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全诗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2 13:11:04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全诗及赏析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释】

⑵秦:指长安:

⑶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⑷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⑸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⑹脱:解下。

【译文】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拓展阅读

1、好事近古敦儒的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释

蓑:衣服。

笠:帽子。

译文

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衣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作者曾长期寓于嘉禾,过着一种放浪形骸的自由生活。

告别了喧器的红尘、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束缚,醉醒醒醉,一任神行,词人成了一名快活的渔父,而他志不在鱼,所向往的是浪迹江湖、独钓江天和自由生活。

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史·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桧所忌,而遭排斥,敦儒也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周密《澄怀录》)他自己也有词《好事近》记道:“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敦儒的这首渔父词,当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留连忘返:“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

2、巴西闻收宫阙班司马京古杜甫的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

倾都看黄屋,正殿引衣。

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稀。

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

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

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

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

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

收京在去年十月,作于广德二年之春,故云“剑外春天远。”绵州属巴西郡,是年公在阆州,阆州亦称巴西郡,详见《巴西驿亭》注。旧本下章另有《司马京》题,单复依黄鹤并合为一题,今从之。【钱笺】此《瞿唐怀古》、《狂歌行》、《惜别行刘仆射》、《呀鹘行》五首,乃苏州太守裴煜如晦所收。鹤曰:唐制,上中下州俱有司马。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①,正殿引衣②。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稀。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

(此章从收京说到班,在四句分截。乘舆还京,君臣如故,公犹遐方寄迹,而班独匹马归朝,故临别伤心。)

①黄屋,车上之盖。②衣,侍从之臣。郑继之善夫曰:之妙处,正在不必写到真,说到尽,而其欲写欲说者自宛可想,斯得风人之义。杜每有失之太真太尽者,如此末二句,则有不真不尽之兴矣,余可类推。

其二

群盗至今日,先朝吞从臣。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中。

班已具上章,故此多述己意。【黄生注】首联各开,中联承次句,尾联应首句,乃知社稷流涕,是寇盗频仍,主忧臣辱心事。如此合,惟古文有之。公盖以文法律者。又曰:先朝、今日,群盗、从臣,对字不对句,谓之参差对。七八,嘱其传语故人,见在野尚切倾葵,在朝宜勤补衮,乃使至尊独忧社稷,岂不深可流涕。此何减昌黎《诤臣论》、欧公《司谏书》。今按:首联乃串说,以群盗之故,而流离至今,昔曾为先朝从臣也。)

黄生曰:首虚运,格本不贵,其奇乃在章法句法。缘情事极其郁结,故章句极其顿挫,语虽锻炼,而不见其痕。

-----------仇兆鳌 《杜详注》-----------

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注释译文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4、元二使安西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一作《渭城曲》

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别,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信手拈出,乃为别绝唱”(《唐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画说:“味摩诘之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人略去了饯别前后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更,再。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也是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唐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第三,西出阳关,瀚海*,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

《唐摘钞》评此云:“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瓯北话》云:“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上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也。”此后被谱乐府,作为别歌曲,传唱不衰。如刘禹锡《赠歌者何戡》:“归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所唱《阳关》第四声,”(自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李商隐《饮席喜赠同舍 》:“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

这是一首朋友去西北边疆的。安西,是唐**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别。渭城即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有意关合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点击查看更多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全诗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2186.html

热门阅读

  1. 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教案设计
  2. 《小儿垂钓之三》教案
  3. 童话故事《猫的故事》
  4. 园林公司的实习报告
  5. 夫妻忠诚协议的范文
  6. 2016年平安夜祝福短信精选
  7. 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范文400字
  8. 《一幅画》教案设计
  9. 描写离别的诗句古诗
  10. 201年药店自查报告范本
  11. 商场促销活动策划书范文
  12. 白露微信祝福语精选
  13. 我的大学四年生活演讲稿范文
  14. 除夕在朋友圈祝福语
  15. 四大娘优美散文
  16. 南人《致L》爱情诗
  17. 关于《乌鸦喝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8. 关于七夕的爱情诗词
  19. 精选除夕发给员工的祝福语
  20. 学生征文:多撒网才能捕到想要的鱼900字
  21. 好听的一句话摘抄
  22. 安徽七星潭导游词推荐
  23. 杜甫的千古名句
  24. 女性朋友结婚祝福语201
  25. 小学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
  26. 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报告范文
  27. 表达对恋人祝福的诗句
  28.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29. 主任科员竞职的演讲稿1000字
  30.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作文2500字
  31.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优秀教案
  32. 公司的元旦祝福语
  33. 描写山水的诗句
  34. 读懂身边的爱生活随笔
  35. 屡败屡战的故事
  36. 五四青年节作文:青春
  37. 关于《孤独之旅》读后感
  38.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39. 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40. 移动互联网下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16:44:40
本页面最近被 537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南,TA在页面停留了 9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