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老山界寻踪的长征故事
引导语:当年红军长征在老山界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是否想知道呢?那就来看看下文吧。
巍峨青山松涛劲,战地黄花犹飘香。来到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这座“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大山,是*《长征》诗中提及的五岭之一,领略当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当年红军依靠坚定的*信仰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夺取胜利的豪迈气概。
1934年12月,红军抢渡湘江横过桂黄公路之后即进入越城岭山区。桂林市*史办的**说,根据*又在红军去路上布设口袋形阵势的实际情况,在*的倡议下,红军改变了沿红六军团路线去湘西的计划,取消休整,一路西进,但必须翻越横亘在前面的老山界。
老山界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6公里,山地面积126平方公里,山势如潮似涌,连绵不绝;群峰如叠似垒,高耸入云;悬崖峭壁林立,河谷深不见底,山道不足两尺宽,既陡又滑,十多处绝壁上的栈道、石梯更是宽不盈尺,其中最艰难的是雷公岩、百步陡、之字拐,主峰猫儿山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项,华南之巅”的美誉。这里山高雾浓风大,气候瞬息万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被视为鸟儿也飞不过的人间畏途。
1934年12月4日,红军开始向老山界攀登,由于山道狭窄,部队只能排成单行行进,加上抬着伤员的担架多,经过几天几夜的残酷战斗后指战员极度疲惫,步履更加艰难,经常是走走停停,前面的人走不动,后面等着的人不知不觉打瞌睡。百步陡又名一百零八步,近80度的108级石台阶,旁边就是100多米深的悬崖。上山时,后者的嘴几乎可以碰到前者的脚跟;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
据中*史出版社《红军长征史》记载,红军经过的老山界“山路险陡,很多悬崖峭壁,靠几根圆木架成的栈道通过。这种栈道没有栏杆,长满青苔,走在上面又滑又晃,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除栈道外,还有很多险道,伤病员们都下了担架,由其他的**背着或搀扶着走。有几匹马踏空了脚,摔下了万丈深渊。”
陆定一的《老山界》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当年红军越过老山界的情形: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30里,下山15里;夜里行军,满天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到天上与星光连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的火光还是星光;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步上去,往上看,火把在头顶一点点排到天空,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
记者在猫儿山脚下的兴安县华江乡千家寺——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设下的临时指挥部出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一路前行,过乌龟江,爬梯子岭,山高谷深,雾浓云重。到达海拔1860米处,记者看到了解放后当地人民为纪念红军过老山界建设的“红军亭”,修建的老山界碑。老山界碑刻着陆定一的题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
现在红军经过老山界的地方已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范围,进入核心保护区得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介绍,这里是漓江、资江和浔江三条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物种资源宝库。猫儿山植物区系中裸子植物有6科8属12种,其中南方铁杉、长苞铁杉和红豆杉等树龄均在两三百年以上。被子植物有10科37属106种。
记者一行从兴安华江乡千家寺过老山界,下到山脚下资源县塘洞村历时10多个小时,疲倦至极。遥想当年红军征战之后,翻越老山界是何等的艰难困苦。资源县塘洞村村民说,当年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下到我们村时,老百姓看到红军这么艰难的山都翻过了,都说红军是神兵!80岁的赵清元老人对记者讲,红军来时,我们还年纪小。红军纪律严明,见到我们就摇手,叫我们不用怕,不要跑,红军是保护老百姓的。我母亲还帮红军煮饭,常常是饭没熟红军就装上带着上路了。
资源县白竹洞80岁的黄清侦老人告诉记者:我看到有些红军翻山过来后,不仅衣服破了,而且脚也烂了。有的红军走不动,又冷又饿又呕,就这样累死病*。
历史陈迹已难觅,山中岁月早翻新。英勇的红军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知识拓展】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们在中国**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
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其中有一段红军战士们过雪山的故事使我犹为感动,也令我领悟到了学习上也必须具备这种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作风。
红军战士们一路杀敌,夺取泸定桥之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夹金山。在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忽而下雪,忽而下冰雹,忽而又是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克服了衣服破的,草鞋烂的,没有棉衣、棉鞋,更没有绒帽、手套等困难,手拉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向巍峨的大雪山进军。由于雪下的很大,积雪也很深,不少红军战士们都陷在了雪堆里,难以逃脱.此时,就有许多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把他们扶起,处处体现了长征路上战友们之间浓厚的兄弟般情义!翻越雪山固然艰辛,但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当战士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到了山顶。举目四眺,只见冰峰环立,云涛汹涌,像到了神话中的琼玉世界。红军跨过了雪山顶,开始下山了,下山反倒比上山难,由于山体很滑,身子总往下倾滑,站也站不稳,可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怀着同一个信念,手拉着手,连成一串,勇敢地向下滑去……
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建立了人我们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毛**在天安门城楼的**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了!历史的红色旅程是**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所以,我们应学习他们的舍己为人,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拓展阅读
1、老红军《草鞋情》的故事
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 金子琦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的金子琦。战争年代,“脚穿草鞋跟*走,刀山火海不回头”的口号被战士们喊得震天响。今天,我就为大家讲一个《草鞋情》的故事,这是渠县老红军陈子望的亲身经历。
故事发生在1935年长征路上,部队为陈子望等小战士每人分发了一双草鞋。经过七天的急行军,小战士们掉队了,首长特地派来刘班长照顾他们。一路上,刘班长哼山歌、讲故事、说笑话,鼓舞小战士们打起劲头向草地深处**。
草地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冰雹倾泻,一会儿狂风怒卷,一会儿阴雨绵绵。行军中,身体虚弱的陈子望忽然跌进了烂泥塘,出于本能,陈子望拼命挣扎,越陷越深。在这危急时刻,刘班长大喊:“别动!”迅速递上去一根棍子,让陈子望抓住棍子一端,费了很大的劲,才终于从烂泥塘挣出来。
陈子望的草鞋被烂泥夺去了,脚心上还扎了一个血口子。他有忍受伤痛的坚强,却无法遮掩丢掉草鞋的难受。刘班长从腰间拿出一双草鞋递给他,大家才发现,原来刘班长一直是赤着脚在行军。长征路上,草鞋和粮食一样,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陈子望说什么都不能接受这双草鞋,一瘸一拐朝前走去,很快就晕倒在地。
一阵清脆的冲锋号声把陈子望惊醒了,他发现自己扒在刘班长的背上,急忙滑了下来。枪声越来越近,甚至依稀可见前方飘扬的红旗,小战士们高兴得加快脚步向前跑去。
突然,前方一小股敌人朝着小战士们这边跑来。刘班长断定是被红军主力打败逃窜的敌人,指挥大家等敌人靠近再消灭他们。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当敌人发现只是一群娃娃兵时,端着刺刀扑了过来。“打!”刘班长一声令下,手榴弹在敌群开了花。看到敌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小战士们欢跳起来,完全忘了隐藏自己。“危险!快卧倒!”话音未落,刘班长被残敌的子弹击中,猛然倒了下去。小战士们气愤极了,抓起手榴弹把敌人炸得一个不留。
刘班长躺在地上,呼吸急促,鲜血直涌。他从腰间掏出那双草鞋,颤抖着递给陈子望,嘴唇翕动,慢慢闭上了眼睛。“刘班长——”“刘班长——”战士的哭喊声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传得很远、很远……
缅怀**先烈,坚定理想信念。让我们时刻听*话永远跟*走,爱国勤奋,自强担当,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备注:故事取材于《渠县苏维埃志》)
2、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世代有一个世代的使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湘江的战斗注定会被历史记住,它反映了老一代**的先烈为了追求真理,不怕困难,敢于*,勇敢前进的奋斗献出精神。
血战湘江是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需要随时准备流血牺牲,这是**人的勇气和责任。然而,它不应该是盲目和无用的出血牺牲。它需要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只有热血,可能处于非常危险的状况,最终失去了前途和希望。作为**人,随时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事实证明,历经28年艰苦卓越的战争和流血牺牲,新中国诞生,我*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考验,突破了三座山,获得了人民的解放。
千淘万岁很辛苦,但把狂沙吹到金钱上。在湘江之战中,我们年轻的*认识到毛**的正确路线,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的领导地位,从此我*成熟了。
迄今为止,作为**员的我们不忘前辈们的初心,逢山开路,遇到水桥,以勇气和责任,引领时代潮流的*智慧,争夺创新时代中国的繁荣。
3、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上周末,支部组织全体*员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参观后,我感受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下,*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作为一名*员**,要将这段英雄史诗、这份赤子情怀、这股团结精神铭记心中,传承好、发扬好湘江战役伟*,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湘江战役书写了不畏艰险、勇于*的英雄史诗。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经此一役,*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其惨烈程度着实令人痛心。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军,无数**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撕开了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湘江战役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无数**先烈将红色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这样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广大*员**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不畏艰险、勇于*的精神品质,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迎难
而上、敢打敢拼,化挫折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展现出新时代*员**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新面貌。
湘江战役涵养了对*忠诚、听*指挥的赤子情怀。“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湘江战役,当接到中革军委“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的命令后,全军将士即使面临生死危急,仍然在“誓死保卫**”的铿锵誓言下,*服从命令,从而确保**顺利突破湘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因为心中有对*的*忠诚,才最终扭转了战斗局面,粉碎了*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穿越百年*史,这份赤子情怀更显得弥足珍贵。广大*员**要始终把对*忠诚摆在首位,坚定*信仰,坚持*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立场、*方向、*原则和*道路上同**保持高度一致。
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从灌阳新圩阻击战,到光华铺阻击战,再到觉山铺阻击战,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热血军魂,谱写军民一心、团结互助的“鱼水情”。在广西兴安县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年近百岁的瑶族老奶奶赵良英,是红军长征湘江
战役的见证者,更是红军墓的守陵人。她帮助红军磨米、烧开水,找吃的、借用的,对伤病员,她不仅帮熬*治病,还一口一口地喂受伤红军。可以说,湘江战役彰显了*领导下的红军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军民情、鱼水情。翻开新时代的篇章,这种团结互助精神,都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广大*员**要将这段峥嵘岁月铭记心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扬“一面旗、一盘棋、一股绳”的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ppc.cn/articles/26164.html