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分钟》的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56:50

关于《一分钟》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应该是一件很轻松,也很感兴趣的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

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2、小结: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

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⑴ 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⑵ 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

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

(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阅读

1、雨巷10雨巷 雨巷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析能力。

诵读、意象析、感情把握。

1课时。

、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起来聆听这段录音。(36’,3min)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师板书)大家回想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1min)(总7min)

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些节奏停顿。在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来给大家三的时间自由朗读,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3min)(、二总13min)

三、品味诗歌意象(12min)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节地找。(1min,总3min)

2.好,请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节:丁香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样的颜色/丁香样的芬芳/丁香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般的眼光/像梦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样地/结着愁怨;(2min)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层神秘、朦胧的色彩。(3min)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样的颜色,丁香样的芬芳,丁香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不行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起。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样地美丽,丁香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3min)

6.我们再看到诗歌中的另外个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能够逢着个丁香般的姑娘,终,姑娘出现了,她也跟我样,撑着油纸伞。姑娘慢慢地走过来,越走越近,我感觉到她投来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当我想说句什么话的时候,她跟我擦肩而过,而且,慢慢地远离我,越走越远,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只剩下我,仍然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继续等待,继续追寻。在这首诗歌中,我是以个等待者,个追寻者的姿态出现的。(1min)

四、探寻诗歌主旨(4min)

1.所以啊,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首爱情诗,是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但是另外方面,又有人有别的看法了,他们认为,这首诗是首*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象征。你们赞同哪种看法呢,这首诗究竟是首爱情诗,还是首*诗?下面给大家三的时间小组讨论,请各个小组选出发言的代表,你们小组赞同的是哪种看法,为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

组A:我们小组认为是爱情诗,这首诗已经明确地写清楚了我希望能够遇到丁香姑娘,虽然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不完美,但是我还是站在原地等待着丁香姑娘。(有道理,所以这是首爱情诗)

组B:我们小组也认为是爱情诗,因为在诗里边看不出*因素。(确实,诗歌里边没有任何明确的写*的语言。其他小组呢,有没有不同看法的?)

组C:我们小组的成员认为是爱情诗,但是我自己觉得是*诗。(为什么?)戴望舒所处的时代比较多战争,社会环境也比较乱,可能作者当时想表达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所以只能写得比较朦胧。所以我觉得表面上是爱情诗,实质上是*诗。

3.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错。刚刚我们同学提到了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析这首诗歌主旨的时候他联系了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这种方法,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过,他说,读任何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论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起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雨巷》写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的青年,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人,找不到**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这个朦胧阴沉的意象,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这个时期进步青年的这种彷徨,我们在学习必修的时候讲过篇散文,作者在当时也是身处这种彷徨中。是哪篇课文啊?《荷塘月色》。

6.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姑娘的象征意义,那么,她究竟是象征着爱情呢,还是象征着**青年的美好理想呢,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的,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这首诗歌的主旨是指对爱情的追求呢,还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呢,我们无从知道,都有这个可能性,千个读者有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能够确定的是,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五、感受诗歌音乐美

最后我们从形式方面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是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的,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看完这首诗之后,就给戴望舒写了封信,在信中他说,《雨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个新纪元”,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确实啊,这首诗歌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唱三叹,迂回反复,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起来找找看。

A.我们都知道,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音节上面必须——押韵。这点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这首诗歌主要押个韵,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来。没错了,ang,而且,不仅是节与节之间押韵,每个小节的内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次韵脚,比如说,我们看第小节,押ang韵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节,(芳、愁)。其余的五个小节也是这样子。诗人有意地使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构造回荡的旋律。

B.从全诗看,第节和最后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样,这样,同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C.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样,像我样地”,诗人不断地迂回往复,使个寂寥而又哀伤的旋律紧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单从这三点来看,这首诗歌能够给我们这样强烈的心理体验,也是必然的。

六、齐读诗歌

下面我们起来朗读这首诗,再次来感受这首诗的音乐美。

七、拓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鉴赏了《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请大家回忆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试试看能不能概括出鉴赏现代诗歌有哪些方法。当你看到首陌生的诗歌时,第步应该怎么做?

1.诵读,整体感知。(读诗)没错了,读,读了遍没有感觉,再读。

2.确定诗歌感情基调。读到你能够确定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为止。

3.品味诗歌意象。那么,感情基调我们已经确定下来了,第三步应该怎么做呢,没错了,析诗歌的意象。

4.知人论世。那析诗歌意象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作者的身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来析,用个成语来讲就是知人论世。

5.探询诗歌主旨。而从对意象的析和对作者身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我们析诗歌的主旨。

6.感受诗歌语言美。最后个步骤,还应该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析。

这就是鉴赏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触类旁通、举反三,用这些方法来鉴赏别的诗歌。今天的作业呢,就是请大家根据我们归纳出来的这几个方法,析《每课练》42页第三题艾青的这首《礁石》。

八、小结

2、生物老师划范文

、指导思想

贯彻*的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学大纲要求进行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 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 。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质量。通过课堂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

二、学生情况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 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节课。

三、学目标

(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期末统考成绩三率达标。

(2)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学,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了解些自然现象,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

四、

材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系。

五、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学情况作如下划。

1、(9.2-9.6) 致同学们

2、(9.7、9.10-9.14) 第单元第章 认识生物

3、(9.17-9.21) 第单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4、(9.24-9.29)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与第二节 植物细胞

5、(10.1-10.7) 国庆放假 做好前九月份的复习工作(复习卷子)

6、(10.8-10.12) 第三节 动物细胞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7、(10.15-10.19)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节 细胞通过裂产生新细胞与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8、(10.22-10.26)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9、(10.29-11.2) 期中复习(前2个单元)

10、(11.5-11.9) 期中考试 期中评卷

11、(11.12-11.16)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以及

第二节 种子植物

12、(11.19-11.23)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生 第节种子的萌发与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13、(11.26-11.30)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以及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4、(12.3-12.7)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5 、(12.10-12.14)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6 、(12.17-12.21)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7、(12.24-12.28) 第六章 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

18、(12.31-1.4) 复习期中考试以来的内容

19、(1.7-1.26 ) 总复习 期末考试与评卷

六、学措施(应对策略和想)

1、精心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学。

2、做好演示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

3、学习和应用现代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学中。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针对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的学生。

6、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节课。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发展,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

8、继续深入学习有育理论和转变育观念,在继承传统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已的课堂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9、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的资料和模式。

10、为探究性学习创情景。

11、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工合作,乐交流。

12、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13、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4.每个单元测验次,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5、尊重学生的人格,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16、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7、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18.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总之,通过本学期学,全面完成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尽切办法、尽切努力在期末考试的检测中考个好的成绩,给学生和家长个满意的答卷。

3、《荷花》第课时

阅读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课时的,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学理念。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境激趣,触发语感

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学部生字新词。

二、充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诵读,鼓励学生个比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起,像白荷花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师引入:“让咱们再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4、观潮的

【**--随笔】

1、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的观察规律,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5、给课文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有“潮来潮去时”的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理解些重点词句。

学准备:小黑板、灯片、有钱塘江潮的资料带。

课时安排:第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落;学习课文12自然段。

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35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感知作者边看、边听、边看的观察方法,总结深化课文。

、导入。

1、师启发谈话:第时,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并且知道潮来之前的情景: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写,给人以平静而带有几神秘的感觉;二是写前来观潮的人之多,写出了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这段从侧面渲染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那潮来时,潮来后又是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质疑:可围绕文后的“思考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3、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①学习课文3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

③学习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学文A、学习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

①师:文章三四小节,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b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②自由朗读。

③讨论、感知、(板书:声音、样子、情绪;解决a、b)

④欣赏钱塘江潮录相。(解决c)

2、细读理解。

①默读3、4自然段,用[

]标出表示声音的词、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用“△△”标出人们情绪变化的词。

②师生小结:作者听江潮的声,越来越大;见江潮的形,是越来越状。作者既留心了声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人群情绪的变化。作者这种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③重点解决开课时先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释“水天相接”

·第3自然段中,讲到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为什么会沸膝?·体会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④作者笔下越来越近的浪潮,如此声势浩大,如此雄伟壮观,那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为什么不写人们的表现?(以此作为创造育的切入点)

3、细品背诵

①师引:这见,作者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江潮的“奇”。同学们,这就是祖国山河的个剪影,这就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带着对钱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读、背诵3、4小节。

②小黑板出示背诵线索。B、学习5自然段

1、过渡: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神秘,也不单单表现在潮来时非凡的气势。潮来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奇”。

2、指名读。

3、同桌互说:潮来后是番什么景象?你能说说它的“奇”吗?·抓“余波涌”--持续时间长,神奇。·抓“江水涨”--上涨两丈、水量大、雄伟壮观。

4、小结:这段,作者用余波和上涨的江水烘托了江潮的“奇”。

三、深化总结。

1、回题读12节,体会“天下奇观”。

2、师:潮来前,江面依然平静,给人以宁静而带有几神秘的感觉,你说奇不奇?潮来时,声音大,气势壮,奇不奇?潮来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江水上涨两丈来高,你说奇不奇?

3、齐读第自然段。

四、作业

1、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天下奇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腾、横卧、横贯

2、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观潮()观天下奇观()

3、读课文四小节最末句话后填空。

这段话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写江潮的。作者把比作。着力描写了大潮涌来的动感,使人身临其境,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

(学校第17届研会研究课)

5、《荷花》第课时

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池荷花这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自然段,作者进门就闻到了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

看看这多很美,看看那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些,所以作者要?quot;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幅荷花图啊!让我们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闻,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欣赏那池美丽的荷花,再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一分钟》的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9169.html

热门阅读

  1. 高校毕业实践总结范文
  2.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精选
  3. 暑期实践个人发言稿
  4. 公开课《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5. 给朋友的生日快乐祝福词
  6. 关于开会迟到的检讨书500字
  7. 俏皮的生日祝福语
  8. 《但愿人长久》优秀的教学设计
  9. 山东省工行临沂分行面试心得
  10. 《我自己会整理》教学反思优秀范文
  11.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海神妈祖
  12. 医师培训学习计划
  13. 音乐广播稿参考范文
  14. 小班一月教学计划范文
  15. 在全县造林绿化观摩讲评会议上的演讲稿
  16.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范文650字
  17. 《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范文1200字
  18. 短小品搞笑大全剧本
  19. 西游记好段摘抄100字
  20. 2019qq跨年说说
  21. 人教版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22. 祝福兄弟的句子
  23. 猴年快乐祝福语大全
  24. 钱小样的经典语录
  25. 201年给大人的儿童节祝福语
  26. 雅思8分考生技巧心得
  27. 书写春天周末的祝福短信
  28. 农药购销合同
  29. 感恩节温情的祝福短信
  30. 元旦微信祝福语大全
  31. 兼收并蓄的造句
  32. 端午奇遇记800字作文
  33. 愚人节搞怪句子
  34. 滥竽充数的读后感怎么写
  35. 难忘的一件事的征文
  36. 不用真名的知名作家美文
  37. 201年五一祝福语精选
  38. 梅花一枝春带雨散文摘抄
  39.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40. 我学会了葫芦丝小学三年级作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20:04:23
本页面最近被 67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6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