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人生的美文摘抄
带着一天的疲惫,我回到了家。冲上一杯热咖啡,放一首轻音乐,独自端坐在窗前的电脑旁浏览互联网上的优美散文和时事要闻,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每当我静静地品味绵长悠远的咖啡清香时,内心总会升腾起一种无以言表的快乐。我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而这也是我想要的一种幸福生活。
整日奔波于纷扰尘世中,曾经拥有的那份纯真早已消失在记忆深处,取而代之的是心中的无奈、眼里的遥望。唯有在这幽幽的咖啡香气中,我才能感受到久违的坦然与宁静。
因为平日忙碌的缘故,我一般冲泡的大都是速溶咖啡,简单快捷。看着咖啡的粉末在水中溶化,潜藏于心中的烦情愁绪也随之消融。在袅袅升起的热气里,心也跟着缥缈、空灵起来,缠绕于心头的浓云重雾开始慢慢地散去。用精致的勺子轻轻搅动,咖啡杯中荡起小小旋涡,幽香随之散发。闻着咖啡的淡淡幽香,顿感心旷神怡,让心灵随意飘飞。
喝咖啡不仅能提神,还能让人在品尝咖啡的同时品出人生的滋味、悟出生命的真谛。许多人都喜欢喝加糖或牛奶的咖啡,我却更喜欢喝黑咖啡,喜欢黑咖啡原有的、自然的本味。无论品了多少次咖啡,我也始终说不清它本身的味道。人生亦是如此,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却仍不能完全知道人生的滋味。如果说人生是一杯咖啡,那么,各种坎坷和痛苦就是人生这杯咖啡本来的味道——苦味。轻啜人生滋味,有些人怕苦选择放弃,有些人在尝了苦味后想方设法地将苦味变为甜味,从而得到了机会、获得了成功。不同的选择,品出不同的人生之味。
映着冬日的暖阳,捧起一杯淡香的咖啡,咖啡无语,却能暂时抚平岁月在我心头留下的伤痕。脉脉香气中,那些尘封的往事也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
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对生活满怀憧憬;可生活远非想象中那样单纯,也不会按自己期望的轨道前行。工作的劳碌,家庭的牵绊,梦想被一次次打破。于是,我在人生之路上尝尽了苦涩和艰辛。二十多年独自漂泊在异乡打拼,我感觉自己就像无根的浮萍,不知漂到何处才是尽头。身外的喧嚣已让我疲惫不堪,整日穿梭在茫茫人海中,已无暇梳理一下纷乱的心情。只有沉浸在浓浓咖啡的清香中时,自己的心灵才能得到片刻的温馨与宁静。
记得初品咖啡的时候,我曾被它的苦涩味道吓到,常常需要加点儿糖和咖啡伴侣才能慢慢适应那苦涩的味道,但就像找到了依赖一样。生活还在继续,慢慢地回到它的本来面目。原来,生活的磨难和曲折滋味远比咖啡的苦味来得更加厚重和浓烈。再喝咖啡时,我渐渐地觉得咖啡不那么苦涩了。一杯咖啡,浓缩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幻化了生活的喜怒哀乐。人,只有经历过了人生的苦难,尝过了生活的苦涩滋味,才能品尝到苦涩后的馨香。
生活赋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就看你是如何把握的。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有没有坚持的耐性、有没有足够的信心、有没有奋勇向前的斗志。不管成功与否,不管结果如何,在追求过程中经历过的一切,都是人生的一分慰藉、一分收获。努力过,就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尝试过,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咖啡的本味就是人生的本味,糖或奶等只是人生的添加剂。有时,坎坷和困难反而成为生活的馈赠,接受它、笑纳它,我们就会有丰富的经验,就会有多彩的体验。坦然面对生活,坦然接受生命的馈赠,我们会品出人生的多种滋味。细细品味一杯咖啡,你会品出它的苦、涩、香、甜……想必,这也是人生的味道。
拓展阅读
1、善良是生命的黄金美文摘抄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认为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也有人说:“善是感动深埋在内心的根系,只有内心里有善,才能够长出感动的枝干,因感动而流下的眼泪,只是那枝头上迸发开放出的花朵。”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成果除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产生了贫富,便有了强弱;如何对待贫富、强弱,便有了善恶。佛教中的普度众生,意即劝人向善。善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人都有善心、善意、善举;善良在社会中产生互动,便生成和谐美好!
看过一篇关于《好人是怎样来的》文章,讲述了一对平凡普通的夫妇救人、献血的一生,记者找到他们,也让他们惊恐地担心自己做好事有错才被记者发现,他们不希望被人打扰,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自然地做这种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当记者被那些红色的证书打动的时候,他们也只是露出淡淡的笑靥,反而让记者惶恐,担心自己破坏了这种平凡的人格魅力。他们很好地用行动再次证明,“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也让人反思,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善良同忠厚一样,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无用的别名。很多人可以为争夺名利而落井下石,让原本美好的生存环境变得异常艰辛。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善良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善良能使人美丽,美好的品行能帮你塑造美好的外貌。你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动人之处都会存在心里,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亲切动人的美丽光芒,充满迷人的魅力。善是我们内心最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最值得珍惜的传统,是我们彼此赖以生存和心灵相通的桥梁。内心里拥有善,才会看见弱小而感动地自觉前去扶助,才会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才会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撒播善良,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和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让我们都做善良的人,即使你无法给予别人金钱的援助,你也可以用一副明媚的笑脸给人带来阳光般的温暖。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滋润那些苦涩而艰难的日子,帮助我们度过温情脉脉的人生。
2、高中作文人物励志素材摘抄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 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3、高中作文人物励志素材摘抄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4、高中作文人物励志素材摘抄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1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