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当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短文,在学习中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汇报查找资料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预习情况。
三、指导自学。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试着翻译理解文言文。
四、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心得体会,互相答疑解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讨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讨论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交流读完本文后的心得体会。
五、汇报交流。
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
六、加强朗读。
生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推荐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在课外阅读中,再找些文言文读一读,要理解文章内容,并弹出阅读体会。
板书
丈夫空想空想狭隘
妻子狭隘后果可悲
拓展阅读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体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敢于。乐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定向观察,搜集素材,熟悉习作内容。
2、尝试: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3、评改:回扣要求、交流习作;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培养围绕主体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2、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敢于。乐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资料。通过活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士,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定向观察
搜集素材
1、老师把一段演讲稿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演讲的魅力。2、听了这段演讲稿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刚才大家谈的很好,这的确是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下来,大家在读一篇演讲稿,比一比,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向学生发印好的演讲稿)
4、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5、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有准备地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板书:学写演讲稿)
6、如果不想写演讲稿,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的。文章或书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7、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板书:祖国在我心中)
(2)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大家也有许多话想说,就让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他写出来吧。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自然段。
8、接下来分部写演讲稿。让学生想一想我们这次演讲的对象是谁?演讲的开头怎么写?在这些要求中,关键字眼是什么?
9、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要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观点说清楚。其次要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1、学生认真听,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2、读演讲稿,找异同点。
3、了解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在公共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
4、大声读习作,明确习作要求。
5、交流这次习作的要求,注意的问题,自己的看法。
6、再次读习作要求,想一想要写什么。这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得听、看、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激活思维,激发兴趣。然后再引入本次习作课题,水到渠成。
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图画、走进茶乡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2)学生汇报
(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2、角色扮演、体验茶艺
(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3)学生演示
(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
3、实物演示、观察品茶
(1)现场沏茶引导观察
(2)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3)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5)交流: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态动人
(6)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小结: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广告策划人员为碧螺春进行广告宣传,你的广告语将怎样设计?
五、板书
碧螺春
清晨采茶图(喜爱)
入夜焙茶图(敬佩)
月夜品茶图(陶醉)
3、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写日记习惯》教案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一、谈话导入。
1、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你认为自己养成了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又要我们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指名说随机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看:坚持写日记这部分内容。
二、合作学习。
1、对于写日记,我们并不陌生,根据你写日记的经历,你能不能谈一谈,写日记的一些心得,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
2、大作家们对于写作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边看一边思考:从他们的心得当中,你学到了那些好方法。(生阅读课前发给同学们的资料)
3、合作讨论:从大作家的心得中,我知道了。
4、师小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写日记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按一定要求和方法写日记,从小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1、观察课本p1上方的插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雷锋日记选》、《鲁迅全集》、《家庭日记》。)
2、对这3本书,你都有哪些了解?
3、师述:日记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长期写日记,可以把日记整理出版。鲁迅先生一生坚持写日记,直至逝世前三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雷峰写下了大量的日记,六下了自己的成长足迹和光辉思想。许多在事业上
有作为的人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对于他们事业的成功很有帮助。我们已是四年级学生了,一方面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如果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材是很有帮助的。
4、齐读名人谈写作的话,让学生结合自己或别人写日记的情况讨论:写日记还有什么好处。
(1)分组讨论。
(2)交流。
(3)师小结:
写日记能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成绩或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一些事情时间长了总会遗忘,写日记可以避免这一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记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从而积累一些珍贵的资料和见闻等。写日记还有利于磨练人的毅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写日记,坚持写日记,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1、那么写日记时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2、观察课本插图上的三个范例。指名说:日记的格式我们平时的`写作的格式上有什么异同。
3、师小结:写日记也有一定的要求,开头要协商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然后写正文。
4、过度:日记主体部分可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呢?
5.指导看插图p1下面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人。让我们来看着幅图中黑板上的字,这位老师的板书告诉给了我们写日记的一些秘诀,谁来读一读。
五、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六、作业。
按照日记的要求、格式写一篇日记,题目是《开学的第一天》。
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窗明几净、不绝于耳、司空见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观感受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从现在起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培养珍爱自然、善待自己家园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从现在起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法
选择讨论法,合作学习,提问法。
教学具准备
电教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
设计目的
由学生熟悉的文本引入,利用情感的迁移,让学生很容易把握住本课的情感基调,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打一个基础。
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让学生尝试怎样将一篇文章读懂,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中心话题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已阅读激发学生情感,以情感促进学生的朗读,在读与讲中升华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将学生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慨边做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文本与生活相连,语言与行动相连,激发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关于人与动物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片新课文,同样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妙和谐。板书课题《人类的朋友》。
同学们猜一猜:人类的朋友会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②自由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
(2)检查自学效果
(3)学生轻声试读文章。
(4)逐节指名读文章。
(5)学生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围绕重点,细读品味
1、生边默读边深入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朋友关系?尝试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感受。
2、体交流收获:
预设点:
A、之间各种鸟儿从远处飞来,自由的进出,着实饮水,打闹嬉戏。鸟儿为我们带来大自然最美的音乐——天籁。
B、草地上兔子追逐,树林里松鼠吵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C、我看到前面树林里有一只鹿在哪儿悠闲的吃树叶,它发现我时,只是抬头看了看,照吃不误。动物的自由透出世界的祥和,生活的宁静——一种悠然自得的美。
D、大雁是小孩的宠物,小孩也成了大雁的宠物。
E、他们过马路时,像飞行时那样一个挨一个,排成单行,汽车过来了,他们毫不理会,荏苒摇摆着身子向前走,直到最后一个走过去,车才开走。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
你觉得出现这样和谐的画面是谁的功劳?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作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9ppc.cn/articles/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