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课间十分钟》优秀教学设计
1.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2.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片断写具体的方法。
从课文叙述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的方法。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由发言)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的场面在你们身边是不是也经常出现。
(二)通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不难答出: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
2.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还写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也不难答出: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
3.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答出:同学们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4.通观全文,课文可分为几个段?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两大段:第1段就是第1自然段。讲课间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全文的总起。第2段是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教师要注意听学生的读音是否准确。本文中有两个多音字,教师可采用选音的形式作为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如:喝彩(h5 h8)小将(ji4ng ji1ng)
3.理解不懂的词。如敏捷、纵身一跃。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如:海底捞月、沸腾。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谁能用概括、准确的语言说说第1段的段意。
因为第1段比较简单,教师可利用它考查一下学生前面知识掌握的情况。
指名答: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先讲的什么?后讲的什么?(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作者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对活动内容进行具体叙述。
3.自己再读读活动内容那部分,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样进行具体介绍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①观众围满喝彩衬托出了比赛的激烈、精彩;②乒乓小将你推我挡十几个回合说明乒乓小将打球认真,水平高。
4.指名朗读这一段。
5.看看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指名答:都是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具体叙述活动内容。
6.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7.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汇报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一个小同学是怎样爬竿的?纵身一跃、像敏捷的猴子、迅速、不一会儿都说明小同学动作灵巧、熟练。他笑着向下张望写出了小同学那种高兴的心情。
8.自学第4自然段。自学后填表。
教师事先发给同学一张空白表。
表现
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发动猛攻。
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盯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
抓包的同学轻巧一抬腿,猛一转身,海底捞月。
9.填完表格,用心体会,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个片断写得十分具体。
10.导读,进一步体会。
教师读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齐读后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课文主要讲了哪三项活动?
2.任选一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活动内容写具体的?
(二)讲读第5自然段。
1.过渡: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以外,还有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
2.作者怎样向我们介绍的?
指名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最有趣的
3.这是怎样地介绍。
指名回答:这是概括地介绍。
4.小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学习课文2、3、4自然段的写法练习写一个小片断。
(1)题目是:我喜欢的一项课间活动。
(2)先想一想这项活动的内容、过程。
(3)组织好语言,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同学可及时订正。
(4)说给老师和大家听。
(5)写在本子上。要求:语句要完整、通顺、连贯
拓展阅读
1、《燕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2,3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2.指导感情朗读这两段。
1.复习朗读词语
俊俏剪*吹拂舒展聚拢伶俐偶尔
光*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
2、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3、回顾学法。
4、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长句子?(3句)
(2)挑选你喜爱的一句,多读几遍,并按“单元提示”上的方法自己学。
(3)反馈自学情况,相机点拨。
①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②说说自己是怎么学的。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说明数量多、颜*美、新芽的可爱。)
(4)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情感去读句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夺目的春天。
①按“学法”学习句子。
草、叶、花形成了春天。
“春”、“绿”、“各种鲜艳”(颜*)“光*夺目”(整体的特点)
“赶集似的聚拢来”(多)
②指导感情朗读,并按上述方法同桌一起学。
伶俐可爱的小燕了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5)感情朗读第2然段。
5、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交流自学。
(2)汇报自学情况。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卿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①燕子飞到高柳下。
②其余的一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环境及动作轻快敏捷。(与课后题2联系回答。)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③燕子的剪尾或翼尖沾一下水,小圆晕荡漾开去。
④掠过(飞行时的美姿),“波光粼粼”、“一圈一圈”(湖面美),“偶尔”(动作的轻巧)。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飞行是轻快敏捷的动作。
指名范说——自由准备——指名说
6、朗读2、3自然段。
(1)课文2、3自然段讲了什么?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小结主要内容及学法)
(2)用赞美、快乐的语气来读这两段。
7.课堂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缩句练习。
2、《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的事迹,受到生动的**教育。
4、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被害的过程,感受*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的资料。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
五、课时安排
六、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 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
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
3、交流*的资料。(师看情况补充)
*是中国**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2、 本课的多音字非常多,看大家能否读准:
出示:被难日 埋头整理 待了一会儿 含糊 着急 新夹衣 散步 便衣 披散
乱蓬蓬 沉着 蒙了一团云雾
3、同桌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四、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这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 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开头结尾什么关系?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如果学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有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仅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并让学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通过交流,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学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成为这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的高尚品质。学生自学。
五、回顾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在狱中的情况。
3、《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师:毛**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师:本课是**先驱**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遇难16周年──**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社会*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⑵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⑴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3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