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育心得
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看过一本书叫《学习的**》,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把握最关键的几年:从出生到八岁。其实很多家长都不会关心这个阶段,任由他们在这个时间段虚度。其实男孩和女孩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的50%,4岁至8岁间,发展另外30%,最后20%在8岁至17岁间完成。这个关键时期建好了就可以通向未来学习的成功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家长不仅要有良好的育儿心态,更要讲究育儿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
1 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懂得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与优缺点。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当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即使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有情绪。
2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故事、谜语、智力游戏等。每天坚持在睡觉前,读故事给他听,慢慢养成睡前一定要听故事。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是有趣的,只要把它像游戏一样对待。现在我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开口跟我说:“妈妈,我要做作业。”
3 开拓思维,多方面发展。孩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经常变换的。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他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同时家长也应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_@我是分割线@_@4 多鼓励,少训斥。每个孩子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与教育,在孩子取得了进步,我们不妨给孩子多点赞扬,在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不妨给孩子多些鼓励。孩子稚嫩的心灵是有自尊自爱的,在呵斥下,也许会阻碍孩子进取的心,在表扬与鼓励下,孩子的心儿会快乐地飞扬。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使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我和许多妈妈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颗善良之心,能拥有一切做人的良好品质,并且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知道: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专注,而且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这样他无论将来学习还是工作,成功的可能性都会很大。
6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注意做好榜样,带好头,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说粗话脏话等等。
7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交换”。目前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大人都会依着他,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方法是,孩子要我依他一件事情,同时我也会让他依我一件事情。 比如看电视,他说要看《爱探险的朵拉》,我会答应他。但是,我会限制他看几集,看完以后做什么事情。
8 我们应当多与孩子沟通,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每天我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问他:“今天老师教了你什么本领呀?可否为我们表演一下呀?”@_@我是分割线@_@
9 多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关键是沟通。比如让孩子帮忙拿拖鞋的时候,应该跟孩子说:“请帮我拿一双拖鞋好吗?”切勿用命令式的口语。
10 把每一次外出都变成学习的经验。如公园里的跷跷板,灯的开与关,门的启与合,黑夜变成白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应该操之过急,而应该考虑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给以孩子更多的耐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要说我的育儿心得真的没什么,大家都初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样理解孩子,学习探索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点点是一个脾气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对她凶,她就越哭闹得厉害,你要是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乖乖听话,懂事的让我们吃惊,跟小大人一样。所以我经常和她互换角色,让她来当我的姐姐甚至妈妈,她会一一告诉我这个要这么做,那个不可以这样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时不好的习惯,而我达到了预先的目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很重要,点点虽然有脾气,但很爽直,我不喜欢孩子像个牛皮糖那样粘。她就是哭也不会很长时间,在她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们就采用转移的方式,比如她吵着要去哪儿哪儿玩耍,或者买什么什么玩具的时候,我会突然说“哎呀,昨天爸爸买的那个玩具怎么不见了?”她就马上不闹而是去把那个玩具找不出,还说“你看呀,不是在这吗?”早上孩子往往会赖床,特别是冬天,闭着眼睛缩在被窝里不肯起来,我就拿了一样东西,在她耳边说“看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吗,今天亲公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吗?”她马上就清醒过来,呵呵,还屡试不爽呢。但有时候也会很无理取闹,这个时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边,全家人步调一致,她会哭到东哭到西,然后有个“好人”就站出来,跟她讲道理,这个时候她马上止住哭闹,还一个劲的说“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们全家就马上会意的笑起来。孩子还小,我们的教育都是正面的,从来不恐吓她,说什么大灰狼来啦,妖魔鬼怪来吃宝宝啦,也从来不把孩子关到黑房子里。不能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老师经常表扬她的小手很巧,我们大人当然很受用,可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后才出的结果,让她收拾干净,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收拾的最干净哦!她才会跟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兴奋的干起来。孩子从小就好学好动,最会模仿大人的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抹桌子扫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纸沾了水到处擦,尽管有的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们就都开心了!我们全家还常常跟她一起互动,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那个“你想吃什么菜”,我们都认真的说“我要吃蛋炒饭”,“我要吃清蒸鱼”,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大家吃,我们就装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的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她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
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概念。刚到学校什么都不懂,老师发红花,她扔掉,因为她不喜欢,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对的事,老师为了教育大家,让他们站到上面给大家讲什么是不对的,可她会跟他们一起站到上面,这个时候就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结合在家的表现,她也喜欢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龙头上冲洗,一来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湿了,二来还浪费了水,我们就跟她说衣服湿了要咳嗽,浪费水是错的,结合南方干旱的事,给她讲南方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让她懂得要节约用水。现在她还经常给我们大家发小贴纸呢,边发边说谁表现好就发小贴纸给她,我们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对象呢。
孩子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她让她,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让给你,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领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竞争,得到第一是很光荣的,别人得第一你也该为朋友高兴。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哭闹了。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们还是会惯着她一点,看着她咳嗽咳的喘不过气来我们都会很心疼,可是医生不让吃甜的,我们就和她说等身体好了吃,结果到超市看看这个甜的,那个又是甜的,说怎么都是甜的呀,讨厌*!我听了又好笑又怜惜,希望她早早地把身体养好,做一个健康的宝宝!
点点超喜欢跳舞,说的具体一点就是扭**,每次都让我打开手机里的音乐,然后让我们坐好,她就开始舞起来了。其实从她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对音乐有感觉了,总能抓住节拍,扭的很欢,而且是自编自演,而我们只需要当她的观众就行了,结束了还要鞠躬致谢呢。有时还要唱上一段,虽然有的歌词唱不全,但我们都笑着给她鼓掌,所以她就更喜欢舞蹈了吧,而我们全家也一致决定要她去学拉丁舞,*不埋没她的这个小天分。
其实,我并没有要她有多聪明、多能干,顺其自然,告诉她生活的常识、做人的道理,我觉得就够了。幼儿园是孩子最快乐的地方,是孩子的天堂,是最先感知的大家庭,让他们有节制的玩耍,认知,让他们知道尊老爱幼、亲切待人、友爱同学、关心别人,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学习,身心都健康这就足够了。
和宝宝在一起,自己常常也会变成小小孩,甚至一家人都会变成小小孩,亲婆常笑称全家都要变弱智了。我们用她的心感受这个世界、解读这个世界,亲爱的宝宝,希望你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全社会的希望!
我是开心阳阳的爸爸,今天受涂老师安排,很荣幸在这里与各位交流育儿心得体会,关于孩子吃饭的话题。首先,借此机会感谢涂老师、娟娟老师、王老师和保育员老师一直以来对阳阳的关心和爱护,你们辛苦了!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拙见,与各位分享。
第一、注重家人吃零食对孩子的影响。零食对孩子来说,都很喜欢吃,但有的时候吃多了,我想会影响孩子的口味与食欲,对于家人,特别是作为我们自身,首先不要吃零食或少吃零食,平时,我和开心妈妈在家里,都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我们自己不吃零食,也很少给孩子买零食吃,开心在家里也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有的时候家里买点零食,开心很少主动去拿,但我想偶尔给孩子吃点零食也是可以的,关键不能让孩子养成喜欢吃零食的习惯。
第二、合理安排孩子的主食。一般情况下,开心在家里一天三餐的主食基本上是这样:早上吃的是稀饭加安利蛋白粉和一个鸡蛋,早上一般在家不让他吃的过饱,还留一点余地来幼儿园吃,中午的菜一般是虾子蒸鸡蛋、鱼蒸鸡蛋或者是西红柿炒鸡蛋等,中餐和晚餐以一个菜为主,关于吃什么菜,这个我们家长可以适当调配,只要考虑到孩子的喜好和营养就好了,开心的饭量正常是吃一碗米饭和一碗菜,家里的碗相当幼儿园的两个大小,晚上吃的跟中午差不多,小孩在家里吃的菜是单独烧的,主要考虑到孩子的口味与营养,有的时候也跟大人一起吃。
第三、要处理好主食和辅食的关系。现在,开心在家里吃的辅食是牛奶和另加一些水果。牛奶一天喝两次,早晨起床之后和下午从幼儿园回家,这两个时间点。喝奶量大小一般以不影响吃主食为好。早上上学之前,给开心吃一片儿童多种维生素片,下午回家后吃一点水果,或者放在晚饭之后吃一点水果。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家长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拓展阅读
1、2021年小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为梦想插上翅膀
大多数孩子都是“异想天开”的,面对孩子的“异想天开”和各种无厘头的问题,大人们的方式往往是抑制孩子们的思想,堵住他们的问题,然而也正是这种约束,孩子们的思想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
那是一次幼儿园的见习,我和同组的同学被分到了小一班。刚到小一班的时候,小朋友们刚刚午睡醒来,看到我们站在教室里都用好奇的小眼神儿瞅着我们。这时,一个清亮的声音在我身侧响起:“你们是干什么的呀?”顿时我们齐齐转头,瞬间捕捉到了他,他就是邱一鸣——一个很有意思的男孩子。他好像不会累一样,一整天都在教室来来*地飞奔,时不时耍个把式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直道我们布置任务时,他才安静的坐在座位上。
我和同学把一张张的白纸放到小朋友们面前,告诉他们画一个小人儿,想画什么样儿的都可以。过了一会儿,我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儿,看了看小朋友们画的画,他们大多数画的都是全身的人像。这时,我走到了邱一鸣面前,看到他的画,我顿时疑惑了,我蹲下身子好奇地问他:“邱一鸣,你这画的是什么呀?可以告诉我吗?”他显然是很乐意的,指着他那满是形状和线条的画大声说:“这是警察,这是强盗,这是红绿灯,还有火箭和大炮,火箭下面有火要起飞了,警察正在追强盗呢。”他很是一本正经的解释着,很得意自己的“大作”。听完他的描述,我哭笑不得,因为他的画上没有一个人像。当时我就想:这孩子真有意思,他的想象力着实丰富。我还想再和他说什么的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涂色了,我只好悻悻然走开。
小朋友们渐渐画完了,交到了老师手里,我还特意看了眼邱一鸣涂完色的画,说实话,我还是看不懂他的画。我以为老师会和我一样对邱一鸣的画充满好奇心——会夸一夸他,然而事实上老师都没有听他的故事,直接问他:“邱一鸣,你画的小人儿呢?”邱一鸣捏着衣角怯怯的说:“那就是小人儿啊……有警察还有强盗……”老师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我不禁有些为他不平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告诉他:“邱一鸣,你画的很好,我很喜欢你的画。”
快要离园的时候我遇到了园长,我很好奇园长的想法,我把邱一鸣的画给她看,又把他的故事复述了一遍。园长告诉我,邱一鸣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他的世界比其他孩子更加精彩也更有意思。
回到学校后,我反思了很多。我在想对于家长,对于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我们对待孩子究竟该如何教育?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是按照自己的理念教育孩子,让孩子们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想法,给他们一套不会犯错的规则,这样就是孩子乖的表现,可是我在问自己:这真的是正确的吗?对于普通的鸟儿我们都希望它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更何况是我们至亲至爱的孩子们呢?为孩子插上翅膀,让孩子可以自由的飞翔,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以后我即将走向幼师这个职业,我该怎样去对待孩子?约束他们的思想?束缚他们的行为?还是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快乐的飞翔?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2、2021年小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小朋友喜欢的老师长头发的,可以梳辫子、漂亮的、年轻的、知识多、懂科学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都向家长介绍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琐碎和清贫的,这是由幼教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保教机构,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地成长发展。幼儿园教师还有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支持家长工作的任务,所以对幼教来说师德更重要。幼儿园阶段处于一个奠基的阶段,从大的方面说要对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细的方面讲就是对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乐、当天的心情负责。
如果没有爱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师关爱,比如经常要抱着他们,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老师,可能鼻涕、眼泪就都蹭到老师的衣服上了,这是很正常且经常发生的事。这就是孩子,他们就是这样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个小时都得目不转睛地跟着孩子,必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下班时间还要给孩子做教具、备课、布置环境,周末还经常组织亲子活动,自己的业余时间非常少。一个孩子出现问题对幼儿园来说是1/400,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所以无论在生活照顾还是教育教学上都要精益求精。
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成长,我们的教育也会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比如:小班宝宝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他们的思维必须依据形象生动的参照物,并且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小白兔,红萝卜是他们易于理解的,而抽象数字1、2、3的实际意义,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会使用孩子易懂易于模仿的语言,使用简单不会让孩子混淆的概念,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等等。
幼儿园教师就像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包括穿着,怎么样穿着得体,让小朋友喜欢又符合教师的身份,这些都是幼教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幼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对小朋友说话要简练,听得懂同时注意层次性。对家长的建议要有指导意义,对孩子的评价措辞要准确、委婉。
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理解、爱和尊重是与孩子沟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再有,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肯定与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对他们的自然发展表示尊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精神与物质环境,我们的总园长朱x女士就提出过这样的教育思想“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同时让孩子在自然发展中体验到了无尽的爱和自由,这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铺垫辉煌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的游戏、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在幼儿面前的真实问题情景使他们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地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总是将教育生活化———让孩子不知不觉地会了,让环境问题化———让孩子玩着玩着就学了。这种说法看似简单,其实对老师的观察、分析、提炼、创设能力则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支持幼儿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将经验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
幼儿教师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只要会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为幼教必须要有事业心、爱心、责任心。幼教是通往儿童心灵世界的桥梁,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师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同时我觉得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应必备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是发展的眼光和未来社会意识。因为我们现在教育的孩子是为未来世界服务的,那么我们就要用未来社会的眼光、标准培养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一个环境资源匮乏、竞争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
在幼儿园时期,我们就要树立孩子的环境意识,通过各种活动、情景让孩子们懂得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如何将资源再利用。我们的教育要多元化、开放化,要使幼儿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交流。
3、2021年小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在学习、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过程中,《纲要》不再只是一本生冷的书。而是充满理智与情感的知音。
可可是个很可爱的孩子。一天早上,他手举着和妈妈一起制作的袖珍型的苹果娃娃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满带成就感地对我说:“老师,您看!’在分享了他的快乐之后,我们商量决定。将这个苹果娃娃放在钢琴上,这样每个人可以随时看得到。
待我们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孩子们一如既往,津津有味地用着早餐。可可也不例外。可刚吃到一半儿,可可突然叫了我一声,我一看,只见他歪着小脑袋看着我,嘴里的鸡蛋黄开始掉在桌子上、地上,他用小手抹一下嘴巴,鸡蛋黄又粘到了下巴上。可他对这些似乎
全然不知,开始一声一声地叫我,足有四五遍。我的心情有些矛盾,不知这时是否该引导他继续专心吃早餐。可这个念头很快被我打消了,因为我觉得他的表现很奇怪,就回应着他的叫声,走到他身边。可可指着钢琴上的苹果娃娃.兴奋地对我说:“老师,咱们把苹果娃娃挂到那棵圣诞树上(我们班的墙上有一棵挂满灯的圣诞树),就叫‘圣诞Apple’!”他的话令我同样感到兴奋。我当即竖起大拇指,为他的聪明灵感感到骄傲:“太好了,可可你太聪明了!”为了不影响其他幼儿用餐,我轻轻地对他说:“我们吃完饭想办法把它挂上。怎样?”“行!”可可点点头。
区域活动时,很多幼儿开始和可可一起想办法。最后,我们用一根线将苹果娃娃系上,挂在了圣诞树上。可可显得特别高兴,他跳着对我说:“老师,我说挂上就挂上了!”“当然了,你的想法太好了。”……我们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快乐。
在“圣诞Apple”之后,圣诞水泥车、圣诞小船……可可的一系列作品悄然问世了。
从一个苹果娃娃到“圣诞Apple”,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但这几分钟对可可意义非凡。可可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他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想法。更有继续探究的_,他需要我的支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包括材料上和态度上对幼儿的支持、合作与引导,教师不仅要附下身和幼儿交往,更要和幼儿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真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往。在可可奇怪地叫我时。如果我当时打断他或者阻止他,也许会挽救那个鸡蛋黄,但鸡蛋黄背后更多的是可可
的失望和放弃,他也许从此将不再有探究的_,更不会有一个三岁孩子的精彩挑战过程……可可用一系列的作品证明了他自己的成长,也为我的成长增添了一个砝码。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纲要》都会给予我们一个合理恰当的解释。对于我来讲,《纲要》又像一面镜子,每天照一照。每次照完都会有新的体会,用这样新的体会感受我的幼教人生。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4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