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念奴娇》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5:22

关于《念奴娇》教学设计

【研究主题】

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通过赏析研讨,学生能够把握词中创造的形象,品味词作表达的情感,了解词作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而培养初步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直观感受,咀嚼语言,比较阅读,知人论世。

合作研讨,教师创设情境,组织研讨,引导思考。

一、导入

课前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大家知道刚才放的是什么歌吗?(生答)对,这是《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家看过《三国演义》吗?喜欢吗?能说说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三国事件吗?(学生简单说说。)的确,三国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多少的英雄豪杰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在历史舞台上尽显风流,上演了一出出令后人扼腕击节、热血澎湃的历史剧。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如水,斯人已矣,但每一个为这一战所激动着的人来到赤壁,当年的冲天火光、震天喊杀声仿佛又能萦绕于脑海。赤壁之战后八百多年,一位伟大的天才人物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幻灯一〕

二、熟悉课文

1、放朗诵录音

学生自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

2、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幻灯二〕学生主动站出来,不看书回答。“纶巾”“樯橹”“尊”“酹”的意思是什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一句怎么理解?(指出这一句是倒装句。)

三、文本研读

1、齐读上阕:

〔幻灯三〕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有怎样的作用?

第一问参考答题思路:写到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再总的概括一下赤壁景色的特点。

(杜绝学生说一个词就算完了的现象,用清晰的思路完整地回答问题。)

要求学生在思考第一个问题时作“换词比较”的工作:将“大江东去”改为“长江东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改为“巨石巍峨,波涛击岸,激起千层浪”,是不是可以呢?(杜绝学生全凭感觉说一个词就算完了的现象,提示他们要准确深入体会景物特点,就要细细咀嚼语言;提供换过词语的句子,一是要他们采用比较的办法,二是指出了有表现力的、应该细细咀嚼的词语,使学生明确方向,节省时间。)

提供课外诗词: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为学生比较“大江东去”和“长江东流”提供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第二个问题注意“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联系上下阕来考虑。提供《荷花淀》中的环境描写的文字资料。(联系学生学过的课文,来帮助理解第二问。)

〔幻灯九〕在思考讨论前,看一组图片,配以浪涛之声。(让学生直观感受词中“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图景。)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幻灯四〕明确:描绘赤壁景色,写到的景物有江、山、浪等。用一个“大”和一个“去”字来描绘江水,写出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浪涛滚滚,奔腾不息,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而“长江东流”则无此气势,须再用“滚滚”等修饰语才可,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如加上“无语”“空自”等词语则是全另一番意境了。)

教师领读这一句,学生跟读,背诵。

“乱”“穿”等词语各有其生动的表现力,写出了山和浪的特点。乱-险怪;穿-高峻且化静为动;惊-声势浩大;拍-澎湃有声;卷-翻江倒海;雪-绘形绘色。

赤壁景色可以用“宏伟开阔,雄奇壮丽”等词语来形容。

教师领读这几句,学生跟读,背诵。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一个过渡句,描绘壮丽赤壁景色为下阕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并且烘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

教师领读这几句,学生跟读,背诵。

一生站起读上阕,全班齐背上阕。

2、齐读下阕:

〔幻灯五〕提问:词的下阕塑造了怎样的周瑜形象?其作用是什么?

换词比较:“小乔初嫁了”这一句写的是小乔,而小乔初嫁在赤壁之战前十年,此句是否当换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能否改成“金盔银铠,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

出示词《沁园春·雪》,想想,词中写到古代英雄有什么作用?

〔幻灯十〕在思考讨论前,看周瑜图片,及有关小乔初嫁和火烧赤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形象并与词中之形象比较。)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幻灯六〕明确:“小乔初嫁了”写出了周瑜的年轻有为,美人衬英雄;“雄姿英发”写周瑜气概不凡,风姿俊朗;“羽扇纶巾”显得从容儒雅;“谈笑间”表现其指挥若定(轻松镇定胸有成竹);“樯橹灰飞烟灭”则表明战果辉煌,大获全胜,建立了盖世功业。

教师领读“遥想公瑾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学生跟读,背诵。

塑造周瑜的英雄和自己的形象形成对照,自然引出下文对自身的感慨。

延伸问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呢?应抓住哪些语句?抓住“早生华发”四字。

〔幻灯十一、十二〕介绍苏轼,重点在其被贬黄州的遭遇。学生回答。

明确:词人怀古伤今,表达自己了光阴虚掷、壮志未酬的感慨。

教师领读最后一层,学生跟读,背诵。

一生站起读下阕,全班齐背下阕。

四、总结

〔幻灯七〕学生自由朗读全词,齐背。生起立朗读。

五、拓展作业

1、这首词被认为是作者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体现在哪里呢?最后的感慨是不是不符合豪放的基调呢?

2、课后阅读苏轼另外的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比较词作不同的风格。

拓展阅读

1、《在大海中永生》优秀优秀

你从故事中,找寻到哪些答案?准备一下,通过朗读表达自己读懂了什么。

边读边品:

1、描写弟子们行动与心理的句子。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3、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束麦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束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苏格拉底认为该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

4、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弟子们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同们又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写下来。交流、评议。

5、多元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我们是应该追求最大的麦穗,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在大海中永生》优秀优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运用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缅怀***的丰功伟绩,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资源,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_交流”,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

师:准备CAI课件,了解生资料搜集情况。

生:搜集有*的资料,并尝试自我处理。

语文课程是致力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科的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这样的认识,我在《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语文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生,借助网络资源,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_交流”,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在提高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语文科的有机整合。多媒体,网络,与语文同行!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们,今天我们共同习的课文是——请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禁不住要问?

4、课件出示*像。

这就是我们的*爷爷。为什么说他在大海中永生?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语句。

意图】“思,思起疑”,根据课题质疑,既激发了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环节直接切入课文找到了契机。这样,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整体感知课文,进而能准确地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达到初步认识*爷爷这位伟人的目标。

二、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伟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汇报交流,初步理解*的精神和人民对他的颂扬之情。

课件出示语句:

1)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点击“伟人”下加着重号)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人?

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这一问,越发激起了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_,产生了良好的习期待。

三、借助网络,逐步走近伟人

1、*爷爷为他所爱的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哪些伟大贡献?请同们打开“纪*爷爷”网页,走进*爷爷的“光辉一生”,注意:一边浏览资料,一边体会:你感受最深的是小平爷爷的哪方面贡献?

2、生上网查阅有*的资料,了解*的生平,感悟*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

3、借助网络资源,交流汇报。

4、小结。

课件:随着师的话语,逐张显示不同时期的*照片。

是他,率领刘、邓大军南征北战,推动解放进程,实现祖国大陆完全大解放,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家、军事家。

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开放,探索强国富民之路,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是他,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才会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家、*家。

是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世界公民!

5、引读重点语句。

(1)引读*的话。

(2)引读——“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意图】准备阶段,制作了网页“纪*爷爷”,在该网页中分别制作了不同的栏目:介绍*丰功伟绩的“光辉一生”、“大记事表”,表达人民缅怀伟人的相资料,还链接了许多影视片,内容非常丰富。通过阅读自制网页资料,生尽可能地了解*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逐步走近伟人,以此来激发生对伟人的热爱之情,为下面“潜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伟人功勋,深情缅怀伟人离去”做好铺垫。

四、创情境,渲染气氛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2、观看录象:医院终别情景、万人追悼大会、长安街万众送别等情景。

3、过渡:小平爷爷要走了,绵绵哀思化泪流。同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也送*爷爷最后一程吧。

意图】录象片段生动地再现了当*离去时,他身边的亲人、首都的人民和全国的人民对他的绵绵哀思。情景的创,渲染了哀伤的气氛,生由一开始对伟人的热烈颂扬转而进入对伟人的悲痛缅怀,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再加上下一个环节师情景范读,心灵会受到极度的震撼。

五、潜心研读,深入理解伟人

(一)范读铺垫,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师配乐诵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课件同步演示课文内容。

2、过渡:伟人要离去,滔滔海水在呜咽。同们,大海也会有我们人的情怀?我们人的思想吗?

(二)借助资源,精读感悟课文第3、4自然段

1、请同们自由轻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刚才网页中小平爷爷的伟大贡献,边读边体会:你认为大海懂得人民的心,懂得小平爷爷的心吗?

课件出示课文第4段文字。

2、汇报交流,想象延伸。

根据生回答,随即安排引读和拓展:

(1)生汇报第一个“也许”,师引导描述万里海疆对*的怀和感激之情。

(2)生汇报第二、三个“也许”。

1)观看录象:香港回归的精彩瞬间和*想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声。

2)师引导描述。

(3)生汇报第四个“也许”,师引导描述。

(4)理解省略号,生仿照句式想象描述。

就这些地方吗?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

课件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下加着重号,点击“……”红色。

3、小结。

引读本段最后一句。

4、观看录象:联合国悼*片段。

意图】此处,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文意。同时,在充分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进一步认识到*的丰功伟绩,生发对这位伟人的热爱之情。再加之联合国悼*的隆重场面,更使生对伟人肃然起敬,能更深入地理解该段最后那句含义深刻的话。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第5、6自然段,升华情感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世界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了。

2、引读。

师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点击文字“震撼人心”以及*的话逐个为红色显示。

3、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否也如大海一样波翻浪涌?在你心中涌动着哪些情感?

4、交流讨论。

5、根据生汇报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1)抓住“盘旋”指导读出对*爷爷的深切怀

(2)抓住“震撼人心”指导读出对*爷爷的崇敬和爱戴。

6、指名读,评读,赏读。

意图】紧扣文本重点词、句(“盘旋、波翻浪涌、震撼人心”以及*的话),借助课件出示文字,聚焦生感知点,反复交流,相互评点,借朗读体验情感、表达情感,升华情感。

(二)以读代讲,习课文第7自然段,掀起_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1、第一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深切的思,愿您——

2、第二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爷爷虽然走了,但他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他的不朽精神我们不会忘。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崇高的敬仰,您会——

3、第三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爷爷走了,带着他的未了心愿走了。但*开放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指日可待。相信我们吧,我们会努力,努力实现您心中的夙愿。小平爷爷,您一路走好!您必定——

3、师工作划怎么写精选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化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考纲》,仔细分析x、xx年高考化试卷,广泛收集全国各地高考的信息,以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任务。

二、备考目标

考试大纲指出:化科考试,为了有利选拔具有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素养。化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与化的科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通过第一轮复习,帮助生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化知识,并进行归类、汇编、加工,使之规律化、思想汇报范文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生构建整个高中化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2.根据级组的工作目标确保尖子生,提升重点生,推动本科生。我们化科的对应的目标是确保化类总分尖子生的化科不拖后腿,化单科尖子在全市要有优势。

1.齐心协力,同心备考。

备课组全体师目标一致,分工明确,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齐心协力,同心备考,认真贯彻市研室的高考备考化专题复习课堂八点要求和校的集、解、选、编、练、考、改、评八字方针。每周五第4、5节为固定的备课组会时间。

2.把握高考方向,高效备考。

认真研读《化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考纲》,结合《大纲》的考点要求,合理分散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入*志愿书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材,高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以求实效。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化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考纲》,对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3.精心准备复习资料。

第一轮复习以《优化》为主,再根据生的具体情况,由备课组的师分工负责,自编巩固练习、单元过训练、月考试题和模拟测试试题,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习能力置有梯度的习题加以强化训练。习题的内容要和所复习的内容匹配,难度要和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

4.把握复习课的功能,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轮复习要坚持以《化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考纲》作指导,以材为主体,将材中由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而割裂的系统知识在总复习中重新整合,找到各知识间的联系,帮助生构建起立体的、发散的、独立的知识网络体系。以落实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目的,指导生阅读并记忆材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材中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重点知识),范文网建构知识网络,并形成基本的科能力,向高考的以能力立意靠拢。并通过随堂小练习和大练习对所复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及时检查。

5.切实解决复习中的主要问题。

现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是:师讲,生听。师讲得很辛苦,生听得也清楚。但是前面听,后面忘;容易听,容易忘。因此,在中要求生一定要提前将老师要讲的课题内容完成,将自己认为有问题的部分做好记录,以达到有目的、有划地听课。定期收生的《优化》进行检查,同时也要注意指导生找到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让生搞清那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并想办法进行改善。要求生在每一次的试题讲评后必须将做错的试题集中在错题集锦中,师也要做好错题记录,在以后的练习中进行重复呈现,使生对所知识真正理解。

6.做好作业的布置。

布置作业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科,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并做好登记工作。

7.做好尖子生的****工作。

根据级组的高考目标,确保化类总分尖子生的化科不拖后腿,化单科尖子在全市要有优势。全体备课组成员全员参与,每个师负责几个尖子生。每周多发一份能力题给他们,入*申请书做到面批面改。平时多找他们谈心,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和鼓励。

8.互听互,扬长避短。

为提高复习质量,备课组老师之间要经常相互听课。通过相互听课习,取他人之长,补自之短,提高水平和复习质量。

4、《新课程理下的初中物理创新》读书心得

读了雷洪、王伟庆主编的《新课程理下的初中物理创新》一文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物理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新思想、新方法。生的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习感受到,转变习中这种被动的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方式,让生成为习的主人,使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师在探究中要立足与培养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会在实践中,在合作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生的主体作用,师在中就要敢“放”,让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要充分相信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的引导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师要予以指导。当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观、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的转变和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是一场育理**,要求师“为素质而”。在过程中应摆正“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正确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的育观,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下,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科,它要求物理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要通过不断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材中。所以,师要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育对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长期受应试育的影响,多数物理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师要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材的整合能力、课程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师由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注本科走向注其他相科,从习惯孤芳自赏到会欣赏其他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任务到和其他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师第一次处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习内化为自行为,时刻保持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模式。

俗话说:无定法。在过程中,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模式。模式涉及知识、师和生三大要素,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方法。既要*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方法。

在新课程*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育的全部,生的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进程与实现效果的动力系统,对生的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生的质疑习惯,引导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5、师工作划怎么写精选

一、材分析

必修2中只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过程中要让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例如烃的,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他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习,就奔着化反应去,然后就拘泥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官能团水平,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性质有预测性。对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官能团和化键,要求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这样就要求建立化键的认识,极性、饱和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过程中要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系,能够顺推,逆推。

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基础》是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感兴趣的生开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置了三个主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课程以生为主体,为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引导下,是至重要的。

高中化课程目标规定了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通过化科的习应达到的发展目标,整个体系由三个目标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层次(面向全体生的和针对部分生的)构成。体现了培养全体生的科综合素养、科育为大众等育理;完善了课程目标的维度;实现了与课程结构的对应。

了解化课程的总目标体系,对师合理、全面的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师树立科,并将其体现目标中。《有机化基础》模块的习安排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和高中化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生通过本模块的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念奴娇》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15669.html

热门阅读

  1. 赵州桥课文优秀教案
  2. 关于祖国在我的心中演讲稿范文
  3. 小学五年级关于难忘的事作文
  4. 槐树湾的早晨散文
  5. 重阳节祝福语摘抄
  6. 关于《一千零一个愿望》的读后感范文
  7.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知识点整理
  8. 2015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各地清明节美食
  9. 相貌与心灵美文
  10. 关于春季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11. 安全的家教案
  12. 李白《独坐敬亭山》诗歌鉴赏
  13. 小学六年级红领巾的广播稿
  14. 卢思浩经典语录句子
  15. 文章优美语段摘抄大全
  16. 世界名人的故事
  17. 幼儿园社会教案《我们一起过端午》
  18. 经典结婚祝福语句
  19. 欢喜闹元宵六年级作文
  20. 形容冬天的句子和词语
  21. 汽车电机电器产品的购销合同模板
  22. 安静地放手短散文
  23. 辛弃疾的古诗词大全
  24. 描写梅花的句子精选
  25. 关于《一分钟》的教案设计
  26. 2019年环保城市创建总结范文
  27. 201年关于鸡年祝福语的四字词语
  28. 201关于学雷锋心得体会400字
  29. 小学秋季运动会发言稿怎么写
  30. 20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祝福语
  31. 工程劳务分包队伍防火协议书范文
  32. 关于悠闲的生活哲理句子
  33. 感恩节给男朋友的祝福短信
  34. 朋友婚礼上的祝福语精编
  35. 精选关于母亲节的祝福语
  36. 周末祝福语大全
  37.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38. 201大年三十除夕零点跨年祝福语
  39. 首都景点颐和园导游词
  40. 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16:16:35
本页面最近被 94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浙江,TA在页面停留了 12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