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课文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复述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说说我的做法。
一、设疑促读。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在设计导入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接着,我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来判断插图中谁是哪吒?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纷纷举手抢着要答。“我一看就知道,图上左边那个小孩模样,身上有两件法宝的是哪吒,你看,他目光坚定,眼睛炯炯有神;而旁边那个站在海里,手拿斧头,长相丑陋,气势汹汹,咬牙切齿的肯定是书上写的夜叉。”几乎全班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谁又能说得再具体点?把哪吒和夜叉交战时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面对我的发问,学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我深知此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启发和引导。于是,我告诉他们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引入课文,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我相信学生们将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朗读课文。
二、以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并适时在投影片上标示出重点词;“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圈画出关键词语,弄清各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的精神。
读完课文,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同时让其他学生仔细听,找出他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或者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意见,并自己来示范,把它读得更好。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给其他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促使他们深入地感悟,更好地朗读。
三、述中积累。
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复述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完全文,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并理清顺序,弄清各段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同桌练习复述,同时出示关键词语,要求学生注意用上这些词语,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带上……法宝”、“跳进大海”、“取下”、“摆”、“掀起”、“摇晃”等,第三、四自然段中的“举起……便砍”、“机灵”、“一闪”、“一下”、“气冲冲”、“举枪便刺”等;最后指名在班中练习复述,要求学生复述得有条理,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力求做到“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言若出吾之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要求。
拓展阅读
1、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⒈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几乎处处都有它们的行踪。真正没有它们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猜猜它们是谁?(板书:灰尘)
2、出示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师:从这个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人们对灰尘怎样的情感?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指名板书 )
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喊一喊它。
师:为什么?
学生借助资料,介绍灰尘造成的危害。
3、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甚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交流,指名板书(干净、漂亮、健康)
师:假如没有灰尘(板书:假如),我们的生活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就知道了。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组织交流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学生读文、划句
2、组织交流
(1)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灰尘有什么特点?
师: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学生读句: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师:能否把这句话换成:灰尘很小很小。
学生交流
(2)师:那么这么小的灰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四到六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小小的灰尘来自: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师:换个方式说。用“正因为……”的句式。
生尝试叙述。
师:虽然灰尘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让人讨厌,可是正因为有了灰尘散射强烈日光,人才能睁开眼睛,天空才五颜六色;正因为有了灰尘吸湿,万物才不会湿漉漉的,才形成云雾雨雪,生物正常生长;正因为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师:下面让我们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图片。如,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
师:谁能说说灰尘还有哪些作用?
学生介绍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师:地球大家园觉得现在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于是,决定关闭所有工厂。大家都积极植树种草。使地球变得一尘不染。过了很久,地球果然大变样了。可是,自此天空突然变成蔚蓝蔚蓝的,没有一丝白云。雨后也没有出现彩虹,夕阳西下也没有美丽的晚霞了。地面上的东西都是湿漉漉的。大家都感到很奇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以《别小瞧我》或《我是灰尘》为题,来告诉人们你们的作用,让人们正确认识你。为自己平反。
师:现在,我是一名记者,假设你就是当年那位发动关闭工厂,消灭灰尘的科学家、领头人,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师:看到灰尘有这么大的作用,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生: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四、总结升华
是呀,我们平时人人讨厌的灰尘却有这么大的作用,而我们人人都想锻炼的说话能力,如果用得不好,却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呀,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造福自己。
2、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
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1)小。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3)在空中飘浮。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列数字、做假设。)
3、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狼狈bèi擦拭shì请勿打扰wù尘埃āi削弱xuē朝晖huī循环xún厌恶wù裂开liè讨厌tǎo
环境jìng气候hu飘荡piāo
2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多音字 wù(可恶) 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 削
ě(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4、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了解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3、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熟读课文积累文中多音字、四字词语、近反义词等;理解: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等词语。
重点难点:
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许多帮助,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课题。
展示预习步骤:
1、卡片认读生字生词: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学生互相纠正错误)
2、请学生上台板演:自己难记忆的生字、积累的多音字、四字词语、近反义词。(其余学生观察,发现错误主动上台纠正。请小老师教学)进行个别评价。
3、检查读文
请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及问题:
·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作用和特点的。
带着问题点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及时纠正其中的问题)读完后进行点名评价。
二、依照提示,自学讨论,展示交流,多员评价
1、自主读书,勾画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对比、补充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3、交流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学习,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评读。
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做假设、做比较)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齐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又怎样的价值?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
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后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是篇略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我以“导、展、练、评”教学方式设计教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在让学生做了课前充分的预习的前提下:做到了
1、放手让学生去“读”: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正因为我让学生课前课后读透了课文,因此课内的交流就很透彻。
2、放手让学生去“讲”:
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略读课文的教学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受、交流更为重要,本课中我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去板演,江解等。
3、放手让学生去“评”: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点名评价,总结评价,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对错的能力,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但是课堂上我却将有些环节颠倒了,给学生的时间不足,小组交流方法指导不到位,有些问题提出了却没能做答,全班交流时,学生练的还不够,还不透。应
放手让学生去“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课后练笔很有必要。我不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表达能力均得以提高,但由于本人讲的多了点而没有时间让学生去练了,所以今后还需要在“导”和“练”上做大量的尝试和研究。
总之,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要学会放手,我们走下“讲坛”,让学生走上“学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