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13 12:19:55

杜牧《山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 ②寒山: ③石径: ④斜: ⑤白云生处: ⑥爱: ⑦枫林晚: ⑧霜叶: 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

1、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拓展阅读

1、李白《少年二首》原文

其 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第一首所用的故事荆轲刺秦王是人们所十分熟悉的。根据《战国策》和《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秦始皇二十年(前227),作为人质的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出后,见秦已灭六国,且兵临易水,燕国危在旦夕,计遣荆轲劫持秦王,荆轲慨然允诺,并结交燕国勇士秦武阳为副手。既至易水上,太子宾客壮,高渐离为之击筑,荆轲和歌,士皆垂泪涕泣,为之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其歌羽声慷慨。歌毕,士无不瞋目,头发上指。于是荆轲乘车而去,终无返顾。荆轲至秦,见秦王而献图,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秦王,不果,反而身死于秦王剑下。

这是一则慷慨悲歌的动人故事,然而诗人并不是复述史实,也无暇去渲染那悲剧的结局,而是选取荆轲壮别于易水的一刹那,着力表现荆轲的浩然壮气,借以抒发诗人志在奋烈的抱负和关拦不住的纵横意气。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在易水之滨的野外,筑声悲壮,剑舞翩翩,豪饮美酒,歌声慷慨。短短十字,色彩缤纷,声色俱现,意气风发,懦夫增勇。仅以“击筑”、“易水”四字点出荆轲别燕的特定历史场面,不见人而英雄豪气喷然外溢,不呼名而荆轲神采力透纸背。所以下联倒叙荆轲承诺燕太子的重托已是顺理成章之笔。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经过”二字,轻轻落笔,却极传神的写出了荆轲轻身重义的侠骨刚肠。燕太子图谋报秦王,在战国时来讲,是各诸侯国的共同愿望。秦王已吞并六国,势不可挡;六国既灭,唇亡齿寒,其他诸国,危如垒卵。荆轲为卫国之人,漫游经过燕地,与燕太子并没有公往私交,而燕太子一言相求,荆轲便置生死于度外,慨然允诺,并为之立即身体力,结交燕国勇士秦武阳为助手,壮然别燕,义无返顾。这“经过” 二字深刻表现出荆轲所以能慷慨赴死,正是出于以天下大义为己任的自觉牺牲精神的。也反映出游侠之义并非只是江湖义气,也包含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浩然正气。对荆轲的这种侠骨刚肠,李白在下面进一步从人生观方面作了揭示: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春少年只要有一股崇高的抱负、超人的胆识,果敢的气魄,那么振翅奋飞,创立伟业的那一天就会到来。这两句既是称许荆轲年少有为,同时也是诗人理想与人生观的流露。他早就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这与他称许游侠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侠客》)是一致的。在他认为,他就是世上的英才! 诗里所表现的极度的自负与自信,这正是李白的主要品质所在!

然而英才盖世,未必就能得到世人的理解与识。荆轲游邯郸时,“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后来鲁句践之刺秦王,私曰:“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史记·刺客列传》)故而诗人结尾说: “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因声”犹言寄语。争博,指因赌博而相争。这两句紧承“奋烈自有时”而来,反映出尽管诗人深信意气少年者必将鲲鹏展翅,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展翅腾飞之前他们必须忍辱负重这一痛苦的事实。这两句不直说世人应该放远眼光,慧眼识英雄,并爱护他们,却反过来说不要象鲁句践那样欺侮人者最终有愧自叹,这颇有“看谁笑在最后” 的自足自信与自得,显得诙谐乐观,洒脱自如。

这首诗颇近咏史,实为抒怀。裴斐《李白年谱》把这二首诗编于天宝二年(743),也就是说这是李白四十三岁待诏翰林时,正是李白 “奋烈”之际,此诗正是以荆轲见重于燕王自比,表明自己将有一番作为。

如果说第一首是在着意刻画出重义轻生、奋发有为的少年形象,而第二首则着意刻画出少年的风流倜傥、潇洒自如和无所羁绊。

首二句写美少年的高贵风流,并不直写而是用烘托的手法。“五陵年少”写其出生高贵,五陵,本指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当时贵族居地。“金市” 写居家富有,洛阳旧有三市,其一为金市,为金银兑换之地。“银鞍白马”,写乘骑华饰。“度春风”,写其优游自在,春风犹如绿色而宁静的湖面,他们在其间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这两句不直接写人的音容笑貌,但黄灿灿的金色,亮闪闪的银色,明晃晃的白色,绿油油的春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绚丽的视觉形象,烘托出一群风流倜傥的英姿少年。

下二句则由外貌转向他们的气质描写。“落花踏尽”,一个“尽”字,何等畅快,何等纵情;在这美好的春风里,他们日复一日,流连忘返,直到所有的花都落尽;春色领略已遍,再向何处?“游何处”问得妙,正体现出他们游春是漫不经心,足随意的,何等惬意,潇洒、自适! 云卷云舒,一任自然,何去何从,皆由兴致。

春游已遍,再向何处?信步所至,望见异域少女的酒店就在那里,他们说说笑笑,来到了酒店之中。同样是漫不经心!“笑入胡姬酒肆中”,一个“笑” 字,极其传神,这群美少年的盎然生气,青春活力,优游自在,无拘无束,全在这一个 “笑” 字中体现了出来。

这两首诗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手法,写出两种不同的少年形象,却被作者放在了一之中,这是很新颖别致的。从形式来讲,一首五古,一首七绝,都随内容的要求而来,前者意在借荆轲抒发怀抱,寓意深远,托词温厚,故而适用五古;后者意在描摹少年的气质,力求传神,婉转回环,故而适用绝句,就在形式的选择上也是不拘一格,随意而已,其创作风格与其跌宕不羁的人格是多么一致。从手法来看,前一首借古抒怀,后一首借景传神,前一首的难处在古事与己意的融合上,诗人却能在古人上透出自己的怀抱而抒怀又不离古事,其成功处在选材,他所选取的荆轲的侠气正与诗人有共同之处;选材还指对史料的择取,他剪取的是荆轲别燕那一最能表现出诗人与角色怀抱的那一点。后一首借景传情,难处在景与情的融合上,而诗人抓住尽心游春的这一景致传达出少年们的气质情韵。从内容来讲,这两首诗摆在一起,相映生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李白。前一首偏重少年壮气,奋发有为,后一首偏重少年倜傥,无所羁绊;前一首体现的是人的社会价值观,后一首体现的是人的生命的价值观,这两首迭在一起方才构成完整的人生。

2、《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李。李太多了,得向脚夫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1:在送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4分)

2:同样是歌咏父亲,本文以“背影”为,好在哪里?(4分)

3:课文写家中境况与描写背影有什么关系。(3分)

4:文中“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2分)

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B.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说我不坚强D.怕别人笑我幼稚

5:有人说《背影》中,看到的与其说是一位父亲形象,不如说是一个慈母形象,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理由。(5分)

参***:

1:亲自送,照看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钱,为子买橘。(意思相近即可)

1:①背影是文章的线索(1分);②背影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凝聚着对儿子的爱,是父子依依惜别时留给儿子最深的印象,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2分)③视角新颖独特,引人想象其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1分)(意思相近即可)。

1:写父亲在丧母、失业、典卖、借钱的情况下,不顾年岁已高,动不便,为儿子穿铁路、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更能表现父爱的真挚,更好的表达了儿子的感激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1:A

1:刚强、慈爱[刚强“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慈爱(略)

1:本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父亲到车站送”这一部分的描写来概括“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事”。

1:本考查学生分文章标好处的能力。从“线索、构思独到、便于情感抒发”等角度进即可。

1:本考查学生分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作品的主“我对父亲的情感”来分这一情节安排的用意。

1:本考查学生分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我对父亲的情感”来分“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

1:本是一道开放。根据作品中“父亲的形象“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3、马上作原文、翻译

马上作 明朝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一作:边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多是一作:都是)

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边关的花草都笑我这一生总在奔波。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主:指明朝皇帝。

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江花边草:南方江边和北方边塞的花草树木。

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战,功绩显赫。并且善诗文这首《马上作》是他骑在马上创作的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篇。诗中通过对一生戎马生涯的回顾火抒发了他赤心报国、不畏辛苦的战斗豪情。

一、二句“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南北驱驰,驱驰,策马疾驰,作者曾先后在南方的福建、广东、北方的蓟(jì)州等地任职,保卫边疆,抗击倭寇,一故称“南北驱驰”,也就是南征北战的意思。报主情,报君主(皇帝)的恩情。江花边草,江边的花,边境的草。平生,一生,终生。意思说,我南北征战,守疆卫边来报皇上知遇和信任之恩;祖国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境的草都含笑地看着我这样度过的一生。第一句,主要写自己的动机,皇上看重了自己,委自己以重任,自己就要很好地报皇上的恩情。这看来是说忠于君主,实际忠君与爱国并不可分,根本上是爱国,因为给他的重任不是别的,正是领兵保卫边疆安全,抗击倭寇入侵。“南北驱驰”,还有急切奔走的意思,内含着对国家民族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第二句以拟人手法,写花草“笑”对自己一生,不仅表明“江花边草”是自己“南北驱驰”的见证,而且写出花草有情,赞许自己平生所尽的努力,具有幽默的自豪感。

三、四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横戈,横着拿戈。戈古代主要兵器横刃,长柄,这里泛指武器。这两句明白如话像是信口吟出的,却十分响亮有力。意思说:我一年到头都是手持武器,在马上度过的。作者戎马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喜爱这种生活,诗中没有流露一点劳累愁苦的情绪,相反,充满了自豪感感和乐观 精神。“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其间风餐露宿,刀光剑影,该有多少艰辛和危险呀!但作者却说得那样轻松自然,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算不得什么,这是何等*怀何等的气概!横戈马上则活画出一位爱国英雄的凛然英武形象。在这样的英雄面前,任何敌人都休想进犯一步它。

这首诗气势豪壮,情调昂奋,是英雄的自白,又是英雄的颂歌。叙述平生,只用“南北驱驰”,便高度概括,然后以“江花边草”加以衬托,凝炼生动。描写形象,先展开开阔的时间空间,接着推出移动着的特写镜头,英雄鲜明高大,神采飞扬,可敬可爱。全诗字里间,洋溢着难以遏制的自豪和战斗的激情给人强烈的*。

点击查看更多杜牧《山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62686.html

热门阅读

  1. 春天的朋友在哪里小班语言教案
  2. 教师梦我在追逐作文500字
  3.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4. 哪吒闹海的故事
  5. 崔恺在《开讲啦》中的演讲稿
  6. 吃亏是福大学生心得演讲稿
  7. 安徒生童话《天鹅的窠》
  8. 送给相爱的人的国庆节祝福短信
  9. 2015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10. 2018本命年祝福语
  11. 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结范文
  12. 精选优美的句子
  13. 送给妈妈的生日祝福精选
  14. 一年级看图写话作文:快乐的周末
  15. 关于爱情的优美句子摘抄
  16. 2016年圣诞节搞笑祝福语大全
  17. 思念的句子经典
  18. 清明节的精华诗词
  19. 与时俱进搞好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20. 中班《高高兴兴》教学反思范文
  21. 小学一年级庆祝六一活动总结
  22. 2016年百年校庆祝福语汇总
  23. 《太阳的话》公开课教案
  24. 关于荷花的爱情诗句大全
  25. 经典名言汇编
  26. 《我是谁》的课程教学设计
  27. 森林里的糖果果少儿故事
  28. 礼仪培训在促进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价值论文
  29. 2016年爆笑光棍节祝福语
  30. 柳宗元的诗赏析
  31. 电大会计本科毕业自我鉴定怎么写
  32. 漂流记随笔
  33.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
  34. 小学春季田径运动会教师发言稿
  35. 李嘉诚汕头大学演讲稿范文
  36. 201端午节送给工作同事的祝福语句
  37. 童话故事果园主人
  38. 愚人风波小学生作文
  39. 儿童诗歌朗诵文稿
  40. 重阳节给老人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