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他肩负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学懂文章的使命。
由于时间的关系,一篇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在一节课之内是不可能讲完所有的问题的。然而,这篇文章在每一段的写作手法上,是非常的相似的。所以重点学习前面部分后,把它在完成做的时候,自己学习。重点突破,避免平均用力,还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一 揭题导入
1 指导书写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索溪峪。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看“索”字,上面“十”字小,下面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小”字,可不能写得小了。再看“溪”字,注意“爪”字头,下面也是“撇折、撇折、点”,再下面是个“大”字,可不是“小”了。
2 解释“峪”字
“峪”字怎么写呢?(先写山,再写谷)(左边是山,右边是谷字)原来“山谷”就是“峪”啊!
3 揭题
“索溪峪”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指名生说。一起读课题。
4 分析“野”字的双引号
师:“野”字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呀?同学们别急,先看看大屏幕想想再说。
(出示课件:“我来想想”)
学生选择解释。既然是“着重、强调”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结合汉字的形义特点引导学生形象生动的破题,并第一次找出切入点——“野”。)
二 检查字词
1 检查五个生字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1)
(指名读,齐读)
2 检查词组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2)
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分组读,齐读。
(主要落实教学目标中的五个生字,也为后文的朗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 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能读好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默读,同桌一起读,也都可以。在读不好的地方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2 检查读
师:会读了吗?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部分齐读)
3 欣赏图片,理解词语
老师还想知道一下,同学们对词语是否真的理解了,今天也不用同学们解释词语的意思。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的内容,用一个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可以了,能行吗?
(出示课件:我来猜猜)
师: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词呢?
(学生自由解释)想不想知道老师用上一个什么词?
(由于课文中的词汇大部分从字面上解释让学生难点以接受,我就结合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把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寻找恰当词语的兴趣。一幅图片有的可以多用几个词来形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也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野”。)
四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神游之前,还应先把握好方向,弄清楚先游什么?再游什么?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看看谁能当好这个向导。
(生快速读课文)
师:谁来当向导?告诉大家先游什么?再游什么?
(生反馈;师板书:山、水、动物、人)
(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感受索溪峪的野)
五 欣赏风光片,精读课文
1 欣赏风光片
(出示课件:我来游游)
师:要想游得更深入,印象更深刻,还必须到文章的语言中去游。
师:下面大家可以好好地读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好它。要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定要把心放到文章的每一句话中去。
(教师鼓励学生多读,高声读,读出感情来。)
(师**,和学生一起读)
2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我刚才**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和老师一样都喜欢读“山是野的”这一段。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吧!
(师生齐读:“山是野的……”)
3 比较写法
师:你看这表达方法,简直和《桂林山水》的同出一辙。让我们来比比。
(出示课件:我来比比)
(师生一起对比、分析)
师:还记得《桂林山水》的的表达方法吗?(生自由说)
师:老师把它归纳了一下,有这几点。(点击课件)
师:再看索溪峪的野,有用到这些写法吗?
师:第一个抓住景物的特点写。索溪峪的野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呀?
(生:野。师板书:野)
(点击课件)
师:再看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吗?(点击课件)
师:接下来是对比描写,有吗?这里把索溪峪的山和什么地方进行比较?(生:桂林、庐山、泰山、黄山。生读比较的句子,师引读:索溪峪太野了)
师:最后一个用到排比句,有吗?(点击课件)
师:是呀!同样的表达方法写出桂林的秀,也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师: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山是野的”这部分,来展示索溪峪的野。
(生再次读:山是野的……)
4 改句比较引读
师:读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板书)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我想到今天应该改写一下了,同学们会改吗?想怎么改呀?
(师指名学生改)
(由“黄山”换成“索溪峪的山”,再换成“索山”)
师:好了,来读读我们自己改写的句子 。
(生齐读:“索山归来不看山”)
师:听起来好舒服呀!送你们两个字“伟大”,伟大的改写者,伟大的同学们。也许三年、五年人们不同意,但我相信:再进三十年、五十年,人们肯定会接受的,不为别的,只因:
(点击课件)
(师引读:不为别的,只因: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师:我听出野味十足了。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同学们都很喜欢,课后回家,再接着神游,再好好的读吧!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从文章的角度出发,风光片的播放真正愉悦了学生的视野,荡涤了学生的心灵,促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本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且与本册第一课《桂林山水》的写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就引导学生相互比较,进行迁移。在此之前,学生曾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写作方法是在渗透,而不是抛给学生空洞的理论。在比较中,自己能够体会到多少算多少,不做过高的要求。在设计中我把写法上的相互比较渗透到三次的引读课文中去。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在比较中朗诵,真正做到读书愉情的功能。)
六 拓展延伸
师:最后还有一项练习,等同学们神游归来后写写。
(出示课件:我来写写)
师:这项内容,同学们可以记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下课。
(最后这项练习主要让学生运用能力,自主学习,也作为学生课后延伸拓展,自主练笔的好机会。)
拓展阅读
1、我是什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采用“快乐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让学生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
二、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启发学生思维
1、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进行探究学习
1、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⑴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⑵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⑶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展示。
4、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2、《暮江吟》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背。(略)
师:学过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板题)
二、理解诗意
1.读正确、流利。
师: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只有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学会这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读流利。
2.理解诗句。
师: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吟、铺、残阳、瑟瑟、可怜等。
师:谁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学生根据图,理解了残阳(夕阳〕,铺(照),瑟瑟(碧绿色)。师画图,让学生标出瑟瑟和红。
师: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师:看看这景色美不美呀,你们猜一猜可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可能是可爱的意思。
师:正确。知道了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生说诗意,师相机指导理解半,半在这里,不是确指。
三、想象悟情
师: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范读)
师:你们听后能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吟这首诗的?
生:在江边,傍晚到夜里在江边吟的。
师:说得好。(师勾勒诗人立于江边的简笔画,边画边叙述)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来到江边(投影:
诗中景色图),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看图,想想看。
师:随着音乐提示,诗人站在江岸上,只见夕阳江水这些美丽的图画你想象到了吗?(自由说,指名说)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诗人,把看到的美景说一说。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师:景色这么美,你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用简笔画把学生带入当时当地的氛围中,同时用音乐渲染情境。此时,教师用语言加以描述,帮助学生再现当时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以用表演进一步体会情境。这样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感情朗读
师:下面我们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生自由读背,指名背)
五、练习巩固
1.默写这首诗。
2.以《暮江美景》为题展开想象,写下诗中美丽的景色。
3、课文《绝招》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理解绝招,导入新课
1、你怎样理解绝招?查再看看绝招是什么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二、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三、组织交流
1、同桌检查读书,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读文,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交流;朗读。
⑴ 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
⑵ 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可以各抒己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说得有道理即可)
⑶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续编故事
下次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样练成的。
【板书】
勤学苦练
小柱子
受到称赞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本课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围绕自学提示开展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寻找问题答案。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问题轻松解决,在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4、小松鼠找花生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认识一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读好小松鼠心情变化的句子。
【信息资料】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况。
2、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一、导言
孩子们,课前老师曾请你们了解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况,现在,老师来考考你。师任举几个例子:你们说说它们的果实长在哪儿?
(根据课前调查,教师以考一考的方式,挖掘学生的积累和经验,激发学生观察和发现的兴趣。)
二、初读
1、轻声读全文,边读边圈生字,读准字音。
2、自己拿生字卡片认读。
3、小组内选小老师带领组员认读。去掉拼音,组员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4、交流汇报识记方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师生评议。
5、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三、朗读
1、自己读,边读边思:两幅插图分别写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认读:旁、种、许、格、艳。
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看插图理解:鲜艳;
头填空:鲜艳的( )
结合句子理解“鲜艳”的意思。最后指导朗读。
⑶ 同桌互读第二自然段,看图练读对话,师强调读好疑问句的语气。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五自然段,找出表示小松鼠动作的词。
4、同桌交流小松鼠的做法。
5、品读第四自然段,学生看图体会小松鼠的失望,练读,师生评议。
6、品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换词理解:“奇怪”;看图理解:“自言自语”。
读、体会读:把自己当成小松鼠,看谁读得好。
师生评议。
四、说话
1、看图练讲故事。(同桌每人一部分,互相提示、补充。)
2、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小松鼠也没看见一个花生。(理解课文内容,规范语言表达)。
3、续编故事,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续编故事。师对表达清楚、想法独特的小朋友授予“故事大王”称号。
五、写字
1、观察“生、里、果”三个字,比较“里,果”的笔顺。
2、出示词语卡片,四个 签带读,引导扩词练习。
六、实践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让他们也来编编结尾,比一比谁编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