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诗境》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0

《可爱的诗境》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院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零落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秋虫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我把清波当做镜子,照见了她嫣然一笔的朱颜,比什么花枝还美丽。那池中的游鱼,两三只,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装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桥端,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遥遥欲坠。

⑤我曾漫步登楼:郭外的风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哪里是秋天!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燕子裁衣。

⑥在这些可爱的诗境中,平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我与她,变成了画中的诗人,诗中的画家,变成了灿烂的流霞,变成了团栾的明月,变成了并蒂的山花。

1.文中第③段与第⑥段中加点的“她”指代的是( )

A.“我”心中的恋人 B.人格化的秋天

C.人格化了的秋天万物 D.可爱的诗境

2.第①段四个字,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不超过20字)

3.“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这是秋天的景色吗?为什么?(不超过20字)

4.“在这些可爱的诗境中”,“这些”所指的是哪些内容?(不超过30字)

5.选出下列分析不妥的一项( )

A.后院的几句描写对下边三段的描写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第③段的中心句是“照见了她嫣然一笑的朱颜,比什么花枝还美丽。”这一句使这段整个的描写都有了着落。

C.第④段的描写从傍晚一直写到入夜。

D.第⑤段的描写是虚实结合,构成一幅奇幻的画面。

参***:

1.C 联系上文“把清波当做镜子”,镜中所见非“秋天”而是秋天中的万物。

2.①总叙全文

②奠定情感基调:“多谢”——“可爱”、“诗境”。

3.是,因为垂柳、青藤、桂花等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4.后院,池边、断桥、登楼等构成的诗境。

5.A“后院”是意象之一,与池边等几个意象是并列的,所以不是提纲挈领的作用。

拓展阅读

1、古《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①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③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名李范,唐玄宗的弟弟,被封为岐王。他好文学,喜欢结交文人墨客。

寻常:平常,经常。

崔九:名崔涤,因为在兄弟间排行第九,所以得名。崔九曾任秘书监,是唐玄宗的宠臣。

堂:府中,家中。

几度:多次。

落花时节:这里是指暮春三月。

1.表达了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

D.全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赏析后两句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2分)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对表现手法1分,对思想感情1分)

6.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3分)

: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7.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3分)

: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二:

①前两句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②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1)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以理解为人衰病漂泊之时。

③请欣赏这首的成功之处:

:四句,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无一字直写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4)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 、 、 。

:寻常 几度 又逢

(5)有入说,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自然的景色;国家的衰败;作者自己和艺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赏析:

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713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的梦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人的衰病漂泊,但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含意未申,有未断。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中没有一笔正面涉时世身世,但透过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界。

2、苏轼《东坡》原文翻译赏析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3)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中有何作用?(4分)

(4)请结合全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5.前两句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特点。(2分)

6后两句景中寓情,表达了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参***

(1)第一句是全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使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3)第一句是全的铺垫,(1分)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界(1分)。

(4)“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使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5清幽,宁静。(2分)

6表达了人热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2分)

二:

①东坡在人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 是一个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②从以感受人怎样的情怀:

:置身于世外,超凡脱俗,开朗乐观,意气昂扬,达观洒脱的情怀。

3、文学史上所称“ ”,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1分)

4、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5、后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相近。请结合上述或词中的句子,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4分)

参***

3、 唐宋八大家。

4、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界(2分);暗写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1分)(意思对,不写出情景交融也得分)

5、胸怀开朗。例如:凹凸不平的坡头路,够磨难人了,但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步伐,精神抖擞地前进了。“坡头路”不正是作者坎坷的仕途吗?一个“莫嫌”,一个“自”表现了作者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4分)

三:

(1)这首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 ”的来源。文学史上所称“唐宋八大家”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 。

(2)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3)有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相近。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1)“号”;柳宗元、苏洵、苏辙(2分)

(2)出“情景交融”1分。具体阐述(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界;暗写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2分。如在具体阐述中包含或暗含“情景交融”的'也得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意思对即得分)(共4分)

(3)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2分)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

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东坡》是由苏轼创作,通过对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的。

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人的用字直追步大谢。

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人在另一首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所包含的意

那么,在这个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所以感人,正由于人将这种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颇为有趣。

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3、《蝶恋花》古《蝶恋花》古赏析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蛩:古书上指蟋蟀 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阳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⑴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作者借助枫叶飘、蛩夜语、旅途秋光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凄凉孤独之情;又借助回忆,联想到不平凡的战斗经历,渲染了词人国忧伤的心

⑵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最后一句的悔字为全词的精要之处,请简要分析。

:其一悔字委婉表达了词人对兵书写成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其二通过早信句《长杨赋》的典故,映射了当时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3)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4)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3)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

(4)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句分析1分,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时的情况又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

下面的,完成(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对这首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略解析: (1)B(2)C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仅供参考,意思对即)提示: (1)点拨:“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 (2)点拨:C项错在对句内容的曲解。

5、语文的说明文理解

一、下文,完成文后各

脂肪细胞攫食记

□玛丽特?米歇尔

上午10点钟刚过,我的主人――这位108公斤重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前,查看电子邮件。我栖息在他的肝脏旁,查看着他早上所喝饮料的代谢残留物:维生素水。此物美其名曰“营养强化饮料”,其实里面都是糖,我喜欢。它溜过了消化系统,在肝上安了家,肝把它转化为脂肪,直接送给了我,正合我意!

这种时刻对于我们脂肪细胞来说都像是过节一样。运动以把脂肪转化为肌肉,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如今,你在大街上到处都以看到我们。肥胖大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全世界范围内,胖子比30年前增多了一倍。

上午11点钟,他饿了。我有个任务是向大脑发出一种名为瘦蛋白的荷尔蒙信号,让身体感觉饱了。这项工作很重要吧,然而现在我就像是中东油井似的向外输送瘦蛋白,不过只向血液中输送,这样身体对于糖的摄入要求就会直线上升,而大脑却没有收到“你已经饱了,不要再吃”的信号,这也就是他经常在吃完饭后,时间不长又感觉饿了的原因。

生活是香甜的,真的,但也不总是这样。记得40年前他还是个少年时,我和我的脂肪朋友们诞生了。那时候我要等一天时间才能储存一点脂肪酸。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艰苦时期。

在一个正常的身体里,到青春期结束时,脂肪细胞就不再形成、增加了。但是,如果你变得肥胖了,体内的那些脂肪细胞就会增大很多,进而繁衍出新细胞。这样一来,我周围的空间就会变得拥挤。

我很幸运,主人上大学时喜欢上了喝含糖软饮料,几乎每次午饭都要喝一些。这对我来说正是捞油水的时候,我每次都会从他的肝上攫取一点脂肪存起来。

不久后,主人毕业找了工作,他每天又多喝一罐乐,这时,我的好日子到了。你听,现在我的主人就打开了一罐乐,一边吃着低脂肪面条,一边喝起来。问是,只吃面条不蘸调料,能下咽吗?他能会多吃些糖和盐来增味,这又为我把糖转化为脂肪提供了方便。

这个傻瓜在上大学时,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参加体育比赛或骑车,那时他的大脑能接收到我发出的瘦蛋白警报,每当我试图膨胀一些,他都能忍住饥饿感。

在一个周末,他喝了些啤酒和白酒,我立刻壮大了一点点。不过,他第二天早上吃的是谷类和一个苹果,然后就骑上了自行车。他的肌肉燃烧掉了所有多余的葡萄糖,我只好将刚刚养出来的一点儿胖身材收缩成了脂肪酸和甘油。我把甘油上交给了肝,肝又把它转化成了葡萄糖用以充当身体燃料。

晚餐时,主人把身子堆在了椅子上,看着桌上的菜,有莴笋、番茄、青椒。蔬菜的纤维减少了他对糖的消化,有点儿不对他的胃口。“怎么吃这些?”他问。“这叫健康饮食。”他老婆回说。

这对我来说是个坏消息,但我了解主人,他打开了一瓶啤酒。我能从啤酒里捞取和乐同样多的脂肪。酒里的乙醇是糖的衍生物,所以有一部分会进入肝脏,变为脂肪。

大事不妙,他吃完晚饭后出去遛狗了,好在偶尔走走路是动不了我的储备的。而且我还因祸得福了,他遛狗回来后就坐下来看球赛,夜里他又吃了一些饼干,对我的糖分仓库是个小补充。午夜,他**睡觉,我依然悠然自在。

1.文章首段看似叙述,实为说明。请作简要分析。

2.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理有什么作用?请举出你最欣赏的一处作简要阐述。

3.提取文章中说到的不良生活惯、方式,不少于四个。

4.有人认为第九自然段中的“傻瓜”一词用得不妥,因为“主人”“每个周末都会参加体育比赛或骑车”是有益健康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5.有人说这篇文章的目是《脂肪细胞攫食记》,既然有“记”这个词,就表明此文属于记叙文">记叙文。你认同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可爱的诗境》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6683.html

热门阅读

  1. 3年级想象作文:未来家乡的环境
  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的论文
  3. 青年节送客户祝福语短信分享
  4. 2016年优秀教师暑期师风师德培训心得
  5. 杨万里拜师的故事
  6. 《崔景拜师》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7. 自创编剧以名言的名义
  8. 春节那些事儿优秀作文
  9. 小学家访的工作总结
  10. 光棍节搞笑祝福语怎么写
  11. 葛优名言摘录
  12. 感恩节祝福语推荐
  13. 雪孩子的识字写字教学设计范文
  14. 《电场》教学设计范文
  15. 数学名人小故事50字
  16. 有关送别诗大全
  17.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方案
  18. 哈佛商业管理的经典寓言
  19.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范文
  20. 经典的大暑节气养生祝福语汇总
  21. 关于爱你的句子
  22. 关于搞笑国庆祝福语短信
  23. PHP如何利用MySQL实现分页查询?
  24. 关于春天的鸟的诗句有哪些
  25. 有关于春天的诗句汇总
  26. 轮回的岸诗歌
  27. 2015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28. 简论新阶段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29. 毕业班模考质量分析会优秀发言稿
  30. 有关爱情失意的句子
  31. 欢腾的六一作文300字
  32. 形容秋天的诗句有哪些呢
  33. 幼儿园学期总结范本
  34. 平安夜贺卡暖心祝福语
  35. 含蓄表达思念的句子
  36. 丑小鸭的故事ppt
  37. 蕴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38.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39. 心中的风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40. 吃油泼面的随笔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3:23:53
本页面最近被 56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宁夏,TA在页面停留了 15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