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关于三比三看心得体会
【篇一】
为进一步丰富学习实践活动内容,县底镇*在召开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的同时,组织参学的所有*员**扎实开展了以“查思想,看科学发展意识是否明显增强;查工作,看科学发展能力是否明显提高;查作风,看践行科学发展的实效是否明显”的“三查三看”活动,推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查思想,看科学发展意识是否明显增强。我单位紧紧围绕镇*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的中心工作,学校制订了学习培训,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的十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使全体教师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开展工作。并在深化学习、解放思想、分析检查上下功夫,采取座谈会、走访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谈心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着力查找自身存在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敢突破、不敢创新等不敢解放思想;工作标准不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等不愿解放思想;不善学习、视野狭窄、思路不清、缺乏在竞争中求发展的能力等不会解放思想等问题,全面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深化广大*员**对我校实情的认识,切实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快素质教育建设步伐,实现我校科学发展夯实思想认识基础。
二是查工作,看科学发展能力是否明显提高。在认真梳理分析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围绕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制度机制、领导能力及工作作风等方面,着力查摆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查摆*员**中存在的懒惰浮躁、推诿扯皮和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触及矛盾、不敢动真碰硬的老好人思想,教育教学效能不高、工作进展不快等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作机制问题。教师*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服务学生为目标,以创家长满意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充分调动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主动干事、干实事。严查教师中有偿家教、收受学生家长红包等行为,积极推进学校“师德创优”工作深层次展开。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实行*员承诺,推行整改措施实质化,,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切实增强全体*员领导**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及时向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任务完成进度和落实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三是查作风,看践行科学发展的实效是否明显。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员组织生活会,把“三查三看”作为主要内容,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查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是否得到加强,看*员**之间团结、和谐、文明、进取的风气是否浓厚;看领导**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否严格执行*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是否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有无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和大手大脚现象;是否存在为政不廉、*、作风散漫等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找准问题根源,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鞭策教师*员不断更新业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要求教师立足课堂,多做研究,科研兴校,狠抓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三查三看”活动中,我校要求全体*员**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开展“三查三看”活动与镇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员**管理、提高队伍素质、转变教师作风、提升教育效能建设结合起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篇二】
在我县大力建设“一城五地”新费县,费城镇积极开展两河改造,提升宜居城市的新形式下,南东洲小学紧紧团结镇*、*,积极开展了“三比三提高”活动,在活动中认真学习、反思,并扎扎实实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通过“与下岗职工比待遇、与英模人物比奉献、与人民教师的要求比差距”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社会道德”。
一、“与下岗职工比待遇,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
国家各级*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并着实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无论是在工资水平、社会认同度、职业幸福感,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和改善。
由于*的需要,社会出现了大量下岗职工,这是社会发展的特定产物,国家也想法设法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但是,这些下岗职工并没有报怨社会,没有向国家要待遇,也没有等救济和靠*,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成功实现了再就业,而且创造了许多为社会创富的佳话。
下岗职工的这种自力更生再就业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和学习。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报怨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工作量大。如果和下岗职工再次创业的艰苦条件相比,我们的待遇、工作条件、工作设施可以说是比较令人羡慕的。所以,我们应该认清形势,
扎根基层,首先从自身的思想入手,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向下岗职工学习拼搏精神、实干精神、创业精神。
二、“与英模人物比奉献,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
我国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各行各业都涌现了大量的先进英模人物,在教育界也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同行。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汪金权放弃在名校的工作,扎根大别山区贫困中学22年,虽家中一贫如洗,却倾尽所有扶助贫困学生,其事迹感人至深。
曹瑾2010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放弃了主城工作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巫山县支教,分配到偏远的平河乡小学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为了带好有27个留守儿童的34人毕业班,她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更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今年4月末开始,曹瑾感觉身体不适,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她带病坚持工作,直到7月2日病情恶化被送到医院,已是恶性*瘤晚期。 8月26日凌晨,这位被称为“最美乡村教师”的女孩,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眷恋离开人世,年仅22岁。
每每读到这些优秀教师、先进人物的事迹,我都要拷问自己的心灵,与这些优秀老师想比,我们是否严格遵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是否真正按照自己的职业道德在行使一个人民老师的职责。
所以我们应该少讲条件,多讲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认真上好课,努力教好学。深研业务。像一只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像阳光、像雨露,用自己的爱心浇灌祖国
未来的花朵。当我们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时,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欣慰。
三、“与人民教师的要求比差距,提高自己的社会道德”
对人民教师的要求决不仅仅是上好课、教好学,这只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做为社会中的一员,教师还要担负起更重的社会责任。
我校原来属于城北乡,现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入费城镇。现在的费城镇由原来五个乡镇合并而成的大费城、新费镇。费城镇又是县*所在地,是全县*、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如何迅速溶入大费城的氛围,为新费城的教育发展增砖添瓦,让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我县和费城镇正处于又快又好的高速发展时期,*、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将费县建立“一城五地”的新费县,县城也进行了两河改造,将县城建成宜居之地。费县的*发展、经济发展必将为教育的大飞跃带来新的契机和强大的经济支持。
在这火热的“一城五地”建设和两河改造中,同样涉及学校、教师和亲属的切身利益,这正是*和人民考验教师的社会道德的时候,我们老师应该和*、*保持高度一致,在做好教学工作、学校安全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习我县发展的文件、精神,主动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的惠民政策,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新政策,使人民群众减少顾虑,加快两河改造。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努力奋斗,渡过暂时的困难,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更加和谐的新费城,也将迎来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通过学习“三比三提高”,我们更加感到肩上沉甸甸地责任,同时也更加充满了信心。我们坚信,在*、*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校坚定支持下,全校教师紧密团结、同心同德。认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向英模人物看齐,少讲条件,多讲奉献;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坚守职业道德;看大局、识大体,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我县、费城镇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将最美好的青春投入到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
拓展阅读
1、关于《三国志》的读书心得体会
寒假中,我认真阅读了《三国志》这本书。它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且是史料中研究三国历史最为准确的一部史书。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它把三国的主要历史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写的非常细腻。突出了事件的真实性与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作者描写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略决策、成语典故以及千古名篇都和他有关,比如《隆中对》、《出师表》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成为了他的代名词。再如,对黄忠的描写也是如此,“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他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赞赏。
书中还有很多细致的描写,如长坂的狂奔、赤壁的烽火、逍遥津的纵马一跃、五丈原的悲凉概叹,作者都已厚重的语言进行描写,震撼着我们内心的三国情怀。通过阅读这本《三国志》,使我更加了解历史上的事件和杰出的人物。真是一书在手,神游三国,岂不快哉!
2、关于《三国志》的读书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个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但这仅仅是小说不能带表历史。
《三国志》当然也是写的这些,不过是以人为题,还有就是他是历史。
这些过程我就不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这段悠久的历史中,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周瑜是不是像罗贯中所说的小肚鸡肠和阴险狡诈呢?为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直到读了一下三国志,我才明白:周瑜在历史中不是像在《三国演义》里的一样。他很年轻就挂帅上阵,孙策还临终托故给他。可见他在吴军中的形象有多么好。哪为什么罗贯中要把他写得那么坏呢?原来是罗贯中对诸葛亮有种寄托,把周瑜写坏点可以村托出诸葛亮的好。这下子,本来周瑜没有这件坏事变成了有这件坏事,本来周瑜有这件好事变成了没有这件好事。你们说他惨不惨啊!罗贯中觉得这样子还不够,还要把诸葛亮再神话一下,就又多了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罗贯中编出来的故事。这下可好,《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大了,人们就把《三国演义》当成了历史,渐渐忽略了《三国志》。从人们口里传出来的就只有周瑜的一些或自己本身或罗贯中编上去的一些坏毛病,而没有了罗贯中的好了。
我觉得,在熟读小说《三国演义》的同时,不妨也来读读原汁原味的历史《三国志》。
3、关于《三国志》的读书心得体会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蜀、魏、吴三国的历史著作,是我们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三国志》是陈寿穷尽半生的心血结晶,客观的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不可多得好材料。
说到《三国志》,我们不得不说一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根据后者的历史原型,艺术性的改编而成的。《三国演义》中的很多历史事件存在着虚构成分,李代桃僵的事情常有发现。如“温酒斩华雄”的精彩篇章的历史故事原型其实是孙坚,而不是关羽。咋们再回到《三国志》。陈寿根据史实著书,认真考量,对历史的点评也做到客观公允。我认为这才是他能够完成这样历史巨著的最大原因。对三国的兴衰都进行了系统而独到的分析,蜀国的灭亡跟诸葛亮之死有最大的关系,是最显著的标志;吴国的衰败跟吴国的内耗有着很大的关系,责任最大的人就是孙权,因他晚年的残暴才致使吴国的衰败;魏国虽然统一了三国,但也难逃灭亡,走向转折点就是曹爽的伐蜀失败和幼主的继位。陈寿的这些分析非常到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做到了客观。
三国人物中,陈寿认为曹操是“超世之英杰”,诸葛亮是“卧龙”,孙权有“勾践之英才”,刘备是英雄,虎臣中有张飞、关羽、程普、黄盖……良臣中有董允、陈震、薛综……良将有张辽、乐进等,《三国志》中对每个人的特点都做了介绍,也为后世提供了相当有内涵的历史创作文献资料。
同样,《三国志》的不足之处也相当明显,对有些历史事件的描写相当简略,内容不够丰满,显得不是那么充实。我想,这可能是作者在了解历史事件有限的情况,尊重事实,不添加任何主观描述的结果吧。但这完全不妨碍这是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4、关于《三国志》的读书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凭着它流芳千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坛的里程碑;它的名字从此载入史册。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演义体小说,也是最有名的一部。这本书创造了许多琅琅上口的故事,许多已被改编成京剧、电影。这本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是,在这部着作的背后,还有一部着作,它就是——《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如果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那么,《三国志》几乎是有实无虚。可以说,读《三国演义》是享受,读《三国志》是学习。在《三国志》中,我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才华横溢又忠心耿耿的*天才诸葛亮;有勇冠三军又生性高傲的武神关羽;有精明强干晚年又昏庸无比的吴主孙权;有*如麻又爱才如命的魏武帝曹操……
陈寿用生动的笔风,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制造了一份份详细的“个人简历”。另外,我也从《三国志》中了解到许多人生的真谛。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告诉我们骄兵必败;空城计告诉我们有时虚比实更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告诉我们忠义是做人的本质,也是做事的原则……书中含有很多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和探索。《三国志》之所以成为历史名著,不仅仅因为它的历史价值,还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国志》不仅对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对其它许多方面有莫大的帮助。
比如,在商业方面,首先要培养出多个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心腹,然后委以重任,这样企业就可能蒸蒸日上。还要认真思考:为什么曹操*如麻,他手下将官仍愿为其赴汤蹈火?他用什么方法博得将心的呢?还可以研究三个国家是如何衰败、兴盛的呢?《三国志》也是一部大书,一部不亚于红楼的宝典,其中的奥秘无穷无尽。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连接了现代通向古代的桥梁,有些人看完《三国志》,很可能就不会再读《三国演义》了。这样不对,因为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历史;必须公平对待,这样我们的知识面就会更加广泛,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相信,你在看完《三国志》之后,对《三国演义》里人物的看法会有改变。
5、关于《三国志》的读书心得体会
纵观古今,听闻乱世之使命便是出英雄。群雄起,讨董卓,枭雄生,挟天子以令诸侯。青梅煮酒论英雄。纵使时至今日,观之,也倍感热血沸腾。
时常梦萦三国时分,难忘夏侯敦拔矢啖睛的豪气,难忘张飞一夫当关长坂坡,更莫说温侯骑赤兔之飒爽英姿。读之尽兴处,更恨不得手扛武器,亲上战场。可我,有的是什么?我有子龙的忠肝义胆,亦或是典韦宁死不动摇的忠心,还是公瑾运筹帷幄的潇洒才智?
我一无所有,仅凭一腔热血,有如清末的康有为变法,最终只会落个满盘皆输的*。可我不愿做浩瀚历史的一隅,不,或许连一隅我都称不上,碌碌无为的我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所遗忘不是么?如同这些英雄一般,为国出力,名垂千古我不敢妄想,至少,我该实现自身的价值。直至今刻,我才终于理解了,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虽不敢妄称才。然而上天将我置于世,必有其理由。我定有我存在的价值,只是我明白,如果不努力,一切都是空想。
三国浩瀚历史,寥寥数语又怎能概括。卷帙浩繁的战役,陈寿也只能几笔带过,我们永远无法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其中的残忍,更何况那些足智多谋的文官,奋勇杀敌的武将?破五关斩六将,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子建七步成诗等等,这些,是天生变具备的才能吗?不错,他们定是在此方面有过人之处,然而,没有人能否定他们为实现自身理想价值所付出的努力。
或许,我们并不具备他们这样傲人的才能,但我们并不能忘记去努力。因为一切结论,皆建立在假设之上,唯有至我们奋斗到死的那天,才能分辨,上述的才能我们到底是否具有。
正所谓读史可以明志,昔唐太宗李世民,曾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以三国之史为镜,可以成大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