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案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8

《蒹葭》教案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初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录音带和VCD碟片。

2、诗词曲赋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导语设计:

师: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初读诗歌

1、多媒体投影薄雾中的水边芦苇,芦叶萧萧,茫茫苍苍。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蓝色字幕)

2、播放背景音乐(低声地):播放小提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

3、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文采飞扬的导语,清新自然的背景画面,悠扬恬静的音乐,使课堂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美,使学生体验了情境美、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二、品味赏析

(一)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在《水边的阿蒂丽娜》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乐曲播放与诗歌朗诵同时进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

2、请同学说说选择《水边的阿蒂丽娜》的作为背景音乐的原因。

【体会诗歌迷茫而略带忧郁的情感基调】

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

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

【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向往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和求而不得后,主人公依然执着追求的感情。】

(二)品味语言

1、上述体会你是从诗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文重章叠句的结构特色,品味诗歌朴素清新风格洒落的语言】

2、创新设计:请同学把大屏幕上的诗歌中加点的词改换一下,要求改后的诗歌整体风格不变。

【这个设计迁移性、挖掘性很强,它点燃了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火花。诗歌中的加点词语为三段对应部分稍加变化的词语,学生改换后的词大多是贴切的、和谐的,多元的。在这创新的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是潜移默化的。】

3、熟读成诵。(采用男女声交替读、齐读等各种形式)

三、激发激情

(一)深层理解:

1、课后思考练习一: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目的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因为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叙往往是从理解分析意象的作用为切入口的。】

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极大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相象和联想,准确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

1、多媒体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词,同时播放这首歌。

2、思考:你认为这首改编自《蒹葭》的歌词好吗?为什么?

【在讨论中,学生发现歌词将原诗中的渺远迷茫、缠绵感伤的意境,反复咏唱的形式等精华部分保留了下来。这一发现,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学生在这首优美的歌曲声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美的情感体验。】

3、你也许不是诗人,也许不是艺术家,但老师相信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情景吗?(各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讨论)

【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种开放型的题目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层出不穷,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创造的激情激发出来。】

四、拓展延伸

阅读徐学鹏的《中国随想》,并回答问题。

中 国 随 想

徐学鹏

这是一片开满鲜花的土地

我们是一只只的小蜜蜂

一边飞着一边唱着春天的歌谣

这是一片蓝蓝的大海

我们是一只只的小贝壳

静静地躺在沙滩上心里却装着一片海啸

这是一张古老而又年轻的脸

我们是她开放着的微笑

或许也有几滴泪水

却淹没不了这微笑的美好

这是一个永远的形象

我们是她倾吐出的一缕缕阳光

尽管也有布满阴云的日子

但总会有一个早晨太阳将大地普照

啊--中国

这就是我**夜夜苦恋着的中国啊!▲

问题:

1、诗中哪些意象给你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在语言上与《蒹葭》有哪些相似之处?

3、请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语调朗诵这首诗。

写景 思人

蒹葭 白露 --- 伊人

情 景 交 融

教学后记

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这堂课中,我还渗透了音乐的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拓展阅读

1、七年级语《第一次真好》

一、从质疑开始

这篇课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也不要问一题研究一题。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研究。读难懂的章,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

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例如,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就难懂了,但是从上下看,就知道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了。

三、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学步骤

总,就是全,全局;分,就是一个个片段,或一词一句。只有在整体感知本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才容易准确解题。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又可以进一步理解全。所以宜于总-分-总。

四、研读要以难为乐,要求又不宜过高

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讲深讲透,也不要求面面俱到,两堂课下来还有些地方不大懂是正常的。

1、默读:要求整体感知。

2、整体感知。

(1)笼统提问

──这篇散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2)启发提问

──为什么小时候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3、再默读:要求细致理解。

(1)遇生字生词,看注释,查词典。

注音:蜈蚣( ) 瑟( )缩

解释:伶仃憔悴肃杀诀别嫌恶苦心孤诣

(2)遇疑难问题,思考钻研,解决不了的打上问号。

4、朗读。

5、质疑。

将问题分为四组,1―2段的疑问为一组,3―4段的为一组,5―8段的为一组,9―12段的为一组。

6、内容研讨。

学习方式:四人一组,合作研讨,师“蹲点”。抽两组代表向全班报告,有不同意见,全班讨论。师加以评述。

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引导法:比较北京与故乡放风筝的时令,理解“惊异”之情。看下所回忆的“精神的虐杀的一幕”,注意末段所说的“悲哀”,理解“悲哀”之情。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引导法:提示一下,作者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

第二组问题。

(1)第3段、第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引导法:专读有关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对“我”的描写,流露了什么感情?

引导法:专读有关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7、朗读前四段。

8、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①②。

第二课时

1、继续研讨。

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为什么说“不幸”?

引导法:把“我”分为明理之前的“我”与明理之后的“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不幸”。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

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引导法:朗读体会;调动直接与间接的'生活经验。

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引导法:从正面思考,在鲁迅先生看来,被虐杀的一方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引导法:从正面思考,鲁迅先生正面的主张是什么?

2、朗读全

3、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憔悴可怜模样。

(2)_______________吐蕾。

(3)__________________严冬的肃杀。

(4)呆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神。

(5)______________,他惊呼;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高兴得跳跃。

(6)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在尘封的什物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很惊惶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获秘密。

(10)这样苦心孤诣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______________,论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

4、作业

“研讨与练习”之三。

2、七年级语《第一次真好》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中优美的词语。

2.辩证地理解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

3.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由师和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研讨,深入理解章中心。

2.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解职疑。

3.重视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重难点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主要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朗读和字词学,一方面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积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质疑、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合作研讨,解决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中心意思。

内容较简单,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加强积累,提高学生语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过程

[ 师 活 动]

一、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秘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学生活动]

听导入语,引发思考:自己有哪些“第一次”。

[活动意图]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活动]

二、朗读课,积累词语,整体感知:

1.板书词语(见材);指名朗读,纠正;指名选词造句,评价。

2.提出朗读课的要求:注意语速,感情。

3.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2)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详写两什事?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一次”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课说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词语并选词造句。

2.用适当的语速、有感情地齐读课

3.讨论并回答左师提出的问题,整体感知课内容和中心意思。

[活动意图]

朗读、正音、选词造句,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积累课中优美的词语;思考、讨论问题,整体感知课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师活动]

三、质疑解疑、合作研讨:

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可以是关于课内容感情的,可以是关于写手法的,也可以是关于词语含义的,还可以的关于章不足的地方的等。再组织、引导学生自行答疑,学生不能回答的由师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由此深入理解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写法特点、不足等。

培养学生独立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请讲讲你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精彩。

师适时给予指导、提示、评价。

[学 生 活 动]

学生讲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力求讲得精彩些。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丰富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活动]

五、小结:

1.朗读课(可用齐读,也可用指读)。

2.谈学习感受(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自己学习的经验训)。

[学 生 活 动]

1.学生朗读课,深入感受课内容、中心和感情。

2.谈学习感受。

朗读,深入感受。

谈感受,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师活动]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抄写、注音、造句)。

2.把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精彩。

积累优美词语;课外延伸练习。

3、七年级语《第一次真好》

1.材简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级语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短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但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

2.学要求:根据新大纲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素养的学理论。我制定了以下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章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学重难点:重点是领悟“第一次真好”的内涵。难点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说

是一篇略读课,就一定要体现略读课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以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新大纲》指出:“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点拨法”进行学。使学生在师的主导作用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章内容,找出关键性的词句。然后引导学生走出本,进入广阔的生活领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感悟丰富的人生哲理。将学生由课本迁移到课外,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在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中升华对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充满活力。大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的表现有两点:(1)学生认真思考,自主置疑。学生对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此时学生往往会有许多疑问,那么让学生将心里的问题说出来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会在黑板上记下来,最后归纳他们的问题。学生对课有了整体感知,自己的提问又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读的兴趣。(2)老师学会倾听,就势引导。只要师善于引导,充分相信学生,他们就会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潜能。法国学*朗士说过:“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的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新课程要求师有新的课堂行为,师在课堂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发展,想一切办法让学生爱说,会说,能说。在这节课上,我将建立一个对话平台,让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比如:当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第一次经历时,往往会局限于“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等等,思路放不开。我会提示他们如:“我与老师——第一次受批评;我与父母——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欺骗;我与自然——第一次郊游、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日出;我与科学——第一次实验;我与社会——第一次施舍……”我相信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发掘出亮点,学生只有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才更容易理解“第一次”的内涵。我始终用心和学生、本进行交流,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不断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融洽的气氛,放飞学生个性,争取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我认为,唯有让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学法

根据新大钢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先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或是有同感的地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学程序

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归纳总结。”这五个步骤进行学的。

1.引入新课: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2.整体感知:我先对预习的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思考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要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阅读后的提问,我会在黑板上做记号,然后归纳他们的问题。

3.合作探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可能是多角度的,那么,就以学生为主体,提到什么就讨论学习什么。在此,我预了以下几个问题:

(1)题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分析“好”的含义。

(2)为什么说“第一次经验并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试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举例说说。

(3)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你对“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新的生活领域和人生阅历。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4.反思拓展

我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思考:说课/

(1)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有的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

(2)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3)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学习,学生会明白:只有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益于身心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害身心的第一次是不能尝试的。

5.总结归纳

我在最后鼓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我认为随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养成自评的习惯,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四.板书

板书是在学过程中完成的。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总之,要突出重点、难点。整个板书要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七年级语《第一次真好》

一、导入

“第一次”是那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次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与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

感悟课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2、默读课

独立思考:

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三、研读赏析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思考题:

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比不说“风景画”、“风光画”?

“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找出本带有议论性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体验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问题。

问题组:

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

点击查看更多《蒹葭》教案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57686.html

热门阅读

  1.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案
  2. 用杯弓蛇影如何造句
  3. 经典好签名
  4. 有关201情人节祝福语大全
  5. 感谢有你作文2500字
  6. 关于《念奴娇》教学设计
  7. 201年5无烟日祝福语
  8. 元宵节可以发给亲朋好友的祝福语句
  9. 201年春节对联征集
  10. 设备招标合同范本
  11. 辞旧迎新展望未来句子
  12. 相思的诗句大全
  13. 中学元旦晚会小品剧本
  14. 鸡年本命年祝福语
  15. 3年级想象作文:未来家乡的环境
  16.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的论文
  17. 青年节送客户祝福语短信分享
  18. 2016年优秀教师暑期师风师德培训心得
  19. 杨万里拜师的故事
  20. 《崔景拜师》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21. 自创编剧以名言的名义
  22. 春节那些事儿优秀作文
  23. 小学家访的工作总结
  24. 光棍节搞笑祝福语怎么写
  25. 葛优名言摘录
  26. 感恩节祝福语推荐
  27. 雪孩子的识字写字教学设计范文
  28. 《电场》教学设计范文
  29. 数学名人小故事50字
  30. 有关送别诗大全
  31.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方案
  32. 哈佛商业管理的经典寓言
  33.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范文
  34. 经典的大暑节气养生祝福语汇总
  35. 关于爱你的句子
  36. 关于搞笑国庆祝福语短信
  37. PHP如何利用MySQL实现分页查询?
  38. 关于春天的鸟的诗句有哪些
  39. 有关于春天的诗句汇总
  40. 轮回的岸诗歌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1:49:42
本页面最近被 76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宁夏,TA在页面停留了 10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