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的岸诗歌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07:54

轮回的岸诗歌

曾经

已随五月的花

坠落在风尘

沉浸在六月

满池的荷香

岸边的柳

荡着轻风

仿佛是少女的绿褶裙飘舞

蒹葭苍苍

和着蛙声一片

水鸟轻轻拍打水面

扑棱棱飞向天空

调皮的鱼儿

似乎是在玩耍自己的绝技

一会儿飞跃出来

一会儿潜入水底

这便是宁静

波光粼粼

也是温馨尽双眸

持一颗淡然

于一池秋水

寂静了心的渡口

没有流浪的帆

只是停泊了等候

在每一个轮回的岸

携一抹晨曦的霞光

温暖每一段旅程

忆海景

麦花香

仿佛昨日还在弥漫

此刻

已是初秋的微凉

黄昏的码头

排列整齐的渔船

静静地停泊

海浪

一波又一波

拍打着岸边的细沙

鱼鹰掠过海面

惊起涟漪

海草一滩

宛若一条绿锦

缠绵海岸线

我是观海人

寂静期待明天初升的太阳

海边的清晨

散发着海水的腥气

伫立岸边

遥望天边的一抹彤

把海面染成色彩斑斓

一副天然的水墨画混然而成

旭日一点点露出来

自己也好似慢慢的升腾

海面平静

像懂事的孩子

不再拍打海岸

映入眼帘的是自然赐予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海景?

拓展阅读

1、二十年后家乡作文450字五年级作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读到这些思乡词,我的眼里就浸满了泪水,在2031年,我是一位美国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今天,我准备乘坐我的私人飞机,去我的家乡——安徽砀山。

十分钟后,我抵达了砀山。天哪,我简直不认识自己的家乡了!一座座百层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自动运输带(可自行调节速度)遍地都是。我一步登上自动运输带来到了我的母校——砀师附小。

这儿的变化更大!这里地球上唯一一座世界级学校,分为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大学部。我了解到这里的教师、厨师、医生等职工都是机器人。另外,我还去探望了校长。哇,校长竟是我们从前的班主任——华老师!可她怎么看着比教我们的时候还年轻?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自从吃了‘年轻30’这种药,我就到了30年前的样子。”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儿的课堂也很稀奇。上课了,教室里没有黑板,同学们想坐哪儿坐哪儿。这里的课桌就是电脑,有教材自动发声教学生,当然,要带着耳机。不然你听语文,我听数学,那么课堂不就一团糟了。如果你要是乱说话,坐在前面的机器人老师可是会批评你的。

吃饭时,厨师机器人也是“玩”这做饭,他们边玩杂技边做饭,让学生边欣赏边吃饭,减轻学的学习压力。

20年后的砀山,砀师附小,你真是太太……太美了。

2、岑参 《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及翻译赏析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译文] 自古以来青史留名的谁不知晓,看今人的功名胜过古人。

台城头夜吹角,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1)台:地名,唐贞观中置县,治所在今新疆台县。

(2)封大夫:封常清,唐大将,蒲州人。时受命为御史大夫、北庭都护、西伊节度、瀚海军使。封奏调岑参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3)角:军中乐器,即画角。

(4)旄头:指旄头星,即昴星。古人认为昴星象征胡人,昴星落下,即象征胡人必败。

(5)渠黎:地名,汉时西域国名。

(6)单于:匈奴君主称号,此指播仙首领。

(7)金山:即阿尔泰山,此处乃泛指西北边塞之山。

(8)戍楼:驻防的城楼。

(9)汉军:指唐国。唐中多以汉代唐。

(10)上将:指封常清。

(11)旄: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旌节为凭信,为皇帝所赐。旌节用金属或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

(12)阴山: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泛指边城。

(13)虏塞:敌方要塞。

(14)兵气:战争气氛。

(15)屯:聚集。

(16)剑河、沙口:地名,不详。

(17)亚相:秦汉官制御史大夫仅次于相。故后世称亚相。此指封常清。

(18)勤王:为王事而操劳。

(19)静边尘:使边境安定下来。

(20)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意思是说封常清的战功将要超过古人。

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

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

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

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

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

汉家的军马屯驻在台的城北。

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

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

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

三军的喊声轰鸣象是阴山震动。

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

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

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

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

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

发誓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烟尘。

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

而今可见封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台的城头,夜晚吹响了画角。 台的城北 ,看见旄头星坠落。紧急军书昨夜送过渠黎,书报单于已到达金山以西。登上戍楼向西远望,烟尘一片昏暗,唐军已驻守在台以北。将军持旄率军西征,黎明时大军在军乐中前进。战鼓四起如雪海中涌起波涛,三军大呼阴山也被震动。敌军气焰嚣张直冲云霄,战场上的死者的白骨缠结在草跟。剑河风力急增雪片宽阔,沙口的石头结冰,马蹄踏上就会滑落。为王室操劳,亚相不辞辛苦,立誓报答君恩安静边庭。自古以来青史留名的谁不知晓,看今人的功名胜过古人。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也有所不同。此可分四层。

开始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人没有从自然环境落笔却直接从战阵入手来创造战争气氛: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台城头夜吹角,台城北旄头落”,连用“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将“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就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接着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台北”,句式相同,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致“ 戍楼西望烟尘黑”,描绘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突兀,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人写军事,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以致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振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披靡的气概。

“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而下面四句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人借对方兵力强大衬托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

“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渲染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都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战争之艰苦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以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就“越发得意,好像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年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因此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是“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预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

“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

四层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紧凑,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这一首写的是白天出征,中写景状物都紧紧扣题,并寓含颂揄扬之意这首边塞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

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此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无疑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不正如此么?当然了,岑参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的豪迈、雄壮是为了安边报国,决不是某种无情和冷血。

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马川行》并无二致。

3、致母亲经典

忘不了你十月怀胎的辛苦,

那是我今生住过的最贵的'屋!

这辈子都还不完的房租!

妈妈——你孕育我的艰辛和痛触,

在我当了母亲才知道!

感恩你带我来到这个世界,

尽管活得不够精彩,

在你眼里,我却永远是第一!

妈妈,我爱你!

如果说慈父的肩膀是大山,

妈妈你的心怀就是雨露!

浇灌和滋养了万物!

亲爱的妈妈:

我会永远对你好好说话,

用我毕生的精力向你报答。

我会告知我的儿女,

尊重女性,尊重母亲,尊重生命!

今天的我--,

就是孩子们明天的榜样,

炎*美德——

就是从孝顺爹娘开始的。

写到此我泪眼婆娑,

《烛光里的妈妈》声声泣血,

那是妈妈真实的身影,

我爱**妈!

你养育我长大,

给我一个家,

含辛茹苦到白发,

你是我们家最大的功臣啊!

妈妈!

当你儿孙绕膝的时候,

当爸爸抱着重孙嬉笑时,

妈妈,我更想对你说:

因为有你,

我们姐弟才有了今天的家!

妈妈,伟大的妈!

我会永远对你好好说话,

永远孝顺你和爸!

4、爱国大全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张维屏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先后在湖北、江西担任州县地方官。张维屏一直秉持“欲希古贤”、济世救民的从政抱负,却因晚清*黑暗*而断然辞官归里。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张维屏写下了《三元里》,以及颂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三位爱国将领的《三将军》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在当时流传甚广,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已故著名文学家阿英(钱杏邨)曾称赞张维屏的这些作品是鸦片战争中“最具有灿烂不朽光辉”的“英雄史”,开创了近代爱国主义新风,成为了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

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的变化来临之前,身边的一切看起来似乎波澜不惊,其实变化已经在酝酿着、准备着,只等待一声春雷,人间便将百花争艳,姹紫嫣红开遍,自然里万物将欣欣向荣。

木棉

攀枝一树艳东风,日在珊瑚顶上红。

春到岭南花不少,众芳丛里识英雄。

木棉花的红红火火,一树的明艳夺目、豪气干云,顶天立地的男儿干练英姿,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笼盖了岭南大地,瞬时威武壮观。

△张维屏在广州玉岩书院留下的对联。

雨前

雨前桑土要绸缪,城下寻盟古所羞。

共望海滨擒颉利, 翻令江上见蚩尤。

人当发愤思尝胆,事到难言怕转喉。

为 语忠良勤翊翼,早筹全策固金瓯。

听到《南京条约》的噩耗,人站在总结战败经验教训的高度,深切地感受到,要 想巩固国家安全,首先要全民皆兵,大家团结一致,在提早 做好准备的同时,还要有卧薪尝胆的勇气,这样才能真正保 护国家安全使之不受侵犯。

书愤

汉有匈奴患,唐怀突厥忧。

界虽严异域,地实接神州。

渺矣鲸波远,居然兔窟谋。

鲰生惟痛愤,洒涕向江流。

张维屏提出古来皆有外敌侵扰,但是匈奴、突厥是少数 民族,是在中华民族大背景之下的人民矛盾,属于内部纷 争,但是英国人的侵略,是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是有 灭种亡国危险的。

侠客行

贵人赫赫权如山,门前鹰犬十百,一日不得闲。高堂华 屋,大酒肥肉,粉白黛绿,哀丝豪行,贵人不足,鹰犬仆仆,天 阴鬼哭,鬼哭声啾啾,怪村啼鵂鶹。客从何方来? 下马直上 酒家楼。寒风如刀雷如水,酒家楼头剑光起,明日喧传贵人 死。

看着那些鱼肉乡里的贵人,寻常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忽 然听闻有名侠客,替天行道,杀死贵人,这样百姓又可以过 太平日子,没有欺压的生活,张维屏看到百姓安稳日子不可 得的时候,将希望寄托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身上,是 一种期许,更是一种无奈。

三元里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生动地描述了广州郊区三元里农民围击英国侵略军的壮烈场面,讴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格调高昂,很有鼓舞力量,因而广为传颂。

三将军并序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

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

陈将军,福建人。

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

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

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

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

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

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

我闻人言为此,言非一人同一辞。

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亦史。

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

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

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三将军》是颂陈连升、陈化成、葛云飞三位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杀敌、以身殉职的将领。句长短错落,反复吟唱,表现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点击查看更多轮回的岸诗歌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12652.html

热门阅读

  1. 表达对恋人祝福的诗句
  2.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3. 主任科员竞职的演讲稿1000字
  4.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作文2500字
  5.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优秀教案
  6. 公司的元旦祝福语
  7. 描写山水的诗句
  8. 读懂身边的爱生活随笔
  9. 屡败屡战的故事
  10. 五四青年节作文:青春
  11. 关于《孤独之旅》读后感
  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3. 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14. 移动互联网下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15. 中日友好的故事
  16. 让人笑抽的万圣节祝福语
  17. 刘胡兰小故事
  18. 白居易《浪淘沙》六首全文
  19. 中秋节经典爱情祝福短信33条
  20. 《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的读后感范文
  21. 有关就业的经典名言58句
  22. 民间传说故事
  23. 爱情伤感个性签名
  24. 春节短信201年祝福语
  25. 琼瑶小时候的故事
  26. 跑过冬天散文随笔
  27. 香樟树的情怀作文2000字
  28. 满庭芳秦观名句
  29. 水中的鱼随笔
  30. 种植水稻小学日记
  31. 2016农历三月三祝福语锦集
  32. 经典人生励志语录
  33. 绿色出行的口号
  34. 婚礼女方父母贺词
  35.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文字
  36. 网络安全报告心得体会
  37. 201年大学军训心得体会
  38. 圣诞节的欢乐开心祝福语
  39. 缘份天注定婚礼策划方案范文
  40. 狗年企业拜年祝福语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21:55:35
本页面最近被 52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福建,TA在页面停留了 11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