但怎奈你身处帝王之位,不得不去处理那些国家政务,让社稷稳定,让百姓安康。可终究你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败了,你成为了亡国之主,寄人篱下,心虽有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你对故国的留恋;“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你登楼遥望故国所见的凄凉之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你对故国的哀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你对亡国的哀怨和愁苦。李后主,亡国的耻辱并不能掩盖你耀眼的文采。你永远是诗坛上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吟诵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看到了你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你以英雄自许,视抗金复国为已任。你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你错了,你没想到南宋王朝文恬武嬉,苟且偷安,你“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你胸怀壮志,身负奇才,却报国无门,壮志难伸。但那又怎样即使屡受挫折,你仍然矢志不渝,坚持抗金,收复失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你以“那人”的品格自喻,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稼轩居士,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抗金大英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读书好时节。吟诵着古典诗词,我仿佛穿越到了诗人生活的年代,和他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
3、关于春节的经典古诗 描写春节的诗句古诗
1、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2、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3、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4、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
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6、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7、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8、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9、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10、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11、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夕阳洒绘云霞美,寒风劲秀雪漫天。花开花落情未老,年复一年志亦坚。我欲立志与天衡,豪情冲破不周山。——仇志璞《新年自勉》
12、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浪淘沙·贺新年》
13、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曹松《除夜》
14、龙飞凤舞万象新,腾达天地处处春;盛宴中国进步快,世业长青家家乐!——酒巷深亦深《春节乐》
15、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尚颜《除夜》
16、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7、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18、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19、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20、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21、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22、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3、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踏雪飞鸿《题新年扉页诗》
2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25、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26、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来鹄《除夜》
27、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2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子夜吴歌 秋歌》古诗词赏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