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随想心情随笔
渐衰的知了,用扯破嗓音的嘶鸣渲染了整个余夏的气息;流水的声音一成不变的单调;气流涌动形成微风吹起的刘海不断撩动着睫毛,出于条件反射的闭眼动作,让人感觉到这至少还是个活物。
一年的时间,仿佛一个轮回。没有去注意,这一年中有多少个落雨的夜晚,是一个人想要沉醉的永远;没有去注意,这一年把多少激情盎然的梦悄悄的打包珍藏,等待着暮年无声的叹息。
七月的余夏,面对着漫天飘飞的红色录取通知书,我不知道它会刺痛谁的眼,也不知道它会感动哪颗低泪点的心。盯着屏幕上已录新生群里跳出的一条又一条散发着激情与喜悦的消息,谈论着他们自己眼中神圣的大学,静静的发呆,面部却僵硬到,连一个简单的笑的表情都做不出来。
其实,自己深知那些一直念念不忘的岁月,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却固执的喜欢在闪动的泪光中回望特定时空中早已模糊了的一举一动;其实,自己也知道那些路过的人,终将无法永恒,却仍很幼稚对彼此承诺着永远。
这个世界,似乎亘古不变,日出月落重复变更着,白昼与黑夜重复交替着,时间永远都是那么悄无声息的流过,没有流水的声响,也没有清风撩动绿叶的躁动,却深埋了那些不愿面对的过往,带走了曾经泛起过的心绪。这个世界,又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却变得与自己那么不相干。熟悉的人陌生了,陌生的人熟悉了,一个又一个像已被安排好的角色,有序的在你的生命中出现,你同时也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段插曲。岁月像流沙,淘尽了相逢与别离,好在不管如何变迁,不管你此刻是笑着还是哭着回头,父母那微笑着的守望永远在你生命的原点,那么坚实,又那么温情。
夏末,空气不在燥热,婆娑的树影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倒映一地的清新。往日喧嚣的校园,因为这暑期,安静的让人有些习惯不了。晚饭后的马路上,三三两两佝偻着的身躯相互搀扶着,不紧不慢的走到视野的尽头,直到背影彻底融尽血色的夕阳中。
原来,静心凝望,世界可以这样安详和宁静,这景象也是夏末时节无可替代的平静。
拓展阅读
1、春天是想家的时候心情随笔
几天阴雨微冷过后,太阳出来了,开始唤醒春天的记忆。
昨晚,朋友说,合肥这几天没有雾霾,还是合肥的天空好。这似乎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炒得比较热乎的柴静所拍的雾霾不相吻合。我没有看过柴静的片子,听朋友说,柴静把自己孩子的肿瘤归罪于雾霾的理由似乎也不那么有力,原因是柴静自己天天抽烟,而且她自己开的汽车都是4.0排量以上的,有什么权力指责他人?
当然,这些都是网络里的正常现象,我并不知道柴静的*如何,没有权利胡说。而我却有权利享受这一刻的阳光,干净的阳光。一般来说,在城里是比较难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的。望着天鹅湖边绿油油的草地,我开始想家了。
我已经在合肥生活三十年了,在这里上学、工作;在这里结婚,在这里生子;房子换了四次……合肥给了我生活里所有的一切,应该说这里就是我的家了吧?不错,理论上、理智里,这里确实是我的家。可是,在我的潜意识里,却总是感觉在合肥自己仍然是一个游子,似乎并没有多少归属感。前些日子,与妻子聊天的时候,还说城市人与农村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一个城市人是很难对自己的城市具有非常特定的怀念的,一个城市人永远无法理解一个农村人的那种乡愁,城市人多数是没有乡愁的感觉的。而我是一个农村人,天然地对故乡有着永远也无法割舍的依恋,只有在那里才会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区别也许是因为城市人是市民社会,而农村人是乡民社会造成的。
于是,在这样的阳光下,我开始想家了,开始想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了。这种强烈的感受,也许是因为窗前的一米阳光,也许是因为远处的几分绿色,更也许是因为天边的几缕白云。虽然过年期间一直在老家,离开老家也还不到一周的时间,但是思念的情感不是用离开的时间长短来丈量的。我开始想念故乡的水塘了,那里的水应该不再有冬天的冰冷,而是有春水的轻柔了。水塘边的柳树应该开始吐出鹅*柳芽了,在风中摇曳的身影已经有几分风情了。塘里的水鸟与鸭子开始尽情的戏水了;我开始思念故乡的田园了,麦苗一定已经长高了,在雨后呈现出醉人的新绿。油菜花的黄色开始星星点点地妆扮着春色了,过不了几天就会成片成片地盛开,蜂蝶们开始忙碌起来了。田垠上的小草开始从去年枯*衰草中冒出头来,性急的数株已经可以与麦苗一争高低了;我开始思念老屋了,屋前的桃花、梨花已经含苞待放了。那片菜地里的蔬菜应该开始疯长了,蚕豆苗当是开出了素雅的花朵来。老屋的炊烟在湛蓝的天空中飘荡,似乎与春天的云一起缠绵了……
我就这样如数家珍地思念着故乡的一切,忘情地敲打着键盘,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热泪盈眶。我的老母亲此刻一定在屋前晒着太阳,我的老父亲一定在门前的水泥地上清扫着浮尘……在这样的时刻,我全身所有的细胞里只有一种情感:想家!
2、如果你也在这里心情随笔
前几日在路上忽然闻见微风中带来的槐花香,瞬间仿佛回到了那个少年光景,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树上摘槐花的模样。
那是小学时候,暮春时节,艳丽的花多已凋谢,喧闹的春日渐归平寂,于是槐花在这个时节开放了,带着清香,带着纯洁的白,带着一簇簇串珠似的玲珑。
每到春时,在我的老家,一个农村,总有家家户户采摘槐花蒸食的风俗。将半开未开的槐花从树梢摘下,用清水洗净,拌上白面,放在农村的地锅中,柴火燃烧、蒸熟,那是春日里特有的美食,时令佳肴。
后来离开老家,搬到城市,却依然没有舍弃这风俗,因为城市里仍有槐树,春天也仍开满槐花,依然有许多人采摘蒸食。现在回想,那春天似乎都是飘着槐花香的,沁人心脾。
但是这里不是家乡,空气中也没有那种浓郁至极的槐花清香,昨日的路上清芬,也许是从家乡传来的味道吧?未可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都说这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也曾在这人间芳菲的四月与同学冒雨去寻一场樱花。多说日本每到春日便有樱花祭,伴以清酒、和风、微阳,想想便觉美好。这里没有那样风俗,却同有美好心境。乘车出行,几十分钟的路程抵达,然后看到团簇拥挤的花,或带花苞或已绽放,远处是积雨密布的云天。人行树下,微风过处,也有“樱花吹满头”的绚烂。然而不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而是伴着春雷,湿尽人衣的瓢泼。
却体验别样的春的模样。
这个城市的春天就要过去了,没有漫天黄沙,没有狂风大作,没有干燥气候。也许是绿化做的太好,也许只是因为我只在校园,全然没有之前想象的黄土高原的恶劣。竟比中原更像烟雨江南,朦胧着一层诗意。
每一次开场都是华丽的出现,每一次落幕都是盛大的告别,掌声与喝彩都应全力倾加,不止礼貌,更是尊重。所以当春来时,它用最张扬的姿态宣告入侵,绚烂至极,无以复加。当它离开,落红满地,一枝一叶一花都为它祭奠。因为曾经那么耀眼过,所以即使归于落寞,也依然有不可一世的闪耀,像流星划过天穹。生如夏花之绚烂,却也拥有秋叶般的静美。留下一树繁华,满枝苍翠,留下落红青果,艳阳清天。因为姹紫嫣红开遍。
只是你不在这里,不曾见这温润如玉的春光,不曾知道原来家乡之外的春还如此诱人,不曾体会与人分享的喜悦在春日这般美好。不曾与我踏春出行,不曾再让我感受浓郁清芬的槐花飘香。
此篇为写作课散文作业,被朱鸿老师点评为“文章虽短,独具匠心,藏情即匠心。“
感谢,有人能懂。
3、当父母老了心情随笔
昨天的我是个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今天的我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孩子,想要自己的一切都献给自己的孩子,而我渐渐长大,父母却渐渐衰老。
我们被父母保护很好的一辈儿,我也从小就想着以后我要给我父母好的生活,等我挣钱了让他们住好的房子,等着等着我越来越忙,没时间回家,爸妈也还在为我们奔波忙碌着。
有一天我妈在电话里跟我说:“你爸昨天把脚给摔骨折了,在家休息呢,多给他打个电话,他说想他女儿了”,我不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怕他们担心,却让他们如此惦念这。我那天回了家,看到妈妈给爸爸洗脚,爸爸说了句没有你我该怎么办呀,我意识到爸爸对妈妈的依赖,我呢,如果没有爸妈我又该怎么办。对着他们说了句还有我呀!父母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依赖,而当我们的父母失去了他们的父母,他们还能依赖谁呢?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父母是需要我,而且他们后半辈子能依赖的只有我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会给他们多打电话、挤时间多回家。计划着他们一起去旅行,每次回家跟爸妈吃吃饭,谈谈心,爸妈也很开心,感觉自己的女儿长大了。父母没有我们想象得如此坚强,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当他们生病,可能不想让你知道,可还是希望你能陪在他们的身边。尽管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总是手家里没事,不用担心等等让我们放心的话,我们还是要多关心我们的父母。我们作为子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
我们成大了,而我们的父母却变老了,就像所有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
当父母老了,我们更应该去陪伴,去关心,不要当失去后让自己后悔,陪伴父母的衰老,让他们生活的开开心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