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名师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通过交流材料和初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小城的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有无数条水道和姿态各异的桥梁,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面我们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的?你对威尼斯还有哪些了解?(可从地理风貌、小艇以及同水城的关系说起)
二、检查预习的情况
1、读准本课生字词: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
2、同学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挺:壬
寂:不要多一小竖
3、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互相质疑(也可放到理解课文时解决)。
簇拥:(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艇的技术熟练自如,得心应手。
哗笑:高声喧哗说笑。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得十分密切?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下来。
四、简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一、问题导入:
读了课文,你喜欢小艇吗,为什么?
学生可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二、新授
自学提示:
课文对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作了精彩描写,先找出有关部分读一读,然后说说作者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
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小艇的样子。
读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抓关键词:长、窄、深、翘起、轻便灵活和三个比喻句来理解。
板书:
小结:小艇的样子十分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服,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3、那么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学生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4、学生交流,重点体会“操纵自如”
(1)小艇速度极快。
(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
小结写法: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本文在这方面写得很突出。再读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
5、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再指名分自然段背诵。
三、学生展开想象,说话练习。
由此可见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按照投影提示,在小组里说说什么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拓展阅读
1、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学设计
小语新大纲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此,我们可以制定以读为主线的四环节教学设计。四环节教学流程图如下:
第一环节→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第四环节
↓ ↓ ↓ ↓
整体 → 部分 → 整体 → 新整体
↓ ↓ ↓ ↓
预读 → 细读 → 议读 → 练读
↓ ↓ ↓ ↓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这样写→应该怎样写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全文篇幅虽短,却把小艇勾勒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小艇同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具体,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课文融入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具体。读过课文,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在反复朗读课文内容时体会、理解。四环节教学就是力求把阅读课上成以读为主的语文能力训练课。
第一环节:整体预读。预读是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整体预读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一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问字典,把它学懂。(本课生字中,艇纵拥梁都是后鼻音,注意读准字音);二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什么,练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出来。(课文描写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说明它在水上城市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威尼斯的迷人风景)。在朗读过程中,提倡在书上圈划,摘抄或写出自己的疑惑。总之,要求学生能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
第二环节:部分细读。细读也叫精读,就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精华,进行圈点批划地读,咬文嚼字地读出感情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小艇同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首先,我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圈点词句,在文中找出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段落(第二、三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诵读、讨论(小艇有点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其次,我范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这样打比方?(作者这样描写,目的是把小艇动静两种状态都形象化);最后,我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读、思、勾、划、议作者列举了哪些方面来写小艇与威尼斯的密切关系?(关系在于:①威尼斯是座水上城市,河道纵横,小艇作为交通工具最为方便;②威尼斯是水城,水上来往船只很多,所以小艇的形状奇特;③威尼斯是水城,所以各种人都需要用小艇作为交通工具。)
第三环节:整体议读。在阅读教学过程 中,读和议是相辅相成的,大多数是交错进行的。读中议,议中读,议议读读,读读议议,相互促进。所谓整体议读,实质上是全班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所呈现的形式便是议论纷纷。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议读:1、议结构,探求表达的艺术性。文章中既有作者对实际事物的描写,如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又有作者的联想,如匆匆去做生意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等等;文章中注意了静态的观察,如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描写,又注意了动态的描写,如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描写;文章还包含了动静相结合的描写,如夜晚,戏院散场后,静寂笼罩着威尼斯的描写就属于动静描写。2、议重点段,落实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生动的比喻,向我们介绍了小艇的形状和特点,这一段中说小艇像新月,是在静态上相似;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在动态上的相似。学习课文所运用的动静描写方法和比喻手法,我们可以对某个事物进行片断练习。
第四环节:整体练读。这一部分属于创造性阅读阶段。多读能够激发想象,调动大脑思维。只有多读,学生积累的知识容量才大,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能对客观事物领悟得更广泛、更深刻,受益终身。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情激情;可以编课本剧,扮演成一个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威尼斯的小艇以及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以形象感人;可以播放录像、录音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在聆听、静思中诱发阅读兴趣;根据学用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补充船夫是如何驾驶小艇的;另外还可以写读后感,读书心得等等,以促进阅读的深化和迁移,达到知识的积累。
正如湖北特级教师郑祖读老师所说: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坚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思维训练*,把启发式贯穿到读中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融听、说、读、写于一炉,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使整个课堂教学统一于以读为主线的整体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知与能和谐统一发展。
2、小学数学二年级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 法: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个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3、小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一、听歌曲:
《秋天多么美》,幼儿自由表演。
1.师:我这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的欢快节奏动一动吧!
2.幼儿自由表演。
师: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自己跳出你们美丽的舞蹈吧。
二、开展关于秋天的谈话,引出散文诗内容。
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觉得秋天哪里最美丽,最让你喜欢?
2.师:秋天会是如此美丽那是因为有秋爷爷,秋爷爷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你们看,秋爷爷又来到了哪里了?水果娃娃们高兴吗?谁来学一学水果娃娃的样子?
3.师:你们学的样子真像,我这里还有一首关于秋天的散文诗,一起来听一听。
三、播放PPT,学习散文诗《欢迎秋爷爷》。
1.老师边播放图片,边朗诵散文。
2.请小朋友说说各种水果娃娃们高兴的样子。
师:为什么山楂娃娃点亮小红灯,柿子娃娃挂起大灯笼?。
3.师: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娃娃,你能说一说它是怎么欢迎秋爷爷的吗?
4.小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秋季小朋友也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健康康的,才会更强壮。
4、小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1、观察秋天的景色以及秋天的画面,感知彩色的树叶在风中纷飞的景象。
2、学习儿歌,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乐意到大自然中去,进一步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悠扬的音乐磁带。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1、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大树下(或幼儿园附近有落叶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落叶。
启发幼儿看看周围有什么?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又怎样了?
2、带领幼儿回到室内,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3、在幼儿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欣赏画面,进一步观察秋天的树叶,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上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秋风吹过,树叶怎样了?你觉得飘落的树叶像什么?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的内容,进一步感知秋叶的美丽。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儿歌中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说红树叶、黄树叶像蝴蝶?
4、与幼儿一起念儿歌,鼓励幼儿有表情朗诵儿歌。
5、播放音乐,启发幼儿想一想:假如你是小树叶,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做做树叶飞舞的动作,大家学一学,再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飞舞,充分感知、体验树叶在风中上下飞舞的情景。
儿歌:
片片飞来像蝴蝶,秋风吹,树枝摇,
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
也许是宝宝们亲眼看见了落叶从树上掉落的情景,记忆很深,能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描述落叶的颜色、形状及从树上掉落的样子。在学习儿歌时,因为我用了红黄两片印画树叶作为教具,根据儿歌内容作落叶掉落,摆蝴蝶状,所以宝宝很快理解并学会了儿歌。在表演儿歌时,多数宝宝能较生动的模仿树叶飘落,落叶像蝴蝶一样飞舞的样子。活动效果比预期的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