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长大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10:09:11

青青长大了教学设计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干;认识革字旁,户字旁;读写姑娘等6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会区别形近字。

2会用谁发现(或看见)什么就赶紧怎么做的句式造句;会把她穿上妈妈的鞋子打扮成大人的样子换一种说法:她打扮成大人的样子;会听写作业题上的两个句子。

3懂得要爱劳动,会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体会我要是穿上大人的衣服不就长大了!与我要是穿上大人的衣服就长大了!意思一样。

多媒体

第一课时

1学习第一段,学会5个生字,认识革字旁,会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2懂得把自己打扮成大人的样子,其实没有长大。

3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3)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她的名字叫青青(板:青青)

见了新朋友,跟她打声招呼吧!青青,你好!

2青青跟小朋友的岁数一样大,她也有一个很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5)

2反馈(4)

(1)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2)青青的愿望是什么呢?(过渡,不作答)

三细读第一段

1你是怎么知道她的愿望?哪一句话?(5)

(1)指名读

(2)请学生做小老师学习生字。

(3)指名读

2可是,怎样才能长大呢?(3)

小朋友,你能帮这位新朋友想想办法吗?

3青青是怎么想的?找找有关的句子划下来。(10)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穿

(3)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4)辨析句子

它的意思就是,我穿上大人的衣服,就(齐说)

4青青这样想了,又是怎么做的呢?(9)

(1)看插图,说说她怎么做的?(随机学生字)

(2)课文是怎么写她打扮的?

A指名读读

B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

(3)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青青打扮成大人的样子,()。

(4)评青青,说说她到底长大了没有?

小结:光靠打扮是不能说明长大了没有。

5齐读本段(3)

四小结(2)

青青打扮成大人的样子,没有长大,可是课文题目却是齐读青青长大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学习第2,3两段;学会7个生字,多音字干。

2会用谁发现(或看见)什么就赶紧怎么做的句式造句。

3初步懂得要爱劳动,会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一.复习回顾(5)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青青打扮成大人的样子并没有长大,那么青青怎样才算长大了呢?

二.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第2,3段。(5)

2反馈(5)

(1)说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怎么记住的。

(2)指名读课文。

(3)课文写青青长大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读第三段)

这是为什么呢?

3学习第2段(12)

课文写青青做的哪两件事?找一找,读一读

(1)指名读第1件事

A回顾第一段中她穿上围上打扮成大人的样子,我们换一种说法是怎么说的?

B那么这句话你能否也换一种说法。

(2)指名读第2件事

A青青是怎么做的?

B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C用谁发现(或看见)什么怎么样了,就赶紧干什么句式说话。

出示P9(4)照样子说话

(3)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奖青青的?找一找两句的相同点。

(真)

你能用它说话吗?

4现在的青青长什么模样呢?(娃娃脸,穿小花裙)(5)

原来长大却实不是看外表,而是看()。

一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练习巩固(7)

1出示句子P9(5)

齐读并说说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2抄写句子

第三课时

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练习。

(一)复习巩固(6)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完成练习2(P9)比一比,再组词

(二)总结全文(7)

齐读课文,说说你学了课文以后的想法。

(三)练习指导

完成《作业本》习题。

拓展阅读

1、小课文精彩极和糟糕透

《精彩极和糟糕透》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人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和糟糕透》《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这些文章体现现代意识,富有时代感。其中《精彩极和糟糕透》这篇课文记叙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第一声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一些铺垫。

知识与技能

1、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体会父母之爱。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糟糕透,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什么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和糟糕透(读时,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自练

1、我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七、八岁的时候,巴迪写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父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

4、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5、我会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和解释。

搂 住 自 豪 慈 祥 谨 慎

位 置 出 版 歧 途 糟 糕 誊 写

6多音字

精彩----绝望----得意洋洋-----

9、我会用上题目中的精彩极和糟糕透,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0、我最渴望的爱是,因为

三、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生字词,做到提醒易写错的字。

2、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作概介绍。

3、一个把小班展练多音字、近反义词。

4、一个小班展练自己渴望的爱。

第二课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什么?

二、自自练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用------画出父母的不同态度,为什么说这两种力量都是爱?

3、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4、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5、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父亲的糟糕透的评价中走向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封信,信中说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6、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生总结写法(当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师让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三、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一个小班展练我第一词写诗,父亲是怎么评价的。

3、一个小班展练体会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四、课题联系

1、本文中我的思想感情经历几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依次填在下面的()里。

(得意洋洋)()()()()(醒悟)

2、精彩极 是母亲 的爱,它像

糟糕透 是父亲 的爱,它像

3、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你的爸爸、妈妈各是怎么说的?又各是怎么做的?想好后,把它们写下来。

鼓励 严格要求

2、七律与反思

1、习红军征中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师组织指导,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七律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习它。根据题目,我们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红军越过岷山,征即将结束。回顾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伟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

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红军在*和**的统率下于整个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红军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难是写征牺牲之,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红军战士对美好的**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的分裂主义,完成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哪几幅红军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的分裂主义,完成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红军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中国**领导的**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诗人的奇特想象、博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3、人版四年级公开课《鱼游到纸上》

一、材简析
《鱼游到纸上》入选人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鱼游到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生处于二、三段的衔接期,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近四年的习经验,有初步的自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且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重点:引导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五、策略:
情境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含义,体会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意图:1. 质疑是培养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4、七律与反思

《七律征》是***在红军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征的艰难历程,讴歌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一、精彩回放,走进征。

首先介绍有关征的资料,使生对征有一定的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征。

特别引导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征。

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乌蒙山的高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为更好地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暖”和“寒”在句中的意思,就及时地补充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这样生轻而易举知道既表达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从中体会到红军的神勇无比。

四、诵读延伸,升华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无畏的英雄气概。

5、鱼游到纸上

一、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水,游到纸上。以此来吸引生的注意力,引导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习。

二、检查预习 展示成果

1、抢读生词

2、指导书写生字难写的笔画

3、补充并理解词语,鼓励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词语。

4、运用刚的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三、自主习,合作探究

(一)探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

1、找“鱼游到纸上“这话在文中一共出现几次,找出第1次的句子来读读,指导读出惊讶和赞美的感情。(板书:)

2、引出“先游到我的心里。

3、合作读,男女合作读“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和“先游到我的心里。”

4、师把生的回答整理成三个主要的问题:

①鱼是怎样游到他的纸上来呢?

②鱼是怎样游到他的心里呢?

③为什么说鱼先游到他的心里而不是先游到他的纸上呢?

5、下面小组开展合作习,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找出年画鱼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什么?

(2)说说怎样才是“工笔细描”?怎样才是“挥笔速写”?

抽生读,谈体会。师详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的画法,并出示图例说明

拓展想像这位年都画出金鱼的哪些动态吗?

通过抽生读、同桌合作读、齐读等形式,把聋哑年的高超画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再次回归到小女孩的惊奇叫喊声“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生在读中感悟到年人“鱼画得逼真。”

出示聋哑年和金鱼融为一体的段落,感受聋哑年沉浸在金鱼世界的境界。激励生再找出另一句聋哑年专心画鱼的句子,通过朗读体会年画鱼已经到忘我的境界

(二)探究——鱼是怎样游到他的心里

⒈默读课文,想想“他是怎样使鱼游到心里的呢?”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⒉研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理解:老是、呆呆地、静静地看。

引出年看鱼的次数多、时间的句子

③创情境,配乐朗读这句话

④不管天气如何,也不管有多辛苦,他从不放弃,从不间断。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预并让生板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定不移)

⒊为说明这两个问题,作者抓住年人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请回忆,我们所的《尊严》一课,作者又是抓住哪些方面对哈默进行描写呢?两者比较之下有什么不同呢?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他的喉结上下动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三)探究—— “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对这两句加以归纳,并能联想起“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来加深理解。

四、迁移习,总结提升

1、你敬佩文中的年人吗?你敬佩他的什么呢?

出示名言:

人的思想是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一定能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马克·吐温

⒊在写作上你有什么收获?(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而且在描写时注意)

五、作业

⒈把描写聋哑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摘抄下来。

⒉请观察身边熟悉的人物,看看谁最使你敬佩,为什么?

3年人真令人敬佩呀,假如你是在公园散步的阿姨、公公、小朋友你们会怎样想,怎样说呢?请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并把它写在本子上。

点击查看更多青青长大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3131.html

热门阅读

  1. 《多一点温暖的微笑》教学设计
  2. 瑶池原文翻译及赏析
  3. 北师大版《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
  4. 迎新春搞笑单口相声剧本
  5. 高中名著好句摘抄
  6. 201年教师在线学法心得体会
  7. 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学
  8. 房地产公司搞笑小品剧本
  9. 201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10. 女教师三八妇女节的演讲稿
  11. 2018新年最新幽默祝福语短信
  12. 古代诗人经典的爱情诗句
  13. 最特别的晒幸福的说说
  14. 第一学期一班一特色教室布置发言稿
  15. 诗歌:陌上花开我独醉
  16. 晋升祝福语大全
  17. 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四年级作文
  18. 关于青春拼搏演讲稿
  19. 早上正能量的语录
  20.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
  21. 有关雷锋的诗歌
  22. 《桃花源记》 优秀教案
  23. 浅淡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24. 小学军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25. 毕业生实名制数据注册的通知
  26. 201年鸡年经典新春祝福语
  27. 最新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
  28. 心里很难受的说说
  29. 儿童诗歌朗诵
  30. 古诗《山行》的教学设计
  31. 还有两个机会美文
  32. 外墙保温施工分包合同范本
  33.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
  34. 感恩节祝福短信
  35. 九字对联集锦
  36. 爱国诗歌朗诵稿
  37. 某中学高一年级秋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38. 有关用一如既往造句
  39. 电气销售年终总结
  40. 和老师聊聊天作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2:44:04
本页面最近被 30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9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