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13 16:30:41

公开课《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导下,教学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过去逐字逐句理解的串讲模式,充分调动手、口、脑、眼多种感官,以“想说读悟画”为主线,借助图片、影片的直观功能,领悟诗意。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感,指导朗读。反复朗读,以读代讲,整体感知诗作,尽量不破坏不歪曲诗人原创的本意,留下更为完整的印象,留下更多可以想象、品味和拓展的空间。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瀑,庐,炉,疑”,会写4个新字“炉,银,烟,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图文对照,体会诗意,入情入境,感悟诗人赞美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诵读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一、借图说话,解释课题

欣赏庐山瀑布的风景图片,你有什么想说有什么想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庐山)

师问:展现在面前的是什么?(瀑布)

风光秀丽的庐山、雄奇壮观的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览江西省庐山时题写的著名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释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望——远远地望去。图上画的就是诗人李白在远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创设情境,解释题目意思,带领学生走进诗篇,建立第一印象。】

二、认读字词、读通诗句

1、回忆古诗:这首诗有谁曾经背过,现在有谁能回忆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领读。

2、相机认读字词:香炉 紫烟 遥 挂 疑 银河

3、指名个别读,分男女朗读古诗。(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让曾经背过此诗的同学,展示背诵,教读古诗,既创设了展示的舞台,培养了自信心,又节省了教读的时间。相机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记忆字形,提高识字的效率。配上音乐,朗读古诗,一下子就奠定了古诗的情感基调,更好地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读画,悟画

古诗好读易背,朗朗上口,诗仙李白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描写得何其壮美,可见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却隐藏着深刻的含义。

1、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由汇报。

日照——阳光的照射。 香炉——庐山上其中的一座山峰。

字形对比“庐——炉”。 “ 生——升”可以调换吗?(“生”就是先产生再慢慢地升起来,把烟雾描写得更生动形象了。)

展示图片,多美的景象啊!这时的香炉峰好像披上一层淡紫色的轻纱,山上的景物朦朦胧胧的,就像仙境一般。你想说:“ ”。(引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2、李白远远地望着瀑布,觉得这庐山瀑布就像什么?(自由说)

川——大河。李白觉得瀑布像一条大河一样挂在山的前面。他说: 。(引读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3、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站在山脚下,举头仰望,瀑布从那高高的山峰上飞快地直冲下来,这时你想说:“ ”。(引读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里哪一个字把庐山瀑布写活了(飞),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千尺——形容山峰很高很高,这样说却实有点夸张。

你能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山的高、水的长吗?

4、是呀,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像飞流一样地直泻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此情此景,难怪李白会以为是天上的银河掉下来了。于是他也发出了这样的惊叹:“疑 ”。(引读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以为。 九天——传说中天分为九层,就是天的最高处。

5、体会诗中名句

全诗只有四句,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瀑布的雄奇壮观呢?(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的,这是李白留给我们后人的千古绝唱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体会诗意,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画面,利用引读技巧,展现诗句,诵读诗句,达到入情入境、以声传情的朗读效果。】

四、借情入境,体验感受

同学们,诗中有意,以诗传情,李白通过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风景,他喜欢游山玩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你想跟着我到山脚下,欣赏庐山的美景,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吗?(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

谈感受,你又想说什么呢?

真的闻名不如见面,让我们再一次赞美它吧!(播放影片,吟诵全诗,吟诵诗中名句。)

【设计意图:播放影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雄姿,体会诗句中寄寓的情感,体会李白当时的豪迈之情。此时再读古诗,就更能表现出其中的韵味,释放心中的情怀了。】

五、寄画抒情

你能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庐山瀑布吗?还可以在旁边题诗一首,或题诗一句,亦可题上一个词,一个字。

展示作品,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有了猜画、读画、悟画、入画的环节作铺垫,再让学生描绘瀑布,题词作诗,产生的感受就更丰富了,思维的火花就更强烈了。】

六、指导写字

庐山瀑布固然壮美,同学们的朗读很优美,描绘的图画也各有风格,接下来你们能把诗中出现的生字写美吗?

让学生观察“炉、烟、银、流”这四个字,并交流应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动笔写一写字,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交流后再书写,可以提高学生对字形的记忆能力和审美水平,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七、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

1、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诗。

2、搜集描写美景的诗歌、短文,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要体现实效性和民主性,让学生根椐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作业,有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设计搜集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拓宽语文的阅读面。】

自我评析: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江西庐山风景区时,被极其壮观的景色吸引,不由得大发诗意,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极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的修辞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激情洋溢,朗朗上口,好读易记。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对低段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做到反复诵读,以读代讲,激发思维,想象画面,感悟诗意,不必逐字逐句理解意思,整体感知诗意即可。所以我想通过欣赏图片、影片,直观形象地感知庐山瀑布。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激*感,与诗人产生共鸣,引导朗读,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从而实现领悟大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尾声要让学生的情感能够拓展延伸,保留各自阅读的感受,张扬个性,通过画笔描绘心中的画面,题词写诗,抒*感,丰富了教学活动,让学习的热情**迭起,一浪推动一浪,绽放智慧的花朵。

最后,让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搜集课外读物,拓宽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丰富积累,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浓浓的学习热情延伸到课外。

拓展阅读

1、年月日

一、材简析:

《匆匆》是小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去。《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文内容想去的首篇文。

二、理念:

根据标精神,本习活动建立在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习兴趣,力求为生自主、合作、探究习创造条件,让生在实践中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特色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三、准备:

VCD、

四、目标:

1、会本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

2、通读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文,了解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生认真、全面地读文,让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信息的反馈,以便师及时掌握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生深层次赏读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们认真研读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生读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师可以引导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习。

2、请同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目的在于帮助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习活动,提供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目的1、3。)

(四)延读,从文内容想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堂内外两部分。

内:文后,可引导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外:(1)引导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读书报告会。

(材是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材显然已经不再是生获得知识的资源,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生从文内容想去,从材向外延读,增加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习语文的能力。)

2、年月日

一、导入

1、回忆过的杜甫诗歌作品,复习杜甫文常识

2、为什么画像中的杜甫神情总是那么忧愁?

二、初读文,疏通字词

1、呈现习目标:通过自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习翻译全诗

2、生借助工具书自主文中的生词,并交流

3、合作完成文的翻译(让同讨论从而分辨三男、一男、二男中的数词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三、深入理解

1、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

夜捉人

老翁丢下老伴逃走了

军队连老妇人都要

……

2、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

(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

3、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此部分是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

4、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

四、总结与堂练习

1、你认为杜甫写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完成堂练习

3、《琵琶行》

第一

相关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歌,阅读前线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品味。

习目标:

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文,并能熟读成诵。

3•翻译该诗。

评价任务:

1•初读文,度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文,掌握词义理解内容。

3•能基本背诵下来。

读一读

1•生自读文,圈画字词,注意读音

铮(zhēng)悯然(mǐng)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g)瑟(sè)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cháng)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整顿衣裳——(cháng)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译一译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

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

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背一背

要求优秀生在10-15分钟背诵全诗。

诗歌需要重视朗读,并且让生先背下来,可以提前预习时就让生背诵。

第二

相关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歌,阅读前线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品味。

习目标:

1•品析诗句,赏析作者描摹音乐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评价任务:

1•品读文,说出喜欢句子的理由。

2•赏析声音描摹技巧。

品一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试作品析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寥寥七字就把任务、地点、时间、事件全部概括其中,言简意明。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托和渲染,使诗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逼真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细腻的解释了琵琶女不愿见人而又不得不见的复杂内心活动。这种拘谨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一个女子应有的情态。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句中的“幽”字用的很好,这个忧愁给人以深重隐秘沉重之感,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哀愁。而忧愁则是形于色的浅层次的悲伤,不如幽愁来的深重。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则创造出一种音乐停止了,可听众的感情还在延续的情绪体验。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用寂悄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音乐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伦。

赏一赏

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拓一拓

1•习环境描写:诗歌往往受不了对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基础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哀愁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茫茫江水”,蓉蓉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别愁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情景交融,烘托出音乐的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境界。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感人。

(本文的环境描写烘托了音乐效果,突出了人物情感,是诗歌的习重点之)

2•介绍背景及原文。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得琵琶成,名属坊第一部。曲罢曾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歌应注重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本循序渐进,先读韵,再成诵品情,后赏析手法和技巧,符合生的认知规律。第二节容量太大,进行起来时间太紧张。安排三较为合适。

点击查看更多公开课《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3186.html

热门阅读

  1. 微信朋友圈除夕祝福语
  2.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四的诗句解释
  3. 国庆节朗诵稿的范文
  4. 为了这片美丽的土地卫生监督所演讲稿
  5. 父爱母爱的演讲稿
  6. 离园纪念册教案
  7. 付出得到回报的句子
  8. 关于表白的句子有哪些
  9. 梦里江南雪散文
  10. 安徒生童话《纸牌》
  11. 新学期开学典礼教师发言稿
  12. 红尘浅遇散去流年花开伤感散文
  13. 人生没有完美美文
  14. 201春分时节祝福短信
  15. 同学录闺蜜留言祝福语
  16. 师德专题培训教师心得体会
  17. 表达乐观 积极向上的句子是
  18. 科学《美丽的蝴蝶》教案
  19. 群工部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20. 采莲曲诗词
  21. 《送襄阳李尚书》唐诗原文及解析
  22. 早安温馨祝福语2018
  23. 大专毕业生的自荐信范文
  24. 运动员代表的发言稿200字
  25. 搞笑情景剧剧本
  26. 《教师的解放》读后感范文
  27. 中山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28. 传递快乐美文
  29. 2016简短的元宵节祝福语
  30. 大一超市临时工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31.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
  32. 春节习俗小故事
  33. 微信迎接新年的心情说说
  34. 青春真好抒情散文
  35. 关于腊八节的现代诗歌
  36. 单位群发三八妇女节祝福短信
  37. 上班三个月辞职报告范文
  38. 五四青年节祝福短信15条
  39. 新的一年大家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开始奋斗散文
  40. 空间签名50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19:11:56
本页面最近被 74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西,TA在页面停留了 13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