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读后感作文
看王忆安的《长恨歌》,一曲娓娓道来,弦音顿挫,台上的人伊伊啊啊,热闹非凡;台下的人看的清晰,不过是赶了一回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作着告别,曲终人要散,幕台上的冷清无人眷恋,不过是述说着无法挽回的难过。
《长恨歌》里有的是似女人小性子的潮粘的梅雨季风,有的是似肌肤之亲般的性感的挨挤的上海弄堂,有的是带阴沉气息如云似雾的虚张声势的乱套流言。也有处于嘈杂混淆中如花蕾一样纯洁娇嫩的闺阁,盛载的都是不可为人知的心事。还有把城市的真谛都透彻领悟的自由群鸽,它们在密匝的屋顶盘旋,带着劫后余生的目光哀怨地看这一片城市废墟。
那是属于上海的废墟,上海夜夜笙歌,歌声是带着形式般迫不得以带欢庆的热闹,却是没有高山流水纯粹清澈,在这废墟里,袅袅娜娜的浮出一个清新雅致的影子,那是王琦瑶。
她是就典型的上海女儿,追逐潮流讲究小情小调,平易近人,心比天高。若是出生不好,被虚荣牵着鼻子走,都是要走上无奈的不归路的。
小说分三条清晰的线索:第一是王琦瑶的遭遇,从片厂拍戏到登上摩登杂志到舞会流连再到选举上海小姐,把她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众人羡慕吹捧的高度,这不是幸事,而是为她的悲剧奠下基础。到这里是小说的高峰,月以满,则要亏,水到满,则溢出。王琦瑶戏剧的荣耀开始走下波路,在人们意味深长的眼里约定俗成的成了交际花,勾三搭四,堕了胎,成了最卑微的女人。最后死于他杀。无人同情。
第二条线索是从王琦瑶的友情出发。从吴佩珍到蒋文丽到严家师母再到张永红,这些友情不过如水般淡薄,各有各的利益计较,讲不清道不明的各怀鬼胎,但彼此做了个寂寞途里的聊友也未尝不可。
第三条线索是王琦瑶的爱情。从程先生到李主任到阿二到康明逊到萨特再到老克腊,王琦瑶并非多情也非**,而是生活所逼。一开始,王琦瑶的生存意识是在爱情前面的;到有那么一刹那爱情的尾巴跳跃到她眼前,也是转瞬即逝,留也留不住。忧伤的缠绵,总是带着无可奈何的悲情,像随时都要消逝般。
王琦瑶对程先生,既是明白他的一颗心全在自己身上,她高高在上,带着些许的骄傲,因为这垫底的骄傲。于是她不承诺。“不承诺是一根细钢丝,她是走钢丝的人,技巧是第一,沉着镇静也是第一。”退到最后,还有个程先生。她心安理得的这样想。
。命运的齿轮启转,慢慢为她踮起一层又一层的高度。她的心本是高的,只是受了现实的限制,这种矛盾终于在爱丽丝公寓里得到缓解——她当起了李主任的姨太太。名副其实的交际花,却只能在暗无天日的等待中默默枯萎。她爱他,却留不住他。这种爱是无端生出的被动的回应,在寂寞的光影度过的。她说:“我还不能走,我要留在这里等他,我要是走了,他倒回来了,那怎么办?他要回来,见我不在,一定会怪我的。”终于,*的任性还是抵不住命运的无情宣判——李主任飞机失事。
到阿二,他只是懵懂少年。见着她,把她当成了童话和向往。她是他一个繁华的梦,真是是不愿醒来。但王琦瑶也没放在心上,只隔着一层暧昧。
情缘再流转,王琦瑶由邬桥重回到上海,当了注射护士,认识了康明逊和萨沙。康明逊和她是两情相悦,却是不能在一起,当有了孩子,康明逊又无法承当。王琦瑶不怪他,她想,她是很爱这个男人的,不愿他受委屈。她对他不仅是爱,还是体恤。于是她独自承当。平安里的流言三传四传,王琦瑶不得不找来萨沙当垫背的孩子的父亲。也是略施小技,却也掩不过情场浪子萨沙的眼睛。最后他也离开。
轮转了一圈,还是又回到原点,遇到程先生,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王琦瑶心想,若是他提出,她也定是不会拒绝他;但程先生是君子,从不在她那里过夜。两人都明白王琦瑶此刻对他只有恩没有爱。他爱她,却只能不告而别。到底是回不去了。
当年的王琦瑶有如白绢似的,后来渐渐写上字,字成了句,成了历史。历史沉淀得深,不过是漫天扬起的灰尘。那华丽的旗袍,抖落的不单是繁华似锦,还有的是抑制不住的落寞和惆怅。时间是最具有腐蚀力的,洗尽了铅华,那夺目的荣耀,不过过眼云烟,留不住的风景,竹蓝打水一场空,到头来,只剩空旷的虚无。人什么都没有。
拓展阅读
1、小学生作文:《彩色的翅膀》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彩色的翅膀》一课,课文中那些驻扎在海岛上的战士们对祖国浓浓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边文章主要写了战士小高从遥远的黑龙江探亲回来,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到宝石岛,经过岛上的尝瓜会,作者才知道这个西瓜不平凡的'来历,而小高带来的那些小昆虫,就是为了给西瓜花授粉,使祖国海岛充满生机,更加美好。
读了课文,小高千里迢迢把昆虫带到海岛的做法令我十分感动。战士回家探亲,谁会不带些家乡土特产,分给战友;谁会不带些相片,在远离故土的时间里感受暖暖亲情;谁会不带些棉衣棉被,在凄冷的寒夜里增添些温暖。这些对于一个常年在外的边防战士来说是多么重要啊!但在小高晕船最难受时,他却把这些扔在一边,怀里只抱着一箱昆虫。小高为什么这样做呢?难道昆虫比亲人的关心还重要吗?对于我们来说,昆虫太普通,太常见了,但对小高,对一名海岛战士而言可不一样,这不是一般的昆虫,这是宝石岛的希望,有了它们,宝石岛上才会生长的植物,战士们在岛上就能吃到自己种植的新鲜瓜果蔬菜了,他们热爱海岛的精神令我感动。
那个特别的“尝瓜会”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吃过西瓜,都爱吃西瓜,在水果店里就能买到,可宝石岛的西瓜不一样,吃的时候还要开会,因为这个西瓜的来历太不一般了。在海岛上种西瓜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是没有昆虫授粉,二是不小心,结出来的小西瓜会被巨浪打掉,三是战士们要训练,不能一心一意地看护小瓜。但宝石岛的战士们不怕,想出了各种方法,又是浇水,又是施肥,还要人工授粉,终于有了第一次“尝瓜会”。
啊!海岛的战士们,你们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精神令我感动!
2、《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作文
阳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好时节,更是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的日子。这个特殊时节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来到河北易县狼牙山,攀登狼牙山,重走英雄路,激发爱国情。
狼牙山坐落在保定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因为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每天来这里感受当年那段**历史的游客络绎不绝。来到易县狼牙山风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广场上一面鲜艳的*旗镶嵌在狼牙山山脚下,狼牙山五壮士雕像屹立在*旗前,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游客纷纷在广场前合影留念吴秋华/摄
之后随同导游来到“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到五勇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纪念馆内参观的人们很多,但是大家却是井然有序听讲或是观看挂在纪念馆内墙壁上一张张老旧的**照片。
游客在认真听讲解员讲解吴秋华/摄
来到五壮士纪念塔照片前,看到“视死如归本**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是当年晋察冀*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虽然只数行字,但读后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已深刻心间。在观看结束后有游客说“真佩服他们几位无畏精神”,我想这就是红色精神的伟大之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最后展馆讲解员以:“留下了好故事,战士永远做模范,五个好英雄,流传在民间”话语结束这次讲解。
五战士**纪念馆威严建立在山脚下吴秋华/摄
出了“五战士**纪念馆”天气虽然很热,但内心是充足的,爱国情怀在红色精神的力量下再次根深蒂固。
3、绝不为老师和父母读书优秀读后感作文
看完《绝不为老师和父母读书》,我悄悄地合上了它,心里更是感慨万千。书中的两个问题令人深思:
你在为谁而读书?
你认为读书快乐吗?
在面对这两个问题时,回答大多数是“为老师而读书。”“为父母而读书。”“不是很快乐。”
书中的校长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请胡小闹来帮助同学们“快乐学习”,最后,他在校长和两个“哥们”的帮助下,成功的改变了大家的'学习态度。
事实上,这是一种连锁反应,如果你为自己而读书,就会快乐,如果你为老师和父母读书,学习就会很累,很苦。
就拿我来说吧,我把作业当成一道道关卡,每“闯”过一道关卡我就欢欣鼓舞,是名副其实的“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作业就完成了。有时,我还会拿额外作业来过个干瘾呢!但是,我又不是万能的机器猫,肯定有不会的题,这时我怎么办呢?嘿嘿,这时我就搬来我的“诸葛亮”――老爸来解决,再请教一下方法,这样既不像卡罗那样大动干戈,又不像胡小闹那样不劳而获!
但是,仅仅自己自娱自乐是没用的,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才行,下面是老师和家长应做到的事:
老师应该用鼓励代替批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学生的话,都能让学生感到莫大的激励,从而上进。
家长应该少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让他们在做完作业后好好休息。如果孩子不想去补习班,他理由恰当的话,就说“OK”吧!
只要你快乐学习,一段时间后,你的成绩没准会给你带来惊喜的变化哦!
最后,让我们振臂高呼:为自己而学习!快乐学习!
4、《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作文
铜像的捐赠者,狼牙山五壮士所在连——晋察冀*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连长刘福山的儿子刘宏泉告诉记者,退休十多年来,他一直在为狼牙山五壮士的事情忙碌着,包括2012年落成的五勇士铜像、正准备重拍的《狼牙山五壮士》3D电影等等,“不为别的,我就是想让下一代永远铭记那段历史。”
那是一段悲壮的历史。刘宏泉说,在父亲的回忆文章里,对这段历史有着清晰的记载——
狼牙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令日寇心惊胆战。于是在1941年9月24日,3500多名日伪军展开了对狼牙山地区的围剿,围困住了在山上的游击支队、*政*和附近的老百姓,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对当时敌我形势的分析,杨成武司令员制定了一种“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从而在东北一带撕开一个几公里长的大缺口,我大部队趁着月色,向着缺口方向撤出狼牙山。
“当时,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我父亲率领的七连。”刘宏泉回忆说,25日凌晨,500多名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狼牙山发起了正面进攻。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父亲采取了撒黄豆的战术,七连战士凭借狼牙山有利地形,制造了漫山都是八路军的假象。”
时近中午,七连战士伤亡非常惨重,连长刘福山也身负重伤。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也让七连受伤的战士能够安全转移,指导员让六班留下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于是七连就在六班五位战士的掩护下,沿着棋盘坨转移了出去。
在易县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长李芳的指引下,记者从狼牙山东麓拾级而上,重走五壮士的战斗之路。这是一条奇险的羊肠小道,一路行来,袖筒沟、阎王鼻、小鬼脸、棋盘坨,每迈一步都会心惊胆战。沿途石壁上,可以看到聂荣臻元帅、杨成武将军题写的“狼牙壮士”、“狼牙山”等摩崖石刻。
战斗到最后,山上就只剩下五位战士了,他们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五个人牢记着团首长临别时的嘱咐:“**们,狼牙山就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像狼牙山一样屹立不倒,在12时以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坨,保证主力能安全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全班沉着应战,机动灵活,凭借有利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崎岖的山路上,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后来,五壮士毅然撤向悬崖绝路,决心要把敌人死死钉在狼牙山上,为大部队和人民群众转移争取更充裕的时间。”李芳边走边介绍,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使敌人摸不清我大部队撤走的方向,五壮士放弃了追赶大部队的计划,边打边退,最后撤向三面绝壁的莲花峰。
据幸存者葛振林、宋学义事后回忆,当时每个人都明白他们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五个人互相鼓励着坚持战斗。时过中午,敌人又一次发起攻击,这次日军的炮击特别猛烈。炮火引燃了荆棘柴草,山地上一片烟火。葛振林的棉袄烧着了,他连扣子也顾不得解,使劲一扯,把才发的新棉袄**扔掉。
即使在紧张的战斗中,马宝玉还和葛振林商量介绍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位战士入*的事。刘宏泉告诉记者,宋学义曾经给他讲过这段历史:在狼牙山战斗打响前,宋学义曾问班长马宝玉,什么是*员?马宝玉说,打仗冲在最前边的就是*员。宋学义又问,班长你是*员吗?马宝玉笑笑没有说话。宋学义就说:“班长我要入*!”
在狼牙山战斗打到最后的时刻,马宝玉对宋学义说:“在这次战役中你们表现得很好,如果能够活下来,我会向组织提议做你们的入*介绍人。”听了班长的话,宋学义顿时泪流满面。
一跃化云虹
“宁愿跳下悬崖粉身碎骨,也绝不当日寇的俘虏”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午后的狼牙山氤氲环绕,走过棋盘坨,继续攀爬,在离山顶数十米之遥,转了几个弯,陡然耸入云霄的五勇士纪念塔即出现在眼前。在云雾缭绕中,纪念塔更显得雄浑庄重。
往西远远眺望莲花峰,便是五壮士跳崖处。只见陡崖直落,毫无遮挡,四面山环绕出一个山谷,山下群峰犹如利剑般直指。别说跳,就是看一眼也让人心惊胆战。
这时,突然一阵急雨下来,将山间瞬时浇得迷蒙。很快雨停了,云并没有散去,却有一道长虹贯日而去。
手指莲花峰,李芳继续讲述道:“五壮士边打边往高处撤,太阳偏西的时候,已撤到了莲花峰。敌人攻势没有丝毫减弱,仍然一个劲往上冲。后来,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能用的石头也搬光了,最后只剩下了马宝玉手中唯一的一颗手榴弹。”大家都明白,这颗手榴弹是留给自己的,都不由自主地靠近了马宝玉说:“班长拉吧!”但是看着还在疯狂进攻的敌人,马宝玉果断地把最后一颗手榴弹也甩向了敌群。
听着敌人叫嚣着:“抓活的!抓活的!”马宝玉一步步向崖边走去,其他人也跟了过去。马宝玉伸手抓住葛振林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说完,他看了看其他三位战士,咬了咬牙,突然盯住提在他手里的那杆新的三八大盖枪,说:“人牺牲了,枪也不能叫敌人得!”他随手把枪扔进了深谷,然后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第一个纵身跳下悬崖。
与此同时,葛振林抡起枪使劲往石头上一摔,没摔烂,也随手扔进山谷,飞身向崖边跑去。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位战士,手提着枪,随后向崖边跑去。他们高呼着口号,跳进大山深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气壮山河的口号声回荡在狼牙山群峰峡谷中,让山川呜咽,让百鸟哀鸣。
“父亲后来跟我们说,宁愿跳下悬崖粉身碎骨,他们也绝不当日寇的俘虏。”回忆起父亲的英勇事迹,葛振林的大儿子、从广州*退休的葛长生话语简洁而平静,“在当时的情况下,父亲跳崖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
据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时,他们就在悬崖上整整齐齐地排成队,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刘宏泉说,这一幕最为直接的见证者是在狼牙山上修行的道长李元忠。当时他藏在一处叫做仙人洞的地方,亲眼看到了五壮士战斗的全过程。“1958年,李道长来我家中时曾和父亲谈及此事。”
刘宏泉还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狼牙山战斗结束后,日军在老君堂举行庆祝会,但是得意忘形的日军没有想到,老君堂龙王庙周围都埋着地雷,他们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引爆了地雷,炸*包括大佐在内的80多个敌人。“这段历史在1942年建造的纪念塔碑文上有记载。”
狼牙山下的北娄山*陵园,绿树成行。五壮士中的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便长眠于这苍松翠柏间。陪伴在三壮士身边的,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狼牙山地区的一千多位无名*。
“这个*陵园是我父亲组织修建的,而且父亲在这里守护了30多年。”刘宏泉告诉记者,当时一分区有1500多名战士牺牲,但最后只找到了1150多名*遗体,他们虽然没有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留下名字,但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筑起了血肉长城,把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家园。
精神永相传
“几十年来,一直激励我的是狼牙山崖下牺牲的战友”
英雄虽故去,壮举动天地。
记者看到,在狼牙山主峰棋盘坨峰顶上,高高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身五层,象征着五位勇士,塔身正面嵌有聂荣臻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色大字,塔身底部镶嵌着五勇士汉白玉浮雕像。
“*和*先后三次建造纪念塔,树碑撰文以缅怀*,弘扬五勇士的**精神。”李芳介绍,初建纪念塔是在1942年,上有聂荣臻题词“视死如归本**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1943年纪念塔被日军击毁。1959年,易县重新修建纪念塔,但在“文化大**”中,由于人为和地震的缘故,又一次被损坏。1986年河北*、省*拨出专款,第三次修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那一年,纪念塔落成的时候,父亲曾专程返回了狼牙山。”葛长生告诉记者。
1986年,已经69岁的葛振林坚持要到山上看看,走到半山腰便没了体力,他手指远处的棋盘坨主峰,半晌说不出话来,眼睛湿润了。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他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烽火硝烟的战场。
那天,葛振林跳下山崖后,身子不断地碰撞着树。求生的本能使他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去抓树枝,手被划伤多处之后,他终于被并排的几棵小树挡住。敌人胡乱地向崖下放枪,子弹呼呼地从葛振林头上飞过。敌人走后,葛振林与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用尽力气往部队撤退的方向爬。两人被当地群众救起,在伤愈后同到抗大二分校学习深造。
壮士的辉煌,不止在狼牙山上。
葛振林是曲阳县人。跳崖之后,他的**生涯并没有结束。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历经天津、张家口、太原战役,参加了江西剿匪战,最后一役是抗美援朝。
“我养好伤,拿起枪,继续奔赴战场。先后参加了十六七次战斗,立过功,受过奖,组织上还送我到学校学习。我文化浅,但我要克服这些困难。几十年来,一直激励我的是狼牙山崖下牺牲的战友……”葛振林曾如此深情回忆。
葛振林把晚年的大部分精力用在关心青少年成长上。他曾任衡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担任衡阳市20多所中小学校、全国近200家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并先后应邀到全国十多个省市的部队、*、学校、厂矿以及监狱、劳改农场等单位,作报告400余场次。虽然葛振林很少向中小学生忆述狼牙山那一幕,但每次他都叮嘱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好条件,好好学习,祖国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2005年3月,葛振林逝世。
回忆起件件往事,葛长生感慨地说:“父亲给孩子们上课,经常是拄着拐杖走路去、走路回,别人派车来接送,他不坐,也不收一分钱讲课费,不在外面吃一餐饭。”
与戎马一生的葛振林不同,五壮士的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因伤势过重,1944年转业到易县北管头村,1947年返回家乡河南后,担任北孔村**。此后20余年里,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从不向*要待遇,也不跟人提打鬼子跳崖的事,只是闷头带领乡亲们干**、搞生产,艰苦创业。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知道他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71年,宋学义逝世。
“宋学义从不以英雄自居。”刘宏泉告诉记者,宋学义生前常说,和长眠于地下的无数*相比,自己的这段经历又算得上什么。
五壮士中的班长马宝玉是蔚县人,历史也并没有忘记他。在蔚县县城东环路上有马宝玉像,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宝玉小学、马宝玉中学,英雄的形象早已刻在每个人的心上。
李芳告诉记者,1994年,马宝玉的妹妹马宝英来到狼牙山,看到当年二哥跳崖的地方,她不禁失声痛哭。当年,马宝玉参加部队离开家时,用攒了两个月的钱买了两块糖塞给妹妹,自此二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马宝英才得知马宝玉牺牲的消息。
在狼牙山顶上,马宝英哭着说:“宝玉二哥,我们现在不仅吃上糖了,还过上了好日子,你安息吧!我一定把孩子教育好,绝不会辱没你的英灵!”
易水千古想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
1942年5月,晋察冀*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授予3位*“模范荣誉战士”称号,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之后,《五壮士之歌》、《狼牙山五壮士歌》等歌颂英雄壮举的歌曲被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到现在,我们还有个‘狼牙山五壮士班’呢,我是第20任班长。”刘宏泉骄傲地说,七连六班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班”,1964年8月,他被送入“狼牙山五壮士班”。为纪念五壮士,弘扬五壮士精神,全连点名时,都要先点五壮士英名,全连同时答“到”,而且连里每年9月25日都要召开五壮士纪念大会。老兵退伍、新兵入伍之际,部队也要先讲五壮士的英勇事迹。
行笔至此,夜已深。回望那段历史,壮士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惊天动地的壮举、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穿透历史风云,不禁让人再次想起作家魏巍写的《五壮士之歌》:“秋云盖住狼山头,秋风吹着狼山腰。多年石头也流泪,勇士人格齐天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6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