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2 13:11:04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翻译赏析

《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诗词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⑽犹:仍然。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拓展阅读

1、游吴杜荀鹤的原文

君到姑苏见,家尽枕河。

宫闲地少,港小桥多。(作: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注释

姑苏:苏州的别称

枕河:临河。枕:临近。

闲地少:指烟稠密,屋宇相连。

宫:即都,此处指代姑苏。

港:河汊子,指流经城市的小河。作“巷”。

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说此处是贵妇、美女的代称。

未眠月:月下未眠。

这首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们读来亲切有味。

“君到姑苏见,家尽枕河。”苏州的最大特色是。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道纵横,渔船星数,上的生活便直是当地们最主要的生活。歌的颔联承接“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个*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见的,所以才会有“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港小桥多”则是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乡美景。对国家*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乡的们营造出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理解的。小桥、流构建的生活,有着令心折的精致和让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生活是流动的。生活中所有的美丽都是从流动中彰显出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很喜欢“夜市”和“春船”的组合,在另首《友游吴越》里,“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便和这句异曲同工。像这样繁荣、热闹的句,读来是非常喜的。在中国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仔细吟诵句,仿佛真的可以看见操着苏州话的们正趁着夜市的灯火谈论生计。那些远方微明的灯火,晃,仿佛黑夜中闪烁温暖的星星。乡所有的生活,就像没有受到任何打搅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里,融化了。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此联是所设想的别全后情景。此处才道出了别之意,足见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寻味。

以想象出之,格调清新活泼,篇末喟然叹,可谓动情思,引遐想。笔下的江南乡,在其精心描绘下更是活脱而出,令读来如临其境,恍如在画中游。

2、刘长卿《重道标上》唐山 原文 鉴

衡阳千里去稀,遥逐孤云入翠微。

春草青青新覆地,深山无路若为归。

这首是作者为道标僧赴南岳衡山而作。题“重”,是因为以前写过首同题的五言,原文为: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白云留不住,渌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从此可知,道标上当为好友,高情厚谊,故用重作志之。

首句写出友将去的地方是多么荒僻而遥远。“衡阳”,今湖南衡山,在当时应是烟稀少的荒寂的大山。第中说“衡岳千峰乱”,也正是因为衡山幽深,大大小小的山峰极多。据传说,舜帝南巡、大禹治都曾经到过衡山。第二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别处(大约是江边)久久站立,目的乘船渐渐远去,直隐没在青翠碧绿的山色之中。“孤云”,喻贫士。“翠微”,特指青翠的山色。此句可与李白《黄鹤楼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对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写别时伫立凝望,心随去,直到离超出自己的视野,留下片惜别的深情。三、四句是作者由春草生发而引起的联想。此时正是初春季节,碧绿的小草将山上的小路都埋没了,见此景色,不禁想到远去的朋友,他此行是否会在深山中迷路呢?如果春草覆地无路可寻,那他可怎么回来呢! “若为”,如何、怎样的意思。句中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友安危的担心和真挚的挽留。禅林多在深山,南岳至今尚存的方广寺,历来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的说法,在第还担心他找不到佛寺:“禅房何处寻”,而现在却已经在想念他的归来了。

情景交融,青葱翠绿的春色中,处处可见作者对友诚挚、深厚的感情。前说刘长卿“体虽不见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这首句正足见他“炼饰”的功夫。

3、《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文: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出自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更:再。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12)朝(zhāo):早晨、清晨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您再喝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劝好友再饮完杯醇香的美酒,只因您西出阳关就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为赠别而作,后由乐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行的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篇《别赋》,赋的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开头“渭城”语点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伤心,为垂泪。本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心甲已先装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篇抒情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有折柳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条河叫灞,河上有座桥名“灞桥”,们在这座桥上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给行,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习俗相沿下来。所以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物写入中,就使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酌,情意却格外重。中“劝君更尽杯酒”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对饮,杯又杯,主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再饮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片心肠。唐代由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本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句,可谓笔力千钧。

白居《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也。”可见此打动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说出每个出关、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这是朋友去西北边疆的。安西,是唐**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北岸。

前两句写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愿,特意为远行的安排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种轻快而富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的劝酒辞:再干了这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心目中是令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杯酒”,就象是浸透了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刻。“西出阳关无故”之感,又何尝只属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刹那。

这首所描写的是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点击查看更多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2181.html

热门阅读

  1. 2016秋分祝福语语句
  2. 舍友琪琪的散文
  3. 2016精选20条感恩节祝福语
  4. 转播的造句
  5. 浅谈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方法论文
  6. 结婚的温暖祝福语
  7. 高中生在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8. 中国童话故事:长着蓝翅膀的老师
  9. 小贝流浪记 童话故事
  10. 爱惜生命的名言语录
  11. 酷蚁安特儿初中生读后感
  12. 关于桂花香的诗句
  13. 中学语文组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总结
  14. 汉族民间故事《药王孙思邈》
  15. 建筑工程安全员年度工作总结
  16. 李白为怀素作诗
  17. 小骡子身世睡前故事
  18. 高中学生安全协议书
  19. 2016公司五一劳动节祝福语大全
  20. 蕴含真理的个性签名
  21. 形容月亮亮的诗句
  22. 201年鸡年企业年会祝福语
  23. 欧美潮流范儿的空间签名
  24. 201年给父母的元旦祝福语
  25. 《春雨的色彩》公开课教案
  26.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27. 小学生我家的年夜饭作文300字
  28. 歌颂祖国四人朗诵稿范文
  29. 老婆睡前故事大全
  30. 201金工实习心得体会
  31. 关于大学生在银行实习的个人报告
  32. 圣诞的愿望作文
  33. 组织心理学的情境化及多层次理论论文
  34. 框架合同模板
  35. 八一建军节祝福语大全
  36. 以喜字开头的诗句
  37.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两首》教学设计
  38. 201年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优秀作文
  39. 人教版初中古诗词大全
  40. 最新除夕话题作文:我家的除夕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2:53:39
本页面最近被 11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新疆,TA在页面停留了 15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