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

发布时间: 2025-08-17 09:59:33

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王维(七○一~七六一),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父亲去逝较早,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据史料记载,王维侍母以孝顺闻名,其母亲去世,他几乎痛不欲生。王维幼年就通音律,会作文,颇有才名。唐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因为伶人舞黄狮子得罪朝廷,受牵连被贬到济州(今山东长清县)作司库参军。期间曾一度弃官隐居,后来又回到京城长安。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诗友张九龄当宰相,王维上书请求引荐,被任命为右拾遗。三年后,张九龄被贬,他改任*御史,出使塞上凉州两年。回长安以后,较长时期内供职于朝廷,在郊外的终南山和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傲啸终日”,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当然,作为朝廷的臣子,他也写过不少奉和、应制的诗歌和颂扬皇上的文章。这是王维由积极进取转向参禅信佛的时期。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判乱,带兵攻入长安,王维被迫出任伪职给事中。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唯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说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唐肃宗乾元二年转任尚书右丞,到上元二年(七六一)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王维的文学成就是很高的,尤其诗歌享有盛誉。杜甫在诗中称赞王维“最传秀句环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代宗下令编辑王维诗集时曾说:“时论归美,诵于人口。”王维遗留下来的诗有四百多首,绝句、律诗、长诗都有,各种形式都不乏杰作。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青少年时期他接触的社会生活面较为广阔,因而诗中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抨击权贵,有的表现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传达对亲友的情感。

出使边塞,让王维的诗情大发,写出了一批情调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表现了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献身的英雄气概,感情真挚,意气风发,充满着向上的精神,如《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少年行四首之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七言歌行《老将行》写一位“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老将,落了个“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的*;但这位老将壮心不已,渴望着“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充满着老当益壮、报国杀敌的激情。即使描写边塞景物,王维的笔触也是那么疏淡有致,景象明朗,最著名的是《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最能代表王维诗歌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还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在他的田园诗里,农村的景物被表现得那么清澈、明净,田园生活变得那么平静、安详。在这些以静穆为基调的田园景物中,野老、牧童、浣女活动的影子,也像水光山色一样被诗人安排得和谐而又闲适,比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当然,这都是王维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是有一定距离的。王维的山水诗变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比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是两首被人传诵的佳作,一首写临水,一首写登山,在开朗的气概中展现了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在浩渺、崇峻的画面里,引发人们的思考与遐想,有着玩味不尽的诗意。有时幽静闲淡,细致入微,比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前一首以夜鸟惊鸣来反衬春山夜境的幽静,称得上是千古绝唱;后一首描绘山中胜景的细致,同样是难有人超越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评价王维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十分精当的。

王维的诗,语言凝炼、含蓄而又生动,比如《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明白如话,却又情意深长,音节响亮优美。

除了诗歌,王维还有不少散文也很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优美的散文,是王维在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时所写。他在一种寻觅大自然宁静逸趣的状态下,表现了辋川山庄的夜景,沉醉于大自然富于生机而又不受干扰的境界中。这是他当时真实思想的体现。文章中富于美学和哲理,是一篇值得人们反复欣赏的作品。

拓展阅读

1、著名的

1、居秋暝

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过后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石上淙淙淌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随意春芳歇,孙自可留。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2、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雁正翱翔云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3、九月九日忆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著名的

1、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刚刚离就当上了皇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将军参加了渔阳战。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一个人能以双手拉开雕有图画的铁弓,虽然有层层包围的敌人骑兵,但在他眼中却像身处无人之地一样。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侧身坐在马鞍上,从容调配好弓箭,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

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朝廷君臣庆功宴刚刚结束,就坐在高高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天子亲临轩殿赐给他们以侯爵的印信,让这些将军佩上步出了明光宫。

2、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3、著名的

1、终南别业 / 初至

中岁颇好道,晚陲。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于终南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行到穷处,坐看云起时。

间或走到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

2、杂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您是刚从我们乡来的,一定了解乡的人情世态。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3、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地连成一片。

4、论歌的自然音响描写

邱小毛 苏铁生 (广西)

摘 要:以音乐气质入,是创作的重要特色,他在量撷取自然音响,并用寓声 于境,声色并举等艺术手法进行精妙描写,使歌取得了\有声画\的艺术效果,受禅宗影响,他用自然 音响组合营造的意境氛围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空灵寂寞.对于自然音响的精妙传达,亦使其歌摆 脱了实情实境的束缚,具有无限广阔的延伸空间.

有唐一代,成就卓越的人可谓灿若群星.其中,兼擅绘画,音乐及歌创作者,当首推.广博上午文化艺 术素养,成就了儒雅风流,萧闲悠远的气质风度.由于善于将画,乐理论及实践与歌\打通\即所谓以画 气质及音乐气质入,其歌亦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色. 如前人所云歌最根本的特色,乃是以画气质入.宋苏轼在《东坡志林》曾道: \味摩诘之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以后遂成定论.

作为南宋画派之祖, 一反北宗画派的刻划涂饰之风, 而代之以萧疏清淡的墨画法,着重渲染,不靠勾勒细致轮廓,以传神写意为主;在绘画理论方面, 主张在\审 象求形\的同时,须传写出\别生身外\之神.以这种绘画理论及实践运用于歌创作, 则不拘形似, 崇尚神似,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情趣才,神情兼备,从而提高了歌的艺术表现力.

以音乐气质入,亦是歌的重要特色,在歌创作中不独有人的灵心,画的慧眼, 亦有音乐的锐耳.他比一般人更能精确地感受和把握自然界的音响.涧户落花的私语,幽谷鸟儿的啼啭,寒灯虫 草的幽鸣,深古刹的疏钟……一切自然的

细微平凡的音响,都能被融入他的篇.这种对自然声响的准确捕捉 和精妙描写,使他的歌极富魅力.

唐人殷潘在称歌\着壁成绘\的同时,又称其\在泉为珠\《史鉴类编》 . 将又称为: \有声画\,说\之作,如上林春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皆注意到了 歌融入之音乐素养.惜乎现在对歌的研究,注重其\着壁成绘\的一面,而对其\在泉为 珠\的一面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本文拟就歌的音响表现艺术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 所处的唐代,在我国历史上乃是音乐繁荣鼎盛的时期.音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人们的创作提供了新 的素材.如人白居易,韩愈,李贺等,都有作品摹写观乐时的音乐声响:或描写音品,如\弦嘈嘈如急雨,小 弦切切如私语\或模拟情状,如\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或状写艺术效果,如\昆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兰笑\等等.

然而,作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却没有一首歌直接描写音乐声响,个中原因何在?我们说, 以音乐气质入,最主要的是指通过描绘自然界的音响来传达人的主观情致.昔伯牙鼓琴,其高之志, 正与歌的声情气韵相合.所不同的只是,感动本人的则纯来自于自然.他在中传达的,完全是自然 的音响在他心弦上的鸣奏.

因此, 虽然没有作品直接描写音乐声响,但在他的中,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动人心魄 的森林交响乐: \万壑树参天,千响杜鹃.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送悻洲李使君》 \)也可以欣赏到如泣如诉 的小夜曲: \雨中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传统的乐论认为: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 \即音 乐之美在于自身,音乐之所以美,乃由于他们能传达自然的声音,尤当音乐能应天地之节,表达先于人而存在的\天 籁\时,这种乐声就是\及天地至和之音\是音乐中最美的声音.

就是这样一个善于传达天籁清音的人.他 用音乐的锐耳及人的灵心来捕捉各种天籁音响,自是:花开草长, \鸟语虫声皆天地间真\那么,在他的中 是如何传达天籁音响,绘就有声图画的呢? 韩愈《锥带箭》云: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工惜不发. \以自然音响的艺术构思,也采取了这种\以巧伏 人\引而不发\的表现手法.

在一些中,他有意把音响\藏\了起来,先从各个方面描摹自然景物,到了篇末, , 才突然\亮\出声音,使其成为突出意境的点睛之笔.如《终南》便堪称范例: 太乙近天都,连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清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阳众壑珠. 欲投人宿处,隔问樵夫. 前六句展现的均是无声之画,无人之镜,至尾联方在暮霭茫茫的深壑中,隔着溪涧向樵夫探问.其苍茫廖廓 之状,深幽寂邈之镜自可想见.

他如\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鸟时一啭\《李 处士居》 )等,皆以声结尾,往往使歌产生一种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中,我们还常见到以象声词直接模仿声音,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 , 繁\等等.适当地运用象声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歌的音乐效果.然而,自然的音响是十分丰富的,复杂, 微妙的,用文字模拟声音并非之所长.是一种以语言创造意象,又以意象来暗示,启发,调动人们想象和联想的 艺术.

并未从理论上阐诉这一特殊规律,但在创作中他却能避免简单摹声的局限,而努力发挥歌暗示,象征之 特长.他写声,主要手法是\寓声于境\如\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孤莺吟远墅,野杏发邮\草堂蛰响 , , 临秋急,里蝉声薄暮愁\等等.在这些中,人并未使用象声词摹拟音响.他只是点出景物发出了声音.然而, 由于人生动的刻画了发生景物的形象,逼真地渲染了特定的环境气氛,加上各种表示有声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 暗示和启发,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和联想出音响的情状——高低强弱,徐疾轻重,以及他们所表现的感情色彩.

有时 — 候,我们在中甚至找不到表示发出声音的词,但仍然感觉到了自然音响的存在.试读他的《居秋暝》 : 空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居的见闻.看中间两联,明月照在松林,中极为静谧,但见清清泉在石头上流过, 这句似乎是写色,其实暗含了声,一个\流\字,发出了声响,给整句灌注了声色.下一句和上一句相反,似乎是 为了与\流\字相呼应,先出来一个\喧\竹林在闹,浣纱女归来了,面上绿的莲叶粉红的莲花浮动起来,渔舟 也返动了,此一\动\字写色.其实也暗含了声,但因\喧\字在先,人有意将渔舟划过面的声音弱化以强化莲 动的事象.四句,首尾重于写形色,中间偏于写动静,声色相得益彰,节奏感很强.

在一些中, 还运用通感 原理,以不同的感觉相替代而使景物\发\出了声音.如\声喧乱石中,色静青松里.( \《清溪》 )茂密的松林内光线 幽柔,使人遂觉静意,这是视觉转为听觉.使人直接以听觉感受表现对松声的视觉印象,烘托出乱石中急湍喧虺的飞 动之感,从而更加真切的概括了青溪优美如画的环境和自然界各种物体的色彩. 人们对自然美的感知一般是从整体上去把握的.倘若人笔下的自然不是声,色,态具全,就不易使人们的 审美感知得到满足. 、

正象李重华讲的: \必其章,其声,其色.融洽各从其类,方得神采飞扬. \表现自然音响的 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声音和色彩和谐融洽,一同构成\神采飞扬\的景物形象,为展现统一完美的意境服务.试看他 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空.月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 \人写了桂花的香味,又写了明月的色泽, 还写了鸟声的清丽婉转,但却能以色彩的纬线和音响的经线把这一切交织成一幅景物活脱,情态飞扬,境界幽深的画 面.

需要指出的是,歌中声色对举的写景手法,在南北朝就已经出现,谢灵运也运用得较多,如: \崖倾光难留, 林深响易奔\(《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迥溪石濑茂竹修林》, )\鸟鸣识夜粞,木落知风发\《夜宿石门》.到了唐 ) 代声色对举的写法已然成熟,而中这

一写法的运用尤为多见,如: 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 (《林即事寄舍弟沈》 ) 屋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春种作》 )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青溪》 ) 树色分扬子,湖声满富春. (《送李判官赴江东》 ) 林下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赤借岐九成宫避暑应教》 ) 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 这些写景的对偶句,常常是一句写目见,一句写耳闻,音画并列,动静结合,真可谓\神采飞动\之作.

中国古典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是意境. 歌自然音响表现得最独到之处,也就是把自然音响这一形 式因素纳入歌的总体艺术构思之中,充分发挥自然音响营构意象表情达意的功能,并使他在创造意境上起到重的 作用.在他的中,描摹自然音响,传达天籁清音的句,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月出惊鸟,时鸣春涧 , 中\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等等,都是一首中最精彩传神的警句,是全意境突现的点睛之笔.

很早 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撰写了《能禅师碑》 .他的 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影响的文化意蕴.因此,他通过自然音响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虽然 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空灵静穆之境.

北朝的佛学僧肇认为: \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动, 故虽动而长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 \在他看来,动与静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依存, 相互包容的,动中有静,静中亦有动,求静者不能于静中求静,反之亦然.宗白华先生也说过: \禅是动中的极静, 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长照,照而长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借鉴佛教的动 静观,在歌中量撷取自然界的音响,以动衬静,在动静交互描写中,使歌的意境更为玄远,容量更为广.如 \空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鸟,时鸣春涧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 , , 流\雨中果落,灯下草虫鸣\等等.在这些句中,人都是先写静境,然后再衬以动境,

以动境作用于听觉, 引发人更多地联想,确实收到了很多的艺术效果.

然而,寂照本质毕竟是很指向静穆的无论怎样善写动态的声 响,却始终追求的是空寂的境界,诚如他所言\无上**,转而恒寂\因而中所捕捉和表现的,往往是 与其心境相契合的自然音响就他而言,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的一切运动,最终都是导向静穆的,因此,不论是在寂 寞中开放而又凋零的辛夷花,还是风中鸣响的两岸枫叶,萧瑟中摇曳参差的林影,寂静中的一声鸟啼,乃至那在秋雨 石溜中惊起的白鹭,以及在春潮急涨的野渡旁的一只寂寞孤舟……无不表现着一种闲静空寂而绝不激动的境界.

在 自然界的诸多音响中,他表现最多的便是钟磐声,尤其是暮钟,晚钟.如\谷疏钟动,晚樵稍欲稀\\食随鸣磐巢 , 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等等.钟声从静寂中响起,又在静寂中消失,传达出来的一位是永恒的静,本体的静,能 把人带入宇宙与心灵融合一体的那异常美妙神秘的空灵世界.所谓\如鼓琴,声声见心\化落鸟啼,皆与神通\, . 每当那些远离尘嚣的天籁清音触动这位特别敏感的音乐内心时,于是发为歌,从而形成了他\有声画\的宁静 境和艺术特色.

的意境创造,往往又突破实情实景的局限,许多歌追求写出延伸性的意境.这种延伸性的意境,不限于所 写的具体的,个别的实情实景,而是具体的,个别的实情实景为依托,可以无限延伸,由虚而实,由进而远,由存在 而想象,有清晰而模糊,形成一个想象不尽的空间和一种体悟无穷的情思.如写归隐情趣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 : 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其中境范围并无陶渊明一些广阔,但在意境构成上却因听觉意 象和视觉意象的叠加而突出了虚远. \幽篁\\深林\即已十分深邃幽静,人的弹琴长啸之声回响其间,以有声衬无 声,更显寂静幽深,而明月相照,又给这幽深带来了无限纯净广阔的夜空背景.于是融合其中的超尘出世,孤寂纯净 的心境也就随之向无限幽深的空间延伸.我们试比较一下与前代人的创作,就更能深入体味他用自然音响塑造 延伸性意境的独到之处.

在南朝梁代籍的里,有\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之句,用蝉噪,鸟鸣来映衬 林的幽静, \当时以为文外独绝\.但细味籍之,虽然表达之情意相同,然而同中亦复有异,这\异\就在于籍明白道出了\幽\字及\静\字,他明确地告诉读者\蝉噪\鸟鸣\的结果,不是给人一种感觉而是给 人一种判断,这也就是无须读者再去想象,再去品味各种之意蕴.而并不如此,他不把自己的判断塞给读者,而 是给读者一个画面,一个情境,诉诸于读者的感觉,让读者充分的发挥想象.试看他的《鹿柴》 \空不见人,但闻 : 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全只是着意刻画了一束斜晖透过密林的空罅,返照在林中青苔上的一角画面. 而画外人语的回响与画面的静境相互映衬,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因而蕴藏着可以想见的无穷意趣. 从表现自然音响这一点看来明显地感受到《经》 《楚辞》 , ,陶源明,谢眺,籍等人的影响.

继承和借鉴了他们壮音绘色的艺术手法,甚至吸收和点化了他们的词语和句.但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成就却远 胜于前人.总的来说,在谢灵运以前,歌中的听觉形象比视觉形象要少得多.从谢灵运起,人们已量地表现听 觉感受.但由于审美因素的不成熟,在谢的年代还不可能把自然音响视觉以至味觉"触觉等各方面的素材加以提 炼,概括,因此其音响同视觉形象往往未能巧妙得有机结合.如谢灵运在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楼》中,忽而写\飞鸿 响远声\,忽而写\倾耳听波澜\.忽而又掉笔写\圆柳变鸣禽\,设色错杂,绘声繁复,显得极不协调. 克服了 这些缺点,他对自然音响等素材进行严格的选择,提炼.又能融情入声,并运用多样化的手法使音响和景色和谐交 融,使他的\有声画\显出鲜明的特色.在提高古典歌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功能这一点上, 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点击查看更多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5681.html

热门阅读

  1. 课文《课间十分钟》优秀教学设计
  2. 一枝梅花中班美术教案
  3. 2019年春节11字对联
  4. 情人离别时的心情诗句
  5. 形容雪诗句大全
  6. 形容心情不好想哭的句子
  7. 论独立董事的风险及其防范管理论文
  8. 201年搞笑考试祝福语
  9. 《红色的山雀窝》教案
  10. 早安晚安心语祝福语
  11. 花未眠的教案
  12. 写下这些忧伤的诗句散文
  13. 2016年精选圣诞节祝福语大全
  14. 2016学校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
  15. 表示忧伤的签名
  16. 香甜的年味优秀作文
  17. 国庆节三年级作文300字
  18. 校园迎新晚会演讲稿范文
  19. 抒发思乡和怀友的诗句
  20. 201年春节节后上班第一天祝福语精选
  21. 竞聘银行网点主任演讲稿
  22. 2018教师节简短祝福语
  2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25. 九九重阳节快乐祝福语汇总
  26. 端午佳节古诗
  27. 关于夏天有哪些诗句
  28. 小班幼儿睡前小故事
  29. 基于设计的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类课程教学研究工学论文
  30. 舞动西班牙导游词
  31. 有关涂磊最新经典语录精选
  32. 2018学年度控辍保学工作自查报告
  33. 餐饮餐厅供货合同模板
  34. 军训手抄报内容
  35. 2019新年第一天的说说
  36. 外研社三上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37. 2016年公司周年庆典祝福语大全
  38. 低段语文教研组计划
  39. 孟浩然著名诗词
  40. 201年公司关于鸡年的祝福语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6:29:48
本页面最近被 20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西藏,TA在页面停留了 12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