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乡土散文特质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0

林清玄乡土散文特质

据林清玄是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风味。是当代文学的一股清流。

【摘要】林清玄是台湾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其独有的散文风格丰富了台湾乡土文学的内涵。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写平常生活,在叙述中透露出深厚的佛学意识,情景交融的散文形式展现了散文深厚的文化内涵,散文呈现出清新空灵的意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台湾乡土散文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林清玄 乡土散文 散文特质 佛学意识 情景交融 意境

在当代华文世界,林清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其散文创作在华人圈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声誉极高,有“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将佛学哲理融于平常生活之中,散文风格清新,语言朴素自然,又有情景合一的创作手法。此外,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呈现出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灵动唯美。

一、平常生活中的佛学意识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多写平常生活,生活中的点滴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同时,乡土散文中有着大量的文化意象,意象亦多为平常之物且范围广泛,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平常的生活和意象展现了林清玄平静安详的心态,平静安详的心态让林清玄能够冷静地观察当下的都市生活。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浓郁的佛学意识。

平静安详的心态即是佛常说的“平常心”,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之心。林清玄以“平常心”对待当下的都市生活,从中感悟到强烈的“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这正是佛家所倡导的“慈悲仁爱”。出于*人文情怀的道德关爱,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平凡之美。

在《木鱼馄饨》中,作者在深夜的巷口偶遇了一位卖馄饨的旧人。“虽然抵不过岁月的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但“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当被问及为何要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时,老人的回答“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这令读者产生一股敬意。虽然平凡弱小的他面临着生活的压力,但仍考虑他者的感受。他以淡定的节奏边敲木鱼边卖馄饨,走过了一个个寻常巷陌,温暖着一个个迟睡者的心灵,有一股默默的温馨之感。在《卖茶老妇》中,林清玄用静默的安详展现了老者的温暖。

那位老妇人只有一只眼睛,她沉默的冲好了茶,就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到里面,沉默地坐着。……最好的是雨大的黄昏,一个人独自在龙山寺,要一壶乌龙茶,一碟瓜子,一小盘绿豆糕,一只脚跨在长条凳上……更好的是到黄昏的最后一刻,雨忽然停了,斜斜映进来一抹夕阳,金澄色的,透明而发光。

老妇人衬着那一袭金澄色的夕阳,仿佛笼罩着一层光辉,她默默无语,只是用心冲好一杯茶,再缓缓的踱回去,用一只眼睛看着你,看着这个世界,淡定的步履和温暖的眼神展现了其心灵的安详,营造出一种静默的肃穆之美。而作者在寺庙中,一人、一茶、一碟瓜子足矣,“一”字有“纯”之意,简简单单就是人间至美,平平淡淡就是最好。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展现了平常生活中的美,挖掘了人性的美好,揭示了佛教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景、事相融的表现手法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大多有一个相似的模式:他将眼前的景物与记忆中的事物相联系,将现实的场景与历史上的某些文物事件相联系,引出下文后再用散文的笔法和诗的境界,将其一一收入艺术的品味和美好的冥想之中,熔铸在抒情的淡雅风格之中。这类模式因为有了虚实相生、时空交错与多元文化互动,而让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显得内容翔实、生意盎然,大大丰富了其散文创作的文化意蕴,使散文艺术面目一新。林清玄所创造的散文模式,更被许多评论者称为“林清玄体”或“林清玄风格”,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境生于象外。而虚实生辉。

这种特色文体的创新。与林清玄的人生经历、创作观念密不可分。首先,受林清玄深刻的童年经验影响。《现代心理美学》指出: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童年的林清玄,虽然物质生活过的比较艰难,但有手足之情与亲情的滋润,精神上并不空虚。林清玄在《长途跋涉的肉羹》中写道: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成年后的林清玄,更是熟谙此理,常用也爱用微小的事物来表达深邃的情感、哲理。

其次,林清玄的审美视角非常广阔,审美立场比较完整,折射出其对时代宏观审美的良好把握。在《随风吹笛》中,写道“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净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在《雪中芭蕉》,写道“以《雪中芭蕉》来说,那裸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林清玄热爱阅读,涉猎广泛,茶道、音乐、书画等艺术内容都能信手拈来,各类典故在其乡土散文中的交错让散文显得内容充实、内涵丰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林清玄对情景交融的拿捏也更加到位。

再者,林清玄的整体性立场十分全面,不仅有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辩证分析,更有主观与客观等诸多范畴中明慧而清晰的辩证联结。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是一种整合,他先用客观的语句来描述自然风景、人文事物,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辨证分析引出自己富含哲理的主观见解。最后,受东方美学和佛家*情怀的影响,林清玄注重所描绘对象的内在意蕴,情景交融的散文形式更能够展现出乡土散文的深厚文化内涵。

三、清新空灵的意境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熔铸了丰厚的东方美学和佛家*情怀。风格清新。笔触清新淡雅。清新自然的散文语言流露出婉约含蓄的美感,散文显得典雅又不失灵动,更具有冲淡之美。同时,林清玄非常注重乡土散文的节奏感,清新淡雅的文风配上一句一段的分段风格,使散文有了合适的停顿,有了诗的韵味。林清玄坦露无遗、昭然若揭的叙述加上诗歌的韵味,再配上男人最清简最空灵*襟底蕴,从而创出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

在《秘密的地方》中,林清玄写道“在我的故乡,有一弯小河。小河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小野花的田原……响着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林清玄用清新的词汇、简短典雅的句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小河流水、岸芷汀兰的美景。而“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田原……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的句式有着朗朗上口之感,河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空静而不失灵活的气息,能穿过一切直至永恒。在《月光下的喇叭手》中,喇叭手站在寒凉的街头,从冬天一直吹到了春天。“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老人吹着乡愁小曲,抑制不住的落泪。喇叭手的生命是“伸缩喇叭凹凹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长音不高,笔触平淡,但节奏分明,喇叭声充塞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而“凹凹扭扭”四字更将曲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笑春风》中,林清玄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引用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苏轼的《赠刘景文》,先塑造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此外,更在文中用诗的形式写道“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林清玄巧妙化用诗句,唯美的笔触配上诗意的情境,将“分离”和“相约”这如此伤感的事物写的清新空灵,写的唯美释然,给读者以心灵上的慰藉。

林清玄认为散文是最适合他的,是最自由的。他以自由的方式进行散文的叙述,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空灵,大大提升了乡土散文的审美价值。

结语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有着深厚的传统情怀和民族意识,显现出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真挚情感。同时,其散文展现并诠释一种新的乡土文化价值,具有晨钟暮鼓、渚清沙白的审美愉快。而在快餐文学盛行的年代,其散文受到读者的一致认可,不仅豁显出散文的艺术性与独立性,也有力地印证了乡土散文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

拓展阅读

1、自选集读后感

泉,欢,想,这就是。我最近在阅读他的一本书,选集。这本书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像泉一样澈,读了能品出欢的滋味,中有或浓或淡的想,这本书犹如是森的一棵草,一棵树,一朵花,一滴露融汇而成的,那么简单,那么纯朴,是本好书。我初读目录,发现里面有大大小小的故事短片,后来慢慢品读,才发现每个片段里都有一个教育我们的观念,其中的一句话“挫折,学习智慧;离,学习成长;忍苦艰,人生才能显现价值。”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主要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非常有帮助。

其中,在卷二里的一篇“好的孩子交教不坏”这篇让我深有感触。它里面主要提倡的是“好的孩子教不坏,坏的孩子教不好”这个道理,然后举了个例子,假如一个孩子是一粒榕树种子,不管怎么培育,也永远不可能被培育成最昂贵的红豆杉。“红豆杉可以做雕刻做家具等,平凡的榕树又何尝不能做风景,不能让人在庙前乘凉呢”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红豆杉,可有些孩子也许只是榕树种子,那又怎样呢?如果全中国都是红豆杉,那谁来做榕树?谁来做松树?也许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别人一样成功,所以经常和孩子说“你看谁谁谁多好,你也要像他一样”这种话,我在卢勤的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对不同的孩子发挥潜能,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家长因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棒”。是啊,在如果孩子是榕树种子,因为这些话会不高兴,减弱了他本来对自己的自信,最后只能成为小榕树,与其让孩子成为不可能成为的红豆杉,还不如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大榕树,不是更好吗?鼓励孩子比批评、责怪更好,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严师出高徒的,有些时候,批评反而可以让孩子变的叛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有些时候有些贪玩,然后在批评中,反而学坏。让我们别做任何东西,我们要做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自己的坏,那又怎样呢?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了许许多多,最重要的,是怎么做好一个“人”……

2、读后感

,1953生,笔名秦情,漓、大悲等。读他的笔流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而他的又带着些禅学的味道,看破俗世。

《无关风月》的布袋莲。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顽强。放羊的中年汉子的羊虽然将榕树叶和布袋莲吃得一干二净。可来年的春天,这生命意然又新生了!我喜欢:“当然,伤口的旧痕是不可能完全复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莲也不可能重生,不能复合不表示不能痊愈,不能重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与岁月的挫败,总有可以排解的办法吧!逝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哭泣的时间,一日又可能悄悄溜走。为丢失的哭泣,不如珍惜眼前的。

时间,人类最热门的话题。《一只鸟又飞走了》以一个孩子的戏话,感悟时间的可贵。令我感概万分的是:“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鹭鸶成行。”时间像鸟儿为谁停留,独属于谁。

《更恒久的价值》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更多的青年去追求时尚,不再珍惜过去的更朴实的东西,就这样被我们遗忘在角落。这世界虽然浮华短暂,但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一些更恒久的价值,就会发现还是有许多事物愈久愈醇,愈陈愈香。如果我们细细发现,老人有许多旧东西是不愿意丢掉的,每一件物品中可能藏着故事或是还可以用,就算堆得满房子是,也不肯丢掉一件。

《喜悦的香》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挫折,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含笑,一种春天开的花,含苞花最香。它的花期很长,为人带来笑意。如果我们遇到了挫折,请像含笑一样,微笑面对。正如“愿我们也可以像含笑花,一年四季都带着微笑面对世界。”

一个用一生看人生,俗世的男子。他看破人生,感悟人生。

3、自选集读后感

自选集》是台湾着名作家写的。里面记录了许多微小的事情,而善于发现的却从里面找到了生活的哲理。这本书朴实无华,却能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我单单从这本书的写法上就感慨良多。为什么能发现这么多实在的道理?那是因为他有一双谨慎的慧眼,能细心地看透生活中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从而从中学到令人终身受益的道理。这种道理能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能让你在今后的道理走得更顺,更远。

可怎么从生活中发现这些哲理呢?首先,我们要谨慎地对待生活,留心观察每件微小的细节,存在自己的脑袋里。然后,空闲时再倒出来慢慢咀嚼。

知道了这些道理后,可不能只说白话,要让这些道理融入你的生活中,用它们,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点击查看更多林清玄乡土散文特质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6175.html

热门阅读

  1.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小兔跳跳》优质课教案
  2. 我的掌纹是你优美诗歌
  3. 幼儿园民族团结计划范文
  4. PHP怎样用流式操作实现文件压缩解压?
  5. 钻洞洞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
  6. 杜牧秋夕全诗翻译赏析
  7. 关于提任助教的暑期的社会的实践报告
  8. 八一建军节诗朗诵范文
  9. 小鸡过溪学前班教案
  10. 感谢父母的说说
  11. 春季苏轼诗句
  12. 2015网络流行句子
  13. 最新幼儿园教师节的祝福语
  14. 长歌行古诗原文
  15. 平安夜英语祝福语
  16. 学期工作总结发言稿
  17. 情人节祝福浪漫短信精编
  18. 2018八一建军节给军人的祝福语
  19.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范文
  20. 砖头房子和木头房子的睡前故事
  21. 《中南人才观》读后感范文
  22. 李白《长相思 其二》全诗赏析
  23. 校园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总结
  24. 拽住一颗爱心一路欢歌一路行高三作文3000字
  25. 描写挫折的好段摘抄
  26. 《藏戏》的教学设计范文
  27. 校园元旦晚会小品剧本
  28. 幼儿大班月计划
  29. 最新的端午节送同学的祝福语
  30. 学校安全生产月的总结报告
  31. 终止租房合同范本
  32. 《生命与教育》的读后感
  33. 精选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范文
  34. 《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35. 2016母亲节祝福妈妈的短信
  36. 描述名胜古迹的经典诗句
  37. 《蒹葭》教案设计范文
  38. 201年辞猴迎鸡祝福语精选
  39. 2016猴年公司贺词大全
  40. 小学生双休日的计划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5 16:46:45
本页面最近被 20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西,TA在页面停留了 7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