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魔草》原文及读后感
【魔草主要内容】
《魔草》讲述的是一个好心的猎人在帮助一名老婆子后,得到了两件宝贝——如意斗篷和一颗有魔法的鸟心,坏心眼的巫婆知道后,指使自己漂亮的女儿骗走了宝贝,猎人没有放弃,他发现了具有魔力的莴苣,于是通过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女巫,最终和漂亮的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前,有个年轻的猎人去森林里打猎。他一路兴致勃勃,心里十分快活,一边走一边用树叶吹着小曲子。忽然他碰见一个模样丑陋的老婆子,那老婆子对他说:“你好,亲爱的猎人!看起来你又快活又满足,可是我呢,却又饥又渴,给我一点施舍吧!”
好心的猎人很可怜这穷婆子,便伸手从口袋里拿了一些东西给她。给完了就想往前走。可是老婆子却叫住了他,说:“听着,亲爱的猎人,为报答你的好心肠,我要送你一样礼物。你往前走,一会儿就会走到一棵大树跟前,树上蹲着九只鸟,它们的爪子里抓着件斗篷。你要举起lie枪朝它们中间射去。那件斗篷就会落到地上。有一只鸟会被击中也落到地上来。你快捡起斗篷,那是一件如意斗篷,你只要把它往身上一披,心里想到什么地方马上就会到什么地方。你还得掏出那死鸟的心来整个**,这样每天早上起床时,你便会在枕头底下发现一块金币。”
猎人谢过那年老女智者,心里暗想:“她答应的东西真是好极了,可是这一切会不会是真的呢?”他抬脚往前,谁知还不到一百步,就听到树枝间一片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急忙抬头一看,只见一群鸟果然用喙子、爪子拽住一块布在扯来扯去,它们你抢我夺,相互争吵,谁都想把布占为己有。“哈,真稀奇!”猎人禁不住喊了出来,“真如那老婆婆讲的那样。”他马上取下lie枪,朝鸟群中间放了一枪,打得鸟儿们羽毛四处乱飞,全都吓跑了,一只被射中的从树上掉了下来,斗篷也随之掉了下来。猎人按照老婆婆的嘱咐,剖开死鸟,掏出鸟心吞了下去,然后带着斗篷回到家里。
第二天清晨醒来,他想起老婆子的许诺,想看看一切是否也已兑现。可不,他一翻起枕头,眼前就有块金子在闪闪发亮,第二天早上他又找到一块,以后每天起床来都是如此。他积攒了一大堆金子,最后却想:“要是我老呆在家里,我有这些金子又有什么用呢?我要出去,好好见见世面。”
于是,他告别父母,背上背囊,挎上lie枪,闯世界去了。一天,他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来到一片平原,见到面前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宫殿。宫殿的一扇窗户里,站着老太婆,旁边还有位漂亮极了的少女,正在向楼下张望。这老太婆却是个女巫,她告诉少女:“那边森林里走出来一个人,他身体内有件珍宝,咱们一定要把它骗到手,我心爱的小女儿,要知道,咱们更配得到那宝贝。他呀,肚子里有颗鸟心,所以每天早上都能在枕头下找到块金子。”接着,她对姑娘讲怎么下手,怎么做戏,最后恶狠狠地瞪着姑娘,威胁说:“你要是不听我的话,一定倒霉!”这当儿,猎人走近了,看见姑娘便自言自语起来:“我已经东游西荡很久喽,现在想休息休息。到那座华丽的宫殿去呆一呆,反正我有的是黄金嘛。”话虽如此,真正的原因却是他已相中了那位美人儿。
他跨进宫门,受到了亲切的迎接、礼貌的招待。没过多久,他已完全迷上那巫婆的女儿,什么也顾不到了,他总是望着她的眼睛,她要求什么,他都乐意去做。这时候,老巫婆说:“喏,咱们这就必须取鸟心了,他失去以后,不会有任何感觉的。”接着,她们调制了一种药水,煮开后,斟在一只杯子里。老巫婆把杯子递给姑娘,命令她给猎人送去。她对他讲:“呵,亲爱的,喝了吧,为着我!”猎人接过杯子,刚**那药水,立刻从肚子里呕吐出了鸟心。姑娘悄悄把它捡起来吞了,因为老巫婆要她这样。从此,猎人的枕头下再没发现金子,金子跑到姑娘的枕下了,每天早晨老婆子都一定去取。那小伙子呢,却对姑娘爱得发了痴,完全不想其它,一心只渴望和她一起消磨时光。
这时,老巫婆又说了:“鸟心咱们有了,可如意斗篷也一定得夺过来。”姑娘却回答:“斗篷咱们就留给他吧,他可是已失去自己的财富了呵。”巫婆一听大怒,说:“那样的斗篷是世间难得的宝物,我一定要,非要不可!”她教给姑娘鬼点子,说,如果她不听话,一定叫她吃苦头。姑娘只好照老婆子说的做,随后便走到窗前,眺望着远方,装出一副忧郁的样子。猎人问:“你干吗忧伤地站在那儿?”“唉,我亲爱的,”她回答,“对面有一座宝石山,那儿产精美无比的红宝石。我非常想得到它们,因此一想起来就十分难过;可又有谁能替我去取呢?只有鸟儿能飞上山去,人是*去不了的啊!”“如果你忧虑的只是这点事,”猎人说,“我愿马上就解除你心头的苦闷。”说完,他把她拉到自己的斗篷底下,心里想着要去对面的宝石山,一眨眼工夫,两人已经坐在了山上。但见四周宝石闪闪发光,瞅着真叫人心里高兴,他们挑最美最珍贵的搜集了一些。这当儿,老巫婆却作起法来,猎人突然感到眼皮沉重,便对姑娘说:“咱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我困极了,几乎已经站不稳。”他俩坐下去,猎人把头枕在姑娘怀中,睡着了。刚等他睡熟,她便从他肩上解下斗篷,拿来自己披上。再拾起地上的宝石,一发愿回家去了。
猎人睡够了醒过来,发现自己心爱的人骗了他,把他一个人丢在了荒山上。“呵,”他叹道,“世间竟有这样的大骗子!”他坐在那儿忧心忡忡,心痛难忍,却不知怎么办才好。这宝石山呢,属于一群狂暴粗野的巨人,他们住在山上,在山上胡作非为。猎人那么坐了没多久,就看见来了三个巨人。他赶紧躺在地上,装做酣睡的样子。巨人们走过来,第一个用脚踢他,说:“这是条什么虫子,敢躺在这儿做白日梦?”“踩死他!”第二个说。 “值得花力气吗?”第三个不屑地讲,“留他一条命吧,他在这儿呆不长,他一往上爬,爬到了山尖,白云就会卷住他,把他带走的。”他们一边谈话,一边往前走。猎人却记住了他们说的话,一等他们走远,便站起来向着山顶爬去。他在山顶坐了一会儿,一朵白云悠悠来到,卷起他,带着他在天空中飞了一会儿,最后降落在一座大菜园子里。菜园四周高墙环绕,他缓缓地落在了圆白菜和其它蔬菜中间的地上。
猎人转头四望,说:“我只要有点吃的就好喽,肚子真饿,这么往前走会很吃力啊!可这儿见不到苹果、梨子和其它水果,到处是菜叶,除了菜叶子还是菜叶子。”终于,他想:“不得已我可以吃点莴苣嘛,味道虽不怎样,却可以提起我的精神。”于是,他选了一窝最粗壮的吃起来,可是刚**几口,他就觉得精神不对,好像他已经完全变了。果然,他长了四条腿,一个大脑袋,两只长耳朵:他惊恐地看出,自己已变成了一头毛驴。由于仍然很饿,并受他现在的天性决定,多汁的莴苣变得很有味道了,他贪婪地吃个没完,吃啊吃啊,他终于碰到了另一种莴苣,可他刚吃下一点,又感觉发生了变化:他恢复了自己原来的人样儿。
这时猎人躺在地上睡着了,消除了疲劳。第二天早上醒来,他把坏莴苣和好莴苣各摘了一棵,想:“它们会帮我夺回自己的东西,惩罚那不忠实的人的。”随后,他把莴苣藏在身上,翻出围墙,动身找他爱人的宫殿去了。他东奔西走了好多天,侥幸把它给找着啦。他马上染黑了脸面,叫他亲生母亲见了也休想认出来,这样才去宫里借宿。“我累*,”他说,“再没法往前走。”“你是谁啊。老乡?做什么样的营生?”巫婆问。他回答:“我是国王的使者,被派出来寻找天底下长的最美味可口的莴苣。我非常幸运地找到了,正藏在身上哩。只是太阳烤晒得太厉害,我担心鲜嫩的菜叶会蔫掉,不晓得能不能把它送到呵。”
老婆子听说有美味的莴苣,嘴馋起来,说道: “亲爱的老乡,让我尝尝那美妙的莴苣好吗?”“行啊行啊,”猎人回答,“我有两棵,愿意送你一棵,”说着打开口袋,把坏的一棵递给她。老婆子毫无防备,想吃那新奇的菜想得口水快流出来了,急忙亲自下厨房去做起来。做好后,她等不及端上桌子,伸手抓了几片叶子塞进嘴里,哪知刚一咽下肚去,她已失去人形,变成一头驴跑到了院子里。这当儿巫婆的女仆走进厨房,见莴苣已做好了,想把它端上桌子,可半道也犯了偷偷尝一点的毛病,吃下了几片叶子。结果莴苣的奇妙作用又马上显示出来,女仆同样变成头母驴,和老巫婆跑到一起去了,而装莴苣的大碗却掉在了地上。这其间,“国王的使者”和美丽的姑娘坐在一起,她等了好久不见人送菜来,也馋了,就问:“不知道莴苣在哪儿呵?”猎人想一定是菜已经起作用,说:“我去厨房看看吧。”他走下楼,见两头母驴在院子里兜圈子,莴苣却撒了一地。“行啦,”他说,“那两个已得到惩罚,”说着把剩余的菜叶儿捡起来放在碗里,端去给姑娘。“我给你送佳肴来了,免得你久等。”他告诉她。姑娘于是也吃了一些,立刻也和另外两个一样失去人形,变成母驴跑进院子去了。
猎人先洗了脸,让那些变驴的家伙能认出他,然后才走进院子,说: “现在该你们得到背信弃义的*啦!”他用一条绳子拴起三头母驴,把它们赶到一座磨坊前。他敲敲窗户,磨坊主探出脑袋来问有什么事。猎人回答:“我有三头蠢驴,再不想养了。你要愿意收留它们,喂它们饲料,把它们圈住,照我说的那样对待它们,你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当然可以,当然可以,”磨坊主回答,“可要我怎样对待它们呢?”于是,猎人告诉他,那头老驴,就是从前的巫婆,他每天得揍它三次,却只给一顿草料吃;那头年轻点的母驴,就是从前的女仆,他每天要揍它三次,喂它三顿;那最小的一头驴,就是从前的漂亮姑娘,他不用揍它,只要喂它三次。”要知道,猎人还是不忍心让姑娘*哟。随后他回到宫里,在那儿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一切。
几天后,磨坊主来说,他必须报告:那头一天挨揍却只有一次草吃的老母驴*。“另外两头虽然没死,也得到三顿草料吃,”他说,“却显得十分伤心,看样子也熬不了多久喽。”猎人听了心肠软了,克制住怨恨,告诉磨坊主把它们给他赶回来。两头母驴回来后,他给它们吃了好莴苣,它俩马上又变成人了。美丽的姑娘一下跪在猎人面前,说:“唉,亲爱的,原谅我对你干的坏事!都是我母亲逼着我干的,我本心才不愿意呐,因为我打心眼儿喜欢你。你的如意斗篷挂在我衣柜里;我愿意喝呕吐药,吐出鸟心来还给你。”猎人一听也改了想法,说:“留着吧,反正都一样,因为我要娶你,让你做我忠实的妻子。”随后举行了婚礼,他们一直到死都愉快和睦。
《格林童话》中的《魔草》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情节非常有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热心的帮助对方,好人会有好报,就像猎人帮助了森林中的老婆子便获得了两件宝贝;坏人会得到*,就像坏心眼的女巫一样,最终没有好*。最重要的事不能欺骗别人,做了坏事要知错能改,诚实、坦诚才是最重要。
拓展阅读
1、格林童话――灰姑娘读后感400字
在我读的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格林童话《灰姑娘》。
《灰姑娘》江苏的是一个可林的女孩,她的妈妈去世了,她的后妈和两个丑陋的姐姐百般折磨她,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吓倒。
有一次,王子举行舞会,后妈只带着两个女儿去参加。可怜的灰姑娘职能在妈妈的坟前失声痛苦。后来,灰姑娘在鸽仙子的帮助下穿着水晶鞋参加了王子的舞会,受到了王子的爱慕。最后,灰姑娘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灰姑娘》,我更为灰姑娘的弱小和可怜而流泪,为灰姑娘的善良和勤劳而高兴。
想想我自己,生活在宽裕的生活中,受到长辈无私的关怀和无穷的宠爱,几乎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尽管这样,我还经常任性,无端地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实在是不应该啊!
《灰姑娘》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能勇敢地面对困境,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不轻易向生活低头。只要你面对生活,充满信心,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幸福一定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灰姑娘,你真是我心中的好榜样。我决定向你学习,做学习的优者,做生活的强者。
我读了《灰姑娘》这篇故事,里面讲了从前有个很富有的人家有个女儿,她妈妈很早就去世了,小姑娘是一个虔诚而又善良的女孩。他的父亲不久就又娶了另外一个妻子。又娶了另外一个妻子。新妻子带着她以前生的两个女儿一起来安家了。她们外表很美丽,但是内心却非常丑陋邪恶。她们到来之时,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就开始受苦受难了。给她穿灰色的旧外套,嘲笑她,把她赶到厨房里去了。她被迫去干艰苦的活儿。
国王要给自己的儿子举办一个选美大赛,谁最漂亮王子就娶她,灰姑娘的两个姐姐都去参加了,但是灰姑娘也很想去参加舞会,她后妈阻止她去。可是小鸟朋友给了灰姑娘一套金银制成的礼服和一双光亮的丝制舞鞋,灰姑娘马上变成高雅、漂亮姑娘了。在舞会上王子跟灰姑娘跳起舞来,王子很喜欢灰姑娘。并娶了灰姑娘做他的王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人不能看外表,要看她的内心是不是心地善良,好心有好报。
2、读后感的格式及范文优秀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斑羚飞渡》读后感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巨浪,感慨万千。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我敬佩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他没有做人类的奴隶,没有做人类的囚徒。“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而有的人,却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择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手刨四个小时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但他的双手却血肉模糊,他就是马健。
他们的心灵是伟大高洁的。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他们和斑羚们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狩猎的人感到心痛,他们是罪魁祸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谐的,虽然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动物依然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们也有深爱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但几声枪响,破坏了它们的安宁,让它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是斑羚,但对它们来说呢?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它们和谐相处呢?毕竟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将心比心吧,苍天最终还是让斑羚们繁衍了下来,这是它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人类,从来不需要用任何的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和它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它们用无私感动了上苍,它们的善良代代相传,这一飞渡的壮举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也带给我们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其实,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有意义。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我想,那些为了救年轻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合上书,闭上眼,只听见窗外萧萧细细的雨声,那一幕情景,依旧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泪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丝细雨,滋润那片曾经茂盛欢腾的草原……
3、读后感的格式及范文优秀
读一部作品,所受到的启发和产生的感想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在有限的篇幅中,把所有的感受都写出来,那样的感想什么都说不透,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不易深入,显得肤浅,与其因面面俱到而面面俱不到。倒不如抓住原作中的精华,突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着手挥洒,更容易写得充实而深入。
《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可能引发的感想是很多的,但习作者在读的部分重点介绍陶氏父女之间的一场激烈的争吵,而感的部分重点回顾爸爸生前对自己的一次“训诉”。这样的读后感不但使文章极其自然,而且重点十分突出。在习作的结尾,作者重点引出陶铸**的话“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又追述了父亲自己的话“人活着,不能只顾自己”。这两句话不仅紧扣上文的“读”与“感”,而且相互地辉映成趣,相得益彰,这样不蔓不枝,集中于斯的感想,会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它充分说明在读后感的写作上,习作者是遵循了“集中”的原理的。
联系实际,言之有物
读后感作为议论文,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因此,在读后感写作的指导上,应特别提倡针对热门话题进行有理论、有实例的、生动的剖析,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阐述人们所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感想才有意义,才能对广大读者的心灵有所触动。
联系实际,可从两个方面引导。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来衡量自已以往的言行,决定取舍,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更为诚恳。联系实
际还包含联系社会现象举古代一则寓言为例,《滥竽充数》是尽人皆知的寓言故事,若以《读有感》为题写读后感,古人、今人会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就故事论故事,只谈不学无术没有好*,那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个道理还是通用的,所以写这样的读后感就没有新意。如果我们把故事与现在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发现,齐宣王“必三百人齐奏”的弊端,不刚好与我们*开放前大锅饭体制十分类似吗?而齐泯王的“好一一听之”,不与我们现在*开放后普遍实行岗位责任制有某些类似之处吗?所以,我们如果从过去三代大锅饭的教训和三代岗位责任制的先例等角度,联系实际,畅谈耳闻目睹的新人事,新思潮,这样的读后感不就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吗?
开拓思路,贵在创新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很吸引人的章节,叫《失街亭》,千古以来,有很多读者对此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读后感。如果从马谡角度谈“骄兵必败”的道理,当然可以,但这样的言论实在流于一般化。如果从诸葛亮的角度谈“斩马谡”的教训讨论“知人信任”的必要,就难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一味称赞孔明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恐怕也属老生常谈,但若能有理有据,做一点翻案文章,则无疑令人拍案赞叹,不论作者认为街亭一役,本难以胜,马谡敢于请战,勇气可嘉,兵败后不逃跑,不诿过,甘受斧钺,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勇于认罪受罚,我们应大力提倡“马谡精神”„„读了这样的读后感,谁能不为作者的别具匠心而击节赞叹呢?这样的读后
感,开拓了思路,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思维方法方面训练获得新的升华。
写读后感虽然难,但在作文训练中,采用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指导,效果很好,学生们写出不少好的读后感。
4、《童年》读后感学习600字范文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平凡的星期六下午,我翻开那红色的封面,目光凝聚在黑色的宋体字上,情绪也随着这本书潮起潮落。
第一章的第一个场景,就是阿廖沙的父亲躺在一间狭窄的房间里,他,已经没有生命了。当时,阿廖沙仅仅只有4岁,想一想,一个4岁的孩子,面对亲生父亲的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那是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悲伤。不仅是这种悲伤,阿廖沙每天都遭受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尽管有外祖母的关爱与呵护,但这只是重重黑暗中的一个光点。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围绕着他;兄弟、夫妻常常为一些财产吵架、斗殴。有时候,我都在想,阿廖沙他有没有真正开心地笑过一次,在这种黑暗愚昧的地方生活,犹如他的家庭一样,如果是我,说不定会忘记怎样开心地笑。
相比起阿廖沙,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总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许多孩子的父母根本不舍得打他们,而他们,也从未尝到打的滋味,更想象不到被鞭子抽的感觉。我们天天都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蜜罐里,与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尽管有时会有一些小困难,但这是人避免不了的。
但拥有这些,我们还不知足,天天想着要拥有最好的,最美的东西,现在一想,我们实在是太贪婪了。阿廖沙只有11岁,却能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中悄悄生存下去,不被外祖父,舅舅他们所沾染。而11岁的我们呢?只享受着父母的金钱和关爱,看一看,我们与阿廖沙的差别有多大。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满足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
5、读后感的格式及范文优秀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
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2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