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
一位同行朋友推荐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是我在网上下载的,本来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读这本书的,没想到,从读“序”开始,我就开始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时的情境中去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买了一本新书开始仔细认真的阅读。作者在书中没有一点的废话,也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说着不知所谓的大道理。这本书给予妈妈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生活中可能经历着或即将经历的事情,对于茫然的我来说,它来的太是时候了!当然我作为老师,有些例子也是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的。尹老师在书中各个章节中运用的话语及选择的案例,读来都非常亲切:
1、 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2、教孩子善待“对手”。 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3. 我们一直注意发展圆圆的诚实品格,除非是极偶尔的情况下出于善意的需要,否则绝不教她说假话;同时我们也注意尽量以身作则,自己首先做诚实的人。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4.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5、说100分才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家长就这样把学习变得功利,不知不觉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让孩子偏离学习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长,她不但让孩子对学习怀有虚荣心,还教唆孩子去嫉妒。——这几条对于我们老师也是有很大的启发:是否孩子100分了才是最棒的呢?
6、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要给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习不太好的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绘画、音乐、劳动……
7、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
8、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现将本书的教育观点总结如下,以便加深自己的记忆。
观点1:信任孩子,信任孩子都是善的,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教会他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观点2:保护孩子实事求是的心灵,前提是家长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实事求是。身教重于言传。
观点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记过簿会固化孩子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正确的表扬方式,具体和有比较,多做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当然我作为老师这点也是适用的。
观点4:孩子成长需要试误,家长需要理解过失带来的价值,看到过失和成绩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凡是出于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
观点5: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
观点6: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他们做人。
注:作者:尹建莉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她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幼儿教育,而且她还是一个成功的孩子妈妈。说她成功不仅仅倾向于她个人的成功,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成功的。她的女儿曾经连续2次跳级,是北京市的优秀三好学生,在16岁的时候参加全国高考就以超过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的高分被录取。同时,尹老师的孩子还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博爱的孩子,她善良、聪慧、为人厚道。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每年的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评选均能几乎以“全票”通过。这不仅说明她的孩子品学兼优,在为人处事方面,她也已经掌握了中庸之道,能够获得很多人的爱戴、尊重。
拓展阅读
1、读《神秘岛》有感勇敢和智慧是战胜困难的关键读后感范文
符幸男
合上《神秘岛》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墨香还残留在鼻尖,“啊!这五个战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在是太丰富了。”我不禁感叹道。
史密斯是一个工程师,他无所不能。他的聪明让我敬佩,他还带有一只狗。史佩莱是一个记者,他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莽撞,他的严谨思维让我感叹。纳布是一个仆人,尽管史密斯已经让他自由,但是他对史密斯还是愿意上刀山,下火海。他对主人的忠诚令我感动。潘克洛夫是一名水手,他对海水的涨潮退朝了解得一清二楚,还精通造船之术,但是他有一些固执和莽撞。赫伯特是一个勤劳的年轻人,他从来不莽撞行事,而是帮助工程是完成它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艾尔通虽然有罪,但是他知错就改,最终和五个人一起成为了同心协力的伙伴。他们还驯服了一只狒狒。他们六个人,一条狗,一只狒狒同心协力从只有几把枪到创造的什么都不缺。他们的团结一心使我赞叹。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要战胜困难的话,必须先战胜自己,拥有勇气和智慧是关键,和同伴的合作也很重要,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仔细回想我们自己,连一点点苦和累都受不了,更何况像他们一样在荒岛上从手无寸铁到富饶,那是我们怎么也受不了的呀!我们都是泡在蜜罐子里面长大的,如果中国在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就会重新到达低谷。我们嘴上虽然说说怎么怎么战胜困难,但是我们有实践过吗?虽然我们是会这样做,可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真正是像嘴上说的那么好吗?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独自生存,还会有多少人会活下来呢?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气,智慧。智慧并不代表生活,但是生活必须需要智慧。智慧是生活的根本,每个人要有智慧才能生存下去。我们应从生活点滴开始,积累智慧,正如俗话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们积累智慧,到了后面我们就可以生存下去,用来应对突发的情况。
谢谢你,《神秘岛》;谢谢你,史密斯;谢谢你,这永恒的墨香!
2、有关边城读后感精选范文
一部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必然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以及可读的无限性这四点共性。创作于一九三三年的小说《边城》,开创了对湘西地区特有风土人情的描绘先河,连同沈从文一系列以湘西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独一无二的“纯美湘西世界”。
沈从文曾经在《湘行散记》中提到过《边城》的创作,这个故事原本取材于真实事件,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创作,因而变得如诗如画般唯美动人。初读《边城》是在学生时代,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对文学的感悟,都仅仅停留在遣词造句之优美,笔触的纯净,人物的一言一行之上,自然没过多久便把情节给遗忘了,徒留一个“美”字印在心间。如今再读这部作品,依然是美的,但却看出了更多人性的东西、自然的东西、创作上的东西。
靠撑渡船为生的老船夫从来不收乘客的报酬,还买来烟叶和茶赠送,与外孙女相依为命;靠身体交易的娼妓,既重义轻利,又守信自约,在淳朴的民风之中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日子,没有人轻视或鄙夷;有钱的船总和没钱的船夫之间没有门第观念,只凭年轻男女们的自愿来决定是否联姻……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理想,即便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恐怕也难以实现,反而是在原始如牧歌般的少数民族地域才有可能存在。沈从文笔下的茶峒,如同一个水墨丹青描绘出的童话世界,单纯、美丽、凄婉却不伤感。人性之美、之善,湘西之自然淳朴、秀丽多姿就如同流淌的溪水般清婉、悠然、绵长。散文般的随性恣意与小说的含蓄细腻糅合在一起,把一个少女的心思和一个老者的犹豫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来翠翠并非不喜欢傩送,她只是从懵懂到羞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原来爷爷并非不知翠翠的心思,只是有着难以言明的苦楚才促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原来小说的结尾可以这样令人魂牵梦萦……“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仅仅这一句,已经足以穿越时空成为永恒的经典。
纪念版《边城》之中,除了小说《边城》、《三三》、《萧萧》、《绅士的太太》、《如蕤》、《夫妇》、《屠桌边》、《静》等中短篇小说之外,还收录了《槐化镇》、《集市》两篇散文。小说均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把乡村与城市少女的不同、**的各异、风俗人情一一展现于读者面前,而两篇散文点缀其间,和小说中的湘西风貌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不失为一种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编排方式。不过,耐不住急迫心情的读者不妨换个方式,从最后一篇读起,定会体味到不一样的阅读心情与笔下风情,发现时空带给我们的.别样惊喜。
再读一次《边城》,再梦一回湘西。圮坍了的白塔修好了,歌声、梦里、溪水蜿蜒的茶峒,翠翠永远在等着那个将她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就如同我们心中定格的一幅水墨丹青,瞬间便是永恒。
3、有关边城读后感精选范文
第一次触及《边城》是在高中的课本上,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篇长长的选读课文,节选的正是这本书里最后一篇文章《边城》。直到我读完这本书我心困惑才解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当我读到书中里看似前后文不相关系的人物时,我还在想是不是这些都只是作者的伏笔,一定是在最后才道出这些人物的关系。可惜,不是。《边城》这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美丽淳朴的湘西人情,分为亲情和爱情。具体到书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故事,我在此不便剧透,望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探究。
我当真是很喜欢这本沈从文先生的经典作品,“他凭借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书中许多好词好句我都有用心琢磨并手抄,有些句子一读眼前就是一幅画,这个画面我们生活中见过,却不知如何去表达,比如在描写下雨的湖面,沈从文先生如是说:“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少女灵动的眼睛是这样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在读到我最喜欢的如蕤小姐部分的时候,我忍不住读了两遍,注意我真的是读出声音来了,其中一遍还是和爱人一起分享的。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多说几句了,如蕤小姐是一个有灵魂香气的女子,她是亭亭玉立的莲,不光惹世间男子的喜爱,女子见了也是会被不自觉吸引,她却像是星空中最亮的星,身上散发着迷人的光却让你伸手不可得。如蕤小姐出场“年纪有了二十七八,由于装饰合法,又仿佛可以把她岁数减轻一些。但靥额之间,世间对于这个人所做的记号,却不能倚赖人为的方法加以遮饰。便是那写在口角眉眼目间的微笑,风度中也已经带有一种佳人迟暮的调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顿了顿,如果这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话,那到底是怎样的演员才是我心中的如蕤小姐呢?答案至今未知。当我读到年轻的如蕤高傲的灵魂时,我蜷缩在爱人的怀中与爱人分享,我说,若是以后我们有个女儿,等她到了十几岁的年纪我便把这部分的文字读给她听,“爱她的人可太多了,她却不爱他们。她觉得一切爱皆平凡的很,许多人皆在她面前见得又可怜又可笑。许多人皆因为爱了她把他自己的灵魂、感情、言语、行为、某种定型弄走了样子。譬如大风,百凡草木皆为这风而摇动,在暴风下无一草木能够坚凝静止,毫不动摇。她的美丽也如大风。可是她希望的正是永远皆不动摇的大树,在她面前昂然地立定,不至于为她那点儿美丽所征服。”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同如蕤小姐一样有着对爱情高傲的灵魂,天生丽质固然也算的上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但爱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外表所动摇,他爱的应该是她纯洁的心灵,高傲的灵魂。如蕤小姐最后找到了那棵倔强的大树,只是结局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大团圆。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女子就算终生不嫁也会生活的很好。
文中还有很多禁不住要多读几遍的句子,这里我就不再抛砖引玉了,还望读者们自己慢慢发掘自己的喜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2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