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地球只有一个》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08:21

四年级下册《地球只有一个》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3.理解诗句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2.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准备

分小组分主题搜集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诵诗歌:

同在一片蓝天下长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围着我的家;

同在一片阳光下玩耍,

熊猫大象长颈鹿我们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亚细亚,

一只鸟儿传过来你的悄悄话。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圆圆的地球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共同拥有它。

2.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家)

接下来的这首诗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请听第二首诗。

3.配乐朗诵第二首诗:

地球是我们的好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

我们栽下爱的花朵,

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

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4.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妈妈)

5.小结导入: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也是我们共同的妈妈。对于每一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来说,它只有一个,(板书:只有一个)让我们大家都来好好地爱它。

6.引导学生齐读课题:13钡厍蛑挥幸桓

二、诵读全诗,在读中感悟。

1.自由诵读。

2.开火车分小节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生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读后进行评价。

3.识字。

(1)结合学生朗读相机正音。

和煦xù开辟pì赋予fùyǔ

(2)写字。

你认为这些要求会写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它?

强调:“翅”字注意“支”字的变形,捺要长一些,把“羽”字托起来;左右结构的字“膀、辟、谊”写时注意左右的宽窄;“荒”字与“流”进行比较,“荒”字不要多写了一个点。

4.朗读表演。

5.自由畅谈对诗歌的感悟。

(1)整体感受:通过朗读,你读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具体感悟:鼓励学生针对同学们刚才诵读的情况,具体到某一节来谈谈对节奏、对诗歌感情色彩的见解。

(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对于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肯定,教师的引导和小结应是画龙点睛式的。)

李少白

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这一节运用设问和比喻充满深情充满希冀,表达了儿女对妈妈的一份爱,或许因为爱的迟来,因为迟来的顿悟,最后一句语气中也夹杂着一丝歉疚;或许因为想真诚地为妈妈做点什么,语气中流露出一份真情。语速稍慢,便于情感的表达。)

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

在南极和北极之间,

我们栽下∕爱的花朵。

(这一节比较抽象,描写比较大气,纵横地球的每个角落放飞美的希望,栽下爱的花朵。诵读时音调较高一些,注意重音与停顿的把握,语速比第1节稍快。)

让大地∕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让风儿∕吟唱绿色的欢歌。

给每一双翅膀∕清新的空气,

给每一条鱼儿∕洁净的银波,

给每一片绿叶∕和煦的春光,

给每一颗种子∕温馨的小窝。

(这两节是排比句,描写具体,充满想象,语气可亲切、柔和点,语调上扬,充满希望。)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

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

在雪山和荒漠之间,

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这一节从时空和地域两方面表白我们要和地球做朋友,友好相处,语气要比较坚定、有力。)

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

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

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

将过去和未来∕诉说。

(这一节给人无尽的遐想,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要和动物、植物结为朋友,语气可亲,语调上扬。)

蓝的眼睛、∕黑的眼睛,

闪烁着自然的灵光。

自然赋予我们∕爱的技艺,

我们要把地球变成∕童话王国。

(这一节主要是讲我们人类都是自然人,是自然赋予我们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种直抒胸臆式的表白,语气肯定,最后一句更要坚定上扬,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三、教师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诵读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首诗歌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起来读读。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节)。

(1)引入学习:是啊,妈妈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这一节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运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畅谈,保留他们自己的见解。)

2.学习第二部分(第2—6节)。

(1)师:是啊,作为儿女,我们希望地球妈妈健康、快乐。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那我们究竟应该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想法可能是抽象的,如诗歌中所言;也可能是具体的一些行动。)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围绕“保护”与“节约”的主题引开、发散,把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上来,分小组分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利用搜集的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从正反两面相结合来说明,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结合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并适时小结: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水电

减少白色污染重复使用教科书

(3)过渡:如果我们人类真的这样去做了,那我们的梦想就成真了。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感情读第三、四节,进一步感悟地球的美好、可爱。

师引读:生:

让大地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让风儿吟唱绿色的欢歌。

给每一双翅膀清新的空气,

给每一条鱼儿洁净的银波,

给每一片绿叶和煦的春光,

给每一颗种子温馨的小窝。

(4)多美的世界、多美的地球啊!谁能找出最能概括我们为地球妈妈所做的一切的诗句来读读?(第2节和第5节)

(5)细读这两节,同桌讨论,说说这两节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怎么理解“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和平的白鸽,友谊的长河”?

(在整个宇宙中、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中,没有时间与地域的界限,人与自然之间只有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只有和平与友谊,没有战争、没有虐杀、没有破坏。)

板书:美爱和平友谊

(6)借第6节小结:到那时,就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将过去和未来诉说。人与动物、植物,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将是最好最好的朋友。

(7)指名分节读第2—6节。

3.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节)。

(1)齐读。

(2)简要说说这节诗的意思。

(这一节主要阐明人是自然的,是自然赋予人类一切,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共同享受自然美好的灵光,把地球变成美丽的童话王国。)

三、拓展活动。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地球妈妈,一组扮演地球儿女,分别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如:地球妈妈——森林是我身体的肺,没有它我就不能呼吸。

地球儿女——我爱地球妈妈,爱你就是爱自己。

四、课后练笔。

大标题:《人与自然》

小标题:自拟

要求:侧重战争、人口、环境、能源、疾病等其中的一方面从忧虑或希望的角度来疾呼或憧憬,具体内容和体裁不限。

板书设计: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善待动物节约水电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用煤

拓展阅读

1、3

《世界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在读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学时数】1课时

学过程】

、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张普通的世界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疑问去阅读课

二、自读课

1、自读课。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图或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份非常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块大陆上。

、熟读课,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问题说说。

五、布置作业

1、同步阅读

2、3

《古诗两首》

学目标】

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感情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学时数】2课时

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学过程】

、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回看到的景象却不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样。

感情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比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认识庐山真面目,因为身在庐山中。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感情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学过程】

、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师点评并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中的注解,试着串讲。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方?他当时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发现又是村庄。

、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节奏朗读后两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转,前面又出现了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次实验,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授的帮助,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时,常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性。

读后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3、3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

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盒,白纸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课时

学过程】

、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趟,转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至六自然段,用“——”划出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温和的阳光。

b.当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研读课,“橡皮泥捏宅”

1、小洞就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学过程】

、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想大声说上句:

流的住宅来自流的建筑工程师,没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2、师生用课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点往挖。

啊树啊上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小动物编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4、3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篇介绍植物的章。

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

学过程】

、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面我们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读课

1、这节*要和大家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读课,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师归纳出本篇课的两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汇报交流

1、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关的重要动词。(爬:触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往上爬。

质疑:“脚”能不能换成“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性)

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演,说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条理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阵风拂过……)

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酎Jb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来,抄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种攀援植物,仿照课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5、3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方向人请,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课时

学过程】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

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人随机、快速指点,另人读。

2、解疑说话。

a、 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选择几词说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成竹》这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中第二自然段及第自然段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日积月累

1、是呀,人对每月具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了深刻的印象。

3、每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题目,为什么。

4、每人都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来,肯定很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动的内容写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进行修改加工。作为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师**。

6、学生就某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课时 作讲评

1、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稿。

3、誊写习作。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下册《地球只有一个》教案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8204.html

热门阅读

  1. 市图书学会上的发言稿
  2. 学年鉴定表团小组总结
  3. 李白描写春天景物的诗
  4. 关于春天的诗歌有
  5. 2018年送给领导的国庆节祝福语
  6. 人生哲理好段摘抄
  7.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字
  8. 怎样做好1分钟自我介绍
  9. 经典古诗词鉴赏
  10. 货币战争3读后感
  11. 让痛苦伴我们一生美文
  12. 竹枝词情感美文
  13. 三字经成语故事
  14. 个人毕业鉴定范文
  15. 大学生暑假留校期间安全责任协议书范文
  16. 韩愈早春古诗赏析
  17. 巴菲特的名言阅读欣赏
  18. 小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19. 201年给同学的元旦祝福语大全
  20. 春节看看鲁迅纪念馆的经典美文
  21. 格林童话《魔草》原文及读后感
  22. 教师节的短信祝福语大全
  23. 2016年讲奉献有作为心得体会
  24. 一年级六一儿童节诗歌
  25. 犯错检讨书300字
  26. 读《祝福祖国诗词书法集》有感
  27. 幼儿园印画美术教案
  28. 有横批的喜迎新春对联
  29. 除夕对联大全
  30. 以难忘的除夕为话题的作文
  31. 粮油采购售后承诺书
  32. 附属中学卫生大扫除结果总结范文
  33. 感恩诗歌的朗诵稿
  34. 关于《掌声》优秀的教学设计
  35. 小蜗牛的微笑睡前故事
  36. 201年暑期师风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37. 初一家长会家长发言稿推荐
  38. 周末时候的祝福短信
  39. 小猫捉老鼠童话故事
  40. 我有一个美丽梦想小学生读后感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07:27:54
本页面最近被 39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东,TA在页面停留了 6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