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戴盆姑娘》
【作者简介】
雅可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之一,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
从1806年开始,格林兄弟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两卷集)和《德国传说集》(两卷)。雅各布还出版了《德国神话》,威廉出版了《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 》。1806~1826年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 ,编写 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1838年底格林兄弟开始编写《 德语词典 》,1854~1862 年共出版第一至三卷。这项浩大的工程兄弟俩生前未能完成 ,后来德国语言学家继续这项工作,至1961年才全部完成。
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受浪漫派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他们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于鉴别真伪,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这些童话表达了德国人民的心愿、幻想和信仰,反映了德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格林童话集》于1857年格林兄弟生前出了最后一版,共收童话216篇,为世界文学宝 库增添了瑰宝 。格林兄弟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他们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从前有一个不快乐的有钱人,因为他什么都有就是缺一个孩子。
夫妻俩到处****,后来终于生了一个女儿。不过,这个孩子生下来头上就戴着一个盆子(basin),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拿不下来,所以大家叫她戴盆姑娘。
有一年,戴盆姑娘的母亲过世,继母非常讨厌她,经常虐待她,戴盆姑娘忍耐不住,终于去跳河*。还好被正好路过的将军救起来,收留她在将军府工作。
将军有四个儿子,其中四公子最优秀,四公子很喜欢戴盆姑娘的善良,不顾将军反对坚持要跟她结婚。将军特地想出一个选美的计策,要让戴盆姑娘羞愧的逃走。
戴盆姑娘和四公子很难过,决定一起离开这里,没想到,戴盆姑娘出门时摔了一跤,盆子竟然掉下来,这时,大家才看到她的脸长得像仙女(fairy)一样。
将军很高兴,也很后悔不该以貌取人,终于答应他们的婚事,从此四公子和戴盆姑娘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拓展阅读
1、《格林童话》阅读感悟
读了这本《格林童话》,我被书中的许多故事吸引住了。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聪明的格蕾特,可怜的灰姑娘……
《格林童话》爱憎分明,主题鲜明,尤其以颂扬美好、鞭打丑恶的故事居多,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它也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而且书中有许许多多经典的童话,例如:《小红帽》、《牧鹅姑娘》、《白雪公主》、《不莱梅的音乐师》、《灰姑娘》等其他童话。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咱们小孩子阅读,而且值得反复品读。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还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公主,而她的继母却是个心胸狭隘、凶恶的女人。继母妒忌白雪公主的美貌,最终害白雪公主昏死过去,还是一位王子救了白雪公主。
《格林童话》是由“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记录和整理德国乃至欧洲的民间童话和传说,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这些童话被后人统称为《格林童话》。由于他们的杰出贡献,文学史上将他们称为“格林兄弟”。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十分有趣,让人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令人回味无穷。并加上了许多美丽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绚丽,图案优美,表现了童话的独特魅力,赋予了古老的童话以全新的生命。《格林童话》语言朴实,清新,又充满了智慧。在每一篇童话里,无论是对景色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灵的刻画,或者是在叙述的过程中,都会给人一种亲切感。《格林童话》真是一本好书!
2、骗子和他的师傅故事在线听格林童话
扬打算叫自己的儿子学一门手艺,就去教堂里祷告*,想让*告诉他学哪门手艺好。教堂的执事一见赶紧躲在祭坛后面,说:“当骗子,当骗子!”扬于是回去告诉儿子,他该学当骗子,是*说的。扬带着儿子,去寻找一个懂得骗术的人。他们走了很久很久,来到一片大森林里。森林中有幢小房子,房子里住着个老太婆。扬问她:“你知道一个会骗术的人吗?”“这个嘛,你们就在这儿学得了,”老太婆回答,“咱儿子是位骗术大师。”扬于是和她儿子谈,问他是否真的会行骗?骗子师傅回答:“我包教好您的儿子,一年后只管来看结果好啦。到那时,您要还能认出您的儿子,我就完全不收学费;可要是认不出来,您就得给我两百银币。”父亲回家去了,儿子努力地学习巫术和骗术。
一年过去了,父亲忧心忡忡地上了路,不知道怎么才能认出自己的儿子来。他正这么一边走,一边想心事,却迎面过来一个小矮人儿,问他:“喂,您怎么啦?瞧您这愁眉苦脸的样子!”“噢,”扬回答,“一年前,我留我儿子在一位骗子师傅那儿学徒。师傅叫我一年后再去,如果我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就要我付给他两百银币。可我要认出了儿子,就什么也不用给。现在呢,我很担心认不出他,要这样,我真不知去哪儿弄钱啊!”小矮人儿听了告诉他可带一块面包皮去,站在烟囱底下,在挂锅子的横木上放着只篮子,篮子里会有只鸟儿伸出脑袋往外瞅,它就是扬的儿子。
于是,扬走去丢了一片黑面包皮在那篮子前。果然,小鸟探出头来仰望着他。“太好啦,我的儿子,你在这儿!”父亲说。儿子见着父亲也很高兴。可那位师傅却说:“准是魔鬼告诉您的,不然您怎么认得您的儿子?”“爸爸,咱们走吧,”小伙子说。
父子俩往家里走,半道上碰见一辆马车。儿子见了对父亲说:“我要变成一条猎犬,这样您可以赚许多钱。”果然,马车里的老爷对扬喊:“喂,你那只狗卖吗?”“卖。”扬回答。“要多少钱?”“三十银币。”“噢,朋友,这价钱可不低。不过也成啊,它确确实实是条很漂亮的猎犬,我要啦。”老爷把狗抱上了马车,可是车没驶多远一点儿,狗就跳出车窗逃跑了。回到了父亲身旁,他已不再是猎犬了。
他们一起回到了家。第二天,邻村赶集,小伙子对父亲说:“我现在要变成一匹骏马,你把我卖掉吧。只是成交后得取下我的缰绳,要不我就变不成人啦。”父亲牵着马到了集上,偏巧是骗子师傅来花一百银币把马买下,父亲却忘记了取下缰绳。这会儿,师傅牵马回到家,把它关进了厩舍中。马突然看见女仆走过晒台,就叫:“把缰绳替我取掉!把缰绳替我取掉!”女仆停住脚,听了听说:“嗯,你还会讲人话?”说着走上去取掉了缰绳。马呢,一眨眼变成了一只麻雀,飞出门去啦。可骗子师傅也变成一只麻雀,跟着追来,一追上就相互撕咬。哪知师傅给打败了,落到河里,变成了一条鱼。他的徒弟也变成了一条鱼,师徒二人又你咬我,我咬你,最后还是师傅败了。不得已,他变成一条狗,徒弟却变成一只狐狸,咬掉了他的狗脑袋。骗子师傅*,尸体今天还躺在那儿呢。
3、《格林童话》阅读感悟
暑假看了几次《格林童话》,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也许,有人会觉得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是我觉得童话故事有很多道理,也有丰富的知识。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词:善。要善良。善,作为一种美德,是指一个人内心的美好。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在车上,我看到一个没有座位的老人在做事情。作为一个好孩子,一个好人,每个人都应该给老人让座。那个让座的人很善良。
好人最后都会有好结果,所谓“善有善报”。在这本书里。主人公是灰姑娘。灰姑娘虽然饱受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凌,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她心地善良,终于得到了王子的爱和幸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得到*。《灰姑娘》里的后妈和两个姐姐就是很好的例子。
《灰姑娘》让我明白了人性是真诚善良美好的。同时也明白人性丑陋的一面,愿大家善良。这样,世界才会和平共处。
4、《格林童话》阅读感悟
曾记得小时候,奶奶会经常给我讲一些童话故事,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童话故事。八岁时,我特地让妈妈给我买一本《格林童话》来看。每次看书的时候,都是我最开心快乐的时候。《格林童话》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奇幻瑰丽的精彩世界,也是一个浪漫神奇的幻想天地,更是一个纯朴、纯真的童心世界,一个个曲折奇妙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启了我的心智。
重新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却得到了与以前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充满梦幻,很不真实。但我却觉得童话也富有哲理,以前我听故事,只注意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所包含的寓意,而现在我却从中学到了很多,每一则有趣的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如《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将来一定会得到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表面,美的本质终究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的。《不肖的儿子》教我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要孝顺。
在那些新颖、鲜活、生动的童话中,我找到了另一个多彩而真实的世界,幼小的心灵认识和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要以充满童真的心看待自己身边的一切。有名的就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了。
读过《白雪公主》,使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遭到惩罚。
而《灰姑娘》中的灰姑娘没有得到爱心,但是她却珍惜自己的爱心,没有因为别人不能够给予自己爱心就变得恶毒起来。她把自己的爱心用在了对母亲的倾诉上,她把自己的爱心用在了对小鸟的交往上,用在了那株美丽的大榛树上……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因为境遇不好而放弃美好的追求。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的她,最终获得了幸福。
《格林童话》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做人要善良。
善,这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则展显人心灵美的一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在*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给需要的人;在街上有人看到行人的钱掉在地上,会义无返顾地捡起来物归原主……这些都是善的表现。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结果,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意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