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读后感
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课程理念有很大的区别。我国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一直以来在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多问题,如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等等。我国深化基础教育*,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严重的“教鱼”不“教渔”、重“知识”轻“创新”现象,“*、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普遍存在,培养出的学生大凡是知识型的,而非能力型人才。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只会扼*的创造性,扼杀民族的创造性。针对这样一种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教育*,提出了新课程*纲要。
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是一次**性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好了,无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处理不好,则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这是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一次挑战,是他们必须把握住的一次机会。
这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从数学教学的不同内容,对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解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回归生活,关注学生体验”是新课程*下的又一聚焦性话题。但,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世界内容,是必须坚持教学的目的性原则的。目前,许多小学教师都热衷于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认为这是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节好课或一个好的教学环节的体现。他们苦思冥想竭尽全力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却忘了课堂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世界内容是不能架空文本,远离文本的,应根据形式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联系生活用好用活教材,并适时适度地引进生活世界的有关内容,通过自己的再创作,使教材内容更具科学性、结构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预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呈现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是“预设”太多,“生成”不够。二是过分“生成”,否定“预设”。新课程实施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第二种。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并不表示摒弃“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要在“预设”的基础上完成,“预设”越充分、科学,“生成”就越自然、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
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针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新课程提出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各有有价值的地方,在教[纯教育系统范文大全-www.JSfw8.com/]学过程中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探究学习的知识基础,而探究学习则使接受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理解。我们不能因为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而忽略甚至排斥接受学习,我们要把握好两者,正确的运用两者,谋求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整合、平衡和最佳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又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引领还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实现其他一切教学环节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拓展阅读
1、最新开学第一课教师观后感汇集
每年开学,我们都要看由教育部、*电视台主办的《开学第一课》,今年也不例外。
这期的主题是:“美就在你身边”。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不一定是惊天动地,或是力挽狂澜才叫美,有时即便是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小小的祝福也是美。
第一课探索美,女航天员刘洋向我们讲述了太空的美。我们常常埋怨地球嘈杂,环境的不美,然而,刘洋却说:“也许当我们真正远离了地球,才更能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和珍贵。”接下来,姚明大哥哥在非洲大草原为大家讲解保护动物,我明白了寻找美、发现美,先从接触大自然、保护动物开始。
第二课创造美,这节课里焦刘洋和大家分享了她十五年游泳生涯的历程。她提醒同学们: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出最美的感受,需要我们常说的“贵在坚持”。
第三课传递美,帆船运动员徐莉在团队伙伴的互助下,夺得了中国帆船史上第一枚金牌。她告诉大家:人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人是社会之人。帮助别人,能获得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能获得美的享受。
第四课和谐美,男子体操队队长陈一冰的总结:“没有一个人的完美,只有完美的团队。”和谐之美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美,在一个集体里,尽管每一个人都不是很完美,这个集体里的所有人汇聚在一起,就能展现出集体的和谐美。
美,特别需要一双善于发现它的眼睛,其实你只要处处留意,美就在你身边!
2、最新开学第一课教师观后感汇集
9月1日晚8点,我们在家观看*1台《开学第一课》栏目,请到了几位老红军与红军后代,讲述了他们的长征路上可歌可敬的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感受信仰的力量。
在那个战争年代,生活艰苦,食物稀少。开始长征人数30万,回来只剩三万人,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为了节省粮食,每人每天只吃一粒黄豆,红军战士是以超人意志力为克服血肉之躯极限,创造了“人间奇迹”。
红军中,有一个年龄最小的红军,刚出生18天的孩子,被带到战场上作战;在没有纸张、没有教具的情况下,战士们就用树枝画电路图,用小木板写单词,边走边学英语。他们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奋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亲爱的同学们,每一个成功,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团结的力量,坚定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3、最新开学第一课教师观后感汇集
理想,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一种能让你热血沸腾的信念;未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一种能让你咬牙坚持的动力。
理想与未来,确也有微妙的关系。掌中理想照亮未来之路,美好未来也可能有你的理想成真。古往今来,九州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批勇敢的追梦人,今日,他们有些人现身《开学第一课》的讲台上,带领我们重温他们当年的理想……
“没有祖国的丰碑,哪来我们的牛羊”——他叫拉齐尼巴依卡,是守卫祖国的人大代表,是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却因一次奋不顾身的救援,耗尽了生命。当他的儿女在讲台上热泪盈眶地大喊出自己的理想时,我被深深触动了,如果他们伟大的父亲还在,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守边40年;“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练下去。”——她是巩立姣,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得主,实现了中国田赛金牌零的突破。她用了21年的青春,将自己的脚步锁定在田场上的小小圆圈内,将小小的铅球一次又一次抛出,终于得偿所愿,让理想光辉驱散现实的阴霾;“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太空出差三人组”在空间站中的连线互动最令我难忘,漫游空间站,共打“巡天太极”,挑战“用筷子喝茶”,激发了我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也让我感慨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工作者,熬白了头,熬累了身……
“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即,但可指引我们的行程。”我望着屏幕上闪过的一张张面孔,看到他们光辉的现在与稚嫩的过去理想,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我向窗外眺望,外面有依稀可见的星光与通明的万家灯火,正如我的理想,一闪一闪,在不远处发着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们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以个人理想推动国家理想。尽管我们各有不同的航程,但一人如一星,分则熠熠闪烁,合则织就灿烂银河,就能编织成美丽的中国梦。
少年的理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现在的我们,正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我们充满了无限可能,一定能够以理想为桨,向未来的彼岸进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