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案《我们一起过端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6:41

幼儿园社会教案《我们一起过端午》

设计思路: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从而使幼儿对各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识,以此增强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说一说,引导幼儿说一说我所知道的端午节;第二环节看一看,带领幼儿观看视频,学习端午节的由来;最后一个环节学一学,带领幼儿学习端午节的习俗。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 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所知道的端午节

1.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马上要过什么节日了么?

2.我们就要过端午节咯!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节日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看一看——学习端午节的由来

播放视频

1.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呀?(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

3.大家会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呢?(把粽子丢到江里)

4.除了粽子,还有什么纪念屈原的方法呢?(赛龙舟)

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可以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

三、学一学——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1.其实端午节出来吃粽子和赛龙舟,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逐张出示照片(百度图片 搜索[端午 风俗]里面都有) 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 穿汉服祭拜做香包 额头用硫磺写王字* 斗草

拓展阅读

1、2013年小班的小脸》范文

1、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要保护好眼、耳、鼻、嘴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男孩头像幅、 人手面镜子 、瓶香水(供闻气味)、保护五官的 图片

活动

、.利用男孩头像向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张相,他想叫班的小朋友看看,(出示头像)瞧,爱范文,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门说话哩:*,小妹妹,想出道题考考你,你谁知道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眼、耳、鼻、嘴在头上的位置。

二、发给每人面小镜子,让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

1、人手面镜子自己观察。

2、师提出:从镜子里看看你的脸。

师小结:: 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个嘴巴,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尝试,让闻香水,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并引导回忆:小朋友想想,你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的?还有爷爷、奶奶的......

2、尝试告诉别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看图片,让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1) 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 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 不能用手勾鼻子。

四、竞赛游戏: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师依次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2、2013年小班答应》范文

今天这内容的选择,就是以老师的观察分析为出发点,认为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是应该在小班就重视的。听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不听话,千呼百唤不答应。而这些现象在的半日带班程中也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认为有必要组织这样的次活动。在设计此活动时,有以下思考:

1、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景化”的方式来组织活动。

2、突现“生活化”,要在活动中反应出几个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并给予暗示,以便进行经验的迁移和联系。让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原来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要应答、怎样应答。

活动目标:

1、知道别人叫时,要答应,懂得这是种礼貌的行为。

2、在情境中,学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

2、星星、月亮、妈妈的图片。

3、“小朋友在家玩积木”的图片幅。

活动程:

、呼名应答,以情激趣。

目的:通呼叫姓名,引呼应和倾听的兴趣。(来源于日常的生活情景)

师:“今天班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客人老师来了,你想让他知道你的名字吗?让看看的小朋友都来了吗?”

师:“刚才胡老师这样叫你,那有时胡老师还叫你什么?”

(引回忆)

师:“你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叫你的?”

(师根据的介绍随机地进行呼叫,随意地回应。)

小结:小朋友的名字还挺多的。妈妈叫答应;老师叫答应;……人人叫都答应。

二、借助图片,迁移交流。

目的:用图片来引出平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在问问、想想、帮帮、说说中尝试迁移交流。

师:“今天还带来个小朋友,他也有个名字,猜猜他叫什么?”(出示图片)

师:你看,宝宝从回家后,他在家中干什么?

(出示“妈妈”的图片)看!谁来了,妈妈要叫宝宝了,听好,宝宝他答应了吗?

(师模仿妈妈的口吻:“宝宝,快来洗手吃饭了。”)

师:“咦?宝宝怎么不答应妈妈?”

师:“如果你是宝宝,你答应吗?”“那你来帮帮宝宝好吗?”

(根据自己的经验迁移情境;学习应答,知道别人叫应答这是种礼貌的行为。)

小结:小1班的孩子真棒,帮助人,还答应人,真实文明宝宝。

三、创设情境,你呼应。

目的:在特定生活情境中,回忆经验,爱范文,参与交流。

师:“月亮升来了,星星升来了,天黑了,你在哪里?那妈妈叫你干什么?”

师:“妈妈叫,你答应吗?来试试。”

四、运用游戏,自然应答。

目的:通游戏情境,再现的生活片断,让体验在生活时也要自然地答应老师的呼叫。

师:“刚才宝宝知道妈妈喊要答应,那想想看,老师在叫你,你怎么办?”

师:“想想做些什么游戏?”

引出捉迷藏游戏,老师找,藏。

师:“东找找,西找找,的宝宝哪里去了。XXX,你在哪里?”

(答应,并说出自己在哪里?)

师:的宝宝快回来。(结束)

3、中班科学:怎样能让物体站

文档仅供参考

、 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尝试,创造性的想出多种让球动来的方法。

2、

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3、

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二、 活动准备

刺猬球若干;辅助材料(盆子、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

三、 活动程:

1、

引发兴趣。(出示只刺猬。)

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实录:

A、

圆圆的,像大西瓜。

B、

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

C、

个圆圆的山洞。

D、

像转动的汽车轮子。

E、

只只蜂巢。

F、

还像天挂的月亮。

评析:在的生活中,像球样圆溜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此,的想象空间很大,他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充分满足了他想象表达、大胆创造的愿望。

2、

猜测“当球动来”的方法。

引导语:这只小刺猬球动也不动,如果不用手来帮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刺猬球动来呢?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

(2)

交流自己的猜测、想法。

实录:

1:可以用嘴吹。

2:可以用头顶。

3:想用手拍桌子。

4:想用脚踢。…….

评析:虽然是猜测,的想法并不定正确,但关注的是发散的思维,让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

验证想法。

人手只刺猬球,进行验证。师巡回观察、指导。

(1)

观察每个的实验操作情况。

(2)

询问个别的想法。

4、

交流讨论。

大胆的表示、交流自己的实验程。

实录:

1: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弹了下,球就动了。

2:是用头来顶球的。

3:是用只大大的篮球打在刺猬球上它也动的。

4:是用手当扇子扇风,球有点点动。……

评析:在探索让球动来的活动程中,发现罗星的玩法与众不同,他是用只大大的皮球去碰撞刺猬球的,这新颖的方法很快的被其他小朋友效仿。还有的孩子验证了自己的种想法后还积极探索其他的方法,可见,孩子探索的欲望很强烈。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5、

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球动来”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都是借助身体进行的,如果不直接用的身体,而是借助其他的物品,你怎样让你的刺猬球动来呢?

师提供百宝箱,鼓励借助其他物品进行。

6、

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

1:把球放在网兜里,用力甩,球也跟着转圈。

2:用小棒子推着小球走的。

3:把球放在半只雪碧瓶中,用两只手来回的转瓶口,球也转动。

4:是用吸管吹的。

枰析:在借助其他物体探索“让球动来”的活动中,孩子探索的欲望更强烈了。他纷纷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辅助材料,积极尝试、探索。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新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伴,有的孩子还与同伴合作,如用垫板扇球,这样风力大些,球就动了来。

四、 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创造性表现的非常突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生活带来的方便。 (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 (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 活动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 (2)两人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大胆操作,并两人合作。 (3)请表述磨豆浆的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是怎样磨的?

小结:个小朋友推磨,个小朋友边加黄豆.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 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 (2)观察两位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程。并表述观察结果。 (3)请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 4.师挤豆渣,步了解做豆浆的程。

总结: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煮沸就可以食用了。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操作。

(2)请些小的新产品到,开辟“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 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学。 (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的早点进行。

文档仅供参考

4、中班科学:怎样能让物体站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份。 活动程:

1、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来。 (1)、师: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看、摸摸、玩玩。(自由玩) (2)、师:看看它都能不能竖来呢?试试,哪些东西可以竖来?(试) (3)、师:你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来,有的却不能呢? (4)、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来,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它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来。 (4)、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来了? (5)、师小结。

3、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来,并进行记录。 (1)、师: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思维。

点击查看更多幼儿园社会教案《我们一起过端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1133.html

热门阅读

  1. 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绘制比赛计划
  2. 成为失败者的六大好处美文
  3. 秋下荆门原文及赏析
  4. 化学教育专业的自荐信范文
  5. 《杨氏之子》的优秀教案设计
  6. 糜费的解释及造句
  7.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8. 同事新年祝福语
  9. 《赠汪伦》优秀读后感
  10. 表达落寞心情伤感句子
  11. 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12. 2016《开学第一课》感悟长征精神心得
  13. 二年级下册《美丽的武夷山》优秀教案设计
  14. 201年情人节送花卡片祝福语
  15. 疯子之歌诗歌
  16. 假如我是班主任小学作文600字
  17. 五四青年节祝福语201
  18. 委托理财合同常用范本
  19. 写春天的诗句有
  20. 最新创意早安晚安祝福短信
  21. 五年级作文:一件难过的事
  22. 拜年短信贺词
  23. 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稿
  24. 2016年结婚红包祝福语
  25. 201年端午节祝福语大全
  26. 水污染及其防治优秀教学设计
  27. 四月祭诗歌
  28. 小班第二学期个人成长计划范文
  29. 优秀管理者自荐信范文
  30. 路边的李子你不要摘美文摘抄
  31. 环境保护专业三年生的自我鉴定
  32. 九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总结
  33.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201
  34. 造价公司年终总结
  35. 2016最新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精品
  36. 有趣的二十四点500字数学日记
  37. 毕淑敏散文《珍惜愤怒》阅读答案
  38. 下春雨时的诗句
  39. 《春风化雨的柔情》感恩母爱故事
  40. 大学生三下乡实习报告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15:34:52
本页面最近被 74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5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