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评传》的读书笔记4000字
贾平凹先生的《废都》解禁了。今年八月,作家出版社再版发行了他的重量级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合称贾平凹三部,装帧明亮,印刷精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三部著作曾分别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8)、法国费米娜文学奖(1997)、矛盾文学奖(2009)。再次手捧沉甸甸的大部头《废都》,每一位喜欢贾平凹作品的读者,都不会忘记当年的情景。
1993年6月,《废都》横空出世。像一个晴天霹雳,震惊了文坛,轰动了阅读界。北京王府井*式出现了抢购,*电视台《文化生活》和《艺林》两个栏目中,先后三次播放了贾平凹在北京为读者签名的热况,镜头采用高空俯拍,大全景,很是壮观。西安也出现了热购现象,十万册书同时上市,大街小巷挤满了人群。不足半年,在国内销售正版本一百万册,盗印本约一千万册。在日本、港台乃至全球华人圈,也都引起了轰动。
接踵而至的是,评论界出现了非凡的热闹,对《废都》褒贬不一。批评的浪潮逐占上风,像厚厚的铅云滚滚而来。“最干净的作家,成了最流氓的作家”。翌年元月,官方以性描写较多为由禁止了《废都》的出版发行。这次文坛地震,震中虽然在文学,实际上已经波及到了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但凡读点书的人,都知道此事。这一禁就是十七年,对贾平凹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正是这件给他带来非议、痛苦、恐惧甚至屈辱的事件,“却也让他成为中国纯文学界最具有知名度的作家,成为中国作家的符号性人物。”
《废都》的遭遇是历史的必然,《废都》的解禁也是历史的必然。禁止《废都》不仅是因为性描写,因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比之**的写法并不鲜见。问题的关键在于超前,一是超前细致地描写了文明人所作的不文明之事,让人猝不及防;二是超前揭示了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迷茫堕落现象,让官方难以接受。目前解禁《废都》,自然因为当初定的罪名已不存在,进入新世纪的文学性描写已经泛滥成灾,用身体写作的作者随处可见,社会和大众心理承受力也有了增强,人们应该知道,无论哪个群体都会有迷茫堕落现象存在,何况知识分子又是一个对情感过敏的群体。
其实,贾平凹一直是一位争议不断的作家。他说:“我一生遭遇了四次大的争议,早期批我*性不强,艺术大于思想,后来在反自由化中点名批我,又后来在清除精神污染中点名批,再就是批《废都》。”对于争议的文章,贾平凹都看,值得汲取的意见也都能汲取,总结后再继续写。
贾平凹的生活历经也十分坎坷。1970年父亲遭本家堂兄诬告,打成了“历史反**”,被开除公职,全家变得一贫如洗,受尽了屈辱和贫寒。1984年他的创作刚刚进入“盛果期”,自己却患上了肝炎,一病就是十五年,度过变相牢狱的一年医院生活。“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父亲得癌症亡故,再是妹夫死去,可怜的妹妹拖着幼儿又回住在娘家。再是一场官司没完没了的纠缠他,再是为了他人而卷入单位的是是非非中受尽屈辱,直至陷入到另一种可怕的困境中,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几十年奋斗的、营造的一切稀里哗啦都打碎了,只剩下身体上精神上都有着*的我和我的三个字的姓名,而姓名又被别人叫着写着骂着。”
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争议,正是这一系列的磨难,造就了贾平凹坚毅不拔的韧劲,成就了一个著作丰厚、佳作连连的知名作家。在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中国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个奇迹。他以五十岁的年龄写下了七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文学评论,在国内和世界各地出版书超过了一百本,发行过千万册,其读者遍及青少年到中老年的各个年龄段。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
贾平凹的成长与铁凝不同的是,他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在他19岁读西北大学以前,从未出过远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浸透了他的肉体和灵魂,加之小时性格孤僻,养成了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对农村和农民的感触与感情渗入骨髓,对农村人的生活烂熟于心。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个农民,像乌鸡那样,是乌到骨头里的。
贾平凹的家乡棣花镇,是关中平原文化重镇。当年各式庙宇达五十六处,最出名的是关帝庙和二郎庙,蕴涵历史八百年。双庙前开辟广场,广场头筑起魁星楼,逢年过节村民唱戏热闹,棣花街是周围几十个村庄的社火中心。贾平凹就是在这种浓厚的关中农村传统文化中浸泡大的,并且他也亲眼看到并亲身经历了这种文化的一步步变异和衰落。他的作品大多写家乡农村生活,记录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兴衰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天、地、人、事、物,写得得心应手,写得十分鲜活。
贾平凹的成长与铁凝相同的是,对文学的强烈热爱和执着追求,较早地走上了写作之路。1972年,刚入西北大学,学校要求新生写一篇上大学的感想,他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相片》,写得很长,从棣花镇写到西大校门。几天后,他的诗竟在校刊上发表了!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写作的兴趣。三年的大学生活,可谓废寝忘食,写了几十万字。虽然退稿单收到一大堆,但从1973年8月在《群众文艺》上发表《一双袜子》之后,尤其是到了1975年,贾平凹的诗、小说、儿童文学在许多报刊上不断出现,南到两广,北到东三省。由于在《人民文学》上发了两个短篇,他的名字开始被全国文学界所知。到大学毕业,一共发表二十五篇。这一阶段对他的写作是一个绝好的磨练和考验。
超人的勤奋和吃苦精神是贾平凹成功的重要因素。贾平凹西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做编辑,时年二十三岁。因为住集体宿舍,他只好到路灯下和门房值班室去写作。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分给他一个六平米的厨房用于住宿和写作。*学习时用报纸遮住也写,稿纸总是用反面,字很小,这样不易被人发现。肝病住院,又发痔疮,就跪在病床上写。勤奋与刻苦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当时走遍商州时,一县县、一镇镇、一村村,住农舍,吃农饭,以致疾病上身。写《废都》时,是在耀县桃曲坡水库管理站的一间平房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在这蚊蝇叮咬、冷清孤独和饥饱不均的日子里,完成了三十万字的初稿。后又到渭北农村修改书稿,他自己戏称为流亡写作,冒着严寒给予的折磨,忍着离婚带来的烦忧,直到腊月二十九日晚,才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整个春节,他感到十分茫然,“茫然如我不知我生前为何物所变、死后又变何物。”写《秦腔》时也是如此,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完成。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里,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他来说,写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贾平凹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在逆境中拼死突围。1982年初,贾平凹受到尖锐批评,他带着满腹的委曲和无奈,回到老家商州,开始了走遍商州的文学苦旅,每个县都去,有的去二三次,边走边记边写。他是商州土生土长的人,从小浸淫于这里的历史、文化、地理的熏陶之中,因而取得了豁然开朗、点石成金的效果。据此创作的《商州初录》、《商州再录》、《商州三录》,实现了他创作上的转折与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评论界大家认为,史笔风格厚重,大文化形态鲜活,商州地方风格和散文美脍炙人口。《废都》之后,贾平凹的处境很艰难,但他并没气馁,他不热衷于那些匆匆人事,他讨厌文坛上的投机者和哗众取宠者,他认为文学是靠征服而存在的。从1994年到2000年,又相继推出五部长篇,《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我是农民》。进入新世纪出版了长篇小说《病相报告》和《秦腔》等力作。《秦腔》仅评论文章就达四十余万字,先后获得六项重要奖励,今年又获矛盾文学奖。这些作品的问世,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作家,对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持久关注和耐心表达。“平凹的创作有清晰的规律,这就是他的多转移、多探索、多变化,从不一条道走到黑,他一组一组往外推出作品,以集中体现他一个时期的思考。因其多转移、多成效而独领风**,故始终是文坛的热点之一。”由此,《废都》现象是必然的。
贾平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书、画样样在行,小说、散文、评论行行精到。1987年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出版时,老作家汪曾祺曾说:“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作家里的奇才,他已经超出了‘作家’这个字眼的局限。”他那聊天式的叙述方式、朴素智慧的语言风格,折服了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他不仅是成功的小说家,而且还是成就甚丰的散文家,出版散文集50多部。他主编的散文刊物《美文》,在全国率先提出大散文的观点,影响十分广泛,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散文大家。关于诗,他认为,人无论从事什么事业,要取得成功,因素很多,但心中永远保持诗意,是最重要的一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发表诗作两千多行,老诗人邹荻帆找上门来要为他出版诗集。一些作曲家发现,贾平凹诗中有很强的乐感和行板式的节奏感,就谱成了歌曲。他为《家庭》杂志而作的一首小诗是这样写的:“把擀杖插在土里,希望它开出红花;把石子丢*里,希望它长出尾巴;把白纸压在枕下,让梦绘出图画;把邮票贴在心口,寄给远方的她……”。他的字和画,也成了竟相收藏的艺品和文化市场的商品。贾平凹认真研习中国传统诗歌、绘画、书法、戏曲等艺术,并吸取其精神,钙化了自己的艺术风骨。注意向西方艺术和哲学学习,打造了自己中西贯通、多方交融的艺术优势。
但愿《废都》的再版,使贾平凹的路从此走向平坦。
拓展阅读
1、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许多人都喜欢用“平凡”这个词来描述自己,用它的反义词——“伟大”来形容他人。的确,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每个人只是海中的一朵小浪花,看似渺小,但并不代表不重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正是通过一群平凡的小人物,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以孙少平等人位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在复杂的矛盾纠葛里所展现人物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当我费力的打开第一页的时候,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玲玲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XX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让我大览宏图。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2、男生贾里读书笔记500字
暑假里奉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一本秦文君的作品,我虽不太愿意读书但是师命难违,我还是硬着头皮买了本《男生贾里全传》。
还别说,这书我一看就着了迷。妈妈让我每天读一个故事说是要好好体会人家的遣辞造句谋篇,我却迫不及待地两天就读完了。
这书最吸引我的就是我觉得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一样,而且每个冲突或矛盾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让我悬着的心可以放下并长出一口气。
这本书的主人公贾里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聪颖机智、热情侠义但也很调皮的初一男生,他经常和他的伙伴们做出点儿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或是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例如:公园里春游时误打误撞的抓贼、为了逃演唱会的票却聪明反被聪明误——被罚扫厕所、生日聚会又找回三剑客组合、给妹妹支招却弄巧成拙……虽然贾里有许多小毛病,但他仍是一个诚实、勇敢、幽默、知错就改的人,我非常喜欢。
小说中的其它人物还有可爱的马大哈鲁智胜;有胆小的天才陈应达;还有贾里的双胞胎妹妹贾梅;以打扮为自豪的林晓梅;喜欢用眼泪来打官司的王小明等等。他们就像我的同学,让我感到可亲、可爱、可信,读着这本书就感到写的就是自己的学校生活,有时读完后真搞不清楚,哪些是书上的事,哪些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事。
在这我要由衷地向作者说声:“谢谢!谢谢您这么关心孩子;谢谢您为我们写了这么精彩的小说;谢谢您教给我们怎样笑对学习和生活。”
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让人时而悲伤,时而欢笑,激动、喜悦、难过、神伤,一心都沉浸在那片遥远又熟悉的黄土地。《平凡的世界》,一本那样平凡而真实的书,只是讲那黄土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双水村的小寨,没有惊天动地的撕杀,只是在默默的诉说里倾诉着融融的亲情,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只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娓娓诉说着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们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的海誓山盟,只是把爱的种种用那峡北风情徐徐道来,可是却能让我们热血沸腾。《平凡的世界》里全是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节,双水村、垭子口,黄源县,以及那些窖洞,普通的人平凡的世界,一种温馨瞬间袭来,无形中己温暖了我们的心。
整个故事是以少平的出场而展开的,伴随着饥饿与贫穷,为了馒头,为了学费,甚至为了尊严,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的贫穷不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所能理解的,我们无法想象出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少平一家,为了修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新窑,为了给让少平和兰香有学上,为了给少安找到媳妇,为了给老人治病,面对着那一片片田地时内心的汹涌与期待,粮食的收成,决定了一家人所有的幸福,粮食的事,却是天说了算,而他们早已习惯了天不肯多给的同情。不停地等,不停地盼,一次次的充满希望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地,不断的毫无保留的付出,只为了能离贫穷,远一点点。
其中穿*各种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少平与红梅的懵懂,与晓霞的爱情悲剧,少安与润叶类似兄妹的爱恋,润叶对向前的责任,金波对蒙古姑娘的罗曼蒂克……这些爱情背后的悲伤与无奈,让人感觉好沉重。
为什么爱,要被赋予那么多的责任和意义呢。但他们又是幸运的,不放手润叶,少安又怎能收获到淳朴的农村爱情呢;不放手过去,田润叶的曲折爱情也不会以美满的婚姻结束;金波的草原恋歌爱情,虽以遗憾结束但他最后还是了结心愿;田润生一生默默无闻,却为了爱不怕家人的反对,不怕周围人的眼光,最终获得了一份超凡脱俗的爱情;少平与晓霞最后虽生死两隔,但爱永远在,他们在一起时的那份超越物质世俗心心相印的烂漫爱情永远活在少平心中。
最让我感动的是润叶和李向前的感人肺腑的爱情经历:阴差阳错润叶和她不爱的李向前完了婚,婚后关系不和,两地分居,但当李向前因得不到润叶的爱而酗酒出车祸锯掉腿时,润叶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她毅然负起了妻子的责任,去医院侍奉他,照顾他,他们的爱情从这开始开花结果了。这是一种什么爱情?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烂漫的故事,但这却是一种伟大高尚的爱情,是归于平凡却踏实的爱情,李向前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终于得到了真爱,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和钦佩呢?
小说着墨最重的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我们可以看见少平上高中读书的劲头,回家种田的精力,建窑烧砖的拼命,以及后来到外面去挖煤,再到矿山的从不放弃,但他从没叫过一句苦,从没喊过一声累,他不是超人,瘦弱的肩膀也有压垮的时候,也想放弃退缩之后一了百了,是什么支撑着他不断向前永不退缩,坚持奋斗下去。从这个意义上,少平的世界是不平凡的,因为他有自己内心的力量支撑自己闯过一切磨难。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怎样的一种认识啊,他接受过文化,但由于出身农家,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因此并没有充分的条件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他顾不得感叹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啊,同时在艰难的日子里不愿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尽管生活逼迫他走了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但这却是很不平凡的,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对生活新鲜的看法和理解。也正因如此,他收获了田晓霞的钦佩和烂漫爱情。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在刚来到煤矿时那些县社领导的子弟们个个极力炫耀自己的家当,而孙少平却只有一个破黄提包,可半年后,为了解决最起码的吃饭问题,他们以很便宜的价钱向孙少平出售了当初他们所炫耀的东西。
此时,他们放下了父母的官职所赋予他们优越架势,甚至带着一种惶愧的自卑,把孙少平看成了本宿舍的“权威”。真的叫人难以置信,半年前初到煤矿,他和那些人的差别是那么大。如今,生活毫不客气地置换了他们的位置。是的,这一切正是孙少平用劳动“掠夺”过来的,被征服者丧失的不仅是财产,而且还有精神的被占领。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的人。可他又不是平凡的,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呢。
第三次读《平凡的世界》,不由感慨——这就是生活!
人与人之间命运从不相同!孙少安兄弟与田润叶兄妹自出生起,就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运行轨迹,但《平凡世界》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没有用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就拿少安来说吧,出生于贫穷的家庭,应该是苦的;奋斗的过程,苦中有甜;最后少安富裕了,按说幸福的日子来了,可是同甘共苦的妻子却病倒了……什么样的生活你都要接受!正如苏轼所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啊!
爱情是现实的。少安为什么没有选择田润叶?不是不喜欢,而是少安很现实,他在“爱情与面包”两者间,选择面包,于是和善良朴实能干的秀莲结合,生活虽然不浪漫,但踏实,温暖;少安与田晓霞的爱情浪漫,但不现实,所以,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性的结局。
作为自然人,晓霞和少平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人生追求,共同的性格特征;而作为社会的人,一个是领导的女儿,一个是山沟沟里农民的儿子;一个是省上的大记者,一个是掏煤的工人。社会身份的巨大差异注定了他们走不到一起,就算能够在一起,无论对于孙少平还是田晓霞来说,婚姻将会是涂抹了蜜汁的黄连。所以,田晓霞牺牲了,少安与王嫂结合一起,这就是生活,爱情就是得现实地生活!
读《平凡的世界》,让我读出生活的千姿百态,万般滋味。但最重要一点,读《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珍惜:每当我骑车去学校的路上,呼吸着带着海水腥味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海似乎有了生命,天上飞鸟似乎能够与我交流。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吧——平凡充实的幸福。
4、男生贾里读书笔记500字
里面有很多的人物,个个生动活泼。有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等等。林晓梅是以打扮为自豪,她有一次打扮了一个“云遮月”,林晓梅的发式、服装变来变去;王小明喜欢用眼泪来打官司,她每一次作文都只写几十个字,老师给她打低分,她就哭;贾里很爱面子,尤其是在妹妹贾梅面前更要显得威风.
读了老师推荐的《男生贾里》这本书受益非匪浅。
《男生贾里》这本书是著名的大作家秦文君所创作的。
里面有很多的人物,个个生动活泼。有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等等。林晓梅是以打扮为自豪,她有一次打扮了一个“云遮月”,林晓梅的发式、服装变来变去;王小明喜欢用眼泪来打官司,她每一次作文都只写几十个字,老师给她打低分,她就哭;贾里很爱面子,尤其是在妹妹贾梅面前更要显得威风。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性格。以及我们这一代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抽烟,和父母的关系等等。男生贾里这本书的主人公贾里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对与父母对双胞胎妹妹贾梅的宠爱非常不满。总是想赢得父母的宠爱却常常适得其反。闹出了不少的笑话.这是一本很逗的书.其中最逗的一章是:歌星效应。讲的是贾里的双胞胎妹妹贾梅喜欢一个歌星.恰巧这个歌星要开演唱会。贾梅为了得到买门票的钱又是去打工又是帮父亲抄稿子。使得父亲终于亲自给贾梅买了一张门票.贾里非常希望父亲也送给自己一份礼物。可是父亲却给了贾里一张钢笔字培训班的报名表。对她说你明天开始要去练习钢笔字。你难道希望自己写的字不如妹妹吗?贾里非常嫉妒.心想父母凭什么这么偏心。就和自己的好朋友鲁志胜在演唱会哪天悄悄溜进剧场。结果因为没有买票被人发现而被罚刷厕所。而弄的得狼狈不堪。
这本书值得一看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6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