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西部风情》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19

五年级音乐《西部风情》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第一课时

1 、学唱歌曲:《拉萨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风琴、多媒体

一、 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 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 1 2 3 6 )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三、歌曲创编

(一)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

问题:

1 、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 、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

3 、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 、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

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西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拉萨谣的曲调结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

2 、展示方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伴奏)。

3 、鼓励方式(评选最优秀的一组授予优秀创编荣誉称号。

四、舞蹈创编

师:同学们,西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歌声我们已经领略,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动作,看谁的模仿力最强。(做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要求全员参与)

五、 教师总结

拓展阅读

1、最新六

期共有七课,分别是《同一首歌》、《草原牧歌》、《多彩的美洲》、《芬芳茉莉》、《神奇的童话》、《劳动的歌》《诗韵》。其中演唱歌曲让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谱,歌谱,曲谱并配以群体的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让生欣赏几首曲,以审美*,以的美感来*生,以中丰富的感来陶冶生,使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操以及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的美感,提高他们的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本册材的内容强调了与人、与社会、与民族、与大自然的联系,把置身于大文化背景谱,歌谱,曲谱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材。生们的唱歌习惯比上期要好,喊唱的现象减少了。但是创编动作的时候往往是女生比男生活跃,随着龄的增长,他们渐渐地喜欢上欣赏课,但是有些复杂、很古典的'曲,他们有时还是会耐不住性子。

(一) 感受与鉴赏

1、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响感到好奇和歌谱,线谱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谱歌谱曲谱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器和西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色。

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主题、谱歌谱曲谱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绪与

(1)听辨不同绪的,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儿童歌曲、颂歌、抒歌曲、歌谱,线谱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谱歌谱曲谱的器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对所听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歌谱,线谱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主题说出曲名,每2-4首。

4、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知道一些有代谱,简谱,歌谱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曲和戏曲、曲艺等,了解其不同的格。

1、演唱

(1)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歌谱,线谱,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谱歌谱曲谱准确的节奏和调有表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习课堂器歌谱,线谱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谱歌谱曲谱法表现曲的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能够演奏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谱歌谱曲谱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趣。

(2)在有节的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

(1)用已经会的歌曲谱。

(2)结合所歌曲歌谱,线谱认识名、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谱。

(三)创造

1、探索响与

(1)能够自制简易器。

(2)能够运用人声、谱,简谱,歌谱器声及其他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谱歌谱曲谱歌曲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源及不同谱,简谱,歌谱的表现形式,即兴创编故事、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

(2)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与相关文化

1、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体中歌谱,线谱收集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的活动,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

(3)于听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表演。

2、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歌谱,线谱、舞蹈等表演形式,认识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的相同与不同。(

3、与艺术之外的其他

(1)能够选用合适的歌谱,线谱背景,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

(2)知道一些不同历谱歌谱曲谱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1、在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理知识的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的歌唱水平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成功的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生兴趣。"只有发挥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其更有创造性成分,从而主动获得发展。本期我将针对生的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灵谱,歌谱,曲谱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强调以为本、注重感体验,发挥对人发展促进的作用,注重的审美,培养生自主习和创作意识,让走进每个孩子。师是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生与的桥梁。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生的关系,提倡民主,使生的心愉快、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使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习。

2、最新六

我担任六三个班的工作,六(1)班、六(2)班、六(3)班。六生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本事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在歌唱方面许多男孩子进入变声期,所以歌唱的准存在问题。六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有必须的识谱本事,但两声的合唱生掌握起来较慢。针对生喜欢流行的现象,及时研究习心理,对资料进行拓展,增强育实效性。

上册共有七课,分别是《芬芳茉莉》《悠扬民歌》、《美丽童话》、《京腔京韵》、《赞美的心》、《两岸深》《七色光彩》。其中演唱曲目有《让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谱,歌谱,曲谱并配以群体的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让生欣赏几首曲,以审美*,以的美感来*生,以中丰富的感来陶冶生,使生逐步构成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操以及必要的审美本事。另外本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很多的实践要求,让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的美感,提高他们的感受、表现、创造的本事针对现有的材根据班景对资料进行调整,有选择性的进行。六生已经掌握必须的知识,对书上的二声歌曲能基本唱出。这期需要注重听、创编练习。欣赏时重点让生感受的特点,经过各种器的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的资料、绪和感的发展,到达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本事增强。引导生对的整体感受,丰富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器演奏及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生。

1.坚持生对的兴趣,使生参与活动。

2.培养感受与鉴赏本事。

3.培养表现的本事。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生环保意识。

1.歌唱分:

期按照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准、节奏和正确的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唱二声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

(2)运用不一样的力度、速度、色表现歌曲的感。

(3)唱坚持时,声要饱满。

(4)习二声合唱,注意量的均衡,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分:

(1)认识变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明白其作用。

(2)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习其指挥图式。

(3)习三连,切分;认识速度标记;认识坚持记号。

3.欣赏分:

上好欣赏课,经过欣赏,扩大生的视野,以的艺术形象有力地*和鼓舞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器的“吹管器”和“打击器”,提高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生不明白美在哪,就很难激发生欣赏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需要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大纲,全面了解本期的任务,备材、备生、备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生的进取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必须的形式,培养生的团结协作本事及创新本事。

3.进取参加组里的研活动,多听同行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和本事。

4.进取地使用现代化的电备,丰富资料,提高课堂效果。

5.密切联系生,因材施,对不一样的生要注意采用不一样的手法,使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生对师的意见,不断改善法,提高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进取和其他科沟通,进取研究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3、小语文下册《灰椋鸟》

要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重、难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一、导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入境

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生欣赏)

第一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师范读)

第二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

三、出示习方法

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两小节)为了能让同们能更好的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们提供一个习方法。(出示习方法)

习方法

读--划――品

(1)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习方法,去自读课文,习课文四、两小节。(生自读,自悟,感知文章的内容。)

四、检查

师:好,刚才看见同们个个都很认真,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读读你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生朗读。)

1、生找出“盘旋”、“陆续”、“投入”等词语,在读中理解这些灰椋鸟的“一小群一小群”飞来的状。

2、指导生联系上下文让生弄清“排空而至”的意思,体会灰椋鸟“大队”归林的气势。

3、启发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队“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指导生朗读体会)

4、让生反复体味“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句话表现的听到鸟儿悦耳的叫声而使作者产生的愉快和亲切的感受。师: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生想象说话)。

5、体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借助语言境和对照插图,展开联想。(语言文字的欣赏)

6、“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鸟写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7、“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倾注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呢?”

8、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了,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们,如果你是作者地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生说。生想象说话:①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了,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了,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了,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通过今天的习,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无法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让我们再次目睹这一壮观场面。(动画演示一、二分,生跟着画面小声的朗读课文。)

六、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们,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仅23岁的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欣赏)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生齐有感的朗读)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这节课,我的目标 是让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感,增强生爱鸟意识。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境,把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生赏心悦目,习了课文的趣被调动了起来。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师则在一旁提醒,让生形成良好的习习惯习。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你很会读等等。生通过自,收获不少。“生、师、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我尊重生的独特体验,毕竟生是阅读的主任。对于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生的内心体验与感。

结尾,我声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生深的朗读,实现了、文本“三共振”的效果,生爱鸟,护鸟的感得到了升华。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音乐《西部风情》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2665.html

热门阅读

  1. 圣诞节暖心祝福语
  2. 羊年除夕祝福语集锦
  3. 我的压岁钱我做主小学五年级作文
  4. 二月二龙抬头节祝福短信
  5. 小雪花飘飘托班健康教案
  6. 教师节短信祝福语大全2016
  7. 《球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8. 交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9.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10. 大学生暑期打工实践报告范文1600字
  11. 关于毕业的句子伤感
  12. 学生教师节优秀征文
  13. 201最新给朋友的清明节祝福语
  14. 法律读本的读后感
  15. 大学生假期实践总结
  16. 学生逃课检讨书怎么写
  17. 四个字的生日祝福语
  18. 形容秋天美好景象的诗句
  19. 关于早春景色的诗句
  20. “往而不复”是迷途美文
  21. 201年公司企业除夕祝福语精选
  22. 记一次扫墓活动作文
  23. 放假随笔怎么写
  24. 外出安全协议书范文
  25. 6月同学结婚祝福短信201
  26. 九九重阳节朋友间祝福短信
  27. 小学语文《借生日》的教学设计
  28. 早上好心情语录
  29. 善举救婚随笔
  30. 201年公司拜年祝福语
  31. 201年春分时节祝福语的话
  32. 雅思写作必背英语句子
  33. 第一学期中教工作计划
  34. 《长相思》诗词原文及译文
  35. 钱钟书围城读后感
  36.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
  37. 精选音乐教师个人总结
  38.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小学生读后感
  39. 人教版《珍珠鸟》优秀教学设计
  40. 大笨狗的故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13:44:18
本页面最近被 52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北京,TA在页面停留了 13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