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手抄报资料

发布时间: 2025-07-11 15:02:29

关于春节的手抄报资料

北京:“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东: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应该是糜黍,见北京篇“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陕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乱作揖儿!

东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带你满街走。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拓展阅读

1、 的英语

一、习俗: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的欢乐气氛。

二、习俗: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三、习俗: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四、习俗:贴

联也叫门对、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联贴门上,为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条、斗方等。“门心”贴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门媚的横木上;“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12]

五、习俗:窗花与“福”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六、习俗:年画

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联一样,起源“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七、习俗: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八、习俗:联欢晚会

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晚”,是中国*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电视台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戏曲晚会、歌舞晚会、各部委晚会(如*部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2、庆熹纪事 庆祝母亲英语

All that I am or ever hope to be,I owe to my angel Mother. I remember my mother's prayers and they have always followed me. They have clung to me all my life.

—Abraham Lincoln(1809—1865)

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

——亚伯拉罕·林肯

My mother wa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I ever saw. All I am I owe to my mother. I attribute all my success in life to the moral,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 received from her.

—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

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

——乔治·华盛顿

There never was a woman like her. She was gentle as a dove and brave as a lioness... The memory of my mother and her teachings were,after all,the only capital I had to start life with,and on that capital I have made my way.

—Andrew Jackson

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她那样。她非常温柔,就像一只鸽子;她也很勇敢,像一头母狮……毕竟,对母亲的记忆和她的教诲是我人生起步的惟一本,并奠定了我的人生之路。

——安德鲁·杰克逊

A good mother is worth a hundred schoolmaster.

—George Herbert(1593—1633)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乔治·赫伯特

Youth fades; love droops; the leaves of friendship fall. A mother's secret hope outlives them all.

—Oliver Wendell Holmes(1809—1894)

3、最新五一劳动的古诗精选

畲田调二首

宋王禹

第一首

大家齐力孱颜,耳听田歌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第二首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时空五一焕新装,劳动歌声四处扬。

虎步龙骧兴伟业,开天辟地绎芬芳。

文明历史辛勤创,幸福生活汗水夯。

奉献人们当赞颂,峥嵘岁月享荣光。

七绝“五一国际劳动”感怀

入地飞天梦变真,

千山万水育银金。

繁花似锦生活美,

劳动工农举世钦。

七律2011“5、1”劳动感怀

世纪画图高绘,

秋冬夏不同时。

饥寒交迫天边调,

歌舞升平今日诗。

玉树痛殇山月泪,

浦江艳抹丽人姿。

烟花绚烂随风散,

犹见劳工归夜迟。

七律五一国际劳动感赋

暴风骤起卷芝城,如火如荼任纵横。

万顷波涛惊骇浪,五洲劳众结同盟。

敢更恶习完民愿,誓捍人权去旧程。

莫让妖魔重吐雾,开来既往岁峥嵘。

七律“五一国际劳动”感怀

卅年辗转少奢华,出力劳心倍又加。

雪月风花痴梦幻,油盐柴米赖桑麻。

吟笺总写清廉颂,茅屋常烹淡泊茶。

久负青山终不悔,依然无愧国和家。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春节的手抄报资料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3667.html

热门阅读

  1. 201七夕情人节送女朋友的短信祝福语
  2. 古诗中写秋雨的诗句有哪些
  3. 纪念五四运动的教案设计
  4. 关于六年级英语的复习计划
  5. 庆六一诗歌
  6. 乐府杂曲诗词
  7. 驾驶员安全培训心得
  8. 描写山东的优美句子摘抄
  9. 国庆节的高中生优秀演讲稿
  10. 立冬给顾客的祝福语
  11. 青春畅想唱响青春舞动青春畅想未来的演讲稿
  12. 关于公司开业的贺词
  13. 普通话朗诵比赛开幕词主持稿范文
  14.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5. 201年春分祝福语寄语
  16. 读书节教师演讲稿范文
  17. 八月十五贺卡短信祝福语
  18. 连锁店加盟合同模板
  19. 金融服务办公室行政工作总结
  20. 圣诞节到来的祝福语集锦
  21.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的教学计划
  22. 节能技术开发公司宣传标语大全
  23.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反思范文
  24. 课文两只小狮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25. 心痛的分手回归单身的说说
  26. 描写过年优美的句子
  27. 2016秋分祝福语语句
  28. 舍友琪琪的散文
  29. 2016精选20条感恩节祝福语
  30. 浅谈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方法论文
  31. 结婚的温暖祝福语
  32. 高中生在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33. 中国童话故事:长着蓝翅膀的老师
  34. 小贝流浪记 童话故事
  35. 爱惜生命的名言语录
  36. 酷蚁安特儿初中生读后感
  37. 关于桂花香的诗句
  38. 中学语文组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总结
  39. 汉族民间故事《药王孙思邈》
  40. 小骡子身世睡前故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03:33:16
本页面最近被 37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3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